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總覽
- 財經資訊
- 2023年10月24日
開市交易所直播室 24/10/2023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24日
有投行料本港樓價半年內再跌半成 稱「減辣」無助解決經濟問題
【有線新聞】有投資銀行預料,即使政府為樓市「減辣」,本港樓價在半年內仍至少要再跌半成。 雖然外界預期政府會在施政報告為樓市「減辣」,但多間外資大行先唱淡政策成效。 摩通預期未來六個月樓價下跌5%至10%,雖然預計政府局部調低印花稅,可能有助穩定樓市情緒,但認為始終解決不到息口持續高企,股市、經濟前景疲弱以及新盤庫存高的核心問題,延續2003年後最長跌浪,形容「寒冬還未結束」。 瑞銀就因應中小型發展商負債高,有可能減價求售以及高息環境維持更長時間,調低今明兩年本港樓價預測,預計今年樓價可能「無得升」外,更估計明年樓價可能跌逾10%。 瑞銀指目前按揭貸款成本高過租金回報,加上新造按揭的息率可能進一步上升,預期聯儲局減息之前,本港樓市都不會顯著復蘇。 至於商鋪及寫字樓前景,大行的看法同樣不樂觀。瑞銀認為內地自由行消費力減弱,本港零售難以重返2018年高峰,預料明年零售銷售大致持平。寫字樓方面,摩通指目前整體空置率處於歷史新高水平,預料供應過多及負租金回報會繼續拖累行業。
- 財經資訊
- 2023年10月24日
中午交易所直播室 24/10/2023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22日
財智商傳|馮孝忠:本港維持聯繫匯率符國家利益 不值得冒險脫鈎
【有線新聞】聯繫匯率成立40年,資深銀行家馮孝忠認為港元繼續與美元掛鈎,符合本港及國家利益。 聯繫匯率成立40年,這個曾經為本港抵禦過無數風浪的制度,持續面對挑戰。本身為資深銀行家的恒地首席財務總監馮孝忠接受本台《財智.商傳》訪問時表示,即使掛鈎美元有不足之處,但利大於弊,不值得冒險脫鈎。馮孝忠:「這40年來我們換來沒有利率政策,但亦換來匯率穩定,導致我們股票市場能承受很大交易量或新股上市時,也不會令匯率出現太大波動。如你只想投資股票,你未必太想同時『賭』外匯。」 港元掛鈎美元,局限了本港自主應對經濟環境的能力,例如必須緊跟美國加息等,但掛鈎人民幣或是一籃子貨幣又是否一個更好選擇?馮孝忠:「人民幣不是與美元掛鈎,變了港元會隨著人民幣波幅,大幅增加波幅。除了人民幣本身資本帳不開放之外,也有其他很多不確定因素,外資投資者是否接受?這是一個很大的考慮。目前股市已相對低迷,還要自己再加一個不明朗因素?掛一籃子(貨幣)是一個可以備用的方案,但始終今天來說是否要自己增加一個很不明朗的因素在金融市場上?」 他認為港元與美元掛鈎,在國家層面也是合適選項,在人民幣尚未開放資本帳下,國家或企業可以借助來港
- 樓盤傳真
- 2023年10月22日
樓盤傳真 21/10/2023
盛傳施政報告會「減辣」,有兩個全新盤蓄勢待發。上月放寬新盤樓花按揭後,對建期及即供計劃的影響有幾大?新界村屋底層用作餐廳是否合法?到大埔參觀村屋放盤,請來律師分析箇中法律問題。〈業主新睇驗〉帶大家衝出香港,乘4小時高鐵到湛江,驗收只得初步間隔的毛坯房。獨家採訪珠海的建造業研究基地,深入了解組裝合成建築。
- 財經資訊
- 2023年10月20日
有線財經 24/10/2023
- 財經資訊
- 2023年10月20日
港交所第三季多賺三成至29.5億元
港股成交淡靜,但受惠於投資收益改善,港交所第三季業績仍然理想。 純利29.5億元多賺三成,收入按年升18%。公司資金投資收益扭虧為盈,由去年蝕4600萬元,轉賺3.6億元。 期內港股日均成交不足1000億元,只得984億元,按年增長1%,但按季倒退4%,主要受窩輪及牛熊證等,衍生工具的日均成交按年收縮16%拖累。 首三季港股成交同樣疲弱,日均成交「縮水」12%至1097億元,當中來自窩輪等衍生工具的日均成交,更大跌27%。 有分析認為港股成交能否回升,要視乎下周公布的施政報告會否提出下調股票印花稅等政策。華盛證券經紀部董事李偉傑說:「大家在看未來日均成交能否推升,但當然很被動就是要看未來有沒有一些政策,就是幫助港股脫離陷於殭屍化的一個格局。因為始終下星期三施政報告,之前市場方面都很多意見,當然其中一個就會是減印花稅,當然減都好過不減,如果減了最少過往一些短炒客或者高頻交易,其實都可以變回活躍一點。」 新股市道同樣慘淡,首三季累計,只得47家新股上市,集資額合計246億元,按年跌67%。第三季有14家新股上市,集資67億元。 行政總裁歐冠昇表示,將繼續提升市場和產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又指
- 財經資訊
- 2023年10月20日
施政報告|測量師學會提出多項施政報告建議 望「撤辣」吸引外來人才
【有線新聞】測量師學會提出多項施政報告建議,包括「撤辣」及成立機構處理樓宇維修問題。 測量師學會就土地及房屋政策提出多項建議,其中市場較關注的「撤辣」。學會認為最起碼要調整非本地專才買樓「辣稅」先付後退的安排,又認為「撤辣」不會令樓價反彈。 測量師學會房屋政策小組主席趙錦權:「其實刺激樓市,即「減辣」未必會令樓價上升,因為從我們的角度看,現時減辣只是將人的信心拉回,令投資市場或一般人的信心恢復。」 針對樓宇安全問題,學會建議設立「樓宇維修局」,一個類似市建局的機構,接手屋宇署及市建局,與樓宇維修相關的工作。 測量師學會建築政策小組主席何鉅業:「現時屋宇署出命令,要人做驗樓及監督做好維修。現時變成一個做工程的政府部門並不理想、不理想。她應該回復執法者的角色。市建局已在做一些工作協助業主,但只是維修平台、不是直接參與,不如統一成立「樓宇維修局」。」 學會建議管理局可以接管未能進行檢驗和修葺的樓宇,之後再向業主收費。又建議仿效市建局,規定全港的業主立案法團成立「維修儲備金」,每月儲蓄以應付日後大維修的開支。 對於近期多座樓宇被發現僭建,學會建議用定額罰款,處罰拒絕還原物業的業主,務求令業主「
- 財經資訊
- 2023年10月20日
人行公開市場操作單日淨投放超過7300億人民幣 創紀錄新高 人民幣市場資金緊張未見緩和
【有線新聞】人行公開市場操作,單日淨投放規模創紀錄新高,超過7300億人民幣,但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市場資金緊張情況未見明顯緩和。 人行指為對沖稅款高峰期,政府債券發行繳款等因素影響,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周五進行8280億人民幣7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維持1.8厘,扣除逆回購到期。單日淨投放7330億元,規模創紀錄新高,連同中期借貸便利MLF,人行本周公開市場操作實現淨投放10770億元。 不過,內地資金市場緊張情況未見好轉,隔夜與7天回購利率都向上。內地交易員稱,大行大幅縮減市場資金投放量,是流動性非常緊張的主因。而本港長假期前離岸人民幣資金池進一步抽緊,人民幣銀行同業拆息全線上升,其中隔夜、一周和兩周拆息都升至4.8厘的近4周高位。分析預期人民幣流動性緊張情況要到下周財政部完成發行160億人民幣離岸國債才有機會緩和。 光大銀行香港分行首席投資官兼金融市場總經理顏劍文:「人民幣匯價再次受美元走強原因而走弱,離岸資金又再次抽緊。另外下周大家周末愉快三日假期,亦是大家要部署多些資金的考慮,疊加下周是財政部離岸國債交收,所以今日波動性比較大。」
- 財經資訊
- 2023年10月20日
鮑威爾︰地緣局勢緊張或對全球經濟活動構成風險 局方將密切監察
【有線新聞】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表示,即使債息上升,當局在議息問題上仍會謹慎行事。又指地緣局勢緊張,會對全球經濟活動構成風險,局方會密切監察。 美國長債息率繼續飈升,十年期國債孳息率一度升穿五厘,是16年來首次。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出席公開活動時指,債息升跌取決不同因素,包括供求、市場情緒等。他同意債息上升,有助於進一步收緊金融狀況,但強調未來在息口議題上,仍然會謹慎行事。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金融狀況近數月顯著收緊,長債息是今次收緊的重要推動因素。我們繼續關注事態發展,因為金融狀況持續變化,可能對貨幣政策路徑產生影響。考慮到不確定性和風險 ,以及我們已經取得的進展,委員會將謹慎行事。 鮑威爾補充指,如果有更多證據顯示,經濟增長持續強勁或勞動力市場緊張,令通脹有進一步上升風險,局方可能會再加息。 對於以巴衝突,他指襲擊以色列是可怕事件。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將會對全球經濟活動構成重大風險,局方會密切監察。 鮑威爾發表講話後,對政策敏感的兩年期債息向下,十年期債息亦在高位回落。 雖然聯儲局之前指,年底前可能會再加息一次,但利率期貨暫時顯示,今年再加息的機會率低過兩成。
- 財經資訊
- 2023年10月20日
開市交易所直播室 20/10/2023
- 財經資訊
- 2023年10月19日
精進建築工程釘牌|長實近1600伙已預售 未公布應變方案 銷監局:有責盡快交待
【有線新聞】「精進建築工程」下月除牌,受到較大影響的長實,近1600個單位已預售樓花,公司未有回應旗下項目是否需要延遲交樓,銷監局表示發展商有責任盡快提出應變方案。 「精進建築工程」被拒絕續牌,令5個私人項目要更換承建商,涉及約4900個單位。大型發展商之一的長實旗下有3個樓盤受到影響,分別是油塘親海駅第1、2期,屯門飛揚第1、2期以及觀塘安達臣道的首置項目。在今年低價賣樓之後,親海駅及飛揚已經預售近1600個單位,兩個項目均接近沽清。 另外小型發展商宏安大角咀的Larchwood,以及佳兆業的西營盤東邊街項目亦在名單之上。已開售的3個樓盤,合共近1670多伙已通過樓花方式預售,最快明年3月就要交樓。 關鍵日期是明年4月的宏安地產回覆指,知悉除牌一事後已啟動應對方案,另一承建商將於精進下月除牌前接手Larchwood的建築工程,按現時情況評估,對項目暫時沒有影響。 至於長實回覆查詢時,未有正面回應旗下項目的交樓日期有否受到影響,只是說集團一直嚴謹敦促所有承建商,注意地盤環境及建築工人的安全,並遵從有關法規及指引進行施工。 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監管局回覆時表示,發展商有責任盡快提出應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