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23日
大角咀大同新邨大有樓外牆石屎剝落擊傷女途人 頭部流血送院
【有線新聞】大角咀有大廈外牆石屎剝落擊中一名女途人。 現場是埃華街56至58號大同新邨大有樓,消防架起雲梯檢查樓宇外牆結構。下午3時許,大廈八樓外牆簷篷部分石屎突然剝落跌落平台,兩塊如磚頭大小的石屎反彈到行人路,碎片擊中一名途人,頭部受傷流血,清醒由救護車送往廣華醫院治理,警方通知屋宇署跟進。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23日
孫明揚逝世|曾掌多個政策局 推「孫九招」救樓市、開通識科 任期尾聲多次入院
【有線新聞】孫明揚先後擔任多個政策局局長,是當時政府內最資深務官。出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時,推出俗稱「孫九招」的穩定樓市措施,包括取消賣地及停建居屋等引起爭議。 孫明揚1966年加入港英政府,回歸前借調至候任特首辦出任政策統籌局長,之後過渡至特區政府擔任民政事務局局長,一個月後調任政制事務局。時任政制事務局局長孫明揚:「2000年立法會選舉,市民應該明白立法會其中一個主要功能是監察政府,政府做得對或做得不對,立法會直接反映市民情緒。」 2002年調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因應97年金融風暴重挫樓價的影響未消退,推出「孫九招」刺激樓市,包括停建停售居屋等。時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目前私人物業市場供求嚴重失衡,價格出現惡性競爭。居屋與私人市場重疊情況日益嚴重,居屋優點及價值正逐漸消失,對市民的作用吸引力亦告減退。居屋認購率跌至歷史新低,認為政府應該盡快退出私人房地產市場,讓市場回復平衡。」 「孫九招」令樓市反彈,但不夠一年沙士爆發,樓市再度大跌。時任特首董建華在多項政策引發爭議後辭職,由曾蔭權接棒。換屆後孫明揚出任教育局長,任內落實開設高中通識科,2010年代多場社會運動,有大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23日
立會三讀通過住宅累進差餉制 明年首季正式實施 料年增8.2億元收入
【有線新聞】立法會三讀通過落實財政預算案公布的住宅物業累進差餉制,明年首季正式實施。 立法會以70票贊成、5票反對、6票棄權通過法案。反對和棄權議員來自經民聯和自由黨,江玉歡和林哲玄亦分別投下反對及棄權票。新制於今個財政年度第四季、即明年1月至3月起實施,採取「能者多付」原則,物業差餉租值頭55萬元維持徵收5%,之後的25萬元收8%,超出80萬元的收12%,預計政府收入,每年增加約8.2億元。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23日
美酒佳餚巡禮傍晚開幕 一連五日中環海濱舉行
【有線新聞】美酒佳餚巡禮傍晚開幕,一連五日在中環海濱舉行。 巡禮有300多個攤位,提供35個國家及地區的美酒佳餚,亦有11個國家展區,包括新興酒區,例如格魯吉亞及泰國。有法國酒商特意準備攤位遊戲,以另類方式推銷紅酒。巡禮的成人門票40元、小童及長者半價,活動首次延長至5天,每日開放至晚上11時,是歷來最長。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23日
屯門填料庫周一有工人墮海失蹤 消防今早水底尋獲屍體
【有線新聞】屯門填料庫日前有工人墮海失蹤,消防今早在水底尋獲屍體。 24歲分判商男工人周一在屯門第38區填料庫協助船隻泊岸後意外墮海,消防經過兩日搜索,早上約7時半在碼頭附近水底尋獲遺體。土拓署慰問家屬,又表示正配合勞工處及警方調查事故成因,事故後已要求停止有關工作,全面檢視安全措。施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23日
明年立會換屆 曾國衞:擬修例改善選舉流程 不認同投票率偏低 將加強宣傳完善制度好處
【有線新聞】明年立法會換屆,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指,計劃明年初修例改善選舉流程,又不認同過去投票率偏低,會加強宣傳完善制度後的好處。 明年立法會換屆選舉,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指具體日期未定,又計劃修例改善選舉流程,考慮引入資訊科技和智能技術,明年初交到立法會討論。 曾國衞:「制度上我們要長期堅持,不代表我們不需要完善選舉安排,所以未來我們要集中做好工作,不斷完善各種選舉安排。接下來我們有計劃,就選舉流程安排作全面梳理,亦就每個環節作適當調整,令流程更暢順、更有效、更貼近大家需要。 狄志遠:「如果投票率偏低,我擔心影響立法會認受性,想問政府經過上次選舉後,有否掌握投票率低的原因,會否與直選成分降低有關?。」 曾國衞:「我不認同投票率偏高或偏低,我們該做的是將我們完善選舉制度後為市民帶來的好處,他們與市民息息相關,透過更多宣傳、更多教育,令市民更加明白。」 有議員關注本港選舉系統安全,引述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的文章,吳秋北:「裏面提及英特爾、高通芯片其實很多漏洞,以至特意暗設後門,我想知接下來,特區政府在選舉系統上會否用英特爾,或將它排除在選舉外?」 曾國衞:「內部有設立專家組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23日
輸入外勞|去年放寬26工種 6.6萬人申請 近2.9萬人獲批
【有線新聞】勞工處去年9月推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放寬26個工種輸入外勞,批出超過28,000個配額。 勞工處截至上月底接獲7,400多宗申請,申請輸入66,000多人,批出28,818人,最多是侍應,輸入了超過5,000人;其次是廚師,批出3,000多個配額,亦引入2,800多名初級廚師。當局至今拒絕34宗申請,主因是未能符合計劃規定,另外接獲62宗投訴,涉及工資和工作時間安排等。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23日
廉署拘148人 涉偽造文件及貪污獲取挖泥機、電力工程專業資格 不排除更多人被捕
【有線新聞】廉政公署拘捕148人,涉嫌偽造文件和以貪污手段獲取挖泥機操作員及電力工程人員的專業資格,廉署指兩個行動仍然進行中,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首宗案件,一名挖泥機操作員涉嫌在深井經營非認可機械操作訓練速成班,招收沒有挖泥機經驗的人,每人收費22,000元。又串同五間工程公司東主或職員,替至少100個學員偽造三年挖泥機操作證明讓他們「走捷徑」,在兩間勞工處認可訓練機構考取兩天讀完的「老手班」課程證書。行動中廉署拘捕主腦、涉案工程公司、訓練機構職員,以及工人一共111人。 在另一項行動,廉署拘捕一名電力工程公司東主,舉辦機電署A級電業工程牌照課程向32名有意考取牌照的人每人收取約20,000元。又串同四間工程公司負責人,為他們偽造五年電工經驗證明使他們取得牌照。 廉署表示絕不容忍資歷造假行為,廉政公署執行處首席調查主任梁家恒:「工程合規對市民安全非常重要,正因如此當局設立發牌及證書制度,如果有不合資格人士以貪污舞弊造假手段取得認可資歷,不單止會嚴重破壞政府的發牌及證書制度,對其他工人構成不公平,亦會影響相關工程及維修項目的安全。」 廉署指兩個行動仍然進行中,亦一直與勞工處及機電署保持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23日
自由行|擴至青島、西安等10個城市後 相關旅客增16%至逾14.3萬人
【有線新聞】「個人遊」計劃擴展至青島、西安等10個城市後,相關訪港旅客超過14.3萬人。 文化體育及旅局局局長楊潤雄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說,今年3月及5月「個人遊」計劃進一步擴展至青島、西安、太原、拉薩等10個城市,旅客超過14.3萬人,較去年同期上升約16.3%。為吸引更多10個市的民眾訪港,政府與旅發局會推出宣傳推廣,旅發局又通過旅行社與航空公司向10市旅客派發合共近3萬份、每份價值港幣200元的折扣優惠券,刺激旅客來港消費。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23日
MIRROR演唱會|屏幕供應商供稱5月收藝能通知更改尺寸
【有線新聞】MIRROR演唱會事故案續審,控方傳召屏幕供應商作供。 屏幕供應商行政總裁楊浩廷作供,稱公司在MIRROR演唱會負責提供LED屏幕及拆除,他說慣常工序會先就設計繪製圖紙用作估價及紀錄,今次亦有轉交圖紙予工程承辦商藝能,讓對方得知屏幕要用的晶片數量及解像度等。他在2022年5月收到首被告藝能項目經理吳凱瑩通知LED屏幕要更改尺寸,從4米乘3米改為4米乘4米,一共六組雙面屏幕,他說每組雙面屏幕重量約432.5公斤。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23日
啟德郵輪碼頭|議員倡請求中央派航空母艦訪港增打卡點 楊潤雄:考慮配合低空經濟發展
【有線新聞】立法會討論啟德郵輪碼頭情況,有議員關注人流慘淡,建議請求中央派航空母艦訪港增加打卡點。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說會研究善用碼頭空間,包括考慮配合低空經濟發展。 有議員質疑啟德郵輪碼頭未善用商業空間,商舖「5隻手指數完」,基本只有出入境功能,希望當局研究增加人氣。陳月明:「政府可否研究於啟德碼頭設立例如神舟火箭模型,或者請求中央派出航空母艦或軍艦訪港碼頭,有個地方值得大家逛逛、打卡,亦可以說好中國故事。」楊潤雄:「即將整個碼頭改變了,佔據了空間做不到原本接待郵輪時,在這個過程大家必須要小心思考。」 梁熙:「如果想打造好郵輪經濟的話,也希望吸引旅客來香港時坐直升機,所說的低空經濟,觀光維多利亞港或去地質公園看看。」楊潤雄:「將公園改做停機坪,發展一些例如直升機,或將來目前財政司副司長會研究的低空經濟,當中會否有東西可以一起發展,這個都會是可以考慮其中一個方向。」 楊潤雄又說與海運碼頭比較不公平,因為啟德郵輪碼頭本身不是商場,而是處理大型郵輪的基建。有議員認為可以利用政策善用空間未必要大興土木,謝偉俊:「更快、更重要、更幫到手,例如會否現在草坪,記憶中用了很好的位置,用作食環署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23日
活化工廈|有議員倡准公眾參觀生產線 甯漢豪:須謹慎考慮消防安全
【有線新聞】工廈單位作非工業用途須向地政總署申請豁免書,改作創意產業用途就毋須申請。有議員建議放寬免申請至容許公眾參觀生產線,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強調要謹慎考慮消防安全。 工業界二(經民聯)吳永嘉 :「當局會否考慮拆牆鬆綁,容許業主毋須申請豁免書的情況下將單位部分用途改為『工業旅遊』用途?」 甯漢豪:「很多年前有些慘痛教訓,工業大廈內有火警,如果很多公眾人士進出的用途,後果可以非常嚴重。」 選委會界別謝偉俊:「如果有些消防設施足夠防止大型火災或走火警的困難,是否應考慮進一步放寬?」 甯漢豪:「主席,不知是否因為我做過地政總署署長的關係,其實對於工廈的安全隱患我比較上心,因為我記得當年工廈有不幸事件出現時,其實政府是責無旁貸,所以在此我們做『守閘人』角色,我們要嚴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