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9日
深井洗衣店火警 男店員手傷送院
【有線新聞】深井有洗衣店發生火警,一人受傷送院。 消防將石油氣瓶移至店外,地上留有一條燒焦毛巾。下午2時許,青山公路汀九段陳記廣場地下一間洗衣店冒煙起火,消防到場將火救熄。消息指男店員更換氣瓶時搶火,嘗試用毛巾救火但不成功,手部受傷送院。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9日
文物館大灣區非遺展賀國慶 瑞獸為題 港以舞麒麟作代表:很有禮儀
【有線新聞】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辦展覽,展出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慶祝國慶75周年。 五彩光芒的鯉魚在月下暢游,不時躍出水面合力逆流而上,最終鯉躍龍門。這一段魚燈舞屬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般要到深圳鹽田、沙頭角一帶大時大節才會看到。還有大灣區11個城市以瑞獸主題的非遺項目包括佛山彩紮獅頭、澳門魚行醉龍節。 很想去捕捉牠?在香港文化博物館就全部都看得到,瑞獸雲集賀國慶,香港當然「唔執輸」,派出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做代表。非遺辦事處總監何惠儀:「舞麒麟其實眾所周之也是有名瑞獸,亦是一個很有禮貌,很有禮儀的瑞獸。而我們作為今次展覽的首辦方,希望用一個有禮代表禮儀的瑞獸,邀請廣州、澳門城市合辦。」 大灣區作為嶺南文化的搖籃,孕育出豐富多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局希望透互動展品、視像節目和體驗活動等,加深市民與遊客對大灣區非遺文化的興趣及認識。就這樣站在麒麟旁「打卡」覺得沒有新意?大會亦安排幾個瑞獸頭,可以打卡之餘也可以鑽進去看看。 展覽會開放至明年三月底,預計吸引20萬人次到訪,之後亦會在澳門及深圳展出。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9日
天文台錄得33.7度 破最遲出現酷熱天氣日子紀錄
【有線新聞】天文台錄得33.7度,是有記錄以來年內最遲出現酷熱天氣的日子。 天文台日間一度發出酷熱天氣警告,天文台總部最高錄得33.7度,是有記錄以來年內最遲出現酷熱天氣的日子,新界部分地區超過34度,上水更錄得35.7度。天文台表示,一股清勁至強風程度偏東氣流晚上逐漸影響廣東沿岸,隨後數日大致天晴乾燥,下周中期早晚稍涼。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9日
稱於林村河、貝澳河收集大量塑膠垃圾 環團促針對包裝「走塑」
【有線新聞】綠色和平調查指在林村河及貝澳河收集到大量塑膠垃圾,促請政府及企業源頭減塑。 研究團隊今年6月至9月分別在林村河及貝澳河上、中、下游河岸收集到3,200多件垃圾,九成七為塑膠垃圾,大部分是即棄塑膠包裝及餐具。團體促請政府和飲品生產商等制訂源頭減塑目標,又建議參考外地推動餐具借還系統,盡快落實第二階段「走塑」。 綠色和平減廢項目主任譚穎琳:「包裝可以源頭減少很多,我們購買的、想要的是產品本身而非包裝,由今次河流研究調查見到,這些包裝我們可能只用數分鐘拆開,喝完後便丟棄。一個數分鐘的使用便可能令它停留於河流數百年,所以我們認為政府應有更多『走塑』政策,針對包裝類型。」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9日
黃大仙鳳德邨火警 初步料電線短路肇禍
【有線新聞】黃大仙鳳德邨有單位起火,無人受傷。 濃煙夾雜著火焰不斷由單位冒出,煙柱升上大廈樓層。上午10時許,消防接獲多個報告,黛鳳樓25樓一個單位起火,派出煙帽隊到場,破門入屋開喉灌救約半小時將火勢救熄,其間約30名住客自行疏散至安全地方。有住客指起火單位住有一對長者,事發前已外出,初步調查是電線短路起火。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9日
施政報告|李家超:料內地不反對一簽多行 打造留學品牌靠獨特優勢 公共交通網絡世一
【有線新聞】深圳一簽多行暫停近9年,《施政報告》提出爭取恢復這個安排,行政長官李家超說,兩地雙向往來是優勢互補,相信內地省市不會反對。至於設立留學品牌,他說香港空間不及其他熱門留學城市,但有其他吸引的地方。 《施政報告》提出向內地爭取恢復深圳一簽多行,行政長官李家超說未來想擴展至大灣區甚至廣東,不認為內地省市政府會擔心消費力流向香港而反對。「要雙向才有乘數效應、活動增強,只不過雙向之中要研究甚麼對自己最有利、取優勢,雙向往來特別在大灣區融合是優勢互補。我與不同內地地方政府大家同意是互利共贏,兩地互相欣賞、認識更多是正面,而且不止旅遊,人與人之間很多企業、研究合作,增加這一些是計算不到數字。」 《施政報告》提出建立「留學品牌」,李家超說香港教育質素與其他海外熱門留學地方差不多,只需要多宣傳獨特優勢,亦可以與其他地方競爭。「有時喜歡某個女生,因為她漂亮,有些喜歡她賢淑,有些因為有學識。香港亦有很多吸引的地方,當然地方面積沒有其他大城市大,這是現實,但我們有甚麼?有活力、多元文化,你來到不會悶,自由又方便。有一樣經常被遺忘,香港以先進城市來算,公共交通網絡方便、價格及可靠性排世界第一。」 至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9日
匡智會慈善跑樓梯大賽 楊潤雄:冀建立共融社會
【有線新聞】匡智會舉辦慈善跑樓梯大賽。 「起步,1,2,3。」賽事於中環廣場舉行,參賽者包括智障人士,由地下跑上75樓,亦設有7層親子體驗跑及29層賽事。 主禮的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致辭說活動十分有意義,希望各界建立共融社會。「有個組別跑步時是一些企業、非政府組織和學員一起跑步、一起訓練,當中是大家學懂互相了解、互相扶持,一起走這段路,其實背後意義重要過跑步。所以希望透過今天的參與,將精神由一個比賽帶到日常生活,亦帶到去社會。」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9日
維園辦巴士展賀國慶 「長牛」等列隊巡遊 市民:想搭舊車 林世雄:見證香港發展步伐
【有線新聞】專營巴士在香港城市發展過展中擔當很重要的角色,維園舉辦國慶巴士巡遊及展覽,展出最新款以至超過50年歷史、已退役的雙層巴士。 八輛巴士在國慶主題開篷巴士帶頭下,列隊由維園出發。這輛外號「長牛」的丹拿E型巴士,今年已53歲;這輛金色車身的看起來沒有甚麼特別,它是全港第一輛可以載輪椅的雙層巴士,2015年退役;還有復古彩裝巴士以及新能源巴士。車隊經港島北岸前行抵達中環碼頭,吸引大批市民「打卡」。 除了巡遊,在維園足球場亦展出不同年代巴士,讓年青一輩了解香港的老故事。天文台發出酷熱天氣警告,烈日當空下,展品都抵受不住高溫,發燒友依然熱情。Yin:「這些舊車我很想乘搭,與現時的新車、即是空調巴士感覺很不同,所以想體驗無空調巴士。」Daniel:「很震撼,很興奮,簡直是我一輩子最開心的一天。」吳先生:「想起以前上學時,上學、放學都是坐熱狗巴,坐完巴士落下層已幾乎全身濕透,現在不會了。」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說展覽標誌巴士發展歷程,見證香港發展步伐,「75年以來國家砥礪奮進,在各個領域都得到巨大成就。國家在能源和運輸科技創新領域推陳出新,不但反映國家已成為此領域的領頭人,更令科技帶來的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9日
施政報告|李家超:精準扶貧才能實際協助有需要的人 不可只著眼學術理論
【有線新聞】新一份《施政報告》擴大「共創明Teen」計劃、社區客廳試行計劃及課餘託管服務。行政長官李家超說,處理貧窮問題並不可以只著眼學術理論,強調精準扶貧才能實際協助有需要的人。 行政長官李家超:「學術研究歡迎,但我希望任何研究能告訴我甚麼人符合精準扶貧,這就是我的政策,因為我覺得看到甚麼人在隊尾就去隊尾幫忙,愈快幫忙就愈快消除這條隊。現在選擇三類,一個單親家庭;一個劏房戶;一個雙老、獨老或整個家庭都是長者,我覺得是對的。為何選擇單親家庭,我覺得因為照顧成長青年,因為他們是我們的未來,既處理現在的問題,亦處理未來的問題。」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9日
施政報告|陳國基:教育、科技、人才環環相扣 需更高層統籌 有信心香港優勢留人才
【有線新聞】《施政報告》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擔任主席的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說這三個範疇環環相扣,需要更高層統籌。他又說政府未來會聚焦留人才,有信心香港的優勢能留住他們。 《施政報告》成立四個工作組,說要強化領導及跨政策統籌機制,其中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三個範疇各有政策局負責。委員會主席、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就說幾個範疇環環相扣,需要高層統籌、制定大方向。「因為這三個範疇是環環相扣。人才離不開教育、教育如何提升科技,都是在教育範疇中,所以環環雙扣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統籌,否則如果這三個範疇各自發展就未必能夠聚焦,達到最大的協同效應。」 搶人才更要留人才,《施政報告》新指標訂明未來三年每年要有五萬名人才續簽。陳國基說人才來來去去不出奇,政府會盡力協助他們適應。「是不是找到他喜歡的工作,又或是不是適應香港的生活,我不敢寫包單,每一個人也不一樣,有人喜歡這樣的生活、有人喜歡那樣的生活。我們有很大的優勢,我們低稅率,為甚麼他們來香港,我們有做過訪問(因為不用納稅太多?)這個反而不是最重要,最重要是香港安全,這反而是他們的考慮。」 他說未來繼續吸納人才,要對準本地人才空缺,又說來港人才的質素很高,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9日
近南昌站貨車失事翻側 司機受傷送院
【有線新聞】深水埗一輛貨車失事翻側,司機受傷送院。 貨車擋風玻璃破裂,撘棚用的物品及工具散落一地。昨晚11時許,該貨車沿連翔道往荔枝角方向行駛,駛至近港鐵南昌站時懷疑失控撞壆翻側。司機一度被困,由消防協助離開車廂,他清醒送院治理,警方封閉一段路面調查意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