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廣華醫院呼吸機喉鬆脫 病人一度失心跳 院方:患者移動所致 應更新儀器覆檢機制
【有線新聞】廣華醫院二月有病人呼吸機喉管鬆脫、而未被察覺,一度失去心跳。院方的調查認為是欠缺清晰的醫療儀器覆檢機制。 51歲肺結核男病人當時身處負壓病房,院方經調查相信,呼吸機鬆脫是病人移動所致,屬於已知的風險。而護士站未能得知,是因為病床及中央監察儀無連接,加上中央監察儀器介面同時顯示多張病床的數據,難以一時察覺連接失效。調查建議院方要建立有效的覆檢機制,並改善中央監察儀器的介面及擺放位置,提升醫療人員警覺性。而該病人至今仍然留醫,情況危殆。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港鐵加價|引入物業利潤掛鈎 張欣宇:加幅與舊機制無分別 促中期檢討
【有線新聞】港鐵加價3.09%,在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上,有議員指港鐵在票價調整機制引入與物業發展利潤掛鈎後,加幅與舊機制無分別,更不用支付3億元車票優惠,促請舉行中期檢討。 新界北(香港新方向)議員張欣宇:「現在結果已經見到其實方案結果對市民實際好處比以前更差,以及可預期因為物業發展利潤根本未來很難再達到50億,因為過去市道好時我曾說過,十年中只有三年可以達到觸發水準。未來市道不好,怎會有額外分享?」 香港客運服務常務總監楊美珍:「的確觀感上可能有些不同,但實質上其實0.6%或0.7%也好,在票價基礎上已壓低。今年只是第一年,希望明年有不一樣物業收益進帳。而且物業進帳收益並非單看現今樓市狀況,因為是過去項目的入帳,未能在這裡預計,希望大家看長遠一點。」 港鐵又說加幅連續第二年觸及封頂機制,因此延後加幅都會受影響,不會令市民突然難以負擔,又說會研究在現有票務優惠上,提供更多一次過優惠。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留二百萬監察內地社交媒體輿論 政府新聞處:有助知悉公眾意見
【有線新聞】政府今年度預留約200萬元,監察內地社交媒體輿論。 政府新聞處回覆立法會議員提問時說,愈來愈多內地網民分享及討論本港政策或社會情況,新聞處有需要擴大輿論監察至微博、小紅書和抖音等內地常用的社交媒體平台,新聞處會繼續按情況於市場採購網絡輿情分析服務,又說一直密切留意主流社交平台的輿論,協助當局知悉公眾意見,適時作出回應或澄清。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監考易」連日故障 考評局宣布停用 校長:用多兩倍時間對身份
【有線新聞】中學文憑試的電子報到及監考系統連續兩日發生故障,考評局宣布停用「監考易」,但考生要繼續透過「報到易」簽到,輪到英文科開考,但「報到易」連續兩日有考生無法登入,要轉為人手點名。 關同學 :「只是第二節(登入不到),第一份的時候沒事,昨天也是第二節,今日也是第二節,就沒有用了。」 學生「報到易」變「報到難」,監考員要經電子系統點名就更加難。中學校長會主席連鎮邦:「監考員在使用最新版本的『監考易』速度相當慢,以李兆基書院為例,監考員最後要用45分鐘完成以往只需15分鐘的身份核實程序。」 系統故障由星期四核心科目開考開始出現,因為每一場的考生數目都增至超過四萬人,令數據量超負荷、出現擠塞,當中『監考易』遇到問題更加嚴重。考評局秘書長魏向東 :「因為『監考易』使用大量數據,例如相片等數據,導致系統變慢甚至擠塞,(周四)做了大量工作檢視系統,亦識別出潛在問題,對程式進行更新,但仍然不如理想,都是擠塞得比較厲害。」 考評局最終決定餘下的考試都停用「監考易」,改為人手點名,但考生要繼續使用「報到易」簽到。中學校長會表示理解,認為可減少影響考生情緒。連鎮邦 :「對考生來說臨近考試影響、改變最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海關屯門破私煙倉 檢逾500萬元私煙 38歲男被捕
【有線新聞】海關在屯門搗破懷疑私煙儲存倉,拘捕一人。 38歲被捕男子報稱司機被黑布蒙頭帶走調查,海關凌晨在屯門大欖海關學院附近一個靠近民居的鐵皮場,發現有人將可疑貨物搬上客貨車,隨即採取行動,檢獲114萬支懷疑私煙,市值逾五百萬元,海關相信私煙主要供應屯門,正追查來源。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管制即棄塑膠|環保署:半年適應期將巡視勸喻 商戶若將成本轉嫁顧客是商業自由
【有線新聞】首階段即棄塑膠管制本月22日實施,環保署說首半年適應期只會巡視勸喻,之後屢勸不改才會執法,又指商戶如果將成本轉嫁顧客,都是商業自由。 這支紙製飲管在珍珠奶茶浸泡近一個半小時,你們可以摸一摸,仍然是很堅硬,再過一個多星期,無論是外賣或飲珍珠奶茶,都要轉用這一類非塑膠餐具,環保署安排供應商介紹環保餐具。 甘蔗渣湯羹餐具商說用過洗完,乾透後就會回復原本硬度,賣兩毫一隻,比市面一般塑膠餐具貴約五成。環保餐具商負責人Iris:「我們多了很多查詢,每天都多了很多查詢,而客戶也很多不同類型,例如餐廳、連鎖店。」 環保餐具貴了,食肆會不會將成本轉嫁食客?環保署就指是商業決定。環境保護署副署長胡偉文:「塑膠和非塑膠的價錢其實只相差幾仙,當然最後食肆決定收不收,或者如何向顧客收費,其實是商業決定,食肆最後用什麼方法將成本反映出來,他有他的自由。」 環保署說首半年是適應期,會集中宣傳教育,主動巡視40,000間食肆、零售商店及酒店,了解他們的困難,適應期過後仍然屢勸不改才會執法。環境保護署署長徐浩光:「如果有困難會幫助,每次工作都會記錄在案,記下原因,當再去巡視時會看看,我們會視乎他們是否已完成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佐敦華豐大廈三級火|賓館被指亂放雜物 業界重申受監管:劏房才是「無皇管」
【有線新聞】屋宇署16年前已對華豐大廈發出消防安全指示。有住戶批評賓館及劏房業主不願出資維修。賓館業界希望政府提供資助,又指已經要滿足嚴格的消防要求,反指劏房才是「無皇管」。 田女士:「(你了解這要強制驗樓?)這個(強制驗樓)我都不知道,我們很少跟別人打交道,很少溝通。(沒人通知你們要驗樓或驗窗?)沒有。」 王先生:「很多賓館、劏房業主不願意夾錢,所以做不到維修,因為業權多,他們不願意夾錢,就沒有一回事。」 賓館業界說旅館業條例已經收緊,亦要符合相當嚴格的消防標準,希望政府提供更多支援。但他認為劏房無妥善規管,問題更大。香港旅遊業賓館聯合總會創會會長李嘉龍:「很多劏房的質素、生活環境很惡劣,可能有電線外露,廚廁共用。現在在新樓、豪宅不能辦旅館,只可以在舊式商住大廈。政府在大維修上面可否給予更多津貼、誘因,讓這些舊式商住大廈去做得更好。」 市建局表示,華豐大廈的法團早於2020年已申請市建局樓宇復修資助,兩年前獲批,但因未能落實工程顧問。今年2月第三度向市建局申請延期,意味施工遙遙無期。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學童患精神病人數急增 葉兆輝冀復常後緩和 議員促關注教育心理學家流失問題
【有線新聞】患精神病的中、小學生五年內增逾兩倍。去年中、小學匯報32宗學生懷疑自殺身亡個案,創5年來新高。有專家希望復常後情況能有所緩和,議員就關注教育心理學家的流失問題。 香港學生精神健康近年備受關注,教育局回覆立法會議員查詢,中小學2018/19至2022/23學年患精神病學生由600名,上升逾兩倍,至1,980名。小學和中學的數字每年都有增無減,其中中學2019/20的患病人數較上一學年增幅達逾八成。 身兼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葉兆輝認為,升幅主要受疫情影響。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葉兆輝:「因為我們在學童在成長階段時,學校生活對他們來說十分重要,所以我們很希望復常之後,給予學童多一點的時間,再一次建立他們和朋輩的關係、和老師的關係,還有如何享受在學校的生活,我們相信應該情況會有改善。」 學童自殺個案亦有上升趨勢,中、小學懷疑自殺身亡個案由2019年的23宗,上升至2023年的32宗,是5年來新高。但教育心理學家人數由前一學年92人,減至上學年79人,流失了16人下只有3人入職。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指,自殺數字已響起警號,關注專業人員的人手問題。陳凱欣:「究竟是難以聘請,還是工作環境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稅務局:上財年至少314非港人買樓 按年增近一倍
【有線新聞】上個財政年度至少314宗非港人買樓,按年增加近一倍。 稅務局回覆立法會議員提問,去年4月至今年2月有超過38,000宗住宅物業買賣,當中314宗是非港人買家,成交金額共30億9,000萬元,較再上一個年度的168宗、涉款約16億元,增加近一倍。而去年10月起,外來人才置業稅項改為「先免後徵」,截至2月底,稅務局收到661宗申請,625宗獲批。另外有15宗外來人才申請「先徵後退」獲批。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海關破水上走私案 檢肉毒桿菌針等藥劑製品、市值約2,000萬元
【有線新聞】海關搗破一宗內河船走私案,檢獲2,000萬元受管制藥劑製品。 包括肉毒桿菌針、膠原蛋白針、胰島素注射筆等美容針劑,以及懷疑含有壯陽成份的人蔘糖,總數超過12萬件。海關上星期二在本港西北面水域,截查一艘駛往澳門的內河船,在其中兩個報稱食品及化妝的貨櫃內,搜出懷疑走私貨物。若成功付運,估計逃稅大約1,000萬元。海關又指貨物來源地是歐洲,付運過程中沒有溫度監控,行動中未有人被捕。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警打擊詐騙集團 涉於內地招攬來港開戶 拘千人、涉款逾廿億
【有線新聞】警方過去三星期展開打擊詐騙集團行動,以涉嫌串謀詐騙、洗黑錢等拘捕過千人,涉及的款項超過20億。 被捕人士包括集團主腦、骨幹成員及傀儡戶口持有人,介乎14至89歲,主要涉及網上求職、投資及購物騙案。其中一個拘捕行動涉及一個跨境詐騙犯罪集團,不法分子先在內地招攬傀儡分批來港開設銀行戶口,犯罪集團會用以接收騙案贓款,之後再安排傀儡到銀行提取現金,金額由數萬至數十萬元不等,然後再用現金購買虛擬貨幣洗白犯罪得益。 警方提醒傀儡戶口持有人同樣要承擔罪責,提醒市民切勿借出銀出戶口。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澳門擬樓市全面「撤辣」 另暫停壓力測試、放寬非居民按揭上限
【有線新聞】澳門政府建議樓市全面「撤辣」,全面取消取得印花稅以及購買物業兩年內轉名的特別印花稅。 澳門金融管理局亦將發出指引,暫停貸款申請人壓力測試,非居民按揭成數上限放寬至七成與澳門居民一樣。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表示政府是考慮到近年各類型房屋供應充足,目前有條件取消徵收有關印花稅,又說政府可因應情況再推出不動產需求管理措施,以維持市場穩定。澳門特區政府早前已取消按樓價分級的按揭成數上限,亦不再向購買第二個住宅徵收5%的取得印花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