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i-Cable
- 2022年03月15日
醫管局明起處方輝瑞口服藥 未必人人適用 長期病患須留意「撞藥」
【有線新聞】政府購入兩款新型肺炎口服藥,其中輝瑞口服藥明日開始派發。醫管局指兩種藥都有臨床指引,會視乎病人的情況,決定是否適合服用。 除了默沙東新冠口服藥,第一批輝瑞口服藥,會在明日開始處方予公立醫院,指定診所及院舍的高風險確診病人。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兩種藥都有臨床指引,給前線甚麼時候使用,包括(患者)打針情況。他的身體、他的年紀、例如會否大過70歲或小於5歲,或者是懷孕,又或者有免疫力低的問題。」他說處方這兩種藥物,不是病人自己覺得免疫力低就可以,醫生是會根據病人的情況、病徵,以及一系列臨床指引,才決定是否適合服用。 有專家就指,長期服用其他藥物的病人未必適合。醫管局臨床傳染病治療專責小組主席曾德賢:「尤其是膽固醇藥物,某類膽固醇藥物會與輝瑞口服藥相撞。有些藥可以先停用,例如膽固醇藥,因為不服用一星期膽固醇藥,基本上對病人短期影響不大,但有些藥不能停用,例如心跳藥物、抽筋藥,那些不能停。」 醫管局說上周末,已經向超過200名指定診所病人處方默沙東的口服藥,又說由於兩種新藥未經正式註冊,處方之前要得到病人或家屬同意。醫管局亦會按機制,向私家醫院借出口服藥治療確診者。
- i-Cable
- 2022年03月15日
內地75名醫護人員來港 協助亞博館社區治療確診長者
【有線財經】內地第三批支援香港抗疫的75名醫護人員在周一抵港,並到主要收治長者病患的亞博館社區隔離設施服務。他們主要來自廣州、深圳、佛山、珠海,主要從事呼吸內科、腎內科等不同專科工作,過去兩年亦參與廣東、湖北多地的疫情防控工作,大部分熟識廣東話和英文。 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製氫國家,近年隨著氫能汽車逐漸在內地普及,更被大眾視為「終極綠色能源」。目前廣州正計劃,將部分主要是燃料電池的交通工具改用成為氫能汽車。
- i-Cable
- 2022年03月15日
英國最高法院駁回阿桑奇引渡案上訴
【有線新聞】英國最高法院駁回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奇就引渡案的上訴申請。 最高法院指阿桑奇一方無提出可以爭論的法律觀點,是否引渡將由內政部作最後決定。阿桑奇律師表明,若果批准引渡,不排除會再提出司法覆核。 倫敦地方法院去年初,以擔憂阿桑奇在美國的監獄有自殺風險為由,不批准引渡阿桑奇到美國。但高等法院去年底駁回裁決。50歲的阿桑奇正在英國羈押,他在美國面臨18項控罪,包括合謀取得和發布美國政府機密文件等。
- i-Cable
- 2022年03月15日
180名內地照顧員已抵港後 須訓練3日 120人本周起暫託中心工作
【有線新聞】社署本月起聘用內地合約照顧員,已有180人抵港。 羅致光到訪一間培訓中心,視察學員上課。內地照顧員抵港後,要上課3日學習護理及照顧技巧,其中120人本周起可在暫託中心工作,社署正安排其他照顧員,未來一周來港受訓。
- i-Cable
- 2022年03月15日
文在寅明晤候任總統尹錫悅 料商赦免前總統李明博
【有線新聞】南韓總統文在寅明日與候任總統尹錫悅會面,預料尹錫悅會提出赦免前總統李明博。 青瓦台指,文在寅會與尹錫悅共晉午餐,預料討論政權交接、應對疫情和北韓等議題。尹錫悅的發言人指,尹錫悅一直醞釀赦免因濫權受賄等罪名,於前年被判囚17年的李明博,以實現國民團結,期待周三的會面是契機。 尹錫悅2017年就任首爾中央地方檢察長後,指揮調查李明博貪污案;李明博陣營就與尹錫悅結怨。青瓦台指文在寅會先聽取意見,再考慮是否特赦。
- i-Cable
- 2022年03月15日
內地男星鄧倫逃稅 被追收兼罰款1.06億
【有線新聞】 內地演員鄧倫因逃稅漏稅被稅務部門追繳稅款連同罰款共1.06億元人民幣。 上海市稅務局表示,經大數據追查發現,鄧倫在2019年至2020年間,通過虛構業務轉換收入性質進行虛假申報,偷逃個人所得稅超過4765萬,並少繳其他個人所得稅近1400萬。 當局指他積極配合調查,主動補繳稅款超過4400萬,又主動報告當局未掌握的涉稅違法行為,因此作出上述行政處罰。
- i-Cable
- 2022年03月15日
四川揭發不法商製作冒牌星巴克咖啡出售
【有線新聞】內地年輕人習慣叫外賣,就連一杯咖啡奶茶都會上網點購,但原來就算選擇知名品牌的即製飲品,都有可能會隨時買到假貨。 在四川綿陽,有民眾舉報有不法商販在自己家中製作、銷售假冒的星巴克咖啡,市場監管局的執法人員便前去調查。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余彪稱:「我們就發現一個外賣騎手的電瓶車上放了一個達達的快遞箱,在這個快遞箱裏面就有一袋正要送給顧客的星巴克咖啡。」 執法人員根據民眾舉報的地址,在一間出租屋裏發現了「星巴克工廠」,他們用咖啡機、糖漿等原料製作咖啡,售價與星巴克官方一樣,對外訛稱咖啡是在星巴克店舖購買,從而賺取高額的利潤,而這個「工廠」的負責人正是剛才遇到的外賣員,由於缺少營業執照以及食品經營許可,執法人員沒收了全部食品原料。余彪表示:「當事人的咖啡實際上是通過兩家(代購店舖)進行對外銷售的,他們對外宣稱是幫顧客到正規的星巴克店去購買,實際上是在出租屋內製作,並配送給顧客的。」該非法「咖啡廳」共計接單729次,收入約人民幣四萬元,而允許售賣的外賣平台,也將接受調查。 每年3月15日是內地的消費者權益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在同日公布一項調查,顯示有六成民眾對日常購物感覺良好,但也有超過
- i-Cable
- 2022年03月15日
烏克蘭製衣工廠改縫製國旗保暖軍衣
【有線新聞】俄烏戰事踏入第20日,有烏克蘭國民將製衣工廠,轉為替軍人縫製國旗和軍衣,在自己崗位上為戰事奮鬥。 象徵天空和麥田的烏克蘭國旗,除了在廣場和建築上飄揚和在反俄示威中揮動,近日可能更常用於覆蓋陣亡士兵棺木。戰事開打第二日起,西部利沃夫這間女裝製衣廠便改為縫製國旗。 日夜無償趕工的包括老闆娘和朋友,以及從東部逃離戰火的人,縫製品還有保暖軍衣和醫療用品袋。老闆娘指各人均對可怕戰事感到震驚,無法想像竟然成真,推動她們一直「開工」的 是憤怒和固執。 製衣廠老闆薩夫欽說:「我就是烏克蘭的一部分,我沒有成為犧牲者,也沒有受苦難,我們必須奮力戰鬥。」2014年的頓巴斯衝突,她也有投入「戰鬥」,製作軍帽和急救包,她指自己和家人都堅信應反抗到底。
- i-Cable
- 2022年03月15日
國統局:疫情對服務業不利影響或加大
【有線新聞】內地首兩個月經濟「三頭馬車」增速加快,但國統局表示,疫情實行的封城措施對經濟恢復有一定影響,而當中對服務業的不利影響可能會加大。 國統局數據顯示,今年頭兩個月社會消費品市場回升,主要是春節和北京冬奧帶動,但疫情下服務業仍然經營困難。國統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總的看來還是低於疫情前水平,表明服務業仍在恢復之中,當前疫情對接觸性、聚集性服務業的制約仍然比較明顯,文化旅遊、交通客運、餐飲零售等服務行業仍然比較困難,近期多地疫情散發,對相關服務業的不利影響也可能會加大。」疫情下深圳等地封城,國統局稱客觀上會對當地經濟恢復造成一定影響,由於疫情變化存在不確定性,下階段的影響還有待觀察。 內地首兩個月經濟「三頭馬車」增速加快,表現亦好過預期,社會消費零售總額按年增長6.7%,較去年12月加快5個百分點,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升幅擴大至7.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2%。國統局表示內地部分地區疫情趨緊,外部面對地緣政治衝突加劇,經濟持續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但相信憑著豐富的防控經驗,對經濟的影響會逐步受控。至於俄烏戰爭推高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國統局稱兩國對華進出口貿易比重較小,直接
- i-Cable
- 2022年03月15日
深圳封城貨運受阻 殯儀界稱最快五日沒棺木出殯 促列必需品送港
【有線新聞】殯儀業界說受深圳封城影響、加上中港貨運受阻,全港棺材供應緊張,最快五日後不夠棺木出殯。 殯儀業商會理事長郭凱邦:「現在全香港存有的棺木可以維持供應全港,其實只可捱兩至三個工作天,因為這次深圳封城,關口全部不暢通,所以影響這次突然有『棺木恐慌』。食物或醫療物資屬於必須品,可以將棺木列為必需品,從內地運送來港。」
- i-Cable
- 2022年03月15日
被問內地醫護遇投訴如何處理 徐德義稱視乎投訴性質
【有線新聞】有立法會議員關注,內地醫護來港治療病人遇上投訴會如何處理,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指,要視乎每宗投訴性質、會有不同途徑處理。 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相信屆時有程序處理,醫管局內部處理、聯網、總部處理、公眾投訴委員會,或透過相關團隊的管理層反映。每件事需要呈報的程度不同,我相信一定有一條路去跟進個案。」
- i-Cable
- 2022年03月15日
發燒或染疫求診多收三百 青衣診所解畫 鄰近診所籲確診者赴指定診所
【有線新聞】青衣一間私家診所向發燒或檢測陽性的病人、一度額外收300元費用。 確診個案遍布全港,一旦生病、收費較高的私家診所也要去。像青衣這間診所,早上便貼上告示,如果發燒或檢測呈陽性,要多付300元附加費。 診所護士陳姑娘:「你雖然覺得價錢貴了,但原本的價錢是三天的藥,有附加費的價錢是有多些藥,不用你再次到診。還有我們有提供選擇,如真的確診了、不想被收附加費,你可以請家人來為你配藥,家人見醫生、以電話形式或拍照,未必一定要你親身過來被加收附加費。」 不過她又說醫生不想再引起其他誤會,決定取消額外收費的安排。 診所護士陳姑娘:「其實最初是沒有收、也沒有打算收附加費,但太多人三日又三日不斷來。但想不到引起如此大的反應,大家很多誤會,有人只看文字或道聽途說。基本上很多(診所)不看確診,同區有多少(診所)願意醫治確診者?」 同區另一間診所,醫生說會呼籲新型肺炎患者到政府的指定診所看醫生。香港中華醫學會新冠病毒專責小組召集人楊超發:「好多(病人)來到診所後等候、與想接種疫苗的人一起,變相交叉感染,如果我們見到這些病人,政府沒有教我如何處理。這些病人理應不能外出,我們只有盡快派藥、叫他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