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3日
五一黃金周|警明起連續兩周嚴打黑的、白牌車及違泊 冀改善訪港旅客體驗
【有線新聞】因應五一勞動節假期,警方將於明日(24日)至5月8日在全港各區展開代號為「駒始」及「破繭」的打擊交通違例行為行動,以提高公共服務車輛的接載服務質素,改善訪港旅客在留港期間的旅遊體驗及維持交通暢順。 警方希望透過一連串執法行動,嚴厲打擊涉及公共服務車輛(特別是的士)、白牌車的違例行為及阻礙旅遊巴上落客的違泊行為。行動期間,警方會對有關違法行為採取嚴厲的執法行動。 除執法行動外,警方亦繼續在各區進行教育及宣傳活動,向市民及訪港旅客發放紀念品及宣傳單張,以提高市民和訪港旅客的警覺性。 警方提醒,市民或訪港旅客如發現懷疑的士濫收車資或其他違例行為,應記錄有關司機資料、車牌號碼、時間及地點等資訊,並通知警方作出跟進。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3日
沙田沙井奪命意外|死者父質疑缺足夠保護 政府下令停渠道清洗 暫停承建商競投資格
【有線新聞】兩名渠務工人在沙井工作期間懷疑吸入沼氣昏迷其後死亡,其中一名死者的父親質疑工人是否有足夠保護,政府說會調查,並暫停同類渠道清洗工作,以及涉事承建商競投政府工務工程的資格。 昏迷的工人由救護員用擔架床抬走,一路用自動心外壓機為他急救。其中一名死者的父親說兒子從事渠務工作一年多,質疑承辦商事發時有否做好保護措施。死者李凱威父親李先生:「我懷疑他們根本沒戴面罩,你本應不用進入沙井,但當時應有負責人在場,兩個人一同入沙井,既然是有沼氣,是否應該有偵測器先探測?」 事發在星期二凌晨12時,六名工人在沙田源禾遊樂場以高壓水槍清洗污水渠,期間有兩人懷疑吸入硫化氫昏迷,消防在距離地面約三米深渠底救出兩名工人送院後證實死亡。 行政長官李家超說會深入調查事故發生的原因,「渠務署亦已展開措施審視類似工程的安全情況,已暫停類似工程的工作,我必須提及工業意外,我希望勞工處盡快深入調查,看看成因為何,從而按調查結果處理這方面的事情。」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說其中一個調查方向是工人事發時為何會在沙井,「署方會看看,因為照道理清理渠管,工人毋須走入沙井,他們在地面高壓噴水便可以,為何有工人在沙井出現死亡事故?」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3日
網絡熱話|日式連鎖超市壽司膠盒變紙盒 全密封如抽盲盒 網民揶揄:飲食業好快玩完
【有線新聞】「走塑」首階段實施,多間食肆即日起外賣不再提供膠餐具,改用紙製或木製餐具代替。雖然首階段未涵蓋外賣用的膠蓋及膠食物容器,但有網民發現連鎖超市DON DON DONKI近日已將透明壽司盒改為用密實紙盒,引起不少網民熱議,有人更留言揶揄如同壽司盲盒。 該網民在社交平台Facebook群組上傳圖片,從照片中可見,超市過往以膠盒盛載魚生及壽司,如今改為密實的紙盒,盒上貼有壽司款式的照片,惟顧客沒法再經透明膠蓋檢查食物的新鮮程度。樓主在帖中亦指「完全睇唔到內籠」,並不禁嘆息「失去咗先識得珍惜」。 網民質疑買唔過 店內告示:供堂食用 照片引起不少網民討論,有人批評「樣都睇唔到,少咗件都唔知」,「紙盒好易養細菌,買唔過」、「買嗰陣都睇唔到佢係乾晒定新鮮啲,真係玩嘢咩」、「抽盲盒」、「隨時入邊啲壽司壞曬(晒),個盒都未凍」;有人則猜測「Donki可以拎去坐低食,咁就係當堂食」;亦有人留言建議「可用玻璃蓋,攞走轉紙盒」;另有人認為「咁樣搞法,飲食業好快玩完」、「冇人買商家就會同政府嘈」。 據了解,是店內堂食轉為紙盒紙蓋,有告示標明「如欲於店內享用食物,請選購貼有可於店內享用標籤的食品」。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3日
蕭定一缺席聆訊 被高院頒令破產
【有線新聞】中國創意數碼娛樂主席蕭定一被頒令破產。 聆訊在高等法院進行,蕭定一未有到庭,亦都沒有派代表出席,聆案官應債權人要求頒令蕭定一破產。蕭定一旗下中國創意數碼娛樂去年5月已被頒令清盤,當時庭上披露公司欠債約十億元。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3日
英勇殉職消防邱耀文 家屬獲發放$600萬援助金
【有線新聞】消防員邱耀文1月在大嶼山處理一宗交通意外時殉職,終年49歲。政府今日(23日)宣布,根據「向捨身救人者家屬提供經濟援助計劃」,發放600萬港元予邱耀文的家屬。 政府表示,邱耀文於2024年1月19日在大嶼山竹篙灣一宗交通意外中執行拯救任務時,為搜救一名被困的女司機而不幸殉職。 負責批核申請的「向捨身救人者家屬提供經濟援助委員會」主席、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讚揚邱耀文的英勇行為,指邱耀文明知此任務可帶來的各種危險,仍盡忠職守,竭力搜救車內被困人士,展現無私的精神,值得我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他說,為失去如此優秀和盡忠職守的公務人員深感哀痛,發放援助金是要肯定邱耀文非凡的英勇行為和專業精神,希望這筆款項能為他的家屬提供一點幫助。 「向捨身救人者家屬提供經濟援助計劃」於2002年1月成立,旨在發放經濟援助予捨身拯救或保護他人者的家屬。計劃下每個獲批核個案的援助金額按身故者的年齡和正常退休年齡,以及香港當時的每月就業入息中位數計算。現時援助的最低和最高金額分別為600萬元和1,200萬元。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3日
政經CHAT|迪拜王子家族辦公室否認新加坡邀請 稱嚴重錯誤資訊
【有線新聞】中東經貿協會主席沈運龍日前稱收到消息,新加坡政府派人與迪拜阿里王子商討,邀請對方到新加坡設立家族辦公室。不過,有關消息遭王子家族辦公室否認,稱屬嚴重錯誤的資訊。 迪拜阿里王子早前計劃在港設立家族辦公室,但後來以「緊急事務」為由回國,令原定3月28日的開幕禮延至5月,事件引起公眾關注。沈運龍日前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新加坡政府邀請阿里王子前往當地與該國高層官員會面,並希望對方在當地設立家族辦公室。沈運龍又稱,新加坡提出非常好的條件,並派出專員跟進事件。 不過,網媒《香港01》引述迪拜王子辦公室表示,有關消息不實(not ture),是嚴重錯誤的資訊,要求就相關報道即時作出澄清。對於下月底是否來港設立家族辦公室,王子辦公室則未有回應。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3日
網絡熱話|網傳小五女生唱國歌未夠大聲遭記缺點 校方澄清:虛假言論
【有線新聞】近日網上流傳一則帖文,指大埔一間小學的學生因唱國歌時不夠大聲,而被校方記缺點。被點名的學校今日(23日)在學校官網發聲明,澄清有關言論實屬虛假,強調校方運作正常。 有網民昨日(22日)在社交平台Facebook群組發文,指大埔舊墟公立學校一名小五女生因早會時唱國歌不夠大聲,被老師發現後記缺點。事件迅速引起網民討論,有人質疑事件真偽。 事隔一日,校方23日在官網上發表聲明,指留意到涉事帖文,強調言論實屬虛假,又指鑑於相關帖文可能引起公眾人士的關注,因此特意作出澄清。 教育局早前發表《視學周年報告》,指不少學校仍在摸索如何落實國安教育,教學時普遍側重知識層面,較少扣連學生生活,部分科目未能聚焦國家安全的角度。報告又稱有學校奏唱國歌時,師生歌聲略為細弱,建議學校加強學生唱國歌的信心和習慣。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3日
沙田沙井奪命意外|18年前兩工人同於該處喪命 議員質疑沒做好風險評估 工會:欠呈報機制
【有線新聞】再有工人在沙井工作時意外死亡,工會指上址已是第二次同類事件,質疑有人未有做好風險評估。 沙田源禾遊樂場沙井兩死兩傷的工業意外,密閉空間的工作安全再度引起外界關注。翻查資料,2006年在同一地點亦發生過同類意外,導致兩名工人死亡。 有議員關注事前有否做足風險評估及安全措施,勞工界(工聯會)郭偉強:「因為我相信我們工友絕對不會貪得意走入沙井,一定是有實際工作需要,問題在於假設原本是毋須進入沙井工作,但遇上特殊情況須要進入,我們員工有無被充份知會要帶備應有的工具呢,我們從電視畫面看到,井口並沒有配備密閉空間應有的設施。」 去年9月商場圓方更換冷氣系統喉管時,有兩名工人吸入硫化氫中毒身亡,政府事後提出修訂密閉空間工作守則,包括要拍攝密閉空間的出入口,但有工會認為措施仍有不足,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蕭倩文:「就是欠缺呈報機制,工程事前須呈報予勞工處知道,呈報的作用可做到數樣功能。第一、承辦商呈報時須遞交資料予勞工處,包括是施工方案、安全裝備以及做了甚麼風險評估,當勞工處掌握哪裏有工程的資料後,巡查及監管會容易得多。」 蕭倩文又認為要加強工人的安全意識教育,即使承辦商不跟隨指引,沒有提供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3日
黃大仙牛池灣村擬重建公屋 議員關注斧山道改建影響交通 土拓署:會分階段處理
【有線新聞】政府計劃收回黃大仙牛池灣村,重建為公屋、提供2,700單位,同時將斧山道一段行人路改建車路連接龍翔道,有議員關注對交通的影響。 選委會界別周文港:「它亦鄰近新清水灣道,亦是來往西貢、九龍灣、觀塘的主要道路,工程期間如何確保交通不受影響?」 土木工程拓展署南拓展處副處長陳炳華:「臨時交通安排上,會考慮分階段進行,避免影響現時交通情況。例如在龍翔道,牽涉巴士站或小巴站搬遷,會確保小巴或者巴士服務不受影響,那方面亦會在非繁忙時間,路燈或者交通指示牌如果要搬遷,會在非繁忙時間才處理。」 另外有議員關注安置屋邨未及居民遷出前竣工,當局說會先安排居民暫住房委會或者房協出租公屋。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3日
假新聞法|林定國稱暫沒計劃 藉展示軟實力應對「軟對抗」 李家超:行業自律是首選
【有線新聞】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接受報章專訪說,政府暫時沒有計劃就假新聞立法,行政長官李家超就說虛假訊息情況較最壞時期有改進,首選是行業自律處理問題,共同努力不需要立法。 2019年反修例事件及往後幾年疫情激起討論打擊假新聞,上屆政府提出研究立法,到了今屆政府認為不需要立法。李家超:「虛假訊息而製造的問題,當然我們是密切留意,但我覺得情況與最壞的時候相比有進步的地方,但並不表示我們忽略這一方面的威脅。我的取態是如果可以用自律、行業提升和專業化去處理問題,應該是首先的選項,我們要共同努力不需要立法。」李家超說見到新聞界有努力反駁或矯正不正確資訊。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接受《南華早報》專訪說,上月通過《基本法》23條立法後,再就假新聞立法的需要減少,又說定義假新聞是非常困難的法律問題,尤其是如何分辨事實與意見,更急切是要解決「軟對抗」,通常牽涉誤導和不公平的陳述、散布恐懼或絕望情緒,例如宣稱香港是個「墳場」、不再是國際金融中心。 林定國說即使情況不樂見,但「軟對抗」的手段是合法,並沒有法律方法去針對,認為可以學習外國政權,展示「軟實力」以及反駁和發布訊息。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3日
首引反恐條例案|七被告不認罪 控方開案陳詞指炸彈威力強力 或「無差別傷害」民居
【有線新聞】律政司首次引用《反恐條例》檢控的案件,六男一女被告否認串謀爆炸等罪。控方開案陳詞指,被告串謀針對警員放置炸彈威力強大,或會傷害遊行人士及民居,屬「無差別傷害」。 六名男被告由囚車押送,他們否認反恐條例下「串謀犯對訂明標的之爆炸」以及串謀謀殺等控罪。女被告劉佩凝就被控反恐條例下「串謀提供或籌集財產以作出恐怖主義行為」,同樣否認控罪。 控方案情指,2019年12月8日民陣舉行「國際人權日大遊行」,各被告連同其他人串謀在隊伍途徑的軒尼詩道英皇中心附近,放置一大一小炸彈,當中威力較大的一個可在半徑400米範圍造成傷亡,裡面載有約150顆鐵釘。控方說他們計劃用小炸彈引誘警員到場,之後在高處的槍手會向警員開槍,迫使他們向大炸彈的方向後退,繼而引爆大炸彈,待有警員受襲受傷,就可以實行「全民執槍」。 控方指控各被告串謀針對警員,部分人曾經到台灣軍訓和到西貢試槍,搜出的炸彈顯示他們當時「根本已一切就緒」。又不斷強調當日的遊行獲發警方不反對通知,一旦炸彈引爆,必然導致遊行人士、途人以及周邊的民居或財產損傷,提醒陪審團姑勿論個人政治立場如何 。涉案兩個炸彈會造成無差別傷害,並非只會殺害警員,反問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3日
6日內3次黃雨多區水浸 黃大仙站B3出口有積水 粉嶺中心外現「小瀑布」
【有線新聞】受低壓槽影響,本港連日狂風暴雨,天文台今早(23日)8時半一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訊號,是6天內第3次。黃雨期間,本港廣泛地區大驟雨,為多區帶來超過40毫米雨量,部分地區更出現水浸。 其中在筲箕灣,今早10時許宏華街與金華街一帶出現水浸,途經的車輛需要涉水而行。根據網民上載的照片可見,街道出現嚴重水浸,水位已淹過半個車輪。 另一個水浸的重災區黃大仙,港鐵站B3出口出現積水。有網民更關注在黑雨時慘遭沒頂的牛奶冰室仍照常營業,提醒食客小心提防。 而在粉嶺中心外,暴雨更沿商場外牆傾瀉而下,水柱衝下宛如一條小瀑布,道路亦出現積水情形。 天文台於今晨8時30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並一度發出局部地區大雨提示,指西貢區的雨勢特別大,並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雨量超過70毫米的大雨,有可能出現嚴重水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