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
- i-Cable
- 2022年07月17日
醫管局試行為20名輕症免費遙距診症、送藥上門 逾半獲發新冠口服藥
【有線新聞】醫管局免費為確診者遙距診症,輕症病人不用到指定診所,亦會有專人送藥上門,超過二十人經視像診症,當中超過一半獲處方口服抗病毒藥。 「(你有甚麼不舒服?能否講述?)我昨天發燒,今早已退。」隔著熒幕診症是醫管局試行了一星期的新服務,暫時服務逾20位新型肺炎患者。新界西醫院聯網部門主管吳楊城︰「例如肺炎會咳得很厲害、呼吸會很辛苦,如果病人有這些病徵,我們會建議病人到實體診所看病,因為透過熒幕沒法觸碰到病人,特別沒有辦法放聽筒到胸肺前、聽到呼吸的聲音,故無法診斷到有沒有嚴重的肺炎。」 這個服務不是想用便可使用到,要由醫管局物色適合的病人。除了年滿18歲,亦只限新型肺炎輕症患者,診症後亦會處方藥物,由速遞公司寄至病人家中。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服務轉型)陳允健︰「放在門外後會提示病人取藥,他取藥後速遞公司會再致電給該病人,詢問該病人是否收到藥物包。始終病人都是確診新型肺炎,要他特地乘坐抗疫的士到指定診所,有時病人不太願意這情況。」 醫管局說接受服務的病人不用付診症費,連藥物和運費也是免費。計劃首兩星期會有100個診症名額,醫管局長遠亦會研究是否再加開名額,甚至開放予病人預約服務。
- i-Cable
- 2022年07月16日
增3,762確診 九龍塘幼稚園校巴群組多五人中招 伊院ICU有護士染疫 曾替確診者插喉
【有線新聞】本港新增3,762宗確診,本地佔3,533宗、多一人離世。醫管局多42名員工確診,多個病房群組有新增個案。 多間醫院呈報新增個案,伊利沙伯醫院骨科病房多兩名病人感染,病房累計六名病人確診,其中一名新確診病人曾做手術及入住深切治療部,10名醫生及護士列為密切接觸者。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何婉霞:「在手術後,確診者在深切治療部監測過一段時間,當時未知他感染新冠病毒,所以有一些高風險的手術程序,包括插喉及除喉管的程序,有些員工會被列為密切接觸者,當中深切治療部有護士今天(周六)確診。」 佛教醫院紓緩治療科病房再多一名49歲女病人感染,累計14名病人及員工染疫。日前有一名病人確診的大埔醫院精神科男病房,再多四名病人及員工中招,目前已停收新症及探訪。 三間學校的個別班別須停課一周,九龍塘的國際英文幼稚園校巴群組多四名學生及一名老師確診,同車其餘20名學生須家居隔離,涉事校巴至少共九人中招。 多一名72歲男患者離世,他沒有接種疫苗,本身有癌症及慢性疾病。
- i-Cable
- 2022年07月16日
梁君彥專訪|否認前廳交流會屬閉門造車 稱新議會無拉布是「重回常態」
【有線新聞】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在本台節目《有理有得傾》說,前廳交流會加強官員及議員溝通,他指交流會內容未必適合公開,不認同是閉門造車。 新政府上場半個月,特首帶同司長去立法會前廳跟議員交流一個半小時,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在本台節目《有理有得傾》形容是好開始。梁君彥:「(以往立法會,可能有一些官員跟議員『摸底』,還有沒有需要有這個新平台?)其實交流『摸底』,很多時是因為有政策,(政府)想『箍票』。今次的交流會有一個好處,可以啟發其他議員有不同的想法,多了數位臭皮匠一同思考,分分鐘勝於諸葛亮。」 前廳交流會會否取代上屆特首提出的短問短答,梁君彥說留待今屆政府思考。梁君彥:「(『短問短答』時,立法會會直播給巿民收看。目前『前廳交流會』是閉門,大家不知道議員和官員在裡面談甚麼,讓人感到你們好像閉門造車。)在交流會當中,很多時候有新的建議,或將巿民所急的事說出來,這也是未成熟的事。貿貿然去公開,對政策的醞釀未必有幫助,但你亦看見大部分都公開知道我們談及甚麼題目。(討論完之後,你們可以選擇不說某些事情予巿民知道。)我想議員之間的說話,不能說的話也說了出來,一定是很公開,沒有隱瞞。」 新議會再沒有「拉布」
- i-Cable
- 2022年07月16日
稱新型肺炎已成「風土病」 學者倡逐步放寬防疫 盧寵茂:政府此刻不能躺平
【有線新聞】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孔繁毅以及另外兩名港大學者認為,新型肺炎已成為「風土病」,確診數字即使上升亦毋須擔憂,除口罩令外,其餘社交距離措施應逐步取消。 四名港大學者撰文說,確診數字近日重上三千宗是因為大部分人中和抗體顯著下跌,但認為香港人有經驗,知道確診數字不是警號,新型肺炎事實上正邁向「風土病」。最佳應對方法是在冬天前達到「混合免疫」,即推高接種率,同時社區有低度傳播令市民感染。除非有大量入院個案,否則應逐步取消社交距離措施,口罩令除外 。 當第二針接種率達95%就不用再圍封大廈,否則昂貴、浪費,更打亂生活;學生亦不用每天再做快測,只需要設立機制監察學校疫情。但疫苗通行證要「加辣」,建議入超市、街市都要用針卡,令更多長者打針。至少第六波過後才取消疫苗通行證,到時全港人口要不已打針、要不曾受感染。 通關方面,團隊說內地仍實行清零政策,因此香港應優先與外國通關,建議隔離期逐步縮短、改為家居隔離,最終可改為不用隔離,只需旅客首七天戴追蹤手環,做足七天核酸測試。當政府更新「安心出行」後,要限制入境人士首七天到餐廳及酒吧。 專家估計所有建議都做齊,每日確診宗數在3,000至21,000
- i-Cable
- 2022年07月16日
日前指安心出行須實名制 盧寵茂改口稱非優先考慮 強調紅黃碼僅影響少數人
【有線新聞】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早前說,安心出行首要做實名制,事隔六日後改稱實名制並非優先考慮,又否認紅黃碼是加強管控。 盧寵茂︰「以安心出行程式實名制是會有幫助,政策的改變、其實變幻是永恆。」不足一星期,他的說法有所轉變,他多次提到抗疫要「以結果為目標」,但安心出行實名制不是抗疫目標,亦不是政府優先考慮。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實名制只是一個手段,需否實名制達致結果、識別這些人,其實是在執行、程度上去做,現在看根本不需考慮這事,這不是我們優先考慮的事。我們的目標不是實名制,目標很清晰,結果要做到精準地把風險分析。」 至於安心出行研究加入紅黃碼,限制確診者及入境檢疫旅客的活動,他說不會影響絕大部分香港市民,是保護他們免受感染。盧寵茂︰「不是想收緊,黃碼賦予境外入境的旅客,通過黃碼更精準地識別他們,才可考慮放寬入境旅客,酒店檢疫時間的要求、日數。」 而深圳灣口岸往內地的旅客要分別在兩地口岸做兩次核酸檢測,將來能否變做「兩地一檢」,盧寵茂說兩地檢測的方法、步驟和意義都不同,要時間考慮如何合併。
- i-Cable
- 2022年07月15日
反修例至少十人因藏索帶判監 大律師稱可申推翻判決
【有線新聞】翻查資料,最少10名被告因為管有索帶罪成判監,他們可否申請推翻裁決? 原意是打擊爆竊的管有適合作非法用途的工具罪,在反修例事件中,至少10人因為管有索帶罪成,判處監禁,有處理過同類案件的大律師說,以往被定罪的人可申請推翻裁決,大律師李健志:「已經過了上訴期限,要向法庭申請逾時上訴許可的批准;未過上訴期限的被定罪人士可以直接申請上訴許可,上訴是否成功,例如管有索帶同時管有其他物品,索帶的方面可能未必納入檢控範圍,其他情況都有機會令他依然有罪。」 曾有示威者用索帶綁住不同政見的人,包括內地記者付國豪,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說,這情況在終院裁決後仍然適用,屬於束縛人身、構成違法,至於用來紮鐵馬陣就不算,湯家驊:「阻礙其他人使用某些道路,這肯定是一個非法行為,但第17條列出的罪行並不包括這非法行為。如果有其他罪行適用,就用其他罪行去檢控。」 上訴庭曾經在判詞說,解讀條文要以「時代釋義」應對不法分子利用新工具犯案,這個講法被終審法院駁回。湯家驊:「時代的改變不可以令法律的行文用意有所改變,如果政府認為目前的法律不足以應用或適用於新的情況,正當的處理方法是提交修訂案,予立法會進行修訂。」
- i-Cable
- 2022年07月15日
首名管有索帶罪成被告 終院上訴得直 官:若非法用途涵義太廣、會成思想罪行
【有線新聞】首名管有索帶罪成的被告,獲終審法院一致裁定上訴得直,判詞指索帶不屬於「作非法用途工具」,否則涵蓋範圍會變得極廣,成為「思想罪行」。 案發在2019年11月2日,警方在驅散行動中,搜查上訴人陳俊傑的背包,檢獲48條索帶。原審裁定管有適合作非法用途的工具罪成,判監五個半月,他不服上訴被駁回,再上訴至終審法院。 上訴關鍵在於「非法用途的工具」的涵蓋範圍,判詞說法例起初的版本只涵蓋兩組工具,包括矛、棍棒等攻擊性武器,以及撬棍、百合匙等用作非法進入的工具,後來加入手銬等為束縛人身而製造的工具。但條文「非法用途的工具」,仍然只限詮釋為適合作「非法進入」的工具。判詞指1993年的法例中文譯本沒有忠實地跟從英文原文,將條文列出的工具放在一起,但它們根本沒有共同特性 ,違反「同類原則」。 終院認為若不受限制地詮釋「非法用途」,會令條文的涵蓋範圍變得極其廣闊,成為「思想罪行」,不符合立法歷史,亦有違立法機關之前以克制、循序漸進的方式修例的做法,因此裁定條文中的「非法用途」只限三類工具,分別是意圖用作束縛、傷害他人身體及用作非法進入。五名法官一致裁定,上訴人管有的索帶並不屬於上述三類
- i-Cable
- 2022年07月15日
消費券|24萬人DQ 王學玲認為市民帶來麻煩 複檢將從寬
【有線新聞】政府說有24萬人曾以永久離港為由提取強積金,失去領取下期消費券資格。截至星期二,約4000人申請複檢,當局承認對市民造成麻煩,會彈性、寬鬆處理。 在太子的消費券秘書處繼續有人來辦理複檢申請,政府加開櫃枱,又說會彈性處理個案。財政預算案及稅務政策組主任王學玲:「我們真是麻煩了一些合資格的市民,所以我們盡量簡短些、合理寬鬆地處理。如果你真的沒有永久離港,向我們遞交你一些生活痕跡的資料,14日內遞交秘書處查閱後,如果需要更多資料會通知市民,不用擔心這樣是否已超過14日。」 李先生:「移民過去的話,政府能翻閱記錄,用不着要我們這樣做、勞民傷財。」 很多來申請複檢的人同樣有這疑問,說自己一直有交稅、供強積金,沒理由不合資格,王學玲:「我想特別澄清,稅務條例裏有嚴格的保密條款,稅務局不可向任何人,包括政府部門,披露納稅人資料;強積金也是,回來他可以再次參與強積金計劃,強積金受託人不需就這些資料通知積金局,積金局沒這些資料。」 她說複檢市民毋須向入境處申請入境記錄,連同在太子的秘書處,全港有8個服務中心可以辦理手續。
- i-Cable
- 2022年07月15日
12港人案 7人認妨礙司法公正 各判囚10個月
【有線新聞】12名港人前年涉嫌偷渡潛逃被捕,7名已返港被告承認妨礙司法公正罪,判囚10個月。法官指,潛逃計劃周詳,給大眾的觀感是輕蔑及挑戰司法制度。 7名被告由囚車押送到西九龍裁判法院,包括廖子文、鄭子豪、張俊富、張銘裕、嚴文謙、李子賢及郭子麟,他們承認一項妨礙司法公正罪。案發時,他們因為反修例事件被控,獲准保釋。2019年12月開始組織潛逃計劃,支付15萬元潛逃費,潛逃前匿藏於安全屋。前年8月23日帶同物資,分別到西貢及布袋澳乘坐快艇離港,計劃到台灣向陸委會求助,最終在內地水域被執法機關截獲。 法官判刑指,考慮到他們潛逃前都面對刑期以年計的嚴重控罪,計劃周詳,由商議到成行足足半年,人力、物力、財力不能跟一般潛逃比較。雖然未能證實誰是始作俑者,但大家積極參與,如學駕船,被告行為給社會大眾的觀感是輕蔑及挑戰司法制度。法官同意各被告的罪行,與無依法庭歸押罪有相同之處,本案之前律政司從未檢控任何逃離海外、沒有依法庭指示的人妨礙司法公正,是本港司法史上第一檢。他們較早前在內地分別被囚4至7個月,雖然各被告年輕,但以本案性質,唯一可行的是判處監禁,判各被告囚10個月,其中李子賢上星期承認暴動及襲
- i-Cable
- 2022年07月14日
增3674宗確診 即日起離境人士檢測陽性即送隔離 佛教醫院群組多11人染疫
【有線新聞】本港新增3,674宗確診,3,417宗屬本地個案,多5人離世。即日起在深圳灣口岸、港珠澳大橋及機場,出境人士在口岸檢測陽性,會獲發隔離令,由專車送往社區隔離設施。 連日來在深圳灣口岸都有人檢測陽性、不能回內地,但可以佩戴證明確診的紅色手帶自行離開,有旅客認為是檢測結果錯誤,除下紅色手帶後乘的士往市區。 即日起就不會有這個情況,包括深圳灣口岸、港珠澳大橋及機場,出境人士檢測陽性,即時獲發隔離令,有專車送他們入住社區隔離設施。 衞生防護中心說,沒掌握這幾日在口岸檢測陽性的數字,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每日都有些個案,這個數字,需要他們自己點對點離開,正如你在街上發現自己陽性,收到情報確診、要離開。」 那之前幾日已經陽性,但自行離開的人如何處理?張竹君:「所有確診者也是根據分流方式,之前的確診者視乎家居隔離是否適合,不適合就去社區隔離設施。」 星期五起居家隔離的確診者要佩戴電子手環,資科辦人員會確保手環運作正常及監察訊號。 新增的個案中超過九成屬本地,佛教醫院紓緩治療科病房,一名女病人星期三確診,再多6名同房病人及5名員工染疫,其中一人星期四凌晨離世;292間學校呈報3
- i-Cable
- 2022年07月14日
國安處拘曾志健等四人 40萬交社交頻道助潛逃 藏工廈逾年、匿紙箱遷居
【有線新聞】2019年在荃灣中槍的學生曾志健,連同另外三名棄保潛逃的男子在西貢被捕。警方說他們向一個社交頻道繳付了40多萬,安排離開香港。過去一年間,被窩藏在荃灣工廈單位沒有外出,亦曾被放進紙箱轉移地點,一名貨倉管理員涉嫌協助罪犯被捕。 曾志健由警車押到區域法院,他跟23歲學生馮清華、長髮過肩、身型消瘦,連同一名16歲少年,腰纏鐵鏈被帶上庭。三人不准保釋,等候申請法援,9月13日再提堂,一同被捕的21歲王愷銘還柙至8月31日再提堂。 四人曾到美國領事館尋求庇護被拒,據了解他們星期三凌晨計劃到西貢黃石碼頭,乘搭快艇前往台灣,在北潭涌巴士總站被捕。警方說,案件牽涉國安風險,交由國安處調查後,拘捕多一名34歲貨倉管理員、涉嫌協助罪犯,包括提供食物和最少三個窩藏地點。 國家安全處高級警司李桂華:「在荃灣區一個工廈,環境十分惡劣、沒有窗戶,這四人差不多有一年時間完全沒有外出。轉移時怕警務人員看見,做出一些很不人道及奇怪的做法,將他們全部放進紙箱內封住、當成貨物般。今年初開始情況更差,窩藏地點已經沒有交租,亦沒有安排食物,這四人唯有自己用僅餘的存款買乾糧充飢。這四名人士共付了40多萬元,最終未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