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i-Cable
- 2022年04月23日
日日有頭條︰00年運輸署更換道路限速牌
【有線新聞】香港公路的限速路牌曾標明單位,附有公里每小時的英文縮寫,即「km/h」,不少司機抱怨數字太小看不清楚。2000年,運輸署開始更換時速限制路牌,刪去單位,令數字更大。
- i-Cable
- 2022年04月23日
本地遊復辦 業界指反應熱烈惟利潤低 料短期難辦海外遊 倡准抵港後居家檢疫
【有線新聞】復辦本地遊的首個周末,旅遊業議會說有10多團成行,形容反應熱烈,但海外旅行團短期內難以復辦,經營環境仍然艱難。 社交距離措施放寬首階段,旅議會至今收到約200間旅行社申請復辦本地遊,周末有10多團成行出發,規模大部分少於30人。 旅遊業議會主席徐王美倫︰「(籌組)一百人要功夫,變相20至30人較簡單,本地遊我們是否很興奮呢?說真的我們絕對歡迎,起碼領隊、導遊,我們的員工能有工作,但其實本地遊的利潤很低。」 本地遊的生意逐步好轉﹐政府即將取消非香港居民的入境限制和放寬航班熔斷機制,海外旅行團又能否有望成團呢?旅議會總幹事楊淑芬相信,由於旅客抵港仍要檢疫,短期內也未必能做到。楊淑芬︰「安排外國(酒店)便簡單,但回到香港要安排檢疫酒店,相信這個是困難地方。我們提議可否這樣,香港居民回港可否居家檢疫,起碼外國旅客來港亦不會因為檢疫酒店的需求、很難預訂而受到阻礙。」 楊淑芬又說公海遊目前的熔斷機制還是嚴謹,相信6月前也很難成團。
- i-Cable
- 2022年04月23日
新加坡下周將撤銷大部分防疫措施
【有線新聞】新加坡下星期二起將撤銷大部分防疫措施,並放寬入境限制。 已打疫苗的旅客入境新加坡前毋須做檢測,當局將解除10人限聚令及聚會人數限制,大型活動可以滿座,民眾不用保持一米社交距離,在戶外可以不戴口罩,但在室內和公共交通工具仍要戴口罩,當局取消大部分感染行蹤的追蹤工作,食肆亦不需檢查食客有否打針。 至於未打疫苗民眾,仍要遵守大多數規定,包括不能進入商場和景點等,新加坡至今約九成二人口已接種疫苗。
- i-Cable
- 2022年04月23日
醫管局研究指沒服新冠口服藥患者死亡率最多高4.7倍
【有線新聞】2月底至今,醫管局已處方逾28,000劑新型肺炎口服藥予確診患者,分析了當中6,800人,發現沒有服用口服藥的人死亡率最多高4.7倍。 醫管局分析了超過13,000名新型肺炎患者的情況,其中有超過1,500人獲處方默沙東口服藥,有69名患者最終不治,死亡率約是4.56%,沒有服食口服藥的5,300人,有429人死亡,死亡率高達8%,是有服藥的1.8倍。 局方又分析了超過八百名獲處方輝瑞口服藥的病人,死亡率降低到只有1.24%,相反沒有口服藥的患者,死亡率高達5.9%。 至於住院日數,有服用口服藥的比沒有服食的患者早兩日出院。 隨著Omicron變種病毒再有變異,會否影響口服藥的療效? 醫管局傳染病中心醫務總監曾德賢︰「其實最主要的變種,例如BA.4及BA.5都集中一至兩種基因的變異,好多時都是在激突蛋白中,與我們的口服藥針對的目標並不相同。」 不過曾德賢說即使有口服藥,有部分人都不願服食。 曾德賢︰「我們講解完藥物的副作用後、或可以引起的問題、有些藥物與藥物之間的影響作用、有部分藥物須暫停或減少,譬如有機會影響肝腎功能,部分病人都會有些擔心,導致他們拒絕服用。」 曾德賢又透
- i-Cable
- 2022年04月23日
李家超遲交廣告同意書 被指違選舉處指引 競選辦:加倍小心處理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唯一候選人李家超被指違反選舉事務處指引,遲交選舉廣告同意書,競選辦說會加倍小心處理。 李家超近日發布,香港女子乒乓球隊主教練李靜等三人的選舉廣告,但未有按指引在發布後一個工作天向選舉事務處提交支持同意書。競選辦回覆說,主動就事件聯絡選舉事務處會加倍小心處理,選舉事務處指不評論個別事件。
- i-Cable
- 2022年04月23日
料逾400萬人已感染及接種率高 許樹昌指疫情反彈風險低
【有線新聞】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相信,本港實際上可能已有400多萬人感染,加上接種率高,疫情大幅反彈的風險較低。至於是否需要做全民檢測,要視乎內地是否堅持動態清零,以及本港何時與內地通關。 社交距離措施放寬後,下月迎來勞動節及佛誕假期,許樹昌相信只要市民緊守防疫措施,疫情反彈機會不大。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復活節假期看不到有反彈,是同一個原因,因為這幾個月香港相信不少人受過感染,所以香港可能有400多萬人受過感染、有抗體,加上接種率相對好了很多,所以我們看不到有明顯反彈。很多時候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後,起碼觀察兩個星期,如果沒有明顯反彈,她(政府)才會考慮再放寬。」 每日確診個案回落至數百宗,許樹昌早前說數字維持在三位數,是做全民核酸檢測時機,未來是否做要視乎國家防疫政策。 許樹昌︰「內地是否仍然堅持動態清零,第二是香港疫情數字是否維持在三位數字,如何都不下跌,屆時為了通關,疫情無法清零,可能也要被迫做(全民)強制檢測。」 至於跟外國往來,政府放寬熔斷機制,許樹昌說隔離設施充足,加上本港的感染及接種情況,放寬機制對本港風險一點也不高。
- i-Cable
- 2022年04月23日
東涌逸東邨傑逸樓解封 沒發現確診
【有線新聞】東涌逸東邨傑逸樓解封,沒有發現確診個案。 政府因應污水病毒量、確診個案及環境因素,昨晚圍封傑逸樓,約870人接受了檢測,到訪了大約400戶,20戶沒人應門,當局會跟進。
- i-Cable
- 2022年04月23日
七人車狂亂駕駛撞警車 有警員受傷、一度拔槍 司機涉毒駕被捕
【有線新聞】一輛私家車在龍翔道胡亂切線,無理警方警告停車。警車追了廿幾公里去到清水灣,私車家失事撞欄才停下來,其間警員一度拔槍,司機涉嫌毒後駕駛及狂亂駕駛被捕。 有行車記錄儀拍攝到白色七人車高速行駛,警車緊追其後。最終私家車失事撞欄,在清水灣大坳門路對開停低,車頭損毀,車尾亦撞爛,車身留有刮痕。男司機下車逃走、被警員制服,警員搜查車廂。司機的毒理測試顯示他懷疑吸食過冰毒,涉嫌毒後駕駛及狂亂駕駛被捕。 事發星期五晚11時許,私家車在龍翔道胡亂切線,警員要求停車,司機沒有理會,追到上清水灣銀岬路,警車失事與的士相撞。私家車駛到去布袋澳村路,剛剛有村民倒車,私家車被前後包圍,突圍撞向警車,一名警員受傷,警員拔槍戒備。 車上一名女乘客逃走,警方正追緝她的下落。
- i-Cable
- 2022年04月23日
美官員警告所羅門若允北京建軍事基地會作回應
【有線新聞】美國高層官員訪問南太平洋島國所羅門群島,與總理索加瓦雷會面,表明關注當地與中國簽署的安全協議,警告所羅門若果容許北京建立軍事基地,美方會有相應回應。 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和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率領的代表團周五抵達所羅門群島首都霍尼亞拉,他們先到二戰紀念碑獻花。 代表團之後與總理索加瓦雷及官員,會面一個半小時,討論到當地與中國日前簽署了安全合作框架協議。 白宮聲明指,美方認為協議可能為區域安全帶來影響,關注協議的目的、範圍和透明度。聲明又表明若果所羅門容許有任何行動,實質在當地建立常設軍事部署、投送能力或軍事設施,將引發美方的嚴重關切,並作出相應行動回應。 索加瓦雷就向美方再保證不會容許在當地建立軍事長期部署和基地等,美方強調會與區內夥伴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雙方同意啟動高級別戰略對話,並就共同關心的安全、經濟等議題,作更詳細的討論。華府又提出加快重開駐當地大使館,派遣醫療船並提供更多疫苗等。 索加瓦雷同日稍早時與中國駐當地大使李明出席田徑場移交儀式,中方共出資達1.2億美元援建當地多個體育設施。 索加瓦雷致詞時提到在2019年與台北斷交改為與北京建交的決定,形容
- i-Cable
- 2022年04月23日
亞奧理事會成員指杭州亞運或延期 港協指未收到通知
【有線新聞】法新社引述亞奧理事會成員指,9月的杭州亞運不排除延期。港協暨奧委會回應未收到有關通知,代表團籌備工作如常進行。 亞奧理事會總幹事穆薩拉姆向法新社表示,委員會仍未有任何決定,但有延期的可能。 杭州亞運9月10至25日舉行。組委會早前表示,56個亞運場館已完工,並按北京冬奧的防疫規定,推出防控計劃。但距離當地不足200公里的上海,面對兩年來最嚴峻的疫情。 港協暨奧委會表示明白疫情下,籌辦大型國際運動會的困難,會方正與有關當局保持密切溝通,了解最新發展。
- i-Cable
- 2022年04月23日
臺南市FC放棄主辦亞協盃J組
【有線新聞】臺南市FC放棄主辦亞協盃J組賽事。 臺南市FC在社交網站宣布,鑑於台灣疫情升溫,與衛生相關人士會面後,以球員及球迷健康為優先下,決定向亞洲足協提出取消主辦的申請。 J組除了臺南市FC,還有兩支港超球隊,東方龍獅及理文,澳門代表澳科鄒北記。賽事原定6月24日至30日,在台南市舉行。 領軍完成附加賽回港,正在隔離的理文主教練陳曉明表示影響球隊的部署:「香港隊球員6月初前往印度比賽,究竟完成比賽後如何呢?是回香港,還是有另一個地方舉辦。這些都是未知。球隊計劃上太多未知數,都會影響很多部署。因為現在去一個地方比賽沒以前那麼容易,之前要做很多準備功夫,現在是一個被動,要等進一步消息的時間。」 陳曉明又透露,上屆在香港以「隔離氣泡」形式舉辦,球隊在財政及人力上有很大負擔。因為剛剛才知道消息,今屆會否再辦,暫時未有實質想法。
- i-Cable
- 2022年04月22日
歐美多國現不明兒童肝炎 部分腺病毒測試呈陽性 衞生防護中心:正密切監察
【有線新聞】歐美國家發現多宗成因不明的兒童急性肝炎個案,衞生防護中心說正密切監察情況。 中心說英國1月起,10歲或以下兒童出現成因不明的急性肝炎個案有上升趨勢,部分對腺病毒測試呈陽性,丹麥、荷蘭及美國等國家亦有相關報告。 腺病毒常見於影響兒童的呼吸道,主要透過緊密肢體接觸、飛沫和物品傳播,較嚴重的情況有可能引致腸胃炎、結膜炎、膀胱炎及神經系統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