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2日
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下月舉行 續舉辦「扮嘢大賽」 星光大道設餐飲檔
【有線新聞】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下月15日、16日再度在尖東海旁舉行。 邀請賽設17項賽事,有來自12個國家及地區,共170多支隊伍參賽,又會繼續舉辦備受歡迎的「扮嘢大賽」,15日當晚設有海上煙火表演,另外6月10日端午節晚上有無人機表演。旅發局會在兩場表演前,於灣仔海濱免費派發雪糕,亦會在尖沙咀星光大道設消暑餐飲攤檔,旅發局預計可以吸引13萬人參與。 香港旅遊發展局總幹事程鼎一:「希望提升所有旅客、市民的參與,以配合整體的氛圍,所以我們都多了很多部份,有無人機表演、煙火表演,亦加入美食攤檔,其他打卡點等。」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2日
海防博物館將改名「抗戰及海防博物館」 重點介紹抗戰歷史 議員批沒配合主題、改名了事
【有線新聞】即將改設的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有議員認為展品和設施沒有配合抗戰主題翻新,批評只是改名了事。 海防博物館9月改設為抗戰及海防博物館,重點介紹抗戰歷史,四個抗日歷史展廳會組合成抗戰主題展廳,會增設互動展品和播放抗日電影選段,包括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明月幾時有》 以及《等待黎明》、《淞滬抗戰紀實》。選委會界別(教聯會)議員鄧飛:「剛才提到三套電影,我自問也是戲精,但是三套也未看過。」 有議員不滿新館名稱,又有人擔心換湯不換藥。 選委會界別議員陳曼琪:「好像只將海防館改名和簡單加匾額便完事,沒有正視大隊現有佈局和展品陳設極零散分布在不同展廳,這個是不顯眼兼不夠尊重的問題。」 港島東(工聯會)議員吳秋北:「海防博物館的內容大多數是英國統治的軍事設施,如何做海防?為甚麼還要用這個殖民色彩名稱命名抗戰及海防博物館?」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 『海防』本身是中性字眼,現在我們博物館有關海防的內容已盡量改用國家的視覺出發,如何講述幾百年前海防的故事。」 有議員建議舉辦特別展覽紀念歷史事件。選委會界別議員梁毓偉:「今年正正是林則徐硝煙185周年,當局會否考慮設立特別展覽,與內地有關鴉片戰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2日
土瓜灣新亞中學實驗室疑洩漏煤氣 11學生不適送院
【有線新聞】位於土瓜灣農圃道的新亞中學實驗室懷疑洩漏煤氣,11名學生不適,分別感到頭暈、作嘔等。 事發在今日(22日)下午約3時42分,警方接獲報案的新亞中學職員報案,指實驗室懷疑洩漏不明氣體,有學生上化學堂期間感到不適,分別感到頭暈、頭痛及肚痛等。救護人員趕至,為學生檢查,警方亦到場調查。據報有11名學生須送院治理。 校方指,學生中午在化學室進行實驗期間,有一支本生燈喉管接駁口懷疑煤氣泄漏,老師即時關閉煤氣及疏散同學,並詢問學生身體狀況,當時同學均表示沒有不適。老師一直留意同學情況,直至下午,陸續有11名中三級學生報稱身體不適,有感頭暈、作嘔,學生已即時送院治理,目前情況穩定。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2日
政府研展出《九龍城寨之圍城》佈景 電影出品方:積極考慮可行性
【有線新聞】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票房攀升,成為全城熱話,也吸引了不少人想了解九龍寨城的歷史。對於政府近日表示正與有關方面商討展出電影的佈景,電影出品方今日(22日)回應指,積極考慮其可行性。 發言人表示,對於外界有聲音希望保留《九龍城寨之圍城》拍攝場景,整理成為開放予公眾遊覽的打卡點,會積極考慮其可行性,也有和相關部門聯絡中,對於如何呈現場景真實原貌的具體方案,仍需要時間溝通。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昨日(21日)表示,電影的佈景雖然已經拆卸,但沒有丟棄到,仍有保存。當局正與有關方面商討,會否可以將部分佈景取出,擺放在適當地方,讓公眾、旅客「打卡」觀賞,有進一步再向大家報告 。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2日
單程證配額使用回復疫前水平 政府料跨境婚姻佔比持續
【有線新聞】署理保安局局長卓孝業回應立法會議員質詢時指,單程證配額使用率回復疫前水平。 署理保安局局長卓孝業:「單程證配額使用情況受不同因素影響,包括過去數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明顯減少了。隨着香港與內地復常,單程證持有人抵港人數,2023年回復至平均每日112人,貼近疫情之前2018年的116人以及2019的107人的水平。過去十年跨境婚姻佔了香港註冊婚姻約三分之一,隨香港與內地通關安排更便捷,兩地交流更頻繁,政府相信跨境婚姻的佔比會持續。因此長遠而言,這個趨勢需要留意。」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2日
車CAM直擊|跑馬地的士闖行人路「任我行」 網民:危駕即報警
【有線新聞】近期的士業界自發「放蛇」舉報白牌車,引起市民關注。有網民在社交平台上載短片,可見到一輛的士在跑馬地行人路駕駛,無視行人安全。 短片長約8秒,據上載影片的網民表示,事發於5月11日,片中見到的士在跑馬地的行人路駛過,當時有其他路人,險象環生,網民更hashtag「已舉報」。 不少網民批評的士司機行為:「鏟上人路,對行人產生極大危險,屬於危險駕駛,即時報警」、「離晒譜!大地任我行」、「見一駕報一架,絕不姑息」。 根據法例,危險駕駛最高可被判處罰款港幣25,000元及監禁3年。如屬首次被定罪,可被取消駕駛資格至少6個月;如第二次或再次被定罪,則可被取消駕駛資格至少2年。另外強制修習駕駛改進課程及違例駕駛記分10分。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2日
警拘100人涉詐騙、洗黑錢 涉款1.8億元 七旬翁投資虛幣失2,378萬
【有線新聞】警方在過去兩星期展開打擊詐騙及洗黑錢行動,共拘捕100名男女,涉及295名受害人,金額高達1.8億元。 被捕者年齡介乎16至75歲 報稱任清潔工人、廚師、裝修工人等 深水埗警區刑事部人員經情報分析及深入調查後,在5月6日至5月20日展開代號「曠頂」(WIDEPEAK)的打擊詐騙及洗黑錢行動,在全港各區拘捕75名男子及25名女子。被捕人士年齡介乎16至75歲,分別報稱清潔工人、廚師及裝修工人等。他們涉嫌「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及「處理已知道或相信為代表從可公訴罪行的得益的財產」(俗稱「洗黑錢」)。 總損失金額約1.8億元 最大一宗涉2370萬元 調查顯示,被捕人懷疑與82宗詐騙案及洗黑錢案有關,詐騙案件類型包括投資、網上求職、網上情緣、網上購物及電話騙案等,涉及295名受害人,總損失金額約1.8億元。個別案件由1500萬元至2370萬元,大部分被捕人為詐騙集團提供傀儡戶口,負責收取並處理案中贓款。 54人買優惠套票被騙 涉款7萬元 其中一宗涉及最大金額的騙案共2,370萬元,受害者為74歲居住於海外從事製衣業的男子。他透過網上平台認識一名網友,被對方游說投資虛擬貨幣,從而將2,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2日
政經CHAT|鄧炳強孖消防處區長巡視舊樓 拍片講解四大消防隱患
【有線新聞】造成多人死傷的佐敦華豐大廈大火,引起社會關注舊樓消防安全。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今日(22日)在社交平台發布影片,提醒市民舊式樓宇的四大隱患,並要及時改善。 影片中,鄧炳強與消防處樓宇改善策略辦公室區長黃旭平巡視舊樓,找出四大安全隱患。包括第一,巿民把雜物放在逃生通道,當火警發生時便會阻礙逃生;第二,消防設備、裝置過期或欠缺保養,甚至損壞,不能有效操作;第三,防煙門長期被打開,當火警發生時濃煙會進入樓梯,非常危險;第四,天台逃生門被鎖上,火警發生時會無處逃生。 鄧炳強更在片尾中預告,指下集將介紹消防處的樓宇改善支援中心,如何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協助。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2日
管制即棄塑膠|政府指約七成食肆已轉用非塑膠餐具 主要大型連鎖食肆已全面轉用
【有線新聞】管制即棄塑膠一個月,政府指約七成食肆已轉用非塑膠餐具。 環境及生態局在社交網頁說,走訪超過7,000間食肆,適應期的首個月已有約七成轉用非塑膠餐具,主要大型連鎖食肆更已全面轉用,仍未轉用的食肆主要是希望在適應期內,用完受規管產品的存貨,只有少部分仍在尋找合適的替代餐具供應商。局方又走訪超過5,000間零售店、酒店和賓館,符合新法例要求的比例更超過九成。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2日
消防條例修訂|議員倡罰款兼判囚:香港人出名唔怕罰錢 保安局:擬加入個人刑罰
【有線新聞】政府指爭取七月向立法會提交草案,修訂《消防安全(建築物)條例》。有議員建議罰款以外須判監,當局說正考慮。 新界西北(實政圓桌)議員田北辰:「其中一個例子是安裝防火門,現時新門是13,000元,竟然只罰款16,000元。今次罰則由5萬元提升至10萬元,我當作他將來由16,000元提升至32,000元,賠率還是2.5:1,大部分人都會博。你知道香港人出名不怕罰錢,最怕坐牢。」 署理保安局局長卓孝業:「我們就其中一些部分,譬如阻礙法團進行維修工作或業主蓄意阻礙或不配合的話,現時正考慮就此加入個人刑罰,包括監禁。」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2日
世界幣收集巿民虹膜及面容影像 私隱公署裁定違例:超乎適度、已要求停止收集
【有線新聞】虛擬貨幣世界幣Worldcoin掃瞄巿民虹膜及面容影像驗證身分及製作編碼,私隱專員公署認為收集的資料並非必需,而且保留期長達10年,裁定違反私隱條例。 私隱專員公署人員去年12月至今年1月到世界幣在油麻地、數碼港等6個營運點放蛇,之後再持法庭手令調查,發現機構會向參與人士掃瞄虹膜、收集面容及虹膜影像、驗證身分及製作編碼,註冊後才可定期免費獲得虛擬貨幣世界幣,共涉及8,302名參與者。 公署認為項目收集面容及虹膜影像並非必需、而且超乎適度,又指世界幣不公平地收集個人資料,私隱聲明和生物辨識資料同意書欠缺中文版本,職員也不會告知參與者披露生物辨識資料的風險。資料會保留長達10年,用作訓練核實身分程序的人工智能模型,公署認為時間過長,實屬過度保留,裁定違反私隱條例。已向世界幣發出執行通知,要求停止以虹膜掃瞄裝置收集巿民虹膜及面容影像。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2日
入境處油麻地拘15名「黑工」 檢17張假身份證
【有線新聞】入境處在油麻地拘捕15名非法勞工。 入境處人員押走被捕的懷疑黑工,他們早上在油麻地新填地街一個劏房拘捕4男11女,年齡28至61歲,當中四人非法入境,其餘逾期居留,最長逾期達六年半。初步調查相信有人租用劏房作為黑工宿舍,再安排他們做洗碗、清潔雜工及樓面等工作,時薪約50至80元,行動中檢獲17張偽造身份證。 入境處特遣隊副指揮官陸佩賢:「關於偽造身份證質素,質素是很差的,顏色浮起來,基本上肉眼一看已很容易分辨真偽。很多照片的印刷是較粗糙,有些痕跡也浮出來,肉眼都可以分辨得到。有部份的被捕人士都是使用這些偽造身份證求職,亦曾上過班,入境處稍後會調查涉及哪些公司或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