港聞
- i-Cable
- 2022年07月17日
沙田上禾輋村鐵皮屋起火 無人受傷
【有線新聞】沙田上禾輋村有鐵皮屋起火,無人受傷。 起火的鐵皮屋不斷有煙冒出,消防員拖喉灌救。警方上午約11時45分,接獲多人報案,說上禾輋村一間鐵皮屋冒出大量濃煙,消防員到場開一條喉,派出一隊煙帽隊撲救,約半小時後將火救熄,起火原因有待調查。
- i-Cable
- 2022年07月17日
今起全港的士起錶加3元 有司機不擔心影響生意 有市民改乘其他交通工具
【有線新聞】的士即日起加價,有司機不擔心會影響生意,不過有市民就改乘其他交通工具。 事隔5年多,的士起錶要加3元,未換到新錶的的士,要在車內掛新舊收費換算表。孔小姐:「加了價,有點想改乘小巴。我覺得(負擔)大,始終都是貴了。貴了,害怕開始負擔不了 。」 王先生:「這麼多年也沒加價,的士行業都很困難,我們也很清楚。你要乘搭(的士)時加3元也不算很多。」李先生:「有需要也要乘搭(的士),有些地方的士去到,有些交通工具去不到。」 有司機說不擔心加價會影響生意,司機葉先生:「如果要乘搭(的士)一定會乘搭,不乘搭那些人不加價也不會乘搭。加價太多不好,加太多別人難負擔。」司機楊先生:「車主一定希望加多點,司機覺得還可以,或者要等一個多月,讓乘客適應一下。」 如果咪錶沒有顯示新收費,乘客可要求司機在收據寫上加價後的車費。在新收費之下,市區的士起錶價由24元加至27元,之後每次跳錶收費1.9元;新界及大嶼山的士起錶價分別加至23.5元及22元,其後每次跳錶1.7元。
- i-Cable
- 2022年07月17日
林定國料23條保釋門檻如港區國安法般嚴格 指有方法保護被制裁司法人員
【有線新聞】律政司司長林定國預料,基本法23條的保釋門檻,跟港區國安法的做法一樣嚴格。 林定國接受電視台訪問指,23條是處理國家安全的法律,是重大問題,跟刑事罪行條例下的煽動罪一樣,認為保釋條件要跟像港區國安法般嚴格。被問到會否擔心司法人員,可能受外國制裁,影響外界加入司法界的意欲,林定國指制裁司法人員是卑鄙無恥,會有適當方法保障他們不會受影響,強調早前受到制裁的人,都過著正常生活。
- i-Cable
- 2022年07月17日
調查揭八成確診婦女患長新冠 逾半人冀中醫治療 社協倡增診症名額及推治療券
【有線新聞】有調查發現,約八成確診的基層婦女都有長新冠的後遺症。 社區組織協會今年3至5月,在網上訪問了557名基層婦女,發現約380名曾確診的受訪者,八成有長新冠的後遺症,主要是疲倦、記憶力減退和失眠。社協說超過一半人希望以中醫治療,但政府推出的免費診症服務名額不足,建議當局增加診症名額和推出治療券,資助基層到私人中醫診所求診。
- i-Cable
- 2022年07月17日
文憑試周三放榜 考生減、外地升學增 學友社料20分穩入八大
【有線新聞】中學文憑試星期三放榜,學友社預計考獲20分穩入八大,因為考生減少和到外地升學的人數增加,不過熱門的醫療學科分數未必跌。 還有數天就放榜,同學們很緊張能否入讀心儀學科,學友社預計穩入八大的分數與去年相若。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19、18、17分同學都有機會入,但沒20分那麼穩陣。有些學科可能較受歡迎,例如醫療學科未必會有下調,同學可能預估分數,可能較去年同一科低,未必每科也跌那麼多。學額較多的可能工程、一些理學科下跌空間較多,海外升學和學生人數減少,已經反映了這個結果。」 分數不似預期的,有人選擇報讀自資院校,有院校預計收生人數跟去年差不多。明愛專上學院校長麥建華︰「現時醫療人才短缺、白熱化,護理、物理治療、配藥都是很受歡迎的課程,例如社會服務、社工這類課程都很受歡迎,申請的學生與去年差不多,增加15%左右。」 職訓局說提供超過140個課程,至今近27,000人申請報讀,比較熱門的是配藥、復康服務、運動科學。
- i-Cable
- 2022年07月17日
鑽石山啟鑽苑啟雋閣解封 發現18宗確診、1宗不確定
【有線新聞】鑽石山啟鑽苑啟雋閣解封。 圍封期間814人做了檢測,18人確診、1人檢測結果不確定。行動期間亦到訪了468戶,154戶沒人應門,政府會跟進。
- i-Cable
- 2022年07月17日
消費券|24萬人DQ 陳茂波稱寬鬆處理3萬人複檢 指政府不能隨意查個人資料
【有線新聞】24萬人因為提早提取強積金,不合資格領取下期消費券,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說會寬鬆處理申請複檢的3萬人。 陳茂波在網誌說,曾經以永久離港為由提取強積金的人,相信有相當人數已經移民,如果他們也獲發消費券,涉及數以億元計公帑,理解有意見認為政府應先查核提早提取強積金的人,是否真的不再在香港生活,但他說法例有保障個人資料的限制,不能夠隨意查核,政府會以寬鬆及便民的方式,酌情處理申請。
- i-Cable
- 2022年07月17日
麥美娟稱將成立地區關愛隊建鄰里互助精神︰街坊一起送夜歸女孩回家
【有線新聞】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指,正著手成立特首李家超在競選政綱提及的地區服務及關愛隊,希望重新建立鄰里互助精神。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這個關愛隊,並非希望只做一兩次義工服務,我們希望關愛組的成員,能夠長期在社區中,關心關愛我們的居民,大家做好鄰里互助,發揮鄰里互助的精神。大家可能記得我們以前地區有很多街坊,我曾經聽他們提過,如果小女孩夜歸,街坊會一起送女孩回家,保護我們的街坊,這種鄰里守望的精神,我們希望在社區中重新建立。」
- i-Cable
- 2022年07月17日
藝術工作者疫下留守盼行業不死 舞台終重開惟限制人數 業界冀政府補貼
【有線新聞】疫情下康文署多次封閉表演場所,影響藝術工作者生計,有人因此轉行,留下來的人即使捱到舞台重開,但仍然面對入場人數限制等挑戰。 「幫人裝修佈景時,就會拿這個工具量度水平。」經舞台劇導演陳焯威雙手調教的燈光,不再照射在演員身上,而是照亮新的舞台——太太的麵包工作室。兩年多疫情,康文署的表演場地封了4次,這位舞台劇導演,將劇場學到的應用在麵包工作室裏。 陳焯威︰「疫症下令我覺得要接觸很多事物,令喜歡的東西延續生命,假如只能墨守成規在已有的事物上,坦白說 ,政府一個政策已經可以打死這個行業。如果我想這個行業不死亡,我作為行業一份子,我應該找個生存方法。」 他指的生存,不只是自己的溫飽,還想舞台藝術在疫情下繼續存在,即使明知道不夠完美。陳焯威︰「有些舞台表演無奈地不能做實體演出時,我們唯有拍攝下來。舞台有個很難被取替的地方,現場是每天都不同,觀眾令演出變得特別。一年前的心血,然後突然間跟你說,三日後會封館,這個不是打擊,是傷害。」 這天一班劇場幕後工作者重聚舞台,將心血呈現給觀眾。不過入場人數仍限制在八成半,業界說既然政府不容許觀眾坐滿全場,應該給予更多補貼。 香港舞台技術及設計人員協
- i-Cable
- 2022年07月17日
蔡若蓮稱國民教育培養愛國情懷非洗腦 指學童人口跌惟不會推行中學小班教學
【有線新聞】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說,不認為推行國民教育是對學生洗腦,她又承認適齡學童人口出現結構性下跌,但不會在中學推行小班教學。 中小學去年流失逾2.5萬名學生,學界預料未來學生人數會持續下跌,希望政府減少每班人數,穩定教師團隊。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說本港出生率下降,學生少了是不爭事實,但不認為應該降低開班門檻。 蔡若蓮:「中學推行小班教學,其實沒有研究支持,我們看到現時權威的研究都是說,小班教學在年紀小的階段效果較好,我們不斷優化教師團隊,但不是減少每班學生人數以提升(教師比例)。」她說會透過停辦、合併學校,解決學額過剩的問題,將一些有多餘學額地區的學校,安排去新發展區。 蔡若蓮上任後,強調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她說學生會全方位認識國情,學習後亦會有反思,不認為是洗腦。 蔡若蓮:「作為中國人,我們想自己國家好,這是很正常的感情,我不認為想國家好,這是有甚麼洗腦才會令他想國家好,難道我們自己在那個地方生活,自己的國家想她不好嗎?我們認為教育就是要讓小朋友有這種情感,我們也希望同學有全面認知,不是只說國家安全法,而是有國家安全的意識。」 被問到資助學校的老師,未來是否都要宣誓,蔡若蓮就說現時已
- i-Cable
- 2022年07月17日
日日有頭條:03年問責制實行後首有高官辭職
【有線新聞】2003年七一遊行後,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及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向特首董建華請辭,成為問責制2002年確立以來首兩名辭職的問責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