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3日
貿易戰|特朗普宣布對進口汽車徵收25%關稅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向進口汽車徵收25%關稅。 新措施本港時間中午12時01分生效,涵蓋進口汽車及小型貨車,而輪胎、引擎、避震器及鋰離子電池等近150種汽車零件下月3日起收稅,所有進口汽車及零件價值近6,000億美元。新關稅亦擴展至進口電腦,包括手提電腦。美國去年進口電腦金額達1,385億美元。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3日
貿易戰|美國宣布下月2日起取消內地及香港小額包裹關稅豁免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特朗普亦簽署行政命令,取消內地及香港小額包裹關稅豁免,下月2日起生效。 價值低於800美元的貨品會按貨物價值徵收30%關稅或每件徵收25美元,6月1日起會增加至每件50美元,商務部會在90天內評估措施會否擴展至澳門。 白宮聲明稱,海關及邊境保護局每日平均處理約4百萬個小額包裹,新措施是針對將非法藥物混入小額包裹的中國運輸公司,以填補關稅漏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3日
貿易戰|美國向多國徵收對等關稅 中國稅率達34%、歐盟20%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公布向接近所有進口貨物加徵至少10%關稅,另外針對部分國家和地區徵收額外的對等關稅。 特朗普:「4月2日會永遠被銘記,是美國工業重生的一天、是美國重掌命運的一天、是我們開始讓美國再次富有的一天。」 特朗普於白宮玫瑰園手持一塊列出各地收取不同對等關稅的圖表,宣布會向進口美國的貨品收取10%基準關稅,周六生效。至於對美國有貿易順差的國家則收取更高關稅,稅率達10%至50%不等。當中針對中國的關稅達34%,加上原有的20%關稅,美國對中國進口貨物徵收的關稅將會高達54%。而歐盟和日本的對等關稅分別是20%和24%,相關措施則在下周三生效。 白宮表示,部分貨品不會徵收對等關稅,包括半導體、藥物和能源產品等。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2日
貿易戰|美國將公布新關稅措施 特朗普形容為「解放日」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特朗普將於本港時間凌晨四時左右公布新關稅措施,會即時生效。 特朗普將於白宮玫瑰園公布加關稅以及徵收對等關稅等措施細節,他形容這天是美國的「解放日」。 歐盟指會適時對美國關稅措施,作出有力回應;歐央行關注各國貿易分裂不利經濟增長;英國與意大利不排除採取任何回應措施。中方早前批評美方嚴重擾亂全球市場,破壞國際經貿秩序,將採取堅決措施回應。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2日
緬甸地震|特區救援隊成功救出一名生還者
【有線新聞】特區政府派到緬甸地震災區的救援隊地震發生六日後,在曼德勒成功救出一名生還者。 特區救援隊與中國救援隊在曼德勒進行聯合搜索期間發現一名生還者,合力將他由一座倒塌樓宇的窗戶抬出,並送上救護車,有現場救援人員鼓掌。特區救援隊指揮官趙汝珏表示,隊員到埗後馬不停蹄展開搜救工作,對能夠找到生還者感到非常鼓舞和振奮,救援隊會竭盡所能繼續全力搜救。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2日
擬南丫石礦場建高端度假村 尖鼻咀、白泥發展生態旅遊 發展局邀市場提交意向書
【有線新聞】政府計劃發展前南丫石礦場成為高端度假村,尖鼻咀和白泥作為生態旅遊節點等,邀請市場提交意向書。 發展局為開拓生態旅遊,計劃引入「片區模式」發展,借市場力量、善用綠色資源開拓新景點。當中包括建議南大嶼山長沙、貝澳、水口及石壁,建設各式康樂及生態旅遊設施,組成生態康樂走廊。 9.3公頃土地中,長沙可興建滑索、營地、樹頂步道等新體驗設施,利用2公里長沙灘舉辦演唱會等活動。前南丫島石礦場25公頃土地建議發展為高端度假村以及低密度豪宅,並附設世界級遊艇停泊處,提供約150至200個泊位。 政府2012年亦曾計劃發展南丫島,但最終擱置,發言人指今次規模較小,毋須大規模基建,令整體更吸引。又強調發展旅遊為首要目標,招標上會有條款確保發展商兌現承諾,包括旅遊設施落成時間不遲於住宅或度假區等。 而鄰近北都的尖鼻咀及白泥合共過百公頃土地,建議建設4.8公里海濱走廊,發展養生旅遊、度假、非傳統運動等主題活動。為加快發展進度,亦會採納新嘗試,部分項目會採取先招標、後走城規程序,發展局負責協調。 三個項目一同邀請發展商於7月2日前交意向書,發言人指是讓市場掌握生態旅遊的情況,重申三個項目會分開招標,最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2日
衞生署調查學生自殺風險按年下跌 張竹君:持續優化問卷識別高危學生
【有線新聞】衞生署表示,學生曾計劃以及試圖自殺比率按年下跌,會繼續透過學生健康服務及早識別高危人士,適時與家長和學校聯繫。 衞生署發表學生周年健康報告,2023/24學年共有約25.7萬名小學生及17.3萬名中學生接受學生健康服務,有九成以上中小學生家庭和學校生活愉快,2.2%的學生表示曾計劃自殺,1%的學生表示曾試圖自殺,分別按年下跌0.6%及0.3%。 衞生署社會醫學顧問醫生張竹君表示,自殺人士可能未必會跟其他人談及自殺計劃,署方會持續識別高危學生。張竹君:「問卷問題希望及早識別高危人士、找到幫助。自殺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牽涉家庭、學校、同學、社會各樣問題,不是一事就可以解決到。我們繼續留意問卷有沒有優化的地方,及早識別到高危的學生。」 學生健康服務中心即時為有心理及行為問題、而校方未有跟進的學生進行風險評估及提供支援,並安排轉介,衞生署會在學生和家長同意下和學校聯繫。張竹君:「填寫問卷或見到醫生、護士時,會否補充到學校識別不到的學生?起碼一半以上的學生可能有人跟進中、正看專科醫生、學校已有人跟進。」 學生健康服務在上個學年推行全校園健康計劃,協助學校檢視及制定促進精神及社交健康、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2日
港澳辦再轉載報道 引梁振英等支持審查長和賣港口 促改變錯誤決定
【有線新聞】港澳辦再轉載大公報報道,引述各界認同審查長和的港口交易。 港澳辦轉載的報道,題為「長和買賣不得人心,審查合情合理合法」,引述各界人士包括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及多個同鄉社團,支持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審查長和的港口交易,強調長和是香港重要企業,必須尊重國家利益,承擔最基本的責任義務,必須盡快回頭,改變錯誤決定。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2日
火炭謀殺案|25歲刀手泰國落網 押返現場重組案情 據悉再多兩人內地被捕
【有線新聞】火炭上月謀殺案,警方押解疑犯重組案情。 被捕25歲男子案發後一度潛逃到泰國,探員將他押解到火炭案發現場,他被黑布蒙頭、腰纏鐵鏈。警方提供道具刀,讓疑犯模擬行兇經過,之後再將他押解到下城門道以及旺角建興大廈繼續重組案情。 據了解,另一名刀手及用假牌的士接載兇徒的司機亦在內地偷越邊境時被捕。案發在上月16日,一名52歲男子在麗禾里遭兩名男子持刀襲擊,送院後傷重死亡。警方早前已經拘捕三男兩女,涉嫌策劃案件及協助罪犯。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2日
控煙|據悉最快明年次季禁吸電子煙 加味煙分階段禁止、非薄荷味煙最快下年實施
【有線新聞】消息指,「控煙十招」修例草案最快月底提交至立法會,其中禁止公眾地方管有電子煙彈等最快明年第二季實施,亦會禁止排隊等車時吸煙,違者定額罰款3,000元,最快明年初實施。 消息指,政府修例草案提出分階段禁止管有另類煙,首階段在公共地方設限,首階段在公共地方設限,禁止管有煙彈、即意味不能夠公開吸食電子煙,之後視乎成效,考慮擴展禁制範圍至所有地方,並且禁止管有煙機。目前未有推行第二階段的時間表,消息指曾有人指純粹收藏電子煙機而非吸食電子煙,細節尚需研究。 加味煙亦會分階段禁止,在實施完稅煙標籤制度、加強打擊私煙後,會先禁止薄荷味以外的加味煙,最快明年落實,至於何時擴展至薄荷味煙就未有定案。 據了解禁煙區亦會擴大,包含院舍、醫院等出入口三米範圍以內,違反的罰款會翻倍至3,000元。同時禁止排隊等車或進入人流多的地方時吸煙,違反同樣罰款3,000元,連同禁煙區吸煙新罰則,預計明年初生效。 買賣私煙罰則亦會加重,最高罰200萬元及監禁七年,同時旅客帶入境的香煙多過上限19支,每支罰款會增加至5,000元及應繳稅款五倍罰款,當修例草案通過就即時生效。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2日
緬甸地震|增至逾3,000人死亡 軍政府宣布與反對派武裝暫時停火至本月22日
【有線新聞】緬甸7.7級地震,逾3,000人死亡、300多人失蹤。軍政府相信他們生存機會渺茫,又宣布與反對派武裝,暫時停火至本月22日以便救援。 緬甸大地震救人的黃金時間已經過去,不過消防人員未有放棄,在首都內比都一幢倒塌的酒店救出一名被困五天的26歲男子,據報他是這間酒店的職員。全國有逾萬幢建築倒塌或嚴重受損,軍政府領袖敏昂萊說地震仍有多人失蹤,相信他們的生存機會渺茫。 軍政府又承認周二曾經向當地救災的中國紅十字會救援人員開槍,聲稱他們駛經一個衝突區時未有按軍方要求停下來,於是連開三槍警告,又稱中方人員沒有通知政府或駐緬甸領事館人員會前往有關地區。 在北京,外交部指中國紅十字會救援人員和物資目前均安全,敦促緬方保障人道救援通道暢通。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大災面前、人命關天,當務之急是全力抗震救災。中方衷心希望緬甸各族各派同心同德共克時艱,強烈敦促緬甸各方確保中方在內的各國救援人員和物資安全。」 另一方面,受大地震影響的泰國,當局在曼谷翟道翟倒塌大樓繼續善後工作。政府繼續派員到場視察,並檢走建築物料和鋼鐵等化驗。總理佩通坦到臨時避難所探訪受影響親屬,承諾會徹查事件。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2日
何君堯質疑港台、政府新聞處職能相近促合併 丘應樺:或令公眾混淆 為政府公關工作帶來反效果
【有線新聞】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在本台節目《議員同你傾》說,香港電台和政府新聞處職能相近有兼容合併空間,估計可節省三分一首長級官員。 選委會界別何君堯:「香港電台有多少個首長級?有近8個,實際上不只,有8至12個,有些是顧問差不多也是首長級。新聞處又有多少個?亦有8個,只是首長級官員已有十多個。若要一個首長級官員服侍兩個局都綽綽有餘,其他做回香港電台對公眾、輿論平台即實際上人手足夠。我覺得二八一十六、16個人還可以減省三分一,一個人要負責幾個範疇是很簡單的事。」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說,若港台及新聞處合併,可能不利執行職能,亦未必合乎效益,但會研究兩個部門如何更好配合,「整體運作上,將兩個職能不相同的部門合併未必是最有效開源節流的方法,再者無論合併落實方法,是新聞處處長同時管理新聞處及港台,或者廣播處處長同時掌管港台及新聞處,合併後的部門首長都難以兼顧兩個使命,服務範疇及運作模式是截然不同的部門工作。相反合併可能令公眾混淆,港台作為公共廣播機構及新聞處宣傳政府的公關角色,反而可能為政府整體公關工作帶來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