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i-Cable
- 2022年04月24日
賽馬 「金鎗六十」奪冠軍一哩賽;「福逸」贏得主席短途獎
【有線新聞】沙田馬場舉行的「冠軍一哩賽」,「金鎗六十」成功衛冕,成為香港歷來累積贏得最多獎金的馬匹。 總獎金2000萬港元的「冠軍一哩賽」,8匹馬跑1600米草地。這項國際一級賽,焦點集中在 練馬師呂健威訓練,黃帽、白色綵衣何澤堯策騎的「金鎗六十」。 這匹上屆冠軍,排有利的第2檔,沿途守在內欄的第4位。一直在等機會,就是在轉入直路展現當今香港馬王的爆發力,這一著亦跟預期的一樣,「金鎗六十」最後兩百米,已經超越其他對手,力壓「加州星球」及「勁搏」,成功衛冕。 澳洲出生的6歲馬「金鎗六十」,贏得在香港服役以來第21場勝仗,繼續改寫香港馬匹的頭馬紀錄。 得到冠軍獎金1140萬港元之後,「金鎗六十」累積贏得的獎金,高達一億一千三百四十萬六百港元,超越前馬王「美麗傳承」,保持的一億零六百多萬港元,成為香港賽馬史上,歷來累積最多獎金的賽駒。 「福逸」贏得「主席短途獎」冠軍,10匹馬角逐的1200米賽事,總獎金2000萬港元,是「香港速度系列」尾關。 巴度策騎的「福逸」,沿途守在第5,轉入直路發力,終點前擊敗「錶之智能」及「顯心星」,連續兩屆贏得這項賽事冠軍。亦繼「女皇銀禧紀念盃」之後,勝出今年「速
- i-Cable
- 2022年04月24日
53歲男疑清水灣泳灘溺斃
【有線新聞】西貢有一名53歲男子懷疑遇溺死亡。 現場是清水灣第二灣泳灘,下午一時許,警方接獲途人報案指發現有人在海面漂浮,懷疑遇溺。救援人員到場將一名男子救起,由救護車送往將軍澳醫院,搶救後不治。 康文署轄下的泳池及泳灘因為疫情,仍未重開,不時有廣播呼籲市民注意安全。
- i-Cable
- 2022年04月24日
沙田水泉澳邨樂泉樓圍封強檢
【有線新聞】沙田水泉澳邨樂泉樓圍封強檢。 樂泉樓外設置帳篷,為居民檢測。政府審視污水檢測病毒量及相關確診個案後,決定圍封大廈,目標明早十一時解封。
- i-Cable
- 2022年04月24日
北韓人民軍建軍90周年料有大型閱兵
【有線新聞】明日是北韓建軍90周年,預計會舉行大型閱兵。 南韓軍方情報估計,北韓可能於今晚午夜舉行2萬人規模的大型閱兵,是北韓領袖金正恩執政以來首次在建軍紀念日閱兵,預料屆時會有新型武器亮相,以展示實力,並鞏固內部團結。 情報又指事前預演已出動250多件軍備,包括自主研發的高超音速導彈、洲際彈道導彈和潛射彈道導彈等。據報平壤大同江上搭建了兩座浮橋,估計士兵和武器可能會由對岸過河登場。
- i-Cable
- 2022年04月24日
德甲 拜仁慕尼黑實現十連霸 主場力挫多蒙特提早三輪奪標
【有線新聞】德國甲組足球聯賽,拜仁慕尼黑主場3比1擊敗多蒙特,提早三輪奪標,實現十連霸。 等同決賽的一場國家打吡,拜仁慕尼黑只要打敗多蒙特,就可以贏聯賽冠軍。 15分鐘的角球機會,哥列斯卡頭槌變助攻,禁區邊緣的基拿比一控一射,入球就這樣出現,拜仁先開紀錄。 一個入球當然未滿足,紅衫軍繼續攻,機會由湯馬士梅拿製造,利雲度夫斯基攻入個人今季第33個聯賽入球。憑這位波蘭射手建功,拜仁34分鐘領先2比0。 甘美治換邊後禁區內侵犯萊斯,多蒙特搏得12碼。安利簡擔當劊子手射入,「蜜蜂兵團」52分鐘,追成較接近比分。 但優勢依然在拜仁一方,梅斯亞拉挑戰門將馬雲希斯失敗,球輾轉又落在這位攻擊中場腳下,第二次機會把握到了,83分鐘將最終結果確定在3比1。 拜仁在榜首領先多蒙特優勢拉開至12分,聯賽尚餘三輪,意味著拜仁已經得到足夠分數,連續10屆登上王者寶座,歷來第32次得到頂級聯賽冠軍。 只得34歲的主帥拿高士文,首次贏得聯賽錦標,亦是歷來第二最年輕的冠軍教練。一場啤酒派對,慶祝拜仁在主場奪標。
- i-Cable
- 2022年04月24日
法國總統選舉今第二輪投票 將軍澳國際校設票站 8000選民可在港投票
【有線新聞】法國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香港亦設有票站,8,000名選民可以投票。 票站在將軍澳一間國際學校內,設有八個投票區。投票前要先消毒雙手,登記身份證明文件,領取信封和印有兩名候選人名字的紙張,之後可以把代表屬意候選人的紙張放入信封並投入票箱。 票站朝八晚七開放,有選民認為投票過程順暢。選民Barrie Valentin:「很好,只花三分鐘便完成投票,所以很好,有更多票站在不同地方會更好,包括港島及九龍。」選民William Laub:「這是我首次在香港投票,第一次經歷,(票站)距離港島有些遠,但也讓我有機會到訪香港不同地方、通常我不會去的地方。」
- i-Cable
- 2022年04月24日
歐美發現原因不明兒童急性肝炎 至少一人死亡
【有線新聞】歐美多國近日發現多宗原因不明的兒童急性肝炎,世衛證實最少1人死亡,專家正調查病因,初步懷疑可能是由腺病毒引起。 世衛最新的通告指,至今共有169宗成因不明的兒童急性肝炎個案,至少1人死亡。個案來自歐美12個國家,最早發現病例的英國佔最多,有114宗,其餘來自美國、西班牙、以色列等。 患者介乎1個月大至16歲,當中17人即約一成要肝臟移植。 世衛和各地衛生部門正探查病因,確定個案不是感染甲、乙、丙、丁或戊型肝炎病毒株,由於絕大部分病童都沒有接種新型肺炎疫苗,排除肝炎為打針的副作用。 專家初步懷疑腺病毒是幕後黑手,最少74宗個案對腺病毒檢測呈陽性。雖然41型腺病毒會在免疫力低兒童身上引發肝炎,但過往未曾發現健康兒童會有這種狀況。 而同時感染新型肺炎及腺病毒的有19人,當局正研究是否因為同時感染兩種病毒,或是否有病毒變異,導致嚴重病徵。亦有科學家推斷,小孩在疫情下缺乏社交活動,令免疫力下降。 世衛指雖然個案宗數不多,但患者病情嚴重,呼籲各國密切監測,盡快呈報可疑病例。
- i-Cable
- 2022年04月24日
日本知床觀光船入水下沉失聯 至少10死
【有線新聞】日本當局繼續搜索在北海道沉沒失蹤的觀光船,搜索隊在海上尋回10人,全部證實死亡,仍有十多人失蹤。 搜救隊繼續在北海道東部知床岬對開搜索失蹤的觀光船「KAZU I」,海面可見雜物隨海浪漂浮、沖上岸邊。 觀光船周六下午發出求救訊息,稱船頭入水、引擎失靈,船身傾側了30度、正在下沉,之後失去聯絡。 海上保安廳接報後,聯同自衛隊和當地漁民出海搜救,到早上才陸續找到船上的人,由直升機送返北海道斜里町;部分人當時身穿救生衣。 觀光船星期六早上約10時由斜里町出海,原定到知床岬遊覽之後折返。船上載有2名船員、24名乘客,包括2名兒童,並無超載,船公司供稱所有人都有穿救生衣。 有認識涉事船長的船家聲稱,失事觀光船身仍有去年擱淺留下的裂紋,又指曾勸對方不要出海,他說:「我知道海面浪大,所以我有說Z『出不了海』,但他還是去了。」 出事觀光船去年6月曾經擱淺,無人受傷,當時的船長涉嫌業務過失導致危險,被送檢查辦。 今次事故發生於北海道東部知床國家公園一個瀑布對開海面,氣象當局估計事發時水溫不足攝氏5度。當地傳媒引述業界指,事發海域水流急速、有大型暗礁,吹西北風時會翻起大浪。
- i-Cable
- 2022年04月24日
黎棟國提李家超花名「頁問」 讚工作認真勤力 指官員不該有文武之分
【有線新聞】曾是特首候選人李家超上司的保安局前局長黎棟國說,官員不應該有文武之分,李家超無任何一面較文官遜色。又提到李家超有一個花名,認為是貼切的形容。 保安局前局長黎棟國:「李家超有練習氣功,他有一個花名叫『頁問』。大家看到他的工作表現而改,他工作很認真及勤力,每一份政策文件到他的桌上,他每頁都閱讀。閱讀後每一頁有任何問題就請你進來,麻煩你解釋給我,所以就每一頁都問。」
- i-Cable
- 2022年04月24日
上海增21058宗本土感染再多39死 台灣增5092宗本土確診
【有線新聞】上海單日新增逾21000宗新型肺炎本土感染,多39宗死亡個案,創單日新高。 離世患者平均78.7歲,均患有慢性病,本輪疫情累計87人死亡。 上海市衛健委表示,在閉環隔離管控外發現的比例逐漸降低,但新增患者人數仍處於高位波動,主要在部分地盤、企業等;強調要堅持動態清零方針,盡快回復正常生活。 台灣新增近5100宗本土確診,台北市、新北市和桃園市均有破千宗個案。 疫情指揮中心稱,要有準備單日新增確診可能會達到10萬宗,確診總人數可能有500萬人,已向輝瑞藥廠訂購70萬人份的口服藥。
- i-Cable
- 2022年04月24日
內科醫學院稱滿60歲未打針 染疫死亡風險高約20倍 亞洲人較多現後遺症
【有線新聞】香港內科醫學院說未打針、60歲以上長者,死亡風險比已打針的高出約20倍。 醫學院說長者普遍患有不同長期病,確診後的重症和死亡風險較高。近9000名死亡患者中,未打針、60歲以上長者佔七成,部分會出現呼吸衰竭、肺功能受損等症狀。而接種兩針疫苗可減低重症和死亡風險70%,打三針則減至98%,呼籲長者盡快接種。 另外,康復後可能出現疲倦、認知能力衰退、胃口轉差等後遺症,醫學界未了解成因,但發現有較多亞洲人出現後遺症。 香港內科醫學院委員會委員周啟明:「我不排除有機會是個人的心理因素,聽了這個病、心內有鬼,覺得自己有長新冠。為何亞洲人較多﹙出現長新冠﹚,我們沒辦法推測。」 香港內科醫學院院長李錦滔:「分析了15個全世界的研究,接種疫苗的人隨後感染新型肺炎,不論是短期,即是感染後四周;中期,即12至20周;或是長期,感染後六個月,之後長新冠的症狀是少一些。」
- i-Cable
- 2022年04月24日
孔繁毅料本港有免疫屏障、倡加快鬆綁 當局稱確診數字未算低、放寬需時觀察
【有線新聞】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說,第五波感染人數多,本港已有自然免疫屏障,認為可加快放寬社交距離措施。衞生防護中心說,疫情有持續向下的趨勢,但是否放寬仍要視乎疫情發展。 有專家說這一波疫情實際感染人數可能已超過400萬人,估計兩、三星期後,單日確診數字可能低過三位數,認為疫情大幅反彈的機會小。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整體免疫屏障很高,其實我們應該可有條件加快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如果一直向好,其實可能兩星期可再調整。」 衞生防護中心說,現時每日確診數字處於穩定水平,並有持續向下的趨勢,但估計未來一兩星期確診數字會維持在三位數。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剛過了一個長假期,大概距離現時有五、六日左右,暫時我們看不到有一個反彈,但現時每一日都有400、500宗個案,是一個比較高的數字。我們在未來一段日子要繼續觀察,以及就不同指標檢視疫情的情況,才可以決定下一階段有甚麼措施或應該何時可放寬。」 歐家榮又說,抗體的保護力並非永久,即使接種了疫苗或曾經確診,亦有機會再次受感染,難以單憑一些數據就說社會上有免疫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