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30日
國家隊訪港|運動員分途交流 有內地旅客專程來港「追星」:看到莎莎、腦子一片空白
【有線新聞】運動員到訪不同地方,有市民及遊客守候。 有游泳運動員到訪南華體育會,有警車為他們開路。乒乓運動員孫穎莎、王楚欽等就到訪體育學院,代表隊專車由警方護送駛入體院,附近有警員戒備。體院有20多名市民專程來等候運動員,有人帶同相機、運動員的照片和禮物來到,亦有人帶同乒乓球拍,希望與運動員合照和索取簽名。有內地旅客指專程來港「追星」,很興奮親眼看到支持的運動員。 廣州旅客商小姐:「很激動,因為第一次看到比賽以外的他們,然後是特別激動。看到莎莎的時候,腦子真的一片空白,看到後覺得真的不愧是小豆包,第一時間便覺得很白、很可愛。(你們剛才有揮手嗎?)叫了一聲莎莎。(她有看你們嗎?)可能沒有聽到,我叫的時候、她已經進去,但是亦不枉此行,可以看到他們也不枉此行。」 何祐恆:「想找國家隊運動員簽名,特別是乒乓球,尤其今屆可能是運動員馬龍最後一屆奧運,亦想與王楚欽、孫穎莎有些互動。」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30日
國家隊訪港|運動員訪消防救護學院 鄧炳強:運動員精神與紀律部隊一脈相承
【有線新聞】國家隊奧運代表團訪港第二日,兵分多路到不同地方交流,包括將軍澳消防及救護學院。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說,運動員堅毅不屈跟紀律部隊的精神一脈相承。 運動員陸續在酒店分批登上多輛專車出發,大批市民在附近守候,部分運動員到訪將軍澳的消防及救護學院,紀律部隊展示警隊裝甲車、消防處鋼梯車等。22名國家健兒乘坐開篷巴士進場向觀眾揮手,有運動員拍攝情況,到訪的包括「飛魚」潘展樂、乒乓球項目金牌得主馬龍、樊振東等,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多個紀律部隊首長迎接。 鄧炳強:「奧運運動員,你們展示出來的堅毅不屈、百折不撓以及高超的技術,還有人性化的表現,還有對國家的貢獻。其實是跟我們紀律部隊都是一脈相承的,這也是我們紀律部隊的精神。」 巴黎奧運拳擊女子50公斤級冠軍吳愉:「我覺得更多是堅持吧,因為每一天的訓練它很枯燥,可能有很多人因為夢想會提前下了車,我覺得我堅持了,所以我覺得我成功了。」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30日
國家隊訪港|早上與紀律部隊、中小學生交流
【有線新聞】國家隊奧運代表團訪港第二日,早上與紀律部隊、中小學生交流。 運動員8時許在尖東酒店陸續登上多輛專車,大批市民在附近守候。部分運動員到訪將軍澳消防及救護學院,紀律部隊首先展示多架車輛,包括警隊裝甲車、消防處鋼梯車等。22名國家健兒乘坐開篷巴士進場向觀眾揮手,有運動員拍攝情況。到訪的包括「飛魚」潘展樂、乒乓球項目金牌得主馬龍、樊振東等,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多個紀律部隊首長迎接。 部分運動員到訪中西區聖保羅書院,包括跳水運動員全紅嬋、陳芋汐、乒乓球手陳夢等。教育局局長蔡若蓮、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一同大合照。除了聖保羅書院學生,亦有其他學校的學生出席活動。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30日
巴黎殘奧|李家超祝賀陳睿琳奪銀牌 稱盡顯堅毅鬥志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李家超祝賀陳睿琳為本港贏得巴黎殘奧會首面獎牌,形容陳睿琳盡顯堅毅鬥志,奪得銀牌是實至名歸,展示了殘疾運動員非凡實力。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形容陳睿琳表現出色,充分展現了超凡實力,祝願她在之後的比賽,繼續取得佳績。 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亦有祝賀,又說他們會全力支持政府推動展能體育發展,讓殘疾人士通過體育運動發揮所長。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30日
警方入境處元朗掃黃 拘捕24名內地女子
【有線新聞】警方元朗警區特別職務隊聯同入境事務處人員昨日(29日)於區內展開代號「火石」的打擊非法賣淫活動行動,共拘捕24名內地女子,年齡介乎28至50歲,涉嫌「違反逗留條件」。所有被捕女子現正被扣留調查。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30日
瑪麗醫院設專隊支援 未足六個月早產嬰存活率升至5成
【有線新聞】瑪麗醫院婦產科及兒科組成團隊,支援有極早產風險的孕婦,將未足六個月就出世的嬰兒存活率提升至五成。 葉女士兩名子女都是早產嬰兒,大女只是懷胎25周就出世,「當刻是十分緊張,加上是半夜,以及自己亦始料不及會這麼早分娩。在那10多小時中,完全對早產沒有認知,幸有護士不斷告訴我,存活率、殘障比例,令我的心情得以平伏。」 查閱文獻的數字,23周出生的極早產嬰兒存活率只有大約四成,如果成功延遲多一、兩周出世,存活率已經可以大大提高至六、七成。 為了增加極早產嬰兒的生存機會,瑪麗醫院婦產科及兒科三年前組成團隊,一旦孕婦有極早產風險,團隊便會一起會見他們。 瑪麗醫院婦產科副顧問醫生司徒天欣:「以前兒科醫生見完、分享數據後,到產科巡房時,再問孕婦的打算。當時的漏洞是溝通未必太完善,現時的好處是整個團隊,兒科醫生、產科醫生、兒科護士、助產士,整個團隊去見這些孕婦,當她提問時我地可以即時解答。」 如果父母希望積極搶救,團隊會制訂治療及分娩方案,例如注射產前類固醇,加強胎兒肺部發育,以至出世後的急救方案。 瑪麗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顧問醫生黃小珍:「由產科開始已積極準備,出生後每個步驟都十分重要,出生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30日
水警海關歌連臣角水域截走私漁船 檢值5300萬私煙拘4內地男
【有線新聞】水警聯同海關海域聯合特遣隊人員,昨日(29日)凌晨在港島東一帶進行反走私行動,發現一艘漁船由橫瀾島附近水域往東龍洲方向駛去,懷疑該艘漁船正進行走私活動。 執法人員隨即採取行動,在歌連臣角對開的水域截停該艘漁船,並在該漁船上檢獲約1,170萬支懷疑私煙,並扣查懷疑涉案漁船,估計市值約5,300萬元,應課稅值約3,900萬元。 行動中,執法人員於漁船上拘捕4名內地男子,年齡介乎31至47歲,涉嫌「非法入境」及「輸入未列艙單貨物」。案件由海關人員繼續跟進調查。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29日
立場案|美歐指裁決打擊新聞自由 駐港公署批言論罔顧是非曲直
【有線新聞】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及歐盟指立場案裁決打擊新聞自由,促請北京及特區政府確保基本法保障的權利,英國外交聯邦及發展部政務次官衛倩婷敦促特區政府停止對記者作政治檢控。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指言論罔顧是非曲直,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發言人指立場新聞喪失客觀公正立場,意圖挑動公眾情緒,是徹頭徹尾的政治組織,法院依法懲處是維護國家安全、捍衛法治的正義之舉。又指西方肆意抹黑攻擊特區法治,是完全是顛倒黑白、混淆視聽,敦促停止以任何方式干預香港事務。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29日
國家隊訪港|鼓勵年青運動員 潘展樂:不要怕苦怕累、為國爭光 全紅嬋:有愛就去追
【有線新聞】有國家隊奧運代表團運動員鼓勵青年人不要怕苦、怕累,努力為國爭光,團長高志丹讚揚香港年青運動員在巴黎奧運取得佳績。 65名運動員和多名教練在尖沙咀一間酒店與傳媒見面,乒乓球手馬龍是第四次訪港,他說這次跟2021年疫情下到訪分別很大。馬龍:「畢竟上次在相對特殊的環境下來到香港,但當時也能感受到香港特區政府對我們中國代表團的熱烈歡迎,以及在馬路上或者是來到酒店也有很多市民來歡迎我們。」 今屆奧運取得6面獎牌的張雨霏說,最喜歡香港特色食物,巴黎奧運游泳項目獎牌得主張雨霏:「以前在比賽時也是會去品嚐當地美食,像蝦餃、叉燒包,反正就是挺喜歡這些港式一些早點。」 國家隊過半獲獎運動員都是「零零後」,有人被問到對年青運動員有何寄語,巴黎奧運跳水金牌得主全紅嬋:「我覺得有着愛就去追,不要害怕失敗,我覺得,也是很謝謝他們喜歡我,謝謝。」巴黎奧運男子100米自由泳金牌得主潘展樂:「要不怕苦不怕累,為國爭光,先把我的訓練訓練好吧,然後再是等我成熟一點後才開始當別人的榜樣。」 身兼團長的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就讚揚香港取得兩金兩銅,多個項目也有出色的表現,國家體育總局局長高志丹:「充分展示了香港青年奮發有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29日
立場案|美國務院促保障基本法權利 港府:裁決彰顯公義
【有線新聞】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指立場新聞案的裁決直接打擊新聞自由,促請北京及特區政府確保基本法保障的權利。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裁決彰顯公義,指有關人士和組織將煽動仇恨的言行,歪曲成新聞工作是對香港專業新聞從業員最大侮辱。 發言人又強調香港市民,包括新聞工作者可一如既往作出基於事實的評論或批評及依法享有和行使新聞和言論自由,無須擔心會誤墮法網。特區有憲制責任維護國家安全,政府有法必依,會繼續堅決果斷嚴正執法,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29日
立場案|李立峯:傳媒評論做法需改變 相信影響不大
【有線新聞】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立峯說裁決顯示傳媒以往自由評論的做法需要改變,但認為過去幾年傳媒已作出審查或調整做法,相信對現時編採運作影響不大。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立峯:「過往大家習慣的環境是媒體生態中有很多不同聲音,每人會說出自己的觀點,但現在法庭判決背後所要求、提倡的事不完全是以往的做法,所以客觀上會令以往經常出現,大家習以為常的做法,現在變成犯法風險非常高的做法,在這個意義下是有(空間)收窄的情況出現。」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29日
國家隊訪港|李家超指促進兩地交流、激勵港青投身體育 高志丹:全力支持明年粵港澳全運會
【有線新聞】國家奧運代表團首日訪港行程最後一站到會展出席特區政府歡迎晚會,行政長官李家超說體育促進人民交流,相信代表團訪港可激勵香港青年投身體育事業。 行政長官李家超:「內地奧運健兒代表團多次訪問香港,不僅增進兩地人民的情感交流,也促進了體育文化交流與發展,此次訪問相信會進一步加深兩地香港與內地之間深厚的情義,激勵更多香港青年投身體育事業,追求卓越。」 粵港澳三地明年聯合舉辦第十五屆全運會,國家體育局總局局長高志丹說會全力支持和加強香港與內地體育交流合作,深入促進大灣區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