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i-Cable
- 2022年04月27日
昂山素姬貪污罪成判囚5年 據報會提出上訴
【有線新聞】緬甸前國務資政昂山素姬貪污控罪罪成,判監5年,她還被控十多項罪名,有待審理。昂山素姬據報會提出上訴。 針對緬甸前國務資政昂山素姬的首宗貪腐案件,於首都內比都的法院閉門審理,76歲的昂山素姬出庭應訊,她被指在2017至18年收受前仰光首席部長60萬美元及逾11公斤黃金。消息稱開庭不久,法官已裁定她貪污罪成,判囚5年,未有解釋判決理據。昂山素姬形容指控荒誕,表明會上訴。 她所屬政黨表明,不承認軍政府「恐怖主義」下行政、立法和司法權,形容裁決只會暫時性,軍方掌權不會長久。昂山素姬一直被關押在秘密地點,未知她會否被轉移到監獄服刑。她去年年底已因為非法進口對講機、違反防疫規定等多項罪名被判監6年。 去年2月緬甸軍事政變,昂山素姬被奪權,當地爆發大型示威,軍方血腥鎮壓至少1800平民喪生。昂山素姬其後被控至少18宗控罪,包括11項貪污罪,每項最高可判監15年;另外還包括違反國家機密法、選舉欺詐及煽動罪等,合共最高可被判囚近190年。有人權組織指,昂山素姬已等同被判終身監禁,軍政府不會讓她在有生之年重獲自由。
- i-Cable
- 2022年04月27日
今增430宗確診、8人病逝 張竹君提醒快測結果不確定學生勿回校 另援港醫護分批返回內港
【有線新聞】本港新增430宗新型肺炎確診,包括15宗輸入個案,多8人離世。衞生防護中心表示,一名星期二呈報陽性的學生複檢後證實是陰性,提醒結果不確定的學生不要上學。 新增個案核酸和快速檢測呈報各有200多宗,確診數字比星期二多80幾宗,衞生防護中心說不能單靠一日數字評估趨勢。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就算真的上升,上星期開始復課,而且社交距離措施放寬,很多公司上班、沒在家工作,這些也會導致社區人流增多。」 單日有8名患者離世,7人65歲或以上。最年輕的49歲女死者有肺癌,2月接種第一針科興,上星期四因為頭暈等原因入院,核酸測試呈陽性,電腦掃描發現癌細胞擴散至腦部等器官,情況持續惡化離世。 7間學校呈報多8宗確診,包括7名學生及1名職員,衞生防護中心修正星期二學校呈報個案至12人。張竹君:「其中一宗調查後發現該學生快速檢測陽性,照片或結果不太肯定,學校為他重複做了幾次,結果都是陰性。如有(檢測)不確定,便不應回校、再重做。」 另外特首林鄭月娥說,由於住院的新型肺炎病人大減,內地援港的醫護會分批返回內地。
- i-Cable
- 2022年04月27日
田北辰憂熔斷機制損本港航空樞紐地位 促政府檢視:再這樣下去會完了
【有線新聞】政府表明現階段無計劃再放寬航班熔斷機制,有立法會議員擔心會影響本港航空樞紐地位,促請當局檢視。 田北辰:「很多人打了第三、四針(疫苗),又有口服藥,隔離設施、醫療設施已提升不少,在這情況下我怎也想不通,熔斷機制還有甚麼角色。」「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再這樣下去會完了,想想很多人想在香港轉機,突然航班取消,結果會將生意送給新加坡,又或者送給大灣區的機場,真的沒有意思。」
- i-Cable
- 2022年04月27日
涉逼顧客購買會籍 健身中心職員被海關拘捕
【有線新聞】海關拘捕一名健身中心職員,涉嫌以不良營商及威嚇銷售手段逼顧客購買會籍。 32歲健身中心女職員由海關人員帶走,21歲事主去年9月被游說購買約2萬元的永久會籍,答應分130個月付款,但職員用事主信用卡繳付全數費用。事主要求取消交易,職員就威嚇如取消交易,之前購買的課程會失效。由於事主信用卡餘額不足,最終由其他職員陪同即時申請新信用卡及用銀行存款,繳付40個月會籍,價值約1.2萬元。
- i-Cable
- 2022年04月27日
沿海常受極端天氣影響 政府識別杏花邨等26個高風險地區 擬五年內落實改善措施
【有線新聞】沿海地區經常受極端天氣影響,政府識別出26個高風險地區,計劃本來5年推展及落實改善措施。 政府說為了檢視風暴潮及風浪對沿岸的影響,會參考過往超強颱風吹襲導致沿岸損毀的記錄,識別了26個較高風險的沿岸低窪或當風住宅區,包括被超強颱風「天鴿」及「山竹」吹襲的杏花邨。政府會對這些地區制訂改善工程及管理措施,亦會審視進度,適時檢視應對措施。
- i-Cable
- 2022年04月27日
國企首例停俄烏業務 大疆創新:避免無人機用於衝突之中
【有線新聞】中國無人機生產商大疆創新暫停在俄羅斯及烏克蘭的業務。 總部設於深圳的大疆創新是首間在俄烏戰事爆發後,暫停俄羅斯業務的中國企業。大疆創新在聲明指,暫停在兩國的銷售是要避免旗下產品用於衝突之中造成傷害,並非要基於任何一個國家的行為。 烏克蘭早前指控這間全球最大民用無人機生產商向俄方透露烏克蘭軍方資訊,大疆創新否認指控。
- i-Cable
- 2022年04月27日
曾江倒斃尖沙咀檢疫酒店、終年87歲 染髮廣告播近半世紀 15年憑《竊聽風雲3》首奪金像獎
【有線新聞】資深演員曾江倒斃在尖沙咀一間檢疫酒店。終年87歲,他一生作品無數,七年前憑電影《竊聽風雲3》首奪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曾江:「如果早些得獎,可能有意義些,因為是獎項來的。」縱橫影壇大半生的曾江,直到2015年才憑《竊聽風雲3》首奪金像獎最佳男配角,「主角做過了,配角更難做。很高興,在銀幕上這麼短時間,可以令觀眾有感覺。」 1934年在上海出生的曾江,跟隨家人定居香港,中學時代已經拍電影,他在美國大學畢業後做過三年建築師,之後決心重回演藝圈。50年代起活躍於影壇再踏足電視圈,在《射鵰英雄傳》飾演「黃藥師」一角大受歡迎。 近年更進軍荷里活,即使年屆80歲,拍攝時仍親身上陣吊鋼線,曾江:「(報道說你吊鋼線)很奇怪嗎?(為何不用替身?)吊鋼線都要替身?」 一生作品無數,不過觀眾最印象深刻的,可能是播放了近半世紀的染髮廣告。 曾江早前由新加坡返港,入住尖沙咀九龍酒店檢疫,職員中午發現他倒卧房間內。警方接報到場調查,列作屍體發現,死因有待驗屍確定。 有認識曾江的藝人說,沒聽聞曾江有長期病,數個月前見過他精神奕奕。 Joe Junior:「第一個人打電話給我,我一點也不相信,當我得知確有其
- i-Cable
- 2022年04月27日
民主派顛覆政權案明日再提堂 官指11名被告擬認罪
【有線新聞】民主派初選案明天再提堂,高等法院指定法官在處理被告保釋的判詞中提到有11名被告打算認罪。 47名被告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指定法官杜麗冰在判詞提到,部分人已經還柙超過一年,案件最快明年中才開審,提醒下級法院是時候做好案件管理,盡早定下確實的交付日期。 又引述控方指有11名被告表示會認罪,總裁判官應就控辯雙方的案情設下時限,如辯方未能及時同意案情,就由法官考慮能否以較早階段認罪作為減刑理由。
- i-Cable
- 2022年04月27日
過去一年半社署批近1,400宗恩恤津貼申請
【有線新聞】本港爆發新型肺炎疫情以來,過去一年半,社署共批出近1,400宗恩恤現金津貼申請。 截至本月4日,社署共收到2,150宗申請,批出1,395宗,患者可獲發一筆過5,000元確診津貼。另外26宗被拒絕的原因包括外地輸入個案、申請人享有有薪假期等。 政府又說因應疫情變化、其他援助措施等因素,現時無計劃調整申請資格。
- i-Cable
- 2022年04月27日
據悉港大擬修例懲處破壞校譽學生 學生委員憂現「白色恐怖」 校方:彌補現時規程不足
【有線新聞】據了解,港大校委會檢討《香港大學條例》規程,破壞大學聲譽的學生可以被紀律委員會調查,有機會因此被懲處。有學生代表擔心造成「白色恐怖」,校方指是彌補現時不足。 港大紀律委員會負責按校長命令處理涉及違規學生的投訴,由教委會及學生小組獲委任的成員組成。據了解港大校委會周二會議中討論修訂紀律委員會的組成,亦新增條文,令委員會有權調查破壞大學聲譽的學生,學生有機會受到懲處。 有校委會學生委員認為校方應諮詢學生意見,港大校委會本科生代表黃靖軒:「完全沒有解釋何謂影響大學聲譽,造成極大的白色恐懼。在社交媒體發表評論學校政策或教學帖文,如果批評學校政策很差,都可能有損學校聲譽。當你沒有任何指引,同學會自我審查。」 有港大校董支持修訂,吳秋北:「損壞校譽與建設性批評,是有根本性截然不同,一般常識都能理解。有審查機制,完全毋須擔心。」 港大回覆稱今次針對學生行為所增設的條文是彌補現時規程的不足,有效維護大學聲譽。
- i-Cable
- 2022年04月27日
審計報告:水務署改善爆鹹水管熱點工程 最長拖六年半 三分二高風險水管事隔五年未維修
【有線新聞】審計報告指,水務署在多個鹹水管爆裂黑點平均拖延四年半都未完成改善工程,另外有三分二被評為爆裂風險最高的鹹水管,隔了五年都未開始維修。 爆鹹水管可能會阻礙交通,亦對市民生活帶來不便。水務署2016年制訂機制,按水管出現故障的機率,以及爆裂造成的影響等安排改善工程優先次序。其中3條鹹水管列為第1級的最高風險,61條屬於高風險,不過審計署發現兩類水管分別有67%及38%,等了五年還未開始工程。水務署解釋受疫情和交通等影響,要較長時間規劃。 有些水管爆完又爆,水務署17及18年安排承建商做44項改善工程,結果有14個至去年4月仍未完成,當中13個距離上一次爆水管已經兩年至6年半,平均拖延4年半。 鹹水管滲漏要停水維修,令市民沒水沖廁也很麻煩,由18年至21年3月共有約6,200宗鹹水管滲漏個案,當中有217宗即4%停水時間由24小時至7天不等。 審計署又發現,雖然新界西北及薄扶林的海水供應系統工程已分別在13年及15年完成,不過截至去年6月仍有超過80%用淡水沖廁的帳戶未轉用海水,耗用約820萬立方米淡水。
- i-Cable
- 2022年04月27日
審計報告:啟德供冷系統故障兼延誤補救 有承建商最多65次績效不達標 促機電署監察
【有線新聞】審計署發現,啟德區域供冷系統其中一份監測滲漏電纜工程,全數三段水管都有故障。 滲漏監測電纜的三段管道都是由一間承建商承辦,審計報告指有關問題是施工質素欠佳所致。承建商在2019年建議使用噪聲記錄儀系統作為補救方案,但到去年9月,補救工程仍未完成,認為機電署要依時完成工程,亦要持續檢討成效。 另外,審計署又發現,有承建商未能符合每項關鍵績效指標每月20次的上限,個別支站最高錄得不符合指標65次,認為機電署要持續密切監察承建商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