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中國在線
- 2024年04月12日
中老鐵路國際客車通車一周年運送旅客逾18萬人次
【有線新聞】中老鐵路國際旅客列車,周六通車一周年,至今運送跨境旅客逾18萬人次。 過去一年,接壤老撾的邊檢口岸共查驗了700多班列車,逾18萬名旅客通關,當中包括來自83個國家和地區,2萬8千多名外籍旅客。出境人員搭乘由雲南昆明開至老撾首都萬象的中老鐵路,可以直達南亞、東南亞和西亞地區,出入境貨物覆蓋老撾、泰國等12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 鐵路將於周六增開一對列車,來往西雙版納至琅勃拉邦兩大旅遊城市,實現即日往返兩地。預計口岸每日出入境人次,將首次突破1千。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政府去年斥資過千萬作回歸、國慶布置 按年大增2.5倍
【有線新聞】政府去年用過千萬元在政府物業作回歸及國慶布置,按年大增2.5倍。 政府前年七一起增設節慶布置,政府產業署回覆立法會議員提問,去年七一回歸期間,斥資約510萬元在46幢政府大樓及兩個口岸設施布置,從而提高社會愛國愛港意識,增添節慶氣氛;較對上一年只在兩幢政府大樓布置,開支增加逾2.6倍。而去年國慶布置就用了約550萬元,較前一年增加約2.4倍。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一線搜查|大窩口大廈街菜檔疑棄置發泡膠箱 堆滿後巷如小城堡 衛生情況堪憂
非法棄置的問題在各區不時發生!有大窩口的居民就投訴大廈街後巷長期有發泡膠箱及雜物堆積,帶來衛生和阻街問題。 逾80個發泡膠箱堆積如山 築起兩面牆 在大窩口大廈街仁雅大廈的後巷長期有發泡膠箱堆積如山,最多時甚至能築起兩面牆,估計有約至少80個發泡膠箱。而有關問題並非一時三刻出現,而是持續每天發生,令附近一眾街坊叫苦連天。 其中備受困擾的街坊陳先生表示,於一月中發現大廈街的菜檔經常扔棄大量發泡膠箱,至2月、3月發現仁雅大廈與宏華大廈的後巷之間,每天有大批發泡膠箱堆積,特別是下午5時半後。而後巷本身不時有人吸煙,加上附近有生果檔及菜檔,甚至會出現死老鼠,衛生情況堪憂。 他又說,曾向食環署作出投訴,惟對方派人巡查後未有發現,因此收隊。陳先生後來發現,原來發泡膠箱被放置在德泰大廈的維修地盤,「儲存了幾車的發泡膠盒,有些是新淨、散裝,其他婆婆照收」,發泡膠盒被放在行人過路線與天橋底之間,每當有大型車輛經過就會吹晃,構成安全隱患。 陳先生估計該批發泡膠箱是大廈街兩間菜檔所棄置。惟其中一個菜檔檔主就否認與事件有關;另一間菜檔檔主則一時承認、一時又否認。 《一線搜查》攝製隊前往視察後巷,則發現發泡膠箱均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赤鱲角35歲工人失足跌倒 遭鋼筋插穿大腿
【有線新聞】赤鱲角有工人遭鋼筋插穿大腿. 35歲釘板工人左大腿遭鋼筋貫穿,救護員初步包紮傷口,連同鋼筋一齊由救護車送瑪嘉烈醫院。現場是翔天路一個地盤,中午12時許,事主工作期間懷疑失足跌倒,遭鋼筋插穿大腿。消防到場用大型切割工具切斷鋼筋救出事主。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內地湧現晨運「人形蜈蚣」 組團鱷魚爬拍抖音片走紅 醫生提醒:不適合長者
【有線新聞】現今健身風氣盛行,網上都有不少鍛鍊教學影片教授技巧,而內地近年則興起名為「鱷魚爬」動作,能夠緩解脊椎壓力。最近「鱷魚爬」再度成為網上熱搜,但原因卻是由於「拍片效果」,數十人在公園內排隊集體爬行,如同「人形蜈蚣」般引來圍觀。健身是好,但同時掀起「廣場舞亂象」般擾民爭議,亦有醫生奉勸長者耍太極、五禽戲,其實較為安全。 團員齊喊口號前進 團長:平常三四十人出團 據內地傳媒報道,鱷魚爬其實近年已興起,但最近一段在江蘇蘇州張家港香山景區內的集體鱷魚爬影片登上熱搜。影片中數十人整齊穿上同款運動服、戴著手套,如「接龍」般地爬行,團員們動作整齊地前進,一邊喊口號「呼、哈 、左手呼、右手哈」,在多個社交平台獲得上千萬瀏覽量。據現年55歲的健身團團長「朱先生」向傳媒表示,他從2021年開始鱷魚爬運動,目前團員已有80人左右。 朱先生指團隊中年紀最大的已經71歲,最小的是90後,八成團員都有工作在身,因此每天早上6時多就開始運動。他們平常大約三四十人出團,在山上健身一小時,而「鱷魚爬」只是其中一個環節,一天做兩次,每次大概持續50秒到1分鐘。他指諮詢過骨科醫師,又設計出改進動作望月爬,「標準的鱷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擬推跨境救護車不局限港人 議員憂公院超負荷 盧寵茂:料人數不多、需先審批
【有線新聞】政府計劃推出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非港人亦可使用。 有議員關注本港公立醫院承受能力,政府相信會用到相關服務的非港人數字不多,而且來港前必須醫護人員審批。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這個直通救護車服務不是基於病人的個人選擇,我喜歡來香港某醫院,那怕我本地有相關治療,不過我喜歡來香港醫治,特別是境外的非本地居民選擇來港治療,我要強調今次不是為此而設。第一是真正有醫學上的需要,第二時本港病人便肯定會選擇返回本港的公營醫療體系繼續跟進治療。不是他們選擇返回內地醫治,只是因為急病或意外,在外地需要緊急治療,穩定後我們有責任安排他們以最順利的運送方法返回香港。」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佐敦華豐大廈三級火|居民稱欲上樓取回財物遭留難 批賓館、劏房業主拒夾錢無法大維修
【有線新聞】佐敦華豐大廈大火,目前仍有8人留醫,其中6人情況危殆。 大廈仍未完全解封,有居民進入自己單位,發現一片混亂。屋宇署早在2008年發出消防安全指示,但大廈業權分散,一直未能就大維修工程達成共識。 華豐大廈一樓的住戶大火後返回自己單位,視察損毀情況。地板、木門燒至熏黑,雜物散落一地。大廈仍未完全解封,水電供應未全面恢復,有居民在梁顯利油麻地社區中心留宿了兩日。他們投訴想返回單位領取財物被留難,有家歸不得,打算先到朋友家中暫住。 吳先生:「上樓很麻煩,我來了起碼五次都無辦法上樓,叫我登記。登記完又無辦法上樓,到我發火才讓我上去取回錢包、藥物,我太太要食降壓藥。」 鍾小姐:「我不食藥會頭暈,問警員可否讓我上樓取藥,他說不行,叫我看醫生。我的鞋濕了想換又不行,想取財物又不行。我說我都要食飯,他說不行,快點快點。」 大火造成五人死亡,有市民擺放白花悼念。消防員早上配備掃瞄儀器,再度進入大廈調查。大廈賓館林立,亦有不少劏房,有居民說走廊很狹窄。屋宇署十六年前已發出消防安全指示,但始終無人跟進。王先生:「大型傢具、木櫃阻塞走廊,很多垃圾,有人打開弄亂了。很多賓館、劏房業主不願意夾錢,所以做
- 兩岸國際
- 2024年04月12日
朔爾茨訪華前商務部維持對德企尼龍反傾銷稅
【有線新聞】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前,商務部公布維持對德國尼龍粒實施反傾銷稅。 商務部指,中方原先對德國材料公司朗盛的尼龍粒徵收8.2%反傾銷稅,朗盛去年跟另一公司合併成新公司恩驊力,在銷售、經營等方面沒有改變,審查後決定恩驊力需承擔反傾銷稅。 德國總理朔爾茨將率領官員及商界領袖,明天啟程訪華,會聚焦尋求跟中方加強經貿往來,放寛德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朔爾茨逗留三天期間,到訪重慶、上海和北京,預料會跟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的士加價|陳沛良批開天殺價 易志明撐加價:別因小部分人違法而懲罰整個業界
【有線新聞】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討論的士加價申請,市區的士平均加幅近17%。有議員指的士業界把經營不善導致成本上升的責任推卸到消費者,政府重申的士要提升服務質素。 市區、新界和大嶼山的士要求平均加幅由11%至近17%,政府分析業界營運數據,2023年的士司機淨收入比運輸業平均薪金低約兩成,車主淨收入較疫情前減少30至40%。 九龍中(A4聯盟)楊永杰:「上次加價時他也是(收入)跌,原因是保險費上升。為何保險費上升?因為意外率上升。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是否可推行司機行為準則?」 選委會界別陳沛良:「如果以24年3月通帳率計算,是2.2%,感覺提出加幅有點開天殺價,落地還錢。的士行業加價總是將自己經營和管理不善成本轉嫁到其他持分者和消費者,要他們買單。自身沒做到甚麼風險改善、服務改善工作。」 運輸署署長李頌恩:「政府會做好把關工作,會平衡不同因素。同意加價並非手段,會在其他地方如車隊組成,業界事務會議內有不同指引和通訊,提醒優質服務重要性。」 有議員認為是打擊「黑的」不夠阻嚇力,支持加價。航運交通界(自由黨)易志明:「個人認為不應該因為小部分人違法,就要懲罰整個業界而推出先改善服務才討論調
- 兩岸國際
- 2024年04月12日
俄羅斯水災更多地區要疏散
【有線新聞】俄羅斯西南部水災,更多地區要疏散。 奧倫堡地區水位持續上升,淹沒大片區域、水深及腰,居民用橡皮艇出入。州長表示,氾濫的烏拉爾河水位達到10米,災情已達到高峰,鄰近的庫爾幹地區水位一夜間上升至1.4米,當局下令民眾撤離,並加固堤壩。 總統普京召開會議應對洪災,敦促地方官員做好災後重建的準備。有官員估計洪災造成超過400億盧布,相當於約30億港元損失。
- 體育
- 2024年04月12日
黃鎮廷、杜凱琹取得巴黎奧運乒乓混雙資格
【有線新聞】香港乒乓混雙組合黃鎮廷、杜凱琹,取得巴黎奧運入場券。 兩人出戰捷克舉行的混雙奧運資格賽。第一階段26對組合,分兩組打淘汰賽,每組冠軍取得入場券。黃鎮廷、杜凱琹連過三關,先後擊敗波蘭、瑞典及盧森堡代表,為港隊取得第20個巴黎奧運資格。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的士加價|紅的加幅近17% 議員批開天殺價:經營不善轉嫁消費者
【有線新聞】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討論的士加價申請,市區的士平均加幅近17%。有議員指的士業界把經營不善導致成本上升的責任推卸到消費者,政府重申的士要提升服務質素。 選委會界別陳沛良:「如果以24年3月通帳率計算,是2.2%。感覺提出加幅有點開天殺價,落地還錢。的士行業加價總是將自己經營和管理不善成本轉嫁到其他持分者和消費者,要他們買單,自身沒做到甚麼風險改善、服務改善工作。」 運輸署署長李頌恩:「政府會做好把關工作,會平衡不同因素。其實的士整個業界服務提升,同意加價並非手段,會在其他地方如車隊組成,業界事務會議內有不同指引和通訊,提醒優質服務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