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總覽
- i-Cable
- 2023年06月14日
印度促中國手機廠商本土化 高層須由印度籍出任 官媒批「霸凌」、如變相收購
【有線新聞】據報印度政府要求中國手機廠商「本土化」,例如必須交由印度籍人士擔任印度業務的高級職務,以及引入印度生意夥伴等。內地官媒形容有關做法如同「霸凌」行為。 中印緊張關係開始牽連到中國企業在當地的發展空間。印度經濟時報報道當地最近建議引入多項措施,規範中國手機生產商的營運。包括要求中國手機品牌為本地業務引入印度合作夥伴或投資者,行政總裁、首席營運官、財務官等重要職位亦要任命印度籍人士出任,更同時要求中國企業將代工生產等外判生意交由印度企業負責。 有關建議在印度政府主持的電子及信息技術會議上提出,小米、Oppo、Vivo等多間內地手機龍頭企業都有派代表出席。報道指會上更有高級官員特別點名提醒內地企業必須遵守當地法律,以及不可以逃稅。 印度手機市場急速崛起,成為各大手機廠商兵家必爭之地,就連蘋果公司都積極拓展生產線和零售業務。 內地官方媒體環球時報引述熟悉印度情況的人士指出,印度政府的行為如同「霸凌」,等同變相「收購中國企業」,而近年當地多次提出針對外資的做法亦令外界留下壞印象。
- i-Cable
- 2023年06月14日
有線財經 13/6/2023
- i-Cable
- 2023年06月13日
據報內地將推一籃子刺激措施谷經濟
【有線新聞】憂慮內地經濟有放緩風險,再傳出中央出招救市,據報中央正考慮公布一籃子刺激政策,推動經濟企穩回升。 彭博引述消息指,多個政府部門正起草至少十幾項措施,涵蓋由房地產到提振內需等多方面,除了包括減息,監管機構亦考慮下調銀行已經借出去的房貸利率,並通過政策金融工具,為「保交樓」提供更多融資支持,國務院最快本周五進行討論,最終方案可能有變。 多間房企近期公布上月賣樓數據,銷售表現參差,個別房企銷售額繼續錄按年五至六成跌幅。融資活動亦疲弱,就算部分中小型房企,在上月重新發行境外債,整體銀行以外的內房融資總額按月仍跌27%。 早前高盛預計,內房未來只會出現「L形」復蘇,拖累內地經濟增長,相信當局將轉向支持戰略性行業,不會將房地產行業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工具。 針對內房的政策,大方向是處理數以年計的放緩情況,而非造就另一個上升周期,估計進一步放寬首置及換樓客的信貸條件、降低按揭利率及首付比率、大城市再放寬限購和轉售,並配以額外資金支持以確保房企「保交樓」。
- i-Cable
- 2023年06月13日
陳茂波:不少家族辦公室已考慮、確認落戶香港
【有線新聞】政府積極招攬家族辦公室來港發展,《施政報告》更訂下目標,期望在2025年,吸引到至少200間家族辦公室在港開設業務。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經過一輪宣傳及改善機制的工作,有關發展已見到初步成績。陳茂波指:「逾200位頂級家族辦公室擁有者,以及他們的管理層到港,從上次(裕澤香江)論壇之後,有很多後續活動,我們很高興向大家說,會見到部分將落戶香港,還有更多正在討論當中,政府已通過立法來提高競爭力,包括稅收制度等。」 他表示協助家族辦公室,在港建立業務網絡是相當重要,網絡包括私人銀行、會計律師、信託及其他專業服務等,投資推廣署已設立專門團隊,全力聯繫及推廣相關服務。陳茂波:「香港將發揮團隊優勢,全力以赴加速這領域的發展,這網絡對我們而言非常重要,對行業發展也很重要,家族辦公室可以在港互相認識,並同時交流轉介業務,合力將香港推廣至不同的目標市場。」 他重申,香港擁有完善的金融生態系統及基礎設施,加上與內地緊密聯繫,相信會是家族辦公室的首選發展地點。
- i-Cable
- 2023年06月13日
美國財長耶倫要求國會增加撥款 支持國際金融機構抗衡中國
【有線新聞】中美角力持續,據報美國財政部計劃借助國際金融組織,抗衡中國的影響力。 彭博報道,財政部長耶倫,周二出席國會聽證會期間,將會談及中國勢力日漸擴張的議題。她將會要求國會通過撥款,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以及世界銀行等,具代表性的國際金融組織,提供更多金融支持。因為國際組織在國際上有話語權,可以反映美國價值觀,而在應對金融危機及推動環球經濟發展方面,組織都能夠發揮作用,假如美國能夠得到組織的支持,相信有助制衡中國的影響力。 報道又指耶倫將建議,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資金,有助美國參與更多新興市場的事務,不過報道指耶倫的方案,有可能遭到反對,事關有共和黨議員認為,IMF等組織未有盡責,協助發展中國家推動經濟。
- i-Cable
- 2023年06月13日
滙控將矽谷銀行英國納入創新企業銀行服務的新部門
【有線新聞】滙控3月收購矽谷銀行英國分行,經過3個月整合,趁倫敦本周一舉行科技周,正式納入新推出的HSBC Innovation Banking服務,一個於美國、香港及以色列新設立的專責團隊,專為創新企業及相關投資者,提供環球銀行服務。行政總裁祈耀年指隨著團隊加入,配合集團財務及環球網絡支持,將現有服務優勢延續及擴大,進一步開拓創新企業銀行業務機會。祈耀年指:「最重要是集團可為初創公司協助他們發展,提供所需資金,亦可協助他們開拓英國以外的市場,將他們的發展實力傳揚到世界各地,這是滙控的優勢,有環球的網絡。」 滙控指新服務在英國及北歐,有超個650名員工,在美國灣區、波士頓及紐約市,亦已組成逾40人的團隊,超過20名新聘請的銀行家,將常駐以色列特拉維夫,在香港逾十名員工會陸續上任,增加滙豐香港及亞太區新經濟領域的專才。 目前已推出多項針對創新經濟企業的服務,包括在香港及內地,為初創和科技企業,設立30億美元的信貸基金及創投債務融資方案。
- i-Cable
- 2023年06月13日
華爾街日報:美科技企業限制香港用戶使用AI功能
【有線新聞】據報多間美國科技公司限制香港用戶使用AI功能。 《華爾街日報》報道,Google、微軟及OpenAI等科技公司均限制香港用戶使用人工智能等工具,以OpenAI為例,香港與內地、北韓、敘利亞和伊朗的用戶都未能使用。相關科技公司未有回應報道,但報道引述分析認為,科技公司的舉動是擔心ChatGPT等AI工具所發布的內容有可能抵觸《港區國安法》。
- i-Cable
- 2023年06月13日
有線財經 12/6/2023
- i-Cable
- 2023年06月12日
滙控將矽谷銀行英國納入創新企業銀行服務的新部門
【有線財經】滙控3月收購矽谷銀行英國分行,經過3個月整合,趁倫敦本周一舉行科技周,正式納入新推出的HSBC Innovation Banking服務,一個於美國、香港及以色列新設立的專責團隊,專為創新企業及相關投資者,提供環球銀行服務。行政總裁祈耀年指隨著團隊加入,配合集團財務及環球網絡支持,將現有服務優勢延續及擴大,進一步開拓創新企業銀行業務機會,滙控行政總裁祈耀年:「最重要是集團可為初創公司,協助他們發展,提供所需資金,亦可協助他們開拓英國以外的市場,將他們的發展實力傳揚到世界各地,這是滙控的優勢,有環球的網絡。」滙控指新服務在英國及北歐,有超個650名員工,在美國灣區、波士頓及紐約市,亦已組成逾40人的團隊,超過20名新聘請的銀行家,將常駐以色列特拉維夫,在香港逾十名員工會陸續上任,增加滙豐香港及亞太區新經濟領域的專才,目前已推出多項針對創新經濟企業的服務,包括在香港及內地,為初創和科技企業設立30億美元的信貸基金及創投債務融資方案。
- i-Cable
- 2023年06月12日
財庫局局長許正宇:將研究容許內地投資者 經由「港股通」買賣人民幣股票
【有線新聞】港元及人民幣雙櫃台模式月中出台,投資者可以用人民幣買賣指定港股。行政長官李家超指:「港交所計劃於6月19日,推出港幣、人民幣雙櫃台模式及雙櫃台莊家機制,多達24家公司,已向港交所申請增加人民幣櫃台,佔日均成交約四成,將在同日開展人民幣計價股票交易。」行政長官李家超認為,引入人民幣股票,有助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認為,機制能夠為國際投資者提供多一個資產配置選項。許正宇:「美元利息的波動或者急速往上爬,導致匯率的影響,所以很多不同地區包括亞洲地區,她們也正在積極考慮,會否在資產類別或資產配置方面,更加多元化,那麽人民幣是自然的選擇。下一步是把人民幣櫃台連到港股通,讓廣大的內地投資者通過港股通,也能夠直接用人民幣來買港股。」 許正宇又說,除了積極推動與內地互聯互通,下一步希望推動境外投資者,經由香港投資內地資本和債券市場,例如在港發行國債及發展國債期貨等。
- i-Cable
- 2023年06月12日
余偉文:將繼續與內地監管部門研究 引入國債期貨等金融工具
【有線新聞】本港繼續爭取在不同方面,擴闊與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範圍。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繼引入「互換通」後,下一步將研究發展國債期貨。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指:「(互換通)五月份已成功啟動,讓國際投資者可以更容易,參與內地利率互換市場,讓他們提高對沖效率,也是減少交易成本,下一步我們會繼續跟內地監管部門共同研究,譬如說在香港推出離岸國債期貨,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元化風險管理工具。」 債券方面,他表示正爭取更多金融機構及企業,在港發行點心債籌集人民幣,去年經由香港發行的點心債,總額已達3300億元人民幣,較2021年翻1倍。 至於「落地」約一年半的跨境理財通,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承認,投資者反應不算理想,現正與內地監管部門研究放寬限制,期望增加機制的吸引力。梁鳳儀指:「因為疫情的關係,也有種種其他的阻礙,跨境的流量確實不多,雙方的監管機構也有共識,已經穩步推進了一年,那麼在各種方面可以放寬一些
- i-Cable
- 2023年06月12日
財智商傳|陳鳳翔:「去美元」不等於人民幣一定受惠
中美角力及俄烏戰爭,引伸而來的不只是國家制裁,還有「去美元」等議題。資深銀行家陳鳳翔接受本台《財智.商傳》訪問時指,「去美元」有可能增加轉用人民幣的機會,但兩者不存在必然關係。因其他國家可以自行發展貨幣系統,例如泛非結算系統及亞洲清算聯盟等,當中都不涉及人民幣支付。 陳鳳翔說:回應究竟每個國家都喜歡人民幣,答案並不一樣,俄羅斯被迫要用人民幣,巴西因為很大的商品往來要用人民幣。如果你與中國這麼大國家往來,如果美元不能使用,怎麼可以 ?但小國家不能向美國說「不」,唯有一個方法,就是自己發展本地系統,這或多或少都造就了「去美元化」。 美元領導地位難以動搖,中國的經濟影響力同樣難以擺脫,七國集團早前的聲明,提到經濟「去風險化」,強調要減少倚賴中國的供應,但並非尋求「脫鈎」,有別美國一向採用的強硬措詞。 陳鳳翔認為,七國集團內部其實存有矛盾,新論調是要調和,不同國家對中國的看法。美國對中國的言語很清晰,是用「脅迫論」,但G7很明顯將脅迫的態度轉變了,叫做「經濟脅迫」 。如果美國以此態度,其他G7盟友是否使用同一字眼,很明顯帶來的不安全等等用詞。其實是一種緩和及取代,美國用詞一定不會這樣,亦看到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