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0日
全運會公路單車測試賽周日舉行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早上起封路
【有線新聞】全國運動會公路單車測試賽星期日舉行,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當日早上起有封路措施。 比賽項目為男子個人賽由早上9時開始,預計車隊在香港段逗留約90分鐘。為配合賽事舉行,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及部分道路將實施臨時管控措施,由珠海或澳門前往香港,上午9時開始封路3小時。至於由香港前往珠海及澳門,將由上午7時30分開始,封路5小時。旅客或車輛在封路前往澳門或珠海,需在6時30分前抵達香港口岸旅檢大樓或車輛通關廣場。 全運會統籌辦主任楊德強:「賽事期間,當車隊進入北大嶼山公路路段,香港路段會實施滾動式交通管制,車隊進入路段前會截車,當車隊駛過之後就會通車。因應相關交通管制安排,預計届時北大嶼山公路前往機場,行車時間需要增加30分鐘。市民及旅客應該預早規劃行程,預留充裕時間,盡量使用鐵路服務。」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0日
河套發展綱要|倡設人員、數據特別跨境安排 孫東:乃成功關鍵 第二期規劃將留白
【有線新聞】河套香港園區和深圳園區會建立特別人、物、數據跨境安排,創科局說是園區成功關鍵;又說科技發展快速,第二期規劃會「留白」,讓下屆政府有更多彈性。 為便利深圳和香港兩個園區人員流動,綱要建議在園區東西兩邊建設跨境行人橋。當局考慮採用「刷臉」等「無感過關」技術,當局說是成功關鍵,執行細節有待與深圳商討。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這個關口不是對所有人開放,主要針對深圳香港兩個園區的工作人員,以及兩地相關的人員,而且之前要有事先登記安排。事先登記的人兩個園區會對接,要互相批准。這樣的話,人過來後怎麼辦?會按照香港法律,過了深圳河還是過關了,既要過關到香港境內,他的行動就不受限,可以到其他地方,逗留時間也依據香港相關法律法規。」 河套香港園區公司正為二期發展規劃,孫東說科技發展快,要「戰略留白」,「不想急急忙忙把第二期規劃特別寫進來,因為第二期規劃重點在2030年到2035年,也希望給未來特區政府多留一點發揮空間。」 他又說園區亦為「低空經濟」規劃,形容園區是無人機跨境運輸優美應用場景,新建大樓樓頂會有無人機停靠平台,會與深圳探討無人機飛行路線及清關細節;數據過關方面會以「點對點」傳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0日
謝展寰:上網電價計劃2033年到期後再延續機會不大
【有線新聞】政府2018年推出「上網電價計劃」,回購巿民自行生產的電力,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說計劃在2033年到期後再延續機會不大。 謝展寰:「上網電價計劃是用津貼方式鼓勵安裝太陽能或可再生能源系統,因為可再生能源系統技術已慢慢成熟,價格亦不斷下降,所以各個地方已不只減少,很多地方已停止津貼。」 謝展寰又指截至9月,中電及港燈已批核約2.6萬宗上網電價計劃申請,估計每年可為中電及港燈分別生產約3.99億及0.15億度電,足夠供應12.6萬個家庭。謝展寰建議已安裝系統市民計劃結束後仍然可用所生產電力,抵消電費開支。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0日
大灣區醫療券|盧寵茂:暫未有計劃擴至白內障手術
【有線新聞】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說目前未有計劃將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擴展至白內障手術。 盧寵茂:「跨境醫療是牽涉很多要解決的問題,特別是牽涉到做手術。在這方面我要強調,香港的醫療應該是我們自己解決主要問題,一些沒有特別的風險,我們都可以給予市民一個選擇到跨境及內地,但牽涉到手術時如發生併發症,我們是有相當的責任。」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0日
民主派顛覆政權案|呂智恆養母昨法院外持標語 涉公眾地方行為不檢被捕
【有線新聞】昨日民主派顛覆政權案判刑,警方在西九法院外拘捕一名女子,涉嫌公眾地方行為不檢,據了解她是被告呂智恆養母。 昨日判刑後,警方在法院外將一名女子帶上警車。警方回覆傳媒查詢指,一名60歲女子在公眾地方手持標語擾亂公眾秩序,以涉嫌公眾地方行為不檢拘捕她,她獲准保釋候查。據了解被捕女子呂智恆的養母,呂智恆昨日被判監4年3個月。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0日
房委會:首九個月收回1,400個公屋單位
【有線新聞】房委會指今年首九個月已收回1,400個公屋單位。 房屋局局長書面答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指,過去兩個年度,房委會合共收回5,000個公屋單位,其中今年首九個月涉嫌濫用及違反租約而被收回的單位有約1,400個。房委會去年收緊物業申報政策,至今兩輪申報已收回34萬份申報表,約4,000戶主動交回或被收回單位。另外,房委會上一年度展開了1.6萬宗調查佔需申報租戶約5%,佔全體租戶約2%。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0日
2元乘車優惠|勞福局指逾9,600人違規使用 又料本財年需發還39億元補貼差額
【有線新聞】勞工及福利局指,截至10月底,超過9,600人違規使用2元乘車優惠。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書面回應議員質詢時指,運輸署聯同公共交通營辦商截至10月底查驗超過3,000名,懷疑違規使用2元乘車優惠乘客,有2宗成功檢椌,其中1宗涉案乘客被罰款約14,000元及須補繳少付車資。另一宗涉案乘客偽造帳目罪成,被判社會服務令。 而港鐵在同期執法,向超過9,600名違規2元乘車乘客收取附加費。局方又預計2023/24財政年度需要向交通營辦商發還39億元補貼差額,政府正檢討乘車優惠計劃,適時公布結果。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0日
黎智英案|相隔四個月續審 黎智英親自作供
【有線新聞】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黎智英親自作供。他說六四後開始辦報,相信掌握資訊能保障自由,否認支持暴力和港獨。 案件相隔四個月續審,黎智英的女兒、妻子和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等到庭旁聽。黎智英由囚車押送到法院,他穿紫色西裝,戴黑色粗框眼鏡,以英文作供,需戴耳機輔助,三名懲教人員站在他的證人席旁。 黎智英回顧六四事件後,他開始參與政治和辦報,認為只有掌握愈多資訊,才能保障愈多自由。他說當時香港由英國殖民管治,蘋果日報的核心價值是代表香港人的核心價值,包括享有言論與集會等自由、追求民主和法治。 回顧2019年反修例事件,黎智英說他一直反對任何形式暴力,否認曾經向員工指明特定編採內容,又形容港獨、台獨等主張是一種陰謀,想法太「瘋狂」,所以有要求員工不可提及,亦不容許有獨立主張的「寫手」加入蘋果日報。 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曾經形容蘋果過去集中娛樂新聞,2014年佔中是「分水嶺」,黎智英不同意。他說蘋果一直有報道社運,佔中後報道更加多,只因當時社運更趨活躍,蘋果只是跟隨社會步伐,回應現況,但認同自己在佔中後「站得更前」。 至於與外國聯繫,黎智英說2019年區議會選舉,英國上議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0日
河套香港園區發展綱要 提出建設產學研平台、產業中轉化基地等四大方向
【有線新聞】政府公布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提出建設產學研平台、產業中轉化基地等四大方向。 河套香港園區鄰近落馬洲口岸,佔地87公頃。政府公布發展綱要,建議建設世界級產學研平台、產業中試轉化基地等四大方向,配合國家《深圳園區規劃》創科合作先導、試驗區定位。 綱要指香港擁有五所世界百強大學、29所研發實驗室、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匯聚國際頂尖學者,科研實力優越。政府會推行「InnoHK 2.0」,支持科研成果轉化落地和初創發展,邀請現時InnoHK平台優秀項目企業落戶園區。香港是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政府會探討更多創科發展優惠政策,吸引更多海內外企業落戶園區或加大在港投資。香港和深圳河套合作區以「一河兩岸」、「一區兩園」理念,樹立國際科研樞紐形象。政府會與內地從人流、物流、資金流、數據流研究便利創科試行計劃措施,並爭取國家更多政策支持。 綱領希望以兩個五年期推進發展,首期首批大樓年底陸續完工,下一步集中招商引資,目標2030年基本形成高效創新協同機制,2035年完成發展格局,在國際起領先地位。行政長官李家超說綱要指明方向,會全速推動河套區發展,成為世界級創科重點平台和粵港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0日
新田科技城|首期平整工程預算最新估價271億元 較上月少近一成
【有線新聞】發展局向立法會工務小組提交新田科技城第一期平整工程預算,最新估價為271億元比上月估算減少近一成。 發展局指新田科技城首階段會平整約158公頃不涉及魚塘用地,最新造價是271億元,比上月諮詢立法會的300億元估算下降近一成。發展局解釋是將部分發展項目包括大型展館剔除,以作獨立討論以及接獲部分工程回標價,比政府預算更低,因此下調預算。今年施政報告提出在新田科技城推行片區開發,由發展商自行投資平整土地及興建設施,發展局指暫時未能估計可以節省多少開支。 發展局常任秘書長(規劃及地政)何珮玲:「片區三個試點包括科技城,我們會在年底前公布。至於原址換地我們也會盡快,如果不是今年內,也應該是明年年初。至於這兩個項目在土地平整或基礎建設方面,可以為政府節省多少錢,我想要下一步才能估算,因為要視乎原址換地能否成事。」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0日
兩電加價|黃傑龍:燃料調整費受制地緣政治 難估計未來電費波動
【有線新聞】兩電元旦起加價,基本電費加幅達到1.4%至2.8%。能源諮詢委員會主席黃傑龍說,兩電淨電費平均加幅少於1%,加幅低於通脹,相信政府和兩電考慮過本港經濟狀況調節,又指燃料調整費受制地緣政治,難以估計未來電費波動。 黃傑龍:「國際燃料價格受制於戰爭,現在美國總統選出來,他的政策會是怎樣呢?整體影響會很大,特別當新任美國總統不支持巴黎協定,節電又會怎樣呢?這些都會有波動,但我相信中電和港燈皆有專家考慮過,電費加幅在預測之內。」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0日
民主派顛覆政權案|陳文敏:量刑上已參考國安法三級刑罰 控方就刑期上訴難度高
【有線新聞】民主派顛覆政權案,45人判囚4年2月至10年,港大法律學院前客座教授陳文敏說法庭接納「串謀」控罪,《國安法》三級刑罰不完全適用,但量刑上已有參考,相信控方就刑期上訴難度高。 港大法律學院前客座教授陳文敏:「法院保留彈性,不一定跟隨最低判刑,這是最大分別。因為如果在《國安法》下,三級中,每一級也有最低判刑。法院表示會考慮級別,但不受最低限制。(但結果10年又剛剛好最低)所以它很巧妙,剛好最低,即就算說它錯,但結果也沒分別。」 他說控方若要上訴,可能唯一爭議是法庭沒有完全依據《國安法》判刑,又說法庭判刑時不參考內地案例,反映法院嘗試堅持以普通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