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資訊
- i-Cable
- 2022年04月07日
安永:若中概股不能排除退市風險 未來3年或是中概股來港上市高峰期
【有線財經】安永指,如果美國的中概股,不能排除退市風險,在未來3年可能是中概股來港上市的高峰期。 安永大中華區審計服務合夥人李康:「2019、2020及2021年上半年來說,都是中概股公司到美國上市的一個高峰,那麼三個期間都會有超過30多間公司,在美國完成上市,如果是赴香港上市的話,滿足兩個完整上市年度的要求,那麼會陸續在2022、2023及2024年,能夠滿足這個二次上市的,一個兩年時間的應試要求,對於這些公司來說,可能它們也應該會考慮去按這個要求的時間,去準備相應的一些工作。」 安永指,已有11隻科技行業中概股回港第二上市,大部分是龍頭企業,認為如果日後二次上市的股份能夠納入港股通,估值重估可能會更好。
- i-Cable
- 2022年04月07日
特步零售銷售增長 按年升30至35%
【有線財經】特步零售銷售增長加快,公司指特步主品牌首季內地零售銷售,包括線上及線下渠道,按年升30%至35%,增長較去年第4季20%至25%加快,期內零售折扣水平回落至約75折,存貨周轉期約4個月。
- i-Cable
- 2022年04月07日
京東總裁徐雷將接替劉強東 出任首席執行官
【有線財經】京東系內公司多名高層有變動,其中京東集團總裁徐雷將接替劉強東,出任集團首席執行官,劉強東會留任董事會主席,致力長期戰略設計重大戰略決策部署,以及培養年輕領軍人才等。 另外,徐雷已辭任京東健康非執董職務。
- i-Cable
- 2022年04月07日
國際能源署成員國 再釋放6千萬桶石油儲備
【有線財經】國際能源署成員國再次宣布釋放6000萬桶石油儲備,避免俄羅斯產量減少,影響整體石油供應。 俄烏戰爭以來,能源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國際能源署協調成員國再次釋放石油儲備。國際能源署署長在Twitter發文提到,最新計劃釋放6000萬桶石油儲備,令到總釋放量增加至到1.2億桶,當中一半來自美國,連同美國政府單獨釋放的儲備,全球石油儲備釋放規模將達到2.4億桶。 國際能源署預計,俄羅斯本月石油產量將會下跌四分之一,令全球能源市場出現每日300萬桶石油空缺,今次行動有助填補缺口,但由於石油輸出國組織及盟友仍然拒絕增加產量,令石油供應仍然緊張。 不過西方各國針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持續限制俄羅斯石油進口,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預計,周四稍後時間將會俄羅斯石油禁令表決。而英國計劃在年底全面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及煤炭,亦尋求盡快停止向俄羅斯購買天然氣。 歐盟委員會宣布,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煤炭後,正研究對俄羅斯天然氣和石油實施制裁,分析預料如果行動升級,布蘭特期油價格很大機會突破120美元。
- i-Cable
- 2022年04月07日
聯儲局議息記錄:委員普遍同意未來可加息半厘
【有線財經】聯儲局上月議息會議記錄顯示,委員普遍同意未來可以加息半厘,每月最多縮減950億美元資產,速度較上一次縮表快近一倍。 聯儲局上月啟動加息周期,超過三年來首次加息四分一厘,不過議息會議記錄顯示,許多委員原本傾向加息半厘,但鑑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帶來不確定性,最終決定採取較謹慎行動。如果物價未有緩和,普遍委員認為,未來一次或多次議息,加息半厘都是恰當。 委員亦就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規模達成共識,提議每月最多減持600億美元國債及350億美元按揭抵押證券,即是每月縮減最多950億美元資產,規模較上一次縮表每月最多減500億美元,多近1倍,預計會於三個月或稍長時間分階段達致縮表上限。若果縮表過程順利,普遍官員同意可以考慮主動出售按揭抵押證券。 今年在貨幣政策委員會無投票權的里士滿聯儲銀行行長巴爾金表示,聯儲局仍有時間可以漸進加息,認為加息步伐不宜操之過急,但為防止通脹失控,必要時可以加息半厘。 利率期貨顯示,會議記錄公布後,市場預期5月加息半厘的機會率升至近八成,並預期聯儲局今年累計加息2.5厘。
- i-Cable
- 2022年04月06日
內地清明假期掃墓人數大跌 3日旅遊收入錄得約187億
【有線財經】內地一連三日清明假期結束,但不少墓園都由於疫情關係沒有開放或限制進場。據民政部統計,清明三天清明假期間,各地累計現場掃墓的人數,按年下跌7成4。而新興起的網上拜祭數量,按年則有近2倍的大幅增長。 另外,假期出行人數亦創下新低,只有約7500萬人,下跌逾2成6。而旅遊收入只有約187億元人民幣,按年跌3成,僅恢復至2019年同期近4成。 內地年輕人現時越來越注重養生,按摩、針灸等治療近日備受追捧,甚至有「智能針灸」的誕生。惟內地有專家表示要小心虛假宣傳,不要盲目消費,以避免墮入陷阱。
- i-Cable
- 2022年04月06日
摩根資產管理:港股有望由谷底回升
【有線財經】摩根資產管理相信,本港經濟已經歷最黑暗時期,相信港股有望由谷底回升,渣打則預期恒指短線會在2萬點至2萬4千點區間上落。 港股首季累跌1400點,回落至約18000點水平,摩根資產管理認為,隨著中概股監管問題及本地疫情明朗化,對港股後市持正面和樂觀看法。摩根資產管理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香港本土經濟當然現在最黑暗時候,希望4月20日之後很多東西可以重啟,我們的邊界可以重開,這一方面對於經濟效益、復蘇有幫助,去到下半年我們處理疫性的政策走甚麼方向,我覺得是有機會令港谷在現在的低谷有所反彈。」 不過他認為,中美在中概股信息披露方面的磋商都未必會一帆風順,預料中概股短期股價仍會波動,長遠而言,投資者應留意企業的盈利能力及成本控制。 渣打亦認為,中概科技股盈利增長故事開始失色,短期繼續面對監管風險。渣打香港財富管理投資策略主管梁振輝:「今天可能看科技股仍然等催化劑出現,催化劑其中一個可以出現是來自政策方面透明度,如果政策方面不再有太大力度監管時,這個當然利好,但暫時來說,這個出現機會相對不是太高。」 他又指,美國加息和縮表預期,短期會為港股帶來壓力,但認為目前估值仍然吸引,預料
- i-Cable
- 2022年04月06日
安徽多地下調首套房貸利率
【有線財經】安徽多個城市下調首套房貸利率。內地傳媒引述安徽省部分農商行負責人指,由4月1日起,新受理的首套房貸利率最低為5.2厘,相當於早前首套房貸利率下降的基礎,再調低50點子,為近年最低水平。 另外甘肅蘭州亦放寬限購限售條件,並將首套房和二套房貸款首付比例分別降至20%和30%。
- i-Cable
- 2022年04月06日
聯儲局理事:在5月會議上加快縮表
【有線財經】聯儲局醞釀加快收緊政策,十年期國債息率持續向上,偏鴿的理事布雷納德亦提到要在5月會議加快縮表。 聯儲局政策立場較溫和的官員亦開始提出進取的收緊步伐,獲提名出任聯儲局副主席的理事布雷納德向來立場偏鴿派,但她提到當務之急要壓低通脹壓力,需要連串的加息行動,並且於5月會議上開始快速收緊貨幣政策。 聯儲局理事布雷納德:「復蘇較上次周期相對強勁及快速,我預期縮減資產負債表較之前復蘇更加快速,我預期加息及縮表的綜合效應,令(貨幣)政策於今年較後時間變得更中性。」 堪薩斯城聯儲銀行行長喬治認為5月加息半厘是其中一個選擇,但加息的幅度亦要與縮表一齊考慮,雖然喬治一向被視為鷹派人物,但近期的呼籲就顯得穩定及謹慎。 德銀預期聯儲局加息應對通脹,將令美國經濟明年會陷入衰退,估計未來三次會議都會加息半厘,明年中就會達到3.5厘的高位,直至明年底,資產負債表規模會減少近2萬億美元,等於3至4次加息0.25厘。
- i-Cable
- 2022年04月06日
內地清明長假期 出遊人次大減逾26%
【有線財經】內地清明節長假期出遊人次大減逾26%,受疫情反彈影響,上月內地服務業活動更是兩年最差。 內地清明長周末結束,受疫情反彈及防疫措施收緊影響,假期跨省旅遊顯著減少。文化及旅遊部指,省內本地遊及短程度假成為熱門,估算周日至周二,三日清明節假期出遊人次按年減少逾26%至近7542萬,國內旅遊收入只有187億幾人民幣,急跌近31%。 較滯後的數據亦反映,內地服務業活動受防疫措施收緊而嚴重萎縮。3月財新服務業PMI急跌至42,是兩年低位,亦是七個月以來再陷入收縮區間,遠差過市場預期。 企業反映無論是原料、能源、食品及運輸等成本都增加,但收費水平只是略為上升,加大企業成本壓力。亞洲開發銀行亦指,內地疫情反覆,為消費需求復蘇帶來威脅,預料今明兩年經濟增速會放緩,今年增長估計只有5%,明年更只有4.8%,又特別提到小型銀行信用風險持續提升,中央需推出政策措施應對。
- i-Cable
- 2022年04月06日
馬斯克成福布斯全球首富
【有線財經】Tesla創辦人馬斯克成為福布斯全球首富。福布斯公布2022年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馬斯克以2190億美元身家登上全球首富,排名較去年上升一位。至於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排名則跌至第二,坐擁1710億美元財富。 福布斯指受俄烏戰事和疫情等影響,今年全球億萬富豪較去年減少87人,當中以俄羅斯億萬富豪人數跌幅最大,中國亦有87人跌出富豪榜。
- i-Cable
- 2022年04月06日
本港私人經濟活動 連續三個月收縮
【有線財經】疫情持續,本港今年以來私營經濟活動持續收縮,上月的收縮幅度更是近兩年來最大,有經濟師預料內地疫情爆發,將限制本港今季經濟反彈幅度。 第五波疫情衝擊下,本港私人企業活動連續三個月收縮。3月採購經理指數PMI由2月的42.9跌至42,繼續處於盛衰分界線以下,兼創近兩年來最大跌幅。 企業新增產量和訂單量跌幅亦較2月擴大,內地的封控措施亦令部分產品供應交付時間延長,導致通脹壓力加劇。負責調查的機構表示,本港私人經濟加劇萎縮,受訪企業繼續憂慮疫情會帶來更多不明朗因素,整體營商情緒維持悲觀。 有經濟師認為,由於缺乏利好因素推動,私人經濟活動難有明顯好轉。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香港政府慢慢放寬防疫措施,相信香港本地經濟會有提振作用,但比較大的壓力似乎是來自於中國疫情爆發,如果蔓延至其他省份的情況,而影響電子產品生產,相信對香港出入口需求有較大打擊,較大機會見到PMI都是在40左右的水平浮動。」 他認為本港經濟仍然面臨內地疫情變化及全球滯脹風險等外部壓力,相信第二季經濟會較第一季好轉,但反彈幅度有限,按年計預料幾乎無增長或只有輕微正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