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9日
中醫藥發展藍圖明年公布 鍾志豪:研擴闊中醫醫療權限 中西醫互相協作
【有線新聞】《中醫藥發展藍圖》明年公布,中醫藥發展專員鍾志豪接受本台訪問,指正研究擴闊中醫醫療權限以及與其他醫護專業的合作機制,建構中醫的三層醫療架構。 本港首間中醫院明年起分階段投入服務,上任半年的中醫藥發展專員鍾志豪接受本台訪問,指《中醫藥發展藍圖》亦會在明年底公布。他指香港的中、西醫是屬於兩套不同的規管制度,不像內地般中醫兼任西醫,既做針灸又做手術,所以藍圖其中一個重點是釐清跨醫護專業的合作,「視乎甚麼情況、病種、階段,若果是急性中風,剛進醫院,在急症室當然可能以西醫為主。當病人穩定了,到了復康時,就是中西醫互相協作,出院後可能以中醫及物理治療師為主。」 現時的中西醫協作都是由西醫擔任主診醫生,再加入中醫輔助,日後中醫院會改變這種做法。藍圖會勾畫出「中醫服務」的概念,並探討擴闊他們的醫療權限。鍾志豪:「讓中醫轉介一些成像診斷,如照X光或化驗檢查,原意並非取代西醫,而是利用現代科技協助中醫師做更全面的臨床判斷。日後如何支援轉介的流程需要在醫療專業中形成共識方案,再由法定委員會訂立守則,闡述工作程序及操作的機制。」 鍾志豪指,全港有逾萬名中醫,當局估算過足以應付需求,又指他們超過九成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9日
民主派顛覆政權案 |45名被告判刑一覽 戴耀廷判囚10年 區諾軒囚6年9個月 黃之鋒4年8個月
【有線新聞】45名民主派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成,今早10時判刑。當中被裁定為首要分子的被告戴耀廷刑期最重,判囚10年;另外3名首要分子區諾軒、趙家賢及鍾錦麟,分別判囚6年9個月、7年及6年1個月。至於其餘人士被列為「積極參加者」,當中黃之鋒判囚4年8個月、毛孟靜4年2個月、林卓廷及梁國雄同為6年9個月。 根據判詞,法庭根據各自在謀劃中的角色和參與程度,裁定戴耀廷、區諾軒、趙家賢及鍾錦麟為首要分子,四人分別判囚10年、6年9個月、7年及6年1個月。法庭採納15年監禁為戴耀廷、區諾軒、趙家賢的量刑起點,鍾錦麟則為12年。各被告都因為及早認罪,可得到既有的三分一減刑。判詞又指,區諾軒、趙家賢及鍾錦麟協助控方在審訊中作證、對法律無知及過往在公職服務上有貢獻,法庭再扣減他們的刑期。 四名首要分子 分別判囚6年1個月至10年 戴耀廷 10年 區諾軒 6年9個月 趙家賢 7年 鍾錦麟 6年1個月 27名認罪被告 分別判囚4年2個月至5年7個月 其他被告部分為初選候選人,法庭考慮過他們在謀劃中各自的角色後,裁定他們是「積極參加者」,指在謀劃中不可或缺,沒有他們的參與,謀劃根本不能開展。判詞指出,楊岳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9日
民主派顛覆政權案|今早判刑 有市民自周末於西九法院外排隊 大批警員戒備
【有線新聞】民主派初選案早上10時判刑,西九法院外大批人排隊旁聽。 45名被告乘坐的囚車由警車開路駛入法院。一號風球下,大批市民冒雨在法院旁邊等候派籌,最早的一批周末已到場排隊,警方架設鐵馬圍起行人路,大批警員戒備。 初選案45名被告串謀顛覆國家罪成是本港首宗案例,按「首要分子」、「積極參與」和「其他參與」三個級別量刑,最高可判終身監禁。法庭分級標準,以及區諾軒等從犯證人的減刑幅度預料為是日焦點。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9日
民主派顛覆政權案|多國領事到場等候聽取判刑 美領發言人:根據慣例前來
【有線新聞】多國領事亦有到場等候聽取初選案判刑。 美國領事館發言人:「我們來聽取判刑是根據慣例,認為對於國際觀察和代表尤其來自領事團體和外交代表在場觀察判刑情況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對政治原因,表達意見和參與香港政治過程案件。」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9日
花園道小巴落斜失控越線撼花槽 79歲司機拋出車外陷昏迷
【有線新聞】港島半山有專線小巴失事,79歲司機拋出車外,頭部受傷昏迷。 專線小巴撞向花園道55號愛都大廈屋苑外牆花槽,警員在現場調查。昨晚11時許,1號線專線小巴由山頂開往中環,在花園道落斜時,懷疑失控越過對面行車線,撞向大廈花槽。司機拋出車外,昏迷送院搶救。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9日
北角馬寶道住宅變私煙倉庫 海關拘1女檢54萬元貨
【有線新聞】海關在北角檢獲市值約54萬港元私煙,拘捕1名女子。 被捕女子黑布蒙頭帶走調查。昨日海關人員在馬寶道截查一名可疑女子,在她的環保袋內檢獲約1000支私煙,再在馬寶道一個住宅單位檢獲約12萬支私煙。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9日
黎智英案|案件明續審 黎智英將出庭作供 預料審訊多一個月
【有線新聞】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法官裁定表證成立後近四個月,案件明日(20日)續審,預料黎智英親自出庭作供,估計要審多一個月左右。 黎智英案是本港首宗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去年12月18日開審。控方指控黎智英是主腦、激進的政治人物,利用報章作平台發布161篇煽動刊物,呼籲抗爭、促請制裁、激發對中央及特區的仇恨;又開設英文版「打國際線」,親自訪問或與美國政要見面,黎智英Twitter追蹤的政要名單都成為證據,又指他被捕還柙後仍然指揮運作。 案中多名蘋果日報高層轉為控方證人,90天的舉證,大部分時間都是圍繞蘋果日報由誰決定及如何落實編採政策。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提到,2014年佔中是「分水嶺」,黎智英開始積極參與編採決策,蘋果日報成為反政府、對抗中央的報紙,黎智英指示英文版專注中國負面新聞,又稱「不能向他說不」。 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指,黎智英會指示「做大」一些新聞,有時影響編採決定,例如以頭版刊登陳方安生見美國時任副總統彭斯、七一衝擊立法會事件,黎智英擔心導致失民心,要求集中報道示威者心聲。社論主筆楊清奇就形容他們是「鳥籠自主」。 控方另外傳召律師助理陳梓華和「十二港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9日
前年太古廣場謀殺七旬翁 被告打算不認罪 案件轉由高院審理
【有線新聞】70歲老翁前年在金鐘太古廣場遇襲後不治,一名男子被控謀殺,他打算不認罪,案件將轉到高等法院審理。 被告王海由囚車押送至東區裁判法院,控罪指他2022年3月於太古廣場三樓襲擊一名老翁,從後箍頸及用腳踢頭及臉,警方以涉嫌企圖謀殺拘捕他,老翁重傷危殆留醫一周多死亡,案件改列謀殺案。被告打算不認罪,裁判官指案件將轉到高等法院審理,被告要繼續還柙。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9日
馬鞍山有餐廳工程圍板塌下 女子遭擊中頭部受傷送院
【有線新聞】馬鞍山有餐廳懷疑有工程圍板塌下,擊中一名女子。 女事主頭部受傷,清醒送院治理。下午2時許,警方接獲事主丈夫報案,指在恆錦街恆安商場三樓一間餐廳有工程圍板塌下擊中妻子,案件列作有人意外受傷處理。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8日
風暴萬宜|適逢天文大潮 大澳及鰂魚涌水位逾3.3米 城門河單車徑被淹沒
【有線新聞】適逢天文大潮,鯉魚門、大澳及城門河等水位上升,出現水浸。 鯉魚門三家村水位晚上開始上升,雨水渠出現海水倒灌,避風塘的海水沿巷仔湧入海傍道,市民在海鮮街要涉水而行。消防到場協助疏散,有工人堆砌沙包,防止海水湧入民居及店舖。 在大澳,海水湧上岸邊淹沒街道,不少雜物浮在水面,有工人在路口堆砌沙包,商戶亦開始架起擋水板。 而沙田城門河河畔的緩跑徑、單車徑都被淹沒,水深去到小腿位置。有人在水中騎單車,河水亦湧入行人隧道,大埔滘的水位晚上10時幾已升穿海圖基準面3.5米。 天文台指天文大潮加上萬宜及東北季候風影響,晚間潮漲時水位會升得特別高,大澳及鰂魚涌海水高度都升至逾3.3米,比正常高出半米或以上。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8日
首批國安導師宣誓 接受4小時培訓 區議員:涵抗戰史、社會動盪分析
【有線新聞】首批過百名地區人士宣誓就任國安導師,他們事前接受了4小時培訓,未來會落區宣講國安信息。政府計劃未來再培訓多二千幾名導師。 首批116名學員在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及民青局局長麥美娟見證下,宣誓成為國安教育地區導師。他們除了有區議員,亦都有關愛隊、地區組織成員,宣誓前要接受四小時培訓,內容包括學習總體國家安全觀的五大要素、二十個重點領域。 北區區議員姚銘:「四小時內透過參觀及短片模式,令到我們參加豐富了國情的內容,八國聯軍的歷史,到近代抗日戰爭的歷史,到經歷社會動盪分析。」屯門防火委員會主席梁卓賢:「國安法的起源,和國安法對一個國家的興盛有甚麼需求及需要,香港作為一國兩制下的地方如何與中央政府配合。」 地區導師畢業後將會落區宣傳國家安全,他們說會用好既有的地區網絡。南區防火委員會主席黃焯添:「我們做得比較多、重要的是防火安全嘉年華。希望透過不同方法帶訊息給市民,防火安全本身也是國家安全的一部份。」 政府指會邀請十八區區議員、關愛隊及地區三會成員積極參與。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地區導師可以深入不同的社群,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向市民傳授國家安全的訊息,亦可以協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8日
巴士加價|三巴僅城巴錄稅後虧損 指客量比十年前跌兩成 市民:那麼快就加?
【有線新聞】三間專營巴士公司申請加價,九巴及新大嶼山巴士申請加價6.5%,而城巴就申請加價9.5%。三間巴士公司星期五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簡介加價申請。 三間專營巴士公司申請加價幅度出爐,運輸及物流局提交文件予立法會,今年1至2月收到三間巴士公司申請加價,九巴及新大嶼山巴士提出加6.5%,城巴申請加9.5%。 市民謝先生:「好像不久前才加了,一年多至兩年前才加了,那麼快就加,快了點,再這樣下去搭地鐵。」陳小姐:「(加幅)當然大,現時的車費也那麼貴,還要再加那麼多。」金先生:「也要看看它的財政,你知道它今年是蝕多過去年,有時候也是需要的成本,作為市民也只能夠接受。」 城巴是三間公司中唯一去年錄得稅後虧損,達到5,740萬元,去年每日平均載客84.4萬人次,佔市場約兩成三。城巴說整體客量比十年前跌兩成,主要因為港島區人口老化及下跌,鐵路網絡擴張及疫情後外出模式改變,工資及燃油成本亦按年上升,車費長期遠低於同期通脹水平,連續六年虧損,累計達5.82億元。按目前平均票價8.1元計算,每程車資在建議加幅下平均調整僅約0.8元。 九巴去年稅後盈利2020萬元,去年每日平均載客253萬人次,佔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