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i-Cable
- 2022年10月19日
國務院免去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職務
【有線新聞】國務院公布免去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的職務。 58歲的譚鐵牛,2016年獲派駐香港出任中聯辦副主任,新華社發稿未有交代他的去向。 另外,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張榮順亦被免去職務,同樣未有交代去向。
- i-Cable
- 2022年10月19日
仁濟羅氏基金護幼中心虐兒案 兩職員涉虐待4歲男童被捕
【有線新聞】荃灣仁濟醫院羅氏基金護幼中心兩名職員涉嫌虐兒被捕。 警方接獲通知指,懷疑有人在荃灣仁濟街一個院舍不恰當對待一名4歲男童,星期三在荃灣及屯門拘捕兩名分別42歲和62歲女子。 仁濟醫院董事局指,會加強監察兒童院舍的服務,例如抽查閉路電視錄像等,正籌備成立由獨立第三方人士組成的兒童院舍服務檢討委員會,檢視工作流程和制訂優化方案。
- i-Cable
- 2022年10月19日
廣州市跨入老齡化社會 天河區推出藏地底垃圾桶隔絕異味
【有線財經】廣州市人口普查辦公室近日編印《廣州市人口普查年鑒-2020》。普查結果發現,廣州市常住人口規模擴大,年齡結構亦出現變化,可見該市已跨入老齡化社會。 平時在街邊,大家都會發現愈多人用的垃圾筒,以及附近的地方就愈污糟,嚴重影響環境衞生。在廣州有一個創意園區,近日設計了一個可埋在地底的垃圾桶,標榜可保持環境清潔。這種地埋式垃圾桶分開地面和地下兩層,市民扔的垃圾都會藏於地底,到清理時才會露出地面。
- i-Cable
- 2022年10月19日
政法委指法制建設取得巨大成就 公安部:中國是最安全國家之一
【有線新聞】中央政法委表示,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法制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已基本形成;而公安部就強調,中國是世界上公認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提到要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央政法委表示,各項行政法規在過去十年,不斷完善和修訂,中國的法制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誾柏表示:「截至今年9月底為止,現行有效法律有293件、行政法規有598件、地方性法規有13000餘件。10年來,制定和修訂了159部中央黨內法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機制不斷完善,人權法制保障顯著加強,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水平不斷提高。」 他強調,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的總體格局基本形成,日後將會重點統籌,行政立法、執法等四大職能,加快完善依法行政的制度體系,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公安部就表示,十年來,國內犯罪率下降,是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的成果,強調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安全的國家之一。公安部副部長許甘露表示:「嚴密防範、嚴厲打擊敵對勢力的滲透、顛覆、搗亂、破壞活動,嚴厲打擊侵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各類違法犯罪
- i-Cable
- 2022年10月19日
中大新校徽|段崇智澄清沒有捨棄校訓 會投充分時間讓大家熟悉新設計元素
【有線新聞】中文大學更改校徽引起爭議,校長段崇智強調不是捨棄校訓,會聆聽意見,不急於改動。 新校徽更改原有分割用色設計,簡化版省略「博文約禮」的四字校訓。段崇智發聲明澄清,是次形象設計更新沒有捨棄或更改大學校訓,明白不少大學成員對新設計有疑問,會投入充分時間讓大家有更深入了解,熟悉新設計元素的應用,不會急切作出改動。
- i-Cable
- 2022年10月19日
廣東省:善用兩制之力探索與港澳合作
【有線新聞】出席中共二十大的廣東省委常委兼副省長張虎表示,廣東借助粵港澳大灣區的科研優勢增加國際影響力,會善用兩制之力探索與港澳合作。 廣東省委常委張虎提到,大灣區三地的規則銜接令經濟實力邁上新台階。他說:「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力,堅定不移的貫徹一國兩制的方針,與港澳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積極探索一市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 張虎提到借助港澳的科研和人才優勢,令廣東更有國際影響力。他說:「在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上下工夫,我們率先探索財政資金,握緊港澳,支持港澳的機構開展研究,再者就是積極的與港澳共建高效科研機構、孵化器。」 他又提到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以及港口優勢,都是未來大灣區要攜手港澳繼續重點發展的方向。
- i-Cable
- 2022年10月19日
施政報告|消息:計劃東九龍建高架無軌捷運 連接彩虹、秀茂坪 料明年公布
【有線新聞】政府計劃在東九龍興建高架無軌捷運系統,連接彩虹及秀茂坪之間,途經順天、順利、順安及彩雲邨等。 消息指,政府早前提出建設東九龍綫,但研究後發現鑽石山至寶琳的走線山勢陡斜,不適合建設重型鐵路,變陣研究興建高架無軌捷運,行走彩虹及秀茂坪,途經順天、順利、順安及彩雲邨等。無軌電車是其中一個選項,預計明年上半年公布具體方案。
- i-Cable
- 2022年10月19日
邱國正:未有跡象顯示解放軍會提前攻台
【有線新聞】在台灣,立法院審議明年逾5000億新台幣的防衛預算,當局表示未有跡象顯示解放軍會提前攻台,相信大陸在二十大時期以維穩為主。 台灣的國防部長邱國正表示,因應大陸飛機和軍艦實戰化演訓等挑釁更趨頻密,台海嚴峻局勢持續加劇,明年度整體防衛預算5800多億新台幣,增幅近14%,其中年度預算編列4100多億,增加近13%。逾91億用於加強聯合作戰指揮管理系統,逾240億用於購買F-16戰機遠程精確打擊武器以及陸基魚叉反艦導彈等新武器,逾510億用於自主研發和生產裝備,包括高級教練機和裝甲車,近900億用於購買一般彈藥和燃料等。 而陸軍星期三在澎湖進行實彈射擊,邱國正稱並非針對中共二十大,根據大陸軍事調動和情報來看,未有跡象顯示解放軍提前攻台,他說二十大時期應該是以維穩為主。
- i-Cable
- 2022年10月19日
施政報告|初創公司稱降人才來港門檻有助招聘 施永青:住滿7年才可退額外印花稅、吸引力低
【有線新聞】有研發人工智能的初創公司認為,政府提供資助,加上外地人才來港門檻降低,有助他們招聘人手開拓市場。 開車時一不小心、如果刮花車身,由入廠維修到找保險公司索償頗麻煩。這個應用程式只要拍下車外的損毀部分,便可透過人工智能做評估,即時獲得維修費用的報價。 程式創辦人Desmond沒有科研背景,要找人才協助研發,他說來港門檻降低,加上多項資助,令他更願意再找人加入團隊。人工智能公司創辦人何進一:「作為人工智能系統、程式,需要工程、機器學習、數據科學,通常請的成本較貴。我自己有聘請外地員工,他在印尼做研發,香港也有自己的團隊做對接。資金提高對初創公司有幫助,大學科研有基金可以做投資100億,如果有大學幫助,又有政府支持,一定可以相輔相成。」何進一希望本地科研可以形成一個生態圈,政府除了提供資助之外,還要做更多教育和推廣,令商界都一起支持初創企業。 政府今年內會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有地產業界人士說,年薪250萬元的門檻太高,又說居港滿7年的人才可獲退回額外印花稅,吸引力不足。中原地產董事局主席施永青:「可能樓價首期也只是一成、兩成,印花稅支付了三成,到將來成為永久居民才取回,不是每個
- i-Cable
- 2022年10月19日
准國安處查手機司法覆核案 黎智英上訴遭駁回 上訴庭:新聞材料非絕對免受搜查
【有線新聞】法庭早前批出手令,授權國安處檢取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手機資料。黎智英早前入稟司法覆核,要求推翻決定敗訴。他不服上訴,被高等法院駁回。 上訴庭指,新聞材料對新聞自由雖然重要,但所獲的保護並非絕對免受搜查及檢取,如果「指明證據」不包括新聞材料,會不當地局限及削弱警方調查的效能。裁判官會擔當司法把關,確保新聞材料的搜查及檢取符合公眾利益。 黎智英早前入稟指,國安法實施細則中「指明證據」一詞不包括新聞材料。上訴庭裁定涵蓋新聞材料,認為是指「屬於或包含危害國安罪行的證據的任何物件」。
- i-Cable
- 2022年10月19日
施政報告|提110項指標 羅永聰:實為「跑數」 公務員更受壓、或犧牲質素
【有線新聞】公共事務顧問羅永聰認為,李家超提出110項指定項目指標,預料公務員承受更多壓力,為了達標,有機會犧牲質素。 公共事務顧問羅永聰:「真的要以結果為目標,用李家超說法,即是其實所謂『跑數』、爭取成果是他的優先(事項)。他的優先可能與過去政府比較重視程序有不同,制度、規矩、質素、質量方面,會否中間都有些影響,我想不多不少也有些。每一個政治領袖、人物,他們上場時需要作出一些承諾,很多時我們會看到這種承諾到最後都是拿起石頭,有機會不是擲出去,而是砸自己的腳,可能就是因為你未必容易做到。」
- i-Cable
- 2022年10月19日
施政報告|籠屋長者指簡約公屋名額少、不敢奢望 關注團體憂實效不大、難助夾心社群
【有線新聞】有籠屋長者說,會申請簡約公屋、盡快上樓,不過認為首批名額太少。關注團體就批評,施政報告的措施幫不到夾心階層。 「這裏兩呎半闊、六呎長,上落很辛苦,我弄傷腳就是因為這道門太窄。」81歲的韋先生在油麻地這個籠屋單位住了五年,月租2,000元,輪候公屋近五年。聽到即將有簡約公屋,他說會申請,但不抱太大期望。籠屋戶韋先生:「(編配公屋)編號才到433幾,我的編號是439幾,以十萬計,433至439相差七千多個號碼,哪輪到我?(簡約公屋)建好再說,(首批)1,000個未必輪到,我也不敢奢望。未曾做到成績出來,(現屆政府)上任才兩、三個月,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韋先生說,籠屋環境很差,經常被木蝨咬,又會被人偷東西,去洗手間次次都要鎖門,希望盡快排到公屋。 本身是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的立法會議員梁文廣就認為,由政府主導起簡約公屋是好事。立法會議員梁文廣:「簡約公屋其實填補了現有過渡性房屋的不足,未來五年起三萬個單位,填補了我們常說的頭輕尾重問題。」 不過有關注團體覺得簡約公屋始終是過渡性,不能真正解決公屋供應問題,又說今次施政報告房屋政策不夠全面。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未能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