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2日
賣豬仔|泰駐港總領事館深表遺憾 稱會盡力跟進港人求助個案
【有線新聞】泰國駐港總領事館指會盡最大努力跟進遭誘騙的個案,會與港府、以至個人合作,跟進求助者查詢。 領事館對於有港人被誘騙深表遺憾,指泰國已經全面加強應對跨國販運人口,包括處理社交媒體上的詐騙資訊,並在東部及西部邊境實施軍警兩級管制措施,會向旅客查問邊境旅行計劃,並與鄰國展開不同層級討論,包括周二與中緬官員在昆明就根除緬甸詐騙園區達成積極共識。 領事館提醒港人若到當地工作,應與領事館核實,又重申受害者都是遭誘騙,當中並沒有旅客、亦都無人在街上被拐走。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2日
港大研究:八成中風病人被誤判對類固醇藥物敏感 影響用藥增死亡風險
【有線新聞】港大醫學院研究發現,很多中風病人被錯誤界定為對非類固醇藥物敏感,影響用藥。 港大醫學院團隊收集過千名缺血性中風患者數據,當中被界定為對非類固醇藥敏感的病人,經藥物過敏測試後八成都是錯誤。這類病人因此較少被處方服用阿士匹靈,影響治療效果,大大增加死亡風險,認為急需要重新評估,建議授權社區藥劑師與港大醫學院合作,主導藥物過敏評估工作。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2日
調查指近半煙民食加味煙、青少及女性為主 湯修齊倡立法全面禁止
【有線新聞】有調查發現近半煙民有吸食加味煙,並以青年及女性為主。吸煙與健康委員會要求政府立法全面禁食,同時禁止任何人管有另類吸煙產品。 加入薄荷或者果味等的加味煙在年輕及女性煙民當中廣受歡迎。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去年1至5月委託香港大學進行調查,發現吸食加味煙的煙民的確以青年及女性比率較高,當中15至29歲的女煙民吸食加味煙的比例更加達九成。委員會指電子煙及水煙是最常加入調味的吸煙產品,新奇口味及營銷策略是吸引吸煙者嘗試的一貫手法。 吸煙與健康委員會主席湯修齊:「看到其實煙草商在包裝中用一些近似廣告,或者有一些聯想的描述,好像是『沖繩之旅』,例如冰涼、冰薄感覺等形容詞,甚至淡化吸煙害處,甚至美化吸煙行為,令人非常擔心。」調查又發現,煙草產品的調味劑會增加成癮度,有近四成吸食加味煙的青年有中度至重度上癮,比例上較吸食原味煙的多逾一倍。 香港大學護理學院教授王文炳:「沒有吸加味煙的人,他去到中度或嚴重程度的成癮,其實只有17%,很多人、青少年誤以為吸加味煙可以幫助他戒煙,但是當他吸了加味煙之後,不單止幫不到他戒煙,因為這些全都是吸煙劑,另外亦都可以令到他的成癮程度更加高。」政府計劃短期內落實十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2日
黎智英案|黎智英確認2019年在港晤三名美國國會議員
【有線新聞】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控方盤問黎智英去到第5日,黎智英確認2019年在香港先後與三名美國國會議員會面,但他不記得討論內容。 黎智英繼續接受控方盤問,控方問他2019年出席保衛民主基金會座談會時,將香港比喻為冷戰的柏林,說「香港正打一場與美國價值觀相同的戰爭」,又形容美國有核武,「可以一分鐘解決他們」。黎智英解釋是比喻,指美國的價值觀有如核武,他承認視中共為敵人,但他不討厭或憎恨中共。法官杜麗冰質疑黎智英沒有表明是打比喻,觀眾會以為他站在美國一方、一同對抗中國,黎智英稱當時已說明是價值觀之戰,不同意有誤導。 2019年5月,黎智英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建議美國調查並封鎖中國部分貪污官員的戶口,並歸還款項予中國。法官李運騰問為何美方要調查中國貪污,這樣做是制裁抑或給予法律援助,黎智英回答他沒有特別界定這樣做是法律援助抑或制裁。黎智英又確認曾經在2019年9至10月,在香港先後跟美國三名國會議員會面,但他說已不記得討論內容。 控方又在庭上展示黎智英和Mark Simon的對話,提到特朗普說過香港示威是暴動,法官杜麗冰問黎智英是否同意特朗普的說法,黎智英說示威大致和平,只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2日
大灣區航空|保險業聯會:因商業運作取消航班非保障範圍
【有線新聞】大灣區航空取消2月及3月128班機,涉及約5,500名乘客,公司加派客服人手善後,有旅行社部分日本團受影響。保險業聯會表示,因商業運作決定而取消航班,並非旅遊保險保障範圍。 在西九龍高鐵站的大灣區航空客戶服務中心,早上一開門,已經有人來查詢,中心加派人手處理。大灣區航空周二宣布取消2月及3月,日本、泰國及南韓等航線,合共128班航班,影響約5,500名乘客。大灣區航空解釋,是因為新飛機付運延誤,加上部分現有客機要定期檢查,影響航班編排,農曆新年期間的航班未受影響,而首爾航線因營運長期未如理想,已經向當局提出停飛。 除客戶服務中心,受影響乘客亦可透過電郵或電話熱線,改機票及退票等。有旅行社指事出突然,約有100名顧客受影響,主要是日本團,已通知顧客改期或退款。縱橫遊常務董事袁振寧:「較受影響會是自由行的客人,因為機票改不到時間,當然需要退機票,但很多已訂酒店、體驗、交通,那些未必能夠退款。」 保險業聯會表示,航班取消,並非涉及天災或飛機機件故障,就不屬旅遊保險保障範圍。香港保險業聯會行政總監劉佩玲:「因為這是商業運作上決定,不是旅遊保險能保障的項目,旅客當然買了航班機票,或者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2日
許正宇:不宜為財政儲備設指標 目前夠應付日常運作 研加大財政整合力度
【有線新聞】立法會討論公共財政狀況,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說,計及政府發債所得,今個財政年度赤字,估計少於1000億元,正研究加大財政整合力度,不宜為財政儲備水平設指標。 政府財政儲備截至去年11月底,僅餘5,900多億元,在立法會上,許正宇說,目前水平足夠應付政府日常運作,「有人認為政府財政儲備愈多愈有利,又有人覺得政府不應過度佔用社會資源,應透過市場力量提升經濟效率。隨着經濟和社會不斷發展,財政需求亦會隨之變化,我們因此認為不應該、亦不適宜設立固定指標或界限,來限定財政儲備的水平。」去年預算案提出,2026/27年度各部門再削減1%經常開支,許正宇說正積極研究加大財政整合力度,要求部門再審視資源分配。 狄志遠:「政府有沒有長中短期方法告訴香港市民聽、告訴本會聽,你如何解決。」許正宇:「其實過去一直以來,從收入、支出和發債三方面,我們一直滾動式地處理我們財政,確保他們穩健,所以剛才議員所說的情況,其實一直以來大家可以放心,我們都是用這個方式穩健處理。」 何君堯:「馬斯克未上場都說削20%,你這麼吝嗇,如何做成事?你還要每個部門自己削肉,怎樣削?我給你一把刀叫你刺大腿,你刺不刺?你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2日
消防處去年接3.7萬宗火警召喚 警鐘誤鳴增加為主因
【有線新聞】消防處去年共接獲3.7萬宗火警召喚,按年升4.8%。 消防處舉行年終記者會,指火警召喚增加,主要因為警鐘誤鳴增多,其中成災的火警有5,222宗,包括4月佐敦華豐大廈三級火。救護方面,接獲逾78萬宗緊急召喚,按年升1.1%,消防亦宣布3月將成立一站式驗收統籌辦公室,加快驗收新的消防設施,預計新建的私人及公營房屋項目消防驗收時間,可由現時52個工作天,分別縮短至35及22個工作天。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2日
元朗721|辯方求情指林卓廷沒預謀 量刑起點應低於白衣人 官指求情信證沒侮意
【有線新聞】元朗721事件,林卓廷等7人暴動罪成,辯方求情說林卓廷沒有預謀參與暴動,對比白衣人,他的行為被動,量刑起點應低於白衣人黃英傑。案件下月27日判刑。 林卓廷等七名被告由囚車押送到區域法院,他們的律師逐一求情。林卓廷的代表大律師黃錦娟求情稱白衣人先挑起事端,在閘內的人包括林卓廷,按捺不住才做出破壞社會安寧的行為,林卓廷並無預謀參與暴動。又說他原本到元朗站是收集證據向警方舉報,將白衣人繩之於法;林卓廷一直在站內收費區,不是主動角色,參與時間亦不多於18分鐘,期間不斷嘗試叫人退後和停手,盡力為事件降溫。 辯方指閘內的人暴動程度較白衣人低,對峙時亦處於弱勢,希望法庭考慮量刑起點時應低於白衣人暴動案中黃英傑的3年6個月。法官質疑林卓廷當時是立法會議員,不能與名不經傳的白衣人相比,社會地位和情況有所不同。辯方就稱身分與暴動完全沒有關係,法庭應按行為的嚴重性和罪責來決定量刑起點。庭上又讀出林卓廷寫的求情信,說最難過不是要置身牢獄,而是要家人陪他面對困境,希望法庭輕判。法官就說求情信反映林卓廷仍然毫無悔意。 法庭今次在辯方律師為各被告求情之前,在庭上播放事發時的相片,法官指在這個環境下求情較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2日
林定國上任後外訪23次 支出近百萬元 律政司:宣傳本港法制優勢
【有線新聞】律政司司長林定國上任至今公務外訪共23次,總支出接近一百萬 立法會議員林新強提出書面質詢,關注林定國的外訪次數和名義。律政司回應指,律政司司長一直透過外訪,宣傳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普通法制度的獨特優勢及穩健的法治基礎,確立香港作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的地位。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2日
濫用公屋|申訴公署指檢控率低僅4.2% 倡加快調查、加強刑罰等31項改善建議
【有線新聞】申訴專員公署主動調查房委會及房協打擊濫用公屋,認為檢控率低,建議加快調查及調整檢控策略,亦要加強刑罰提高阻嚇。 政府大力打擊濫用公屋,申訴專員主動調查,發現去年超過12,000宗濫用公屋個案,只有500多宗被檢控,佔整體只是4.2%,已經是七年來最高。不少嚴重違規個案因超出兩年檢控時限,最終只是收回單位。 申訴專員陳積志:「有足夠證據檢控,但可惜因為超出兩年時限,因此未能檢控,十分可惜。公署建議房委會應該全面檢討如何在檢控時效內發現及蒐集足夠證據作出檢控,以提高檢控率及入罪率。」 其中一宗個案戶主已離港定居海外,一直將單位非法轉租,房委會發出遷出通知書後,歷時五個月才收回單位,期間單位繼續轉租,戶主亦未被檢控。公署指,房署曾經因為欠租向戶主發出過遷出通知書,若當時仔細調查,可以提早發現單位違規濫用。 申訴專員公署高級調查主任陳利婷:「家訪無人應門,電話號碼顯示無人登記,其實都是濫用公屋的徵兆。如果屋邨辦事處2021年11月查核戶主出入境紀錄,就應該可以發現戶主已不在港居住,可以更早收回單位。」 公署提出31項改善建議,包括加強刑罰、與土地註冊處建立核對機制、將「富戶政策」涵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2日
50歲男子涉詐騙長者共130萬元被捕
【有線新聞】警方拘捕一名男子,涉嫌詐騙長者,共騙取130萬元。 行動中檢獲現金及八達通卡等。12名遭詐騙的長者76至93歲,損失3萬至85萬元不等,警方稱騙徒隨機致電長者,假扮親人聲稱因刑事案件,要繳交保釋金,騙取長者付款。警方星期一採取行動。在旺角拘捕一名50歲男子,涉嫌為詐騙集團收取騙款。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2日
調查指近半煙民食加味煙 倡立法全面禁止
【有線新聞】吸煙與健康委員會的調查發現,近半煙民有吸食加味煙,要求立法全面禁食。 調查委託香港大學在去年1至5月進行,顯示吸食加味煙的煙民以青年及女性比率較高,當中15至29歲的女煙民吸食加味煙的比例更加達九成。而接近四成吸食加味煙的青年有中度至重度上癮,較吸食原味煙的青年多一倍。委員會指電子煙及水煙是最常加入調味的吸煙產品,主要以新奇口味及營銷策略吸引年青人,要求盡快禁食加味煙。 吸煙與健康委員會主席湯修齊:「本港一些吸煙產品零售點中看到其實煙草商在包裝中用一些近似廣告或者有一些聯想的描述,好像是『沖繩之旅』,例如冰涼、冰薄感覺等形容詞,甚至淡化吸煙害處,甚至美化吸煙行為,令人非常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