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5日
甯漢豪:非放棄交椅洲人工島 是工程排優次 賣地收入或未達估算
【有線新聞】政府面臨千億財赤,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強調不存在放棄交椅洲人工島項目,而是要將工程排優次,又預計今個財政年度賣地收入未必達到估算的330億,認為地產市道未回復可以理解。 政府去年決定推遲交椅洲人工島填海,改為爭取今屆任期內開始,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說研究工作仍在進行,不存在放棄,會「咬實牙根」推展。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不同工程要排優次,或者視乎開工年期以及我們所做的研究,可否攤長少少去做,不是不做,不過是攤長少少去做。我想現在交椅洲人工島的情況,我們的研究、準備工作其實繼續進行中。」 至於北部都會區有意見關注造價高,甯漢豪稱正研究可否中央採購建築材料,並檢視建築標準降低成本。甯漢豪:「有時談標準一定講求安全的標準、高質素的標準,但有時會否過高?有這樣的情況出現,標準過高下但技術很先進,樁柱不需要太厚、太長,它都會有承載力,如果我們不檢視這些,有時成本就會移到那些位置。」 今個財政年度截至去年底政府賣地收入約40億,甯漢豪說周五截標的大圍美田路住宅地反應理想,相信最終收入會再增長,但與原先預計的年度收入仍有差距。甯漢豪:「客觀原因都未必會達到原先估算的300多億,我覺得這個是我們現在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5日
元朗斬人案|蕭澤頤重申與黑社會誓不兩立 以情報主導主動打擊
【有線新聞】元朗斬人案,警方指涉及黑社會幫派,警務處處長蕭澤頤重申與黑社會誓不兩立,會以情報主導主動打擊。 警務處處長蕭澤頤:「打擊三合會以及打擊暴力罪案是警務處處長首要行動項目之一,我們與黑社會勢不兩立。就着傷人及嚴重毆打案件在去年首11個月一共有3,313宗,比對去年同期微減數個百分點,當中就着暴力案件我們會不遺餘力,除了在收集情報方面打擊不法活動,當然會利用其他途徑,我們會切斷他們金錢資源。」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5日
內地生受騙|蕭澤頤:近八成來港首年即受騙 填防騙問卷非小題大做
【有線新聞】接連有大學內地生墮入騙案,多間大學要求學生完成防騙問卷,警務處處長蕭澤頤說近八成受害人是首年來港,部分甚至開學前已受騙,又提到一年前有內地生受騙後自殺,有需要加強和及早傳遞防騙訊息。 蕭澤頤:「大家可能最近聽到一些報道說,不要當大學生是小朋友,甚至有些人覺得要他們填問卷是小題大做的方法,我想大家反思一下,現在我們是談論一條性命,如果這個受害人是你自己的身邊的家人、朋友,你會怎樣想?你會否希望警方做更多工作?」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5日
警察學院結業會操 李慧琼任檢閱官 冀警員不斷學習、維護國安
【有線新聞】警察學院舉行結業會操。 會操隊伍以中式步操進場,今年有37名見習督察、195名學警畢業,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擔任檢閱官。她致辭時表示現代犯罪手法日益複雜,網絡詐騙、跨國犯罪等層出不窮,寄語警員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提升能力,並秉持愛國愛港的精神,維護國家安全及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5日
賣豬仔|鄧炳強再度「不點名」批協助家屬人士 去年內地生遭騙逾2.3億元
【有線新聞】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說早前在緬甸獲救的港人星期一將由泰國回港,感謝泰國當局協助。對於早前有傳內地學生要填寫防騙問卷才獲發簽證,鄧炳強否認。 被誘騙至緬甸後獲救的29歲本港男子周五晚在泰國曼谷的拘留中心,與保安局專責小組成員見面,局方說他精神和身體狀況良好,周一就會一同返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昨晚我同事致電我時,我透過電話都感受到他那種感動,過去這麼久終於可以親自見到我們的香港市民,我聽我同事報告好像差不多要相擁而哭般的情況,特別是我們中國人過年,希望可以過年前見家人,而泰國有關當局都人性化處理,大家共同目標都是希望過年前讓他回來。」他感謝泰國當局及駐港領事、中國使領館及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等多方。 至於10宗仍未返港個案,鄧炳強說他們情況安全,當局會盡力協助,又再不點名提到有人好心協助家屬跟進,可能為受困港人帶來風險。鄧炳強:「拯救確實需要時間,不是今日說明天便拯救回來,看2022年和2024年,去年至今都要時間去協調處理和營救。如果是將家人告訴你的事情,說成好像你自己帶隊去救,這對於整件事未必有好處。」 接連有來港的內地大學生墮入假冒官員騙案,鄧炳強說去年一共有318宗,騙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5日
啟德體育園|6萬人演練45分鐘消化人潮 陳美寶:非常順暢、符合預期
【有線新聞】啟德體育園昨晚舉行6萬人演練,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說最終用45分鐘消化人潮符合預期。 陳美寶:「看到流程非常順暢,與警方早前亦做了人潮管制的預案,結果看到由場館出來也有數條頗闊的行人路,周邊環境優美,看到有序讓人流去到車站,大部分人客去到月台第一班車就能上車。我們昨日亦特別添加了十條巴士路線到港九新界不同區域,亦是試練場景。我們總結了數據,十條巴士線動用了83部車,接載了7,300名乘客,看到使用率相當高,也超出預期。」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5日
控煙|衞生署:水煙危害比傳統煙大 需立法規管 業界指市道低迷憂更「趕客」
【有線新聞】據了解「控煙十招」預料第一季提交立法會審議,會禁售加味水煙,衞生署指出吸食水煙的危害比傳統煙大,需要立法規管,有業界就擔心酒吧市道低迷下會更加「趕客」。 市民:「(記者:水煙或傳統煙危害更大?)我覺得水煙危害更大。」市民:「(記者:知不知道吸的煙主要來自哪裏?)沒有深入研究。」市民:「從水中,應該是。」市民:「不清楚。」市民:「來自炭?不是來自炭。」 衞生署高級醫生(控煙酒辦公室)黃頌欣:「其實水煙不只是吸煙,是吸煙加燒炭。當然有煙草,煙草放在煙碗上,煙草需要加熱產生煙霧,熱力來自燃點的炭,將煙霧傳入水煙壺。如果在密閉空間燒炭,最嚴重可以致命。」 2023至24年就有三人吸食水煙而一氧化碳中毒送院,其中一人情況嚴重,經治療後仍有記憶力衰退、反應遲緩等後遺症,另一名在天台吸食的人士亦曾短暫昏迷。水煙的吸食時間長,相比傳統煙尼古丁含量為1.7倍,一氧化碳釋出量為9倍,如果中毒會頭痛、嘔吐、臉紅。 東區醫院高壓氧治療中心醫生主管鄧建邦:「水煙的顧客除了吸食水煙外也會喝酒,他們以為這些症狀只是飲醉而沒有去求醫,所以來到求醫的病人遠遠少於實際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首席控煙酒督察陳達明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5日
長青公路私家車行駛間冒煙 迅速陷火海幸無人傷
【有線新聞】長青公路有私家車著火,無人受傷。 私家車車頭首先起火,火勢猛烈,迅速蔓延,全車陷入火海。早上七時許,私家車司機送朋友到機場,回程出九龍途中發現車頭冒煙,駛至長青公路近長青隧道路邊停車報警,消防到場開喉將火救熄,私家車嚴重焚毀。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5日
北都區|甯漢豪:研中央採購建築材料 冀檢視建築標準減成本
【有線新聞】發展局局長甯漢豪稱北部都會區獲議員和社會支持,局方正研究中央採購建築材料,並檢視建築標準,降低成本。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有時談標準一定講求安全的標準、高質素的標準,但有時會否過高?有這樣的情況出現,標準過高下但技術很先進,樁柱不需要太厚、太長,它都會有承載力,如果我們不檢視這些,有時成本就會移到那些位置。」 甯漢豪又表示在財赤下要調整發展項目的優先次序,包括放慢非房屋工程的步伐,而下月發表的財政預算案會再公布工務工程預算,相信各工務工程能在預算指標下完成。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5日
陳子達專訪|完稅標籤足夠打擊「白牌煙」 續提高海關人員國安意識
【有線新聞】海關去年緝獲逾6億支私煙,關長陳子達在本台節目《有理有得傾》說會大力打擊私煙團伙,又說考慮到成本效益,在煙包上加設完稅標籤足夠打擊「白牌煙」,不需要在每支煙加標籤。 海關關長陳子達在本台節目《有理有得傾》說,完稅煙標籤的顧問研究參考了全球40個地區做法,只有新加坡在每支煙上印標籤,認為考慮執法成效等未必需要採用,「我們考慮主要不是成本,而是效用,大家都知道在香港零售的市場香煙是不可以拆散賣的,基本上它都要逐包煙賣。在我們的執法角度,如果它在煙包上有這個標籤,已經足夠給我們的識別它是否已完稅。」 他又說若煙商在生產階段已加入完稅標籤,產量夠大,每包煙標籤成本甚至可以低過一元,海關年中將推出完稅煙標籤先導計劃,先與本地生產的煙商合作,「我們會試一試整個系統的運作,包括採用的標籤印在煙包上究竟是不是暢順、我們可否識別(正牌煙)?我們用哪些儀器去識別香煙的批次?整個系統的運作我們都覺得應該,要試完每一個方向也是運作暢順,我們才全面實施。」 陳子達上月底上任,提及五大工作包括維護國家安全,海關曾截獲煽動刊物,會繼續提高人員的意識,「如果個別已經在法庭上已經有一個清楚的判例,這些我們會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5日
賣豬仔|被禁錮獲救男子下周一由泰國回港 鄧炳強:非常感動
【有線新聞】早前被禁錮緬甸獲救的29歲本港男子下星期一由泰國回港。 在泰國的保安局專責小組成員昨晚到曼谷的拘留中心與他見面,他精神和身體狀況良好,下周一會跟小組一同返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感謝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及中國使領館等多方協助,令港人可以短時間內回港。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這位人士應該可以星期一回港與家人過年,昨晚我同事致電我時我透過電話都感受到他那種感動,過了這麼久終於可以親自見到我們的香港市民,我聽我同事報告好像差不多要相擁而哭般的情況,我覺得是非常感動,非常感謝泰國有關當局,非常感謝香港的泰國領事。」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5日
智創未來|數據融入創新美學 創新科技拓展藝術體驗
【有線新聞】近年愈來愈多人探討藝術科技,有藝術家將數據融入創新美學,嘗試提升視覺藝術的層次,拓展藝術的創造性。 孔凡亮是一名實時視覺藝術家,專注打造即時影像體驗,利用數據透過聲音、視覺等帶領觀眾進入抽象的影像世界,這天他正在準備新的裝置藝術作品。孔凡亮:「我一直對香港的建築很有興趣,而裏面亦有一些十分明顯的幾何形狀,其中一個就是愛丁堡行人隧道,因為它是香港第一個行人隧道,行人隧道裏的磚頭有很多圓形、三角形等的形狀。首先會觀察這些地點,看看有甚麼有趣的特徵可以放大,然後再進行3D掃描。」掃描完成後產生點雲數據,計算隧道內各種尺寸、距離。 除了愛丁堡行人隧道,他亦前往了中環的旋轉樓梯以及怡和街天橋,這些香港人熟悉的地方,重新建構地標的模型。他期望透過科技,將現實環境以另一種方式呈現,讓大家從另一個角度重新認識香港這座城市。 孔凡亮:「我想在現在這一刻來說,其實科技實在太發達,很多時候不同的數據、資訊,大家創作的過程已經不同了,以前可能是就著某一個主題慢慢去建立,或者去做一件很深入的作品,但對我自己來說,我會認為利用一些不同的資訊、概念,怎樣將它們結合在一起。其實對我來說,與藝術的距離並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