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02日
財智商傳|ACCA:本港宜檢視稅制闢財源 發長債免頻密再融資
【有線新聞】本年度財赤逾800億元,地價收入創21年新低。有會計界人士認為數字反映本港不能過份倚靠地價收入,需要認真檢視現行稅制,開闢新的收入來源。 本港賣地收入連跌三年,庫房收入亦連續三年「見紅」。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副會長鄭傑燊:「政府收入有約50%由稅收而來,另外50%應該從哪裡來呢?以往大約15%到20%來自土地收入,如果我們不再依賴土地收入,究竟有什麼方式?這很值得大家展開一個討論。」 ACCA香港分會副會長鄭傑燊接受本台《財智•商傳》訪問時指出,地價收入以至印花稅收入都會同時受樓市疲弱影響,反映稅項多元的重要,認為本港是時候再次全面檢視稅制。 鄭傑燊:「對上一次檢討是2006年,當時有諮詢過銷售稅。開源在任何情況下都有人受影響,這是在所難免,我們應該用什麼方式去增加稅收,或者我們全面一點看,應該是說整個政府收入。」 為了支持本港基建發展,預算案預告加大發債規模,未來五年每年發債最多1,950億元,當中有56%將用於短期債務再融資。鄭傑燊:「要去為舊債融資的原因,因為我們發的債年期比較短,你看一些其他地方的發債很多時候最短可能是10年,最長可能是30年。」 他認為發行長期債有助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7日
港交所上季多賺46% 港股日均成交倍增至1,869億元
【有線新聞】上季港股日均成交倍增至逾1,800億元,帶動港交所上季多賺46%,全年計亦多賺一成。 港交所去年第4季多賺46%,更創歷來第4季的新高。去年10月8日,港股創下6207億成交的新高,整個第4季日均成交額倍增至1,869億元,當中港股通亦升近1.8倍至781億元,面向A股的滬深股通日均成交亦升1.3倍。去年第4季盈利升至37.8億元,收入增加31%至逾63億元,EBITDA升44%,派第二次中期息每股4.9元。 本港去年新股集資排名全球第四,總集資額880億元,有71隻新股上市,包括一隻2021年以來本港最大型的新股。 行政總裁陳翊庭指,去年下半年市場氣氛回暖,多項改革提升了上市機制,為新股市場帶來不少機遇,今年將繼續改善機制,持續提升本港新股市場的吸引力。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6日
恒指急升753點見三年高位
【有線新聞】預算案公布後,港股升幅擴大,恒指升逾700點,見三年高位。 預算案提出改善港股交投措施,恒指見三年高位,午後曾高見23973點,收市報23787點,升753點,成交增至3,701億元。 華富建業證券投資策略聯席總監阮子曦:「我相信港股三月24000點,企穩格局會好一點,相反如果兩會會議完全沒有甚麼的話,這樣不是太企穩的,大家要觀察不要只看一方面(因素),亦要看另一邊。」 美團升逾9%,小米再創新高,收市升逾半成。百威業績倒退但增派息,升一成收市,是升幅第二大藍籌。 預算案提出改善上市審批流程及股市「手數」制,港交所升半成。 晶片股個別發展,季度盈利大跌逾九成的ASMPT急挫一成六,中芯國際升逾半成。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5日
據報中國加強企業在香港集資的監管
【有線新聞】據報中國加強企業在香港集資的監管。 彭博引述消息指,內地監管部門近期要求到香港上市或籌集資金的企業,若需要將集資額用於海外部署,需明確資金用途,並提前獲得外管局確認。如果不能證明資金用於海外業務需要,要將錢匯回中國,而監管機構亦開始嚴查企業對外投資,防止利用虛假海外投資將資金轉移出境。 去年中國直接投資項目淨流出規模創1990年來最大紀錄,引起政府高層關注。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5日
胡潤中國500強企業 台積電居首、騰訊第二
【有線新聞】胡潤中國500強企業名單出爐,台積電蟬聯榜首。 價值接近7萬億人民幣的台積電成為最有價值民企,騰訊排名第二,字節跳動、阿里巴巴、寧德時代分佔三至五位。六至十位分別是拼多多、美團、平保、比亞迪及華為,亦即首十大企業大多從事科技及網絡相關產業。 至於為何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沒有上榜,統計機構解釋因DeepSeek是在榜單截止計算後才面世。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5日
Tesla為中國客戶推自動輔助駕駛功能
【有線新聞】Tesla為中國客戶更新軟件,推出自動輔助駕駛功能。 Tesla指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是優化現有NOA自動輔助導航駕駛功能,會根據導航路線引導車輛進出分叉路和路口、識別交通訊號,並根據速度和路線自動變換車道動作,不設定導航路線時選擇最合適的道路行駛。彭博早前報道,Tesla準備為已支付6.4萬人民幣的中國客戶更新軟件操作,會先在部分車型推出,然後擴展至其他車款。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3日
財智商傳|美關稅波及香港 盧金榮:影響「香港製造」產品 廠商轉拓新市場應對
【有線新聞】美國加徵關稅波及香港,廠商會會長盧金榮認為受影響的主要是香港製造產品,對整體外貿影響相對不大。 特朗普重返白宮後旋即向內地加徵關稅,香港亦首度涵蓋其中。廠商會會長盧金榮:「香港出口美國的貨值不是很多,去年大約是60億元,所以對我們影響不是很大。今次主要的關稅大家理解到主要是影響香港製造的產品,對於香港貿易不會有太大影響。」 廠商會會長盧金榮接受本台《財智.商傳》訪問時指出,自從2018年中美展開第一輪貿易戰至今,本港已逐步減低對歐美貿易的依賴,轉為開拓更多新興市場。「我們無論是企業或入口商,都要求去第二個地方有不同生產線,我們的應對方法就是以『中國加N』這個策略,重置了全球的供應鏈,避過了有關關稅的高關稅情況。」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即將出爐,廠商會早前已向政府提交意見,當中主要是爭取更多援助中小企的措施。盧金榮:「企業現在面對的挑戰是成本問題,例如現金流的問題,所以也建議政府的『還息不還本』希望可以繼續延續下去,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的擔保費希望可以降低,息口可以控制著不要那麼高。」 他亦期望政府進一步擴闊「一簽多行」及「一周一行」等措施,以便更多內地旅客來港消費。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9日
滙控上季多賺1.3倍遠勝預期 重組計劃今明兩年分別減3億和15億美元成本
【有線新聞】滙控上季按年多賺1.3倍,表現勝預期。 上季列帳基準稅前盈利有22.7億美元;淨利息收益跌1.1%;費用收益淨額升8%;預期信貸損失多三成二;第4次中期息派36美仙,多一成六。 去年全年多賺6.4%,至323億美元;淨利息收益跌8.5%;連同特別息,全年派息87美仙。 滙控指新一輪股份回購規模20億美元,會於公布首季業績前完成。集團簡化架構重組計劃,目標今年及明年分別減少3億和15億美元成本,期間將承擔18億美元遣散和其他預付支出,料未來三年每年平均有形股本回報率約15%,但利率前景依然波動,目標今年淨利息收益約420億美元。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9日
恒生銀行去年多賺約3% 不良貸款比率升至6.12%
【有線新聞】恒生銀行去年多賺約3%,盈利升至183億元;淨利息收入跌逾4%,至307億元;非利息收入升26%,至107億元;第四次中期股息每股3.2元,按年持平。 恒生指去年第3季開始利率開始下調,而且貸款需求疲弱,導致淨利息收入下跌。不過集團加強發展財富管理業務,推動非利息收入增長,恒生部分本港房地產客戶要求延遲還款,截至去年年底,不良貸款比率為6.12%,較中期業績的時候上升0.8個百分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8日
預算案前瞻|會計界料財赤逾900億元 倡檢討稅制擴闊稅基 學者:儲備或降至近5,000億元
【有線新聞】財政預算案本月26日出爐,有會計師預期未來一至兩年本港仍要面對財赤壓力,有學者估計財政儲備有可能降至近5,000億元水平。 本港財政狀況很大機會連續三年「見紅」,綜合德勤、安永及羅兵咸永道三大會計師事務所的估算,今個財政年度政府赤字將會超過900億元。有會計師預期,財赤短期內難以扭轉,起碼要延續一至兩年時間。 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伙人歐振興:「因為始終經濟增長最重要是帶動包括所得稅、利得稅收入,我相信可能要花一兩年時間,但是看到整體情況,香港只要繼續可以開源節流,相信可以面對這些挑戰。」 開源難免要擴闊稅基,他認為本港是時候展開大規模稅制檢討,研究引入新稅項或調整現有稅項,令更多人或項目納入稅網。歐振興:「是否可以在私家車,例如高檔、包括應貨稅值超過百萬元以上,會不會有豪華汽車稅,變相來說可以增加收入。包括機場離境稅,2003年到現在都沒有加過,120元,我們也有研究過如果只要加到180元,加一些的話,其實已經是每年可以給政府加多10億元稅收。」 截至去年底,本港的財政儲備已降至6,641億元。有學者認為儲備有可能進一步下跌至接近5,000億元水平,創有紀錄以來新低,但相信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7日
習近平召開民企座談會 馬雲、雷軍等列席 分析:科網業受重視 反擊西方打壓
【有線新聞】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民企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與會者包括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等多位科企巨頭,習近平指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有分析認為反映科網行業在今後國家布局中將扮演重要角色。 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一上午於北京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聽取民企負責人代表發言後發表重要講話.根據央視片段,與會的企業代表包括阿里巴巴的馬雲、美團的王興、華為的任正非、比亞迪的王傳福以及小米的雷軍,以及機械人初創公司宇樹科技創辦人王興興。 有分析認為習近平今次主動召見科網企業代表,展現他對有關行業的重視。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今次習主席高調接見民營企業以及高科技企業巨頭,實際上是要駁斥美、西方對中國政府的批評,表明日後民營企業,特別是科技巨頭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特別是爭取科技自主的過程中,也要扮演重要角色。」 總理李強及副總理丁薛祥亦有出席座談會,主持會議的是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2018年至今,習近平最少有3次舉行民企座談會,但邀請科網企業參與的情況以往相對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