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2日
幾內亞球迷衝突人踩人 釀逾一百死傷
【有線新聞】幾內亞有球迷衝突釀成人踩人,逾一百人死傷。 有片段看到球場內一片混亂,不少人爭相走避,並有人爬出外牆。當地周日在第二大城市恩澤雷科雷舉行球賽期間,有球迷不滿十二碼判決,投擲石塊和雜物等搗亂,並有對立球迷衝突,另外有人闖入草地範圍。有安全人員於是施放催淚彈,嘗試控制場面,但情況繼續混亂。 事故亦牽扯政治爭議,一個政黨聯盟要求徹查,指賽事是為了總統敦布亞而籌辦,以滿足其不法和不當的政治野心。敦布亞在2021年領導軍事政變成功後上台。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2日
黎智英案|黎智英稱與陳梓華、劉祖廸台北會面 旅費由他支付 但否認串謀要求外國制裁
【有線新聞】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他作供提到與陳梓華及「攬炒巴」劉祖廸在台北會面,旅費由他支付,否認串謀他們要求外國實施制裁;又說知悉劉祖廸是勇武派精神領袖,但不知道他與重光團隊的關係。 黎智英作供,講到他的Twitter帳戶由前壹傳媒專欄作家利世民、即社群資訊網行政總裁李兆富開設及打理。其中一則帖文提到要向劉祖廸致敬,認為對方知道自己要在甚麼時候扮演正確角色,文末標籤了「重光團隊」。黎智英說他理解劉祖廸的角色是勇武派的精神領袖,他知道劉祖廸打算游說國際社會支持,但不知道、也沒有細想劉祖廸與「重光團隊」的關係,又說這篇帖文由他草擬,但標籤是李兆富加上去。黎智英又提到與陳梓華及劉祖廸在台北見面,旅費由他透過Mark Simon以支票支付,但否認有串謀他們任何人要求外國實施制裁、限制或敵對行動。 黎智英形容道德權威是「西方最強大的武器」,他曾經在美國一個座談會,提及與中國冷戰和使用核武。黎智英庭上解釋是將道德權威比喻為核武,當時特朗普政府與中國逐漸形成冷戰,但比拼的是價值觀而非軍備,他支持與中國冷戰,但不是提倡。法官杜麗冰問道德權威是甚麼意思,黎智英指是處事正直、公平,追求真理和事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2日
吐露港公路十車相撞釀7傷 往上水近梅樹坑一度全線封閉
【有線新聞】大埔吐露港公路十車相撞,七人受傷。 意外發生在中、快線,涉及七輛私家車、兩客貨車及一輛貨車,全部車其後移至路肩。車頭及車尾撞毀、安全氣袋彈出,碎片散滿一地。事發在昨日傍晚約六時,十車在梅樹坑附近往上水方向連環相撞,多輛救護車出動,分流傷者,分別送威爾斯及那打素醫院。 現場路段一度全線封閉,當時正值下班繁忙時間,車龍一度延至近沙田馬場。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2日
國企海外分部負責人為移民洩露國家秘密 境外非法提供情報罪名成立
【有線新聞】一名國企海外分部負責人為移民,主動向目標國家提供國家秘密,被成都法院判處為境外非法提供情報罪名成立,監禁六年,沒收個人財產50萬元人民幣。 四川省國家安全機關辦案警察:「據我們偵查掌握,他為了進一步取得該國的信任,甚至主動按照該國間諜情報機關的授意,為其惡意指控我方提供了所謂『證據』和『證詞』,這直接導致了我方企業無法正常開展國際經營業務,我國相關的產業鏈發展由此受到技術封鎖、打壓遏制,損失難以估量。」 案情指,涉案疑犯工作的國企2012年在疑犯移民目標國家捲入間諜案,被該國間諜情報機關起訴,對方在法庭上出示的所謂證據出現疑犯的名字,這些反映中方企業內部情況的文件來自疑犯為自己及家人申請移民的材料,引起國家安全機關高度關注,按程序到他在成都的住所搜查,發現有14份文件跟他遞交的移民資料相符,經鑑定屬法律定議的情報,當局隨即依法逮捕疑犯。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2日
57歲男曾進食尼泊爾蜂蜜 狂蜜病中毒送院
【有線新聞】一名男子懷疑進食由尼泊爾帶來的蜂蜜而中毒。 衞生防護中心稱,懷疑中毒的57歲男子上月29日進食蜂蜜,約3小時後頭暈,送到北大嶼山醫院,之後轉送瑪嘉烈醫院 ,臨床診斷為狂蜜病中毒,診治後情況穩定。初步調查他進食過朋友由尼泊爾帶返香港的蜂蜜,蜂蜜可能含梫木毒素。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2日
簡樸房|團體聯同劏房戶政總外請願 憂難以同區安置
【有線新聞】有關注劏房團體聯同幾十名劏房住戶在政府總部外請願,指現時油尖旺區未有過渡性房屋及簡約公屋,擔心「簡樸房」制度實施後,有住客未必可同區安置,希望政府做好後續安排才落實措施。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2日
內地已形成15大類冰雪裝備器材產品體系 料冰雪產業市場規模明年突破1萬億元
【有線新聞】踏入冬季,冰雪旅遊項目大受歡迎,內地已形成15大類冰雪裝備器材產品體系,整個冰雪產業市場規模預計明年突破1萬億元。 內地多個地方迎來冰雪旅遊旺季,滑雪是其中一個熱門項目。有來自南方的遊客專程到內蒙古呼和浩特感受雪地上的樂趣,江蘇游客孫先生:「帶小孩來看看雪,感受感受內蒙古的文化,吃羊肉。我們從揚州過來,到這邊的話套票才80多塊錢吧,80多塊錢是一天的。」 即使身在南方亦能體驗滑雪之樂,廣州、深圳、成都等地近年都開設了室內滑雪場,深受歡迎。當局的目標是要實現「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前已形成了15大類冰雪裝備器材產品體系,相關企業去年有近900間,數目是2015年的三倍,銷售收入約有220億元。 內地首個冰雪裝備領域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設於河北張家口,有企業推出新產品作招徠。滑雪服設計企業負責人王玨:「這邊就是我們今年新款有氧系列滑雪服,是我們面料升級的一款雪服,因為通過這個新的技術提升,會讓我們銷量大概增加20%左右,利潤大概會增加30%。」 而在深圳,就有企業自主利用虛擬實境技術自主研發模擬滑雪機。數字機器企業負責人孫莉:「通過身體的左右擺動,眼睛戴著頭盔,就可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2日
澳門輕軌橫琴線正式通車
【有線新聞】澳門輕軌橫琴線正式通車,全線共有兩站,連接氹仔蓮花站和橫琴口岸,車程約2分鐘。 澳門行政長官賀一誠、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等官員早上出席通車儀式,為輕軌橫琴線揭幕。首班車下午1時11分由氹仔蓮花站開出,經過十字門水道的河底隧道,到達橫琴口岸澳門口岸區的橫琴站,乘客出站後可步行前往橫琴口岸的離境大堂。 新設的橫琴線全長2.2公里,設有蓮花站和橫琴站兩個車站,行車時間約2分鐘,班次約6分鐘一班。因橫琴線涉及跨海段落,車費會按兩站收費。新線為進出橫琴口岸的民眾提供多個選擇,而過關抵達澳門的旅客亦可乘坐橫琴線到蓮花站,再轉乘氹仔線前往澳門各地,當局相信將有助澳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2日
粉嶺高球場|哥球會部分勝訴 官:環評報告須重新諮詢公眾 環保署指將適時公布是否上訴
【有線新聞】粉嶺高球場司法覆核案,高院推翻環評報告,裁定報告本身以至程序上都出錯,認為不論有條件抑或無條件,報告都不足以令環保署接納。環保署指會與律師研究,適時公布是否上訴以及下一步工作。 政府計劃局部發展粉嶺高球場,當中約9.5公頃用地將興建公屋,相關的環評報告去年五月獲環保署有條件批准。哥爾夫球會隨即入稟,認為決定違憲,法官高浩文根據球會提出的四個理由裁決。 首先是程序不公,環保署曾就環評報告,要求土拓署補交資料,但之後無重啟公眾諮詢,判詞指公眾只能夠透過諮詢表達意見,環評過程必須公開透明,所以補充資料後有必要重啟諮詢,否則就違反《環境影響評估條例》。 第二個理據是環保署未充分考慮球會建議,判詞引述土拓署內部文件指政府可對外解釋,建議是在諮詢期完結後提交以及內容有誤,所以不接納。法官認為環保署未能公平及理性審視所有資料,形容環保署拒絕考慮球會建議,取態很清晰。 第三個理據是土拓署負責的環評報告錯處多,例如只發現一種蝙蝠,但球會卻發現15種,漁護署調查更記錄到17種,法官指報告沒多方查證,亦無跟從環評的研究概要以及技術備忘錄,不論有條件抑或無條件都不足以令環保署批准報告。 最後是批准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2日
南港島綫西段採智慧綠色集運系統 因地勢起伏重鐵效益不理想 議員憂引噪音、景觀問題
【有線新聞】政府決定來往黃竹坑至港大的南港島綫(西段),採用有高架路段的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取代重鐵方案。有立法會議員擔心噪音問題。 來往黃竹坑站至港大站的南港島綫(西段)途經香港仔、華富、數碼港等,全程行車時間預計約20分鐘。政府去年預告會放棄重型鐵路模式,解釋因沿線地勢起伏、重鐵爬升力有限、部分路段要深入地底,運輸及成本效益皆不理想。 政府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探討過不同鐵路系統技術後,確認採用屬中運量的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主要在高架橋上行走;瑪麗醫院至港大的一段,部分則採用隧道設計。政府會繼續評估財務安排和改善走線,明年內展開詳細規劃,目標爭取2027年開始前期工程。 當區立法會議員期望載客量至少要達到南港島綫(東段)三卡車的規模,落實興建前要做好諮詢。港島西(民健聯)陳學鋒:「大部分是用高架橋模式,其實對居民有影響,例如噪音、景觀,這些都對現有居民造成滋擾。南港島綫東段你見到繁忙時間其實都很爆滿,可能一至兩個站已坐滿數卡車,所以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我相信既然是智慧系統,我相信班次上應該可以再加密。」 陳學鋒又說如果當局最終決定採用其他公司的技術,未必要將項目交予港鐵興建和營運,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2日
外交部強烈譴責立陶宛驅逐中方人員
【有線新聞】外交部堅決反對立陶宛驅逐中方人員,稱保留採取反制措施權利。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針對立陶宛看守政府的粗暴挑釁行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已發表談話,表示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中方也注意到立陶宛新政府即將成立,多名政要表達了改善中立關係的願望,中方希望立陶宛新政府以實際行動恪守兩國建交公報中所作政治承諾,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推動雙邊關係重回正軌。」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2日
PANDA GO|展覽周末起舉行 冀塑造專屬IP推動熊貓經濟
【有線新聞】周末起,將有2,500隻大熊貓雕塑在星光大道及中山公園等多個地標展出,主辦單位希望能夠塑造香港大熊貓的專屬形象,協助推動熊貓經濟。 俯臥地上伸懶腰、慵懶地享受日光浴、伏在媽媽身上的大熊貓寶寶……2,500隻大熊貓雕塑周末開始至12月26日「拆禮物日」,陸續於星光大道、昂坪360、海洋公園以及中山公園與公眾見面。活動主辦單位曾經舉辦過多個大型戶外展覽,十年前也承辦過1,600隻大熊貓創意保育展,今次「加碼」,希望為推動熊貓經濟提供渠道。AllRightReserved創辦人林樹鑫:「正如當時做黃鴨、多啦A夢都有不同人會做很多相關,這是一個好一點的渠道,讓大家可以做到。第二就是我相信是人流,真的會多很多人來探望。」 展覽亦特別為海洋公園六隻大熊貓設計「熊貓親友會」創意產權,期望塑造香港大熊貓的專屬形象。林樹鑫:「我想創意產權的好處是可以延續,也都可以統一、一致。譬如今次將它送給了不同的單位,譬如旅發局,不同部門他們都可以去應用,我想在整件事上,大家在合作性可以統一,是會更加吸引的。即使展覽完了,創意產權還在,相信可以繼續發展。」 展覽總共有八款不同型態的大熊貓,這麼密集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