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創未來
- 資訊節目
- 2024年12月21日
智創未來|「創新促成者」機電工程署促成科研成果實際應用
【有線新聞】機電工程署是香港的「創新促成者」,為香港的創新科技的發展和應用付出了許多努力。其中一項科研「球形機械人」由機電工程署與香港大學共同研發,能夠於警隊實際應用,協助警方執行任務,同時亦能夠於工程等其他行業大展所長。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21日
智創未來|警隊談判組試用球形機械人 能遙控滾動兼通訊 備相機、傳感器助勘探
【有線新聞】機電工程署與香港大學團隊合作研發配備通訊設備以及傳感器的球形機械人,警察談判組已經開始試用,機械人還可以代替人手進入惡劣環境勘探。 香港大學機械人與自動化講座教授席寧:「這個球首先有一定的運動功能,在不同的路面都可以行走,同時機械球還有一些通訊功能,我們可以通過網絡直接與機械球通訊、傳送訊號,同時機械球可以攜帶不同的傳感器對它所在的環境進行探測,然後把訊號通過網絡傳回去。」 這個由香港大學科研團隊研發的球形機械人具備各種功能和特性,現時警察談判組已經開始試用。香港警務處資訊系統部總督察馮俊鵬:「除了可以透過平板電腦遙控機械人避開障礙物,它亦可以在不同地形上行走,大大提升談判員處理各種危機的能力,它亦具備超視線範圍的無線通訊能力,在無網絡環境情况下都可以有超過100米的傳輸距離。」 2004年警隊曾經自主研製談判球,但在運輸和應用上都有一定的困難,新一代的球形機械人就能夠彌補不足,提升收集資訊的質素和傳輸效率。機電工程署機電及屋宇裝備科技發展高級工程師邱芝瑩:「我們可以用一個遙控的方式將這個談判球遙控到談判者的位置,準繩度高了很多,而且在影像傳送和聲音方面質素亦提升了。」 機
- 資訊節目
- 2024年12月14日
智創未來|自動化電商平台
【有線新聞】政府去年公布《現代物流發展行動綱領》,希望把香港發展成可持續的國際智慧物流樞紐。為了抓住這個新機遇,有傳統貨運公司利用物流機械人及自動化系統,提升物流運作效率。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14日
智創未來|傳統貨運公司加入科技元素 處理訂單更快更流暢 冀吸引新人入行
【有線新聞】物流業缺乏新人入行,有傳統貨運公司希望透過加入科技元素,在智能化與數據化並行下,帶領行業尋找新出路。 貨倉擺放著各種不同的貨品,要把它們從貨架運送出來,只需要靠這部細小的裝置。物流機械人跟著地上的二維碼移動,機械人之間相遇時會懂得避開,電量不足的時候會自行充電,完全不需要操心。e+Solutions副總經理葉翠玲:「智能物流機械人其實它有一個演算法,可以根據貨物的大小、貨物流轉的速度,建議我們把貨物放在哪個貨架上。所以相對來說,貨架的空間運用會更好,之後執貨的流程都會更快速及順暢。」 葉翠玲指,以往處理訂單需要不同崗位的員工在倉庫到處走,過程繁複又容易混亂,但現在員工只需要站在工作台上,點選對應的貨品編號就可以交由機械人完成,將傳統「人到貨」模式轉為「貨到人」。 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貨運能力一直處於世界領先位置,隨着香港數碼化進程不斷加快,傳統物流業轉型時也都引入愈來愈多的科技應用。Geek+香港及台灣業務發展總監蕭定山:「整個系統是代替了以前人手行走的情況,大家可以想像得到,因為在電商的世代,大家購買的時候都會買到不同款式的產品,在這麼多款式的產品中,如何讓效率、安全提
- 資訊節目
- 2024年12月07日
智創未來|安睡智能枕頭
【有線新聞】經過一天工作,睡眠可以讓疲累的身體,獲得充分休息,幫身體「充一充電」,但很多都市人可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睡眠問題困擾,有大學研發智能枕頭,偵察不同的睡眠問題﹐又可播放特定音樂幫助入睡。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7日
智創未來|智能枕頭監測睡眠狀態 自動播音頻助入睡 團隊研加裝傳感器更精準評估
【有線新聞】有大學研發智能枕頭監察用家的睡眠狀態,經人工智能分析後播放合適的頻率和音樂助眠,團隊未來會收集更多數據,令用家可以更準確掌握自己的睡眠質素。 這個由大學研發的人工智能枕頭可以因應需要播放音樂,令使用者輕鬆入睡。教育大學知識轉移辦公室助理教授蒙偉賢:「研究顯示播放聲音可以幫助人睡覺,讓大家睡得好一點,這個枕頭其實會連接到一個電話,讓用家可以連接到不同的聲音,讓他們選擇一個聲音讓他們睡得好一點。」 致力研究睡眠與情緒關係的學者指,除了光線,聲音對睡眠質素的影響最直接,智能枕頭能夠播放音樂之外,也可以監察使用者的睡眠狀況調整音量。教育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劉月瑩:「我們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調節聲浪及聲頻的類型,可以調校聲音停止的時間,因為當人開始進入睡眠,我們希望環境較為安靜。科技可以幫助我們監測人的睡眠狀態、甚麼時候應該關閉這些音頻讓那個人進入睡眠,以及不會受到干擾。」 教大和初創公司合作研發智能枕頭,未來計劃加裝更多傳感器收集心跳、呼吸等數據,令用家睡得好之餘,還可以更準確掌握自己的睡眠質素。Invisible Tech項目高級研究員梁以熹:「例如說壓力的感應器,究竟你在枕頭上動多少
- 資訊節目
- 2024年11月30日
智創未來|肝治療與檢測科技
【有線新聞】肝癌是5大香港常見癌症之一,治療相對困難。即使接受手術切除,復發率也甚高,而藥物治療只對約1成病人有效。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講座教授萬鈞帶領的大學團隊利用生物打印技術,研發「肝立方」體外模型,複製出肝癌病人腫瘤和周邊免疫環境,提升肝癌治療的效率。 另外,理大梁顯利生物醫學工程教授鄭永平研發出掌上式實時超聲圖像引導系統Liverscan,通過無創測量肝組織的硬度,評估肝纖維化的狀況,有助及早診斷,控制肝病。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30日
智創未來|大學研仿生「肝立方」 複製肝癌腫瘤 助試藥增治療效率
【有線新聞】肝癌是香港五大常見癌症之一,治療的關鍵在於協助患者精準選藥,有大學團隊利用生物打印技術研發「肝立方」體外模型,複製出病人的肝癌腫瘤以及周邊免疫環境,有助測試藥物提升治療效率。 將生物墨水注入容器形成一條仿真血管是「肝立方」的雛型,這個邊長大約3厘米的透明立方體可以被視為是肝癌病人的體外肝臟模型,是醫療團隊以細胞、基質蛋白分離技術以及三維生物打印技術製成。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講座教授萬鈞:「我們首創的技術是將病人的腫瘤細胞跟免疫細胞和基質蛋白分離出來,分離出來後我們會把它跟水凝膠,混合一起變成生物墨水,我們根據每一個病人不同的腫瘤的架構,根據這些情況,我們再使用打印的方法把它還原。」 每個「肝立方」都是度身訂造,能夠模擬患者的腫瘤特徵以及呈現腫瘤周圍的組織,可以準確測試各種傳統藥物以及新興療法的成效,協助醫生為病人找出最合適治療方案。目前治療肝癌有多種方法,包括手術切除、肝臟移植、傳統化療、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等,可使用的藥物組合繁多,用藥要準,也要快,這樣才可以提高治癒率及存活率。萬鈞:「腫瘤,肝癌病人的腫瘤,包括腫瘤旁邊的免疫情況,我們稱為免疫微環境,每人情況各異
- 資訊節目
- 2024年11月23日
智創未來|創新科技開展全新教育模式
【有線新聞】將人工智能、機械人等創新科技融入教育並非新鮮事,透過不同的途徑引入,在提升教學質素的同時,亦讓學生有更多機會趁早接觸創新科技,為他們未來發展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3日
智創未來|AI改文助教基本功 中文科教師盼做更多「育」 培養學生思考能力
【有線新聞】現代創新科技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初創開發網上平台,透過人工智能批改學生作文,亦會生成評核報告減省老師的批改時間。 2024/25學年文憑試,中文科閱讀及寫作卷佔全科總分的比重提升,無論對考生還是老師都是挑戰。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中文教師吳嘉恩:「我們以前需要先做好一份大綱,需有一份大綱表教同學怎樣撰寫大綱。然後學生作文後,我需要進行評改;評改後我亦要就著每個學生的錯誤要求改正某一段句,還要填寫評語。可能我批改一篇高中作文,需要30至45分鐘才可以完成我整個批改過程。」 不過現時老師可以透過網上平台設定題目及批改細節,只需要上載同學的文章,平台便可以透過人工智能技術批改,並為每位學生生成一份評核報告,減省老師的批改時間。巫筆創辦人鄭樂之:「它會分析很多部分,給予同學不同建議,同學便會學到實際上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吳嘉恩:「『巫筆』可以就他的文章提出一個針對性的焦點改寫,或者一些建議去怎樣做得更仔細,甚至是十分詳盡地每一句也會有些位置去評改。」 老師亦可以利用評改報告幫助同學構建寫作大綱,同學孔彥:「因為中文給人的感覺偏向古老、死版,但現時科技可以按一下手機,可以
- 資訊節目
- 2024年11月16日
智創未來|夢想.飛行
【有線新聞】傳統上學習駕駛飛機,大多在澳洲、英國等地學習,成本動輒幾十萬港元。有初創研發本土飛行模擬器,期望以較低廉的費用,從小培育本地未來航空新力軍。另外,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提到,本港需發展成國際航空樞紐,未來本地航空業需要多少人才?人才供應又追不追上需求呢?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6日
智創未來|初創研發本土飛行模擬器 冀以較低成本培育本地未來航空「生力軍」
【有線新聞】有初創研發本土飛行模擬器,希望以較低的成本培育本地未來航空「新力軍」,公司亦與美國飛機製造商波音簽訂協議,合作建立亞洲航空生態圈。 起飛前作最後檢查,駛進跑道,緩緩加速。謝國明正模擬將重量超過800公斤的螺旋槳飛機鑽石四十型,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機場起飛,飛行模擬器可以模擬到多個狀況及場景,學員有機會應對不同狀況。 這個飛行模擬器按照鑽石40型駕駛艙一比一打造,不論是按鈕及操縱桿的位置都同真實一樣。AEROSIM助理總監謝國明:「同學使用這些機器的時候,就已經是在觸感,碰到機器上達到一比一的感覺,他們在做好訓練再上真實的飛機的時候,最簡單就是起碼沒有那麼害怕。」 謝國明認為訓練成本高昂限制本地航空教育發展,於是在2017年與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開設公司自行研發飛行模擬器。「譬如教到一些航空的飛行,或者一些理論的時候,大家發現到在書本上不可以完全用文字去表達操控,或者一些比較概念性的東西,但是當時飛行模擬器未普及,在香港沒有機構製作這些機器,所有機器都必須要由外國進口。其實如果說在歐洲訂的機器回來,和我們現在製作,我想都差不多五倍價錢。其實看那個訓練的系統有多複雜,但你說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