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i-Cable
- 2022年05月15日
石澳海面發現中年男子浮屍
【有線新聞】警方在石澳海面發現浮屍。 警員用綠色帳篷蓋住屍體,經初步調查,死者是年約40至50歲的男子,身高約1.7米。早上8時許,有船隻駛經鶴嘴近雙四門對開水域,發現一個男人在海面漂浮,船員隨即報警求助,水警輪及消防船接報到場,撈起屍體後再送往香港仔水警基地,正調查死者身份及墮海原因。
- i-Cable
- 2022年05月15日
美國多地示威捍衛合法墮胎權
【有線新聞】美國多個地方有示威集會,支持合法墮胎權利。 由華盛頓到紐約、洛杉磯,全國多個大城市共有數以百計遊行集會,爭取捍衛合法墮胎權。 觸發這股示威浪潮的,是月初外洩的一份最高法院意見書草稿,顯示保守派大法官有意推翻近半世紀前保障合法墮胎權的歷史性裁決。有集會人士指,生育與否的決定權是基本人權,亦有人稱若婦女失去身體自主權,形同倒退回19世紀,主張禁止墮胎的人則反指墮胎是暴力。
- i-Cable
- 2022年05月15日
G7警告俄烏戰事致糧食危機促中國勿助俄國
【有線新聞】七國集團警告,俄烏戰事引發糧食及能源危機,呼籲中國不要協助俄羅斯。 七國集團外長在德國開會後發表聯合聲明,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觸發近代最嚴重糧食及能源危機,威脅貧窮國家,呼籲俄羅斯立即停止攻擊烏克蘭關鍵交通基礎設施,包括港口,以讓農作物出口。 七國集團會探討可取得糧食的方法,並盡快停止倚賴俄羅斯能源,同時呼籲中國支持烏克蘭的主權及領土完整,不要損害對俄制裁措施或散播相關不實訊息。
- i-Cable
- 2022年05月15日
俄羅斯外長︰西方對俄發動「混合戰」
【有線新聞】俄烏戰事爆發近3個月,烏克蘭在東北戰線收復失地,總統澤連斯基接見到訪的美國共和黨代表團,呼籲美國將俄羅斯列為「恐怖主義國家」。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稱,西方制裁是無法孤立俄羅斯,稱俄中關係正值最高點。 烏克蘭在東北戰線收復失地,將俄軍迫出第二大城哈爾科夫,重奪多個周邊村落的控制權,並進一步反擊,令補給困難的俄軍難以收緊在東部的包圍圈。 總統澤連斯基感謝守軍頑抗,一步步將俄軍迫出烏克蘭城鎮,下一步是擊退海上的敵軍,但承認頓巴斯地區戰況仍嚴峻,批評俄軍出兵80日仍未放棄侵略是瘋狂。 澤連斯基周六在首都基輔,接見突然到訪的美國參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康奈爾,及其率領的共和黨代表團,討論美國加強制裁俄羅斯。澤連斯基更呼籲美國,正式將俄羅斯列為「恐怖主義國家」。 而俄軍同日聲稱摧毀了烏克蘭多地的指揮設施和彈藥庫,殲滅約100人,又發放片段顯示,在進佔的黑海城市赫爾松派發人道物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稱,莫斯科用盡一切方法避免直接衝突,歐美以制裁奪取俄羅斯外匯儲備,形容是「國家海盜」行為。 拉夫羅夫指控西方向俄羅斯發動「全面混合戰」,稱美國會懲罰任何有能力獨立行事的國家,舉例指美國的印太戰略是反華
- i-Cable
- 2022年05月15日
英格蘭足總盃 利物浦互射12碼以6比5挫車路士第八度奪冠
【有線新聞】利物浦奪得英格蘭足總盃冠軍,決賽與車路士激戰120分鐘踢成0比0,「紅軍」憑互射12碼贏6比5,相隔16年,歷來第8次奪標。 足總盃王者之戰,決戰溫布萊,利物浦與車路士,繼聯賽盃決賽之後,今季再一次在盃賽冠軍戰相遇。 換上「黃色戰衣」的車路士,決心踢好「復仇戰」,佩利錫射斜。 利物浦上半場有主力沙拿受傷,未能夠繼續比賽,「紅軍」希望複製,今年2月聯賽盃決賽,擊敗車路士贏冠軍的故事,出現隱憂。入替沙拿的迪奧高祖達,幾乎替利物浦領先。 「紅軍」換邊後,還要感激幸運之神眷顧,門楣擋住馬高斯阿朗素的罰球。 羅拔臣接應占士米拿的傳送撞射,亦射中門柱。兩隊法定90分鐘踢成0比0,加時依然互交白卷,繼聯賽盃決賽之後,連續兩項冠軍戰,要以殘酷的互射12碼決勝。 兩隊首5輪,各有一人射失,進入「突然死亡」第7輪,蒙治的一腳,被艾利臣救出。 施美卡斯就射贏文迪,利物浦贏6比5,繼贏得聯賽盃之後,得到今季第二項錦標,亦令對手連續三屆,在足總盃決賽飲恨。比起對上一次的2006年贏冠軍,更加「神奇、頂級、超卓」,主帥高普形容,「紅軍」經歷一場不可思議的足總盃決賽,亦是一場傷腦筋的「12碼之戰」。利物
- i-Cable
- 2022年05月15日
民主黨商工作方向 羅健熙稱與政府關係須摸索 楊森指做和平理性反對黨
【有線新聞】民主黨舉行集思會,討論未來工作方向。主席羅健熙表示,要視乎事態發展,再決定如何與新一屆政府相處,前主席楊森就認為民主黨應繼續做和平理性的反對黨,將來應再派人參選立法會。 民主黨前主席楊森:「上次民主黨沒有人出選,但不等於以後我們不參選,因為如果政黨不參選,你的工作局限在地區,要有民意授權、代表人民在議會發聲是很重要,整個黨的定位是一個和平、理性、務實的反對黨。。」 民主黨主席羅健熙:「跟政府的關係如何,我想在將來日子待新政府上任後再慢慢摸索。過程中有何改變、互動或事情發展,我想待事情慢慢發展下去,才可以作一個判斷。」
- i-Cable
- 2022年05月15日
水牛城男子頭盔裝直播鏡頭 持槍到超市開槍殺十人 警指疑兇犯案後一度槍指自己
【有線新聞】美國紐約州水牛城一名白人青年直播持槍到超市及開槍經過,殺死10人、3人受傷,疑兇當場被捕,懷疑動機涉及種族極端主義,亦可能面臨恐怖主義相關控罪。總統拜登表明必須盡力結束,仇恨助長的國內恐怖主義。 案發於紐約州水牛城一間超市,有人拍攝到警員拘捕疑兇一刻。警方稱他犯案後一度槍指自己,其後棄械投降。當局指槍手下午2時許先在超市外停車場開火,擊中多人,現場事後之後進入超市。有保安開多槍試圖阻止,但身穿避彈衣的槍手毫髮無傷,繼續大開殺戒,保安和多名顧客中彈身亡。 警方公布被捕的是18歲白人青年根德龍,案發時身穿戰略裝備,頭盔上裝有用作直播的鏡頭。據報先在網上預告行兇,再直播犯案過程,直播平台事後封鎖涉事帳號,但網上仍流傳聲稱是根德龍開車到超市外、準備行兇的片段。 案發超市位處非裔社區,離水牛城市中心約5公里。當局稱槍手是由300多公里外的康克林鎮開車數小時到行兇地點,其槍上寫有種族歧視字眼,中槍死傷者絕大部分是黑人。聯邦調查局形容這次槍擊是種族相關的暴力極端主義行為,正循仇恨犯罪方向調查,地方檢察官表明考慮提出恐怖主義相關控罪。 根德龍當晚提堂,面臨多項一級謀殺罪,最高可判終身監禁。
- i-Cable
- 2022年05月15日
北韓官媒:用藥不慎致死佔多數正宣傳抗疫常識
【有線新聞】北韓公布過去一日再多15人死於疫情,新增近30萬宗發燒病例,官媒指用藥不慎致死的佔大多數,正加緊宣傳衛生常識。 北韓官媒朝中社報道,全國過去一日再多近30萬宗發燒病例,比前一天的17萬宗明顯急增,另外再多15人死亡,自官方公布出現疫情以來合共逾82萬宗發燒病例,約32萬人正接受治療,累計42人死亡。 報道提到死亡個案中,缺乏對Omicron病毒的認識和不了解治療方法以致用藥不慎致死的佔大多數,當局加緊宣傳衛生常識,消除公眾對疫情的恐懼。朝鮮中央電視台周六晚播出醫生建議,市民因應發燒、頭痛、肌肉及關節酸痛等症狀服用不同藥物,又建議用鹽水漱口,每日喝三次金銀花或柳葉茶。 北韓全國自上周四起分區封閉,按工作、生產或居住單位隔離,並篩查市民,同時穩定日常用品供應,以免居民物資短缺。朝中社報道,除了北韓領袖金正恩,執政黨及政府領導層亦積極捐出剩餘藥物,形容國家採取迅速措施控制疫情。外電報道未有跡象顯示平壤計劃接受外界疫苗和援助。
- i-Cable
- 2022年05月15日
【小事大意義】 街坊自救圈:釋放地區力量 陪你抗疫
【有線新聞】 一家五口,住在深水埗的街坊阿靜,在第五波疫情下,經歷難忘一役:全家確診,卻只能由全家唯一一支快測棒,揭開序幕。 同區街坊佩玲和兩位幼女,先後確診,看著女兒血氧急降,心情忐忑,在去醫院,還是不去的「人生交叉點」上,思想掙扎。 是甚麼讓她倆走上「街坊大使」之路,在一個街坊自救群組,一同為其他確診家庭、家長作出支援?群組內又有甚麼「最強後盾」,令街坊們可以安心和及時地,獲得他們最急需的資訊、資源,甚至情緒支援?
- i-Cable
- 2022年05月15日
本港經濟增長下調 陳茂波稱疫情受控、經濟有望回穩 籲市民毋須太悲觀
【有線新聞】本港全年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1%至2%,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說只要疫情穩步受控,經濟有望回穩及稍有增長,市民毋須太悲觀。 陳茂波在網誌表示,雖然經濟復蘇的動力比預期更加疲弱、美國加息亦引致資金外流,但本港銀行體系結餘和外匯儲備仍然充裕,政府有堅實能力維持聯繫匯率制度。他又說雖然難以控制外圍環境變化,但只要做好風險管控,壓力和挑戰只會促使本港經濟更具彈性和韌力。
- i-Cable
- 2022年05月15日
指612基金信託人被捕乃依法辦事 李家超籲防他人「污染」新聞自由
【有線新聞】對於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等人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被捕,李家超認為必須清晰告訴國際社會,警方只是依法辦事,呼籲各界也要盡力防止他人「污染」新聞自由。 陳日君、吳靄儀等5名612人道支援基金信託人,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被捕,連日受國際社會關注,本身是天主教徒的特首當選人李家超在電台節目首度回應。 行政長官當選人李家超:「我們所針對的是他的犯法行為,跟他的背景、任何人的思想沒有直接關係。有某些人可能背景會令人一向對他有特別支持也不定,但如果他的行為涉及犯法,警方必定要依法處理。」 他強調新一屆政府做事光明磊落,亦會向國際解釋清楚,又呼籲各界盡力防止他人「污染」新聞自由。 李家超:「可能有些媒體自己有報道的立場或有其他考慮,他有這樣的報道,但我們有責任做自己的工作、報道事實真相,讓人知道事件是有理有據,不要被人用另一角度抹黑。我們是擔心那些『假扮』、混入他人身份的人,趁你不知道,小偷偷走你的錢包。所以要防這些魚目混珠的人,政府是替你防止他人偷走你的錢包。(我是擔心有領導因應喜惡)(從我們的袋中取走新聞自由)任何政府的行為都有法律的規限,如果政府違反法律規限,法庭一定作出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