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識
- i-Cable
- 2022年04月07日
學者研木材簡便防火塗層 遇火吸熱、降溫、結焦更耐燒 減濃煙不損環境
【有線新聞】木建築近年捲土重來,但木材的防火處理成本不低,美國有學者發明一種簡易防火塗層,令木材難以燃燒,而且成份對環境無害。 用木建設比混凝土更環保,木材的防火處理不能省,現時一般要徹底浸泡或者真空加壓,但當木材越大件越厚,需要的時間及成本就越高。 得州農工大學的學者較早前於美國化學學會的會議上,發表一項簡便的防火塗層技術,將「聚電解質」製成複合溶液,木材不需要徹底浸泡,只要在溶液裏面稍為浸一浸,再照紫外光數分鐘,木材表面就會形成防火塗層。 和未經處理的木材比較,塗層燃燒時會產生吸熱成份,降低溫度,加上表面會結一層焦,保護底下的木,令木材難以燒著,而且產生的濃煙亦大減五成六,一旦發生火災,有更多時間逃生。 研究人員強調塗層的所有成份也對環境無害,適合大規模應用,而且不局限於木材,3D打印如果用到易燃的樹脂,一樣可以施加這種防火塗層,將來甚至可以用於太空建設,預防太空火災。
- i-Cable
- 2022年04月06日
狗仔看似表情多多 全因面部快縮肌發達 研究:受人類馴化成果、學會以表情溝通
【有線新聞】狗看似表情多多,這種感覺可能有科學根據。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和狼相比,狗的面部肌肉結構特別容易產生各種表情,是適應和人類相處的結果。 這隻柴犬相信大家不陌生,招積又得戚的神情令牠成為當紅的網絡現象。其實不只柴犬,我們身邊有不少狗看起來總是表情多多,究竟只是我們的心理作用抑或有客觀根據? 一般相信狗是狼經過馴化而成,美國杜肯大學的學者為了解馴化過程的細節,將狗及狼的面部肌肉放在顯微鏡下分析,比較快縮肌纖維的比例,結果狗的面部快縮肌肉明顯較多,一般超過六成,甚至達九成半,狼通常不到三成。快縮肌即是收縮得快、較靈活的肌肉,狗的面部快縮肌多,代表牠們可以做到更多表情,學者相信狗在被馴化期間學會以表情和人類溝通,令狗的面部肌肉一代比一代靈活,最終演變成今天這麼表情豐富。 學者亦指出除了表情,面部肌肉靈活亦影響發聲方式,所以狼是以嗥叫為主,而狗是傾向吠,這個亦是人類馴化的成果。
- i-Cable
- 2022年04月05日
阿聯酋有企業改用綠色建築 外型仿如沙丘、善用沙漠氣候節能
【有線新聞】對抗全球暖化,環保建築是重要一環,在阿聯酋的沙漠地帶,一座新落成的建築正式啟用,它的外型有如巨大沙丘,善用沙漠氣候節省能源,是可持續建築的最新例子。 黃沙萬里之中一座白色沙丘拔地而起,它是阿聯酋沙迦的新地標,當地能源企業的新總部,建築面積9.7萬平方呎,由兩棟流線型建築相連而成,一邊是大廳、演講廳、遊客教育中心,另一邊是辦公室及員工咖啡廳。 設計出自建築師薩哈哈帝,生於伊拉克,於英國執業,是普立茲克建築獎首位獲獎女性,擅長運用曲線的她於2016年逝世,這個是她留下的眾多設計之一。除了以沙丘外觀融入環境,功能上亦善用沙漠地理,首先是最大限度引入自然光,有日照時室內基本上不用開燈,另外加上大量可以打開的通風位,風力適中時可以引入自然風,增加室內通風兼降低溫度,減少空調系統負擔,多餘的熱力可以供應給熱水系統,電力則來自附近的大量太陽能板,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 新總部已於3月底正式啟用,有望成為沙漠綠色建築的新範例。
- i-Cable
- 2022年04月04日
瑞士學者研「站立式電動輪椅」 增設迴避系統 識自動減速避人群
【有線新聞】電動輪椅幫到有需要人士,但容易撞到其他行人,瑞士有學者發明了一種站立式電動輪椅,加入自動迴避系統,特別適合在人群中使用。 近年不少輪椅採用站立式,改善坐得太久的健康問題,例如防止骨質流失,幫助血液循環,而且與人溝通時不用「低人一等」,對心境也有好處,雖然用的人不再坐著,但習慣上仍會稱為「椅」,例如這款站立式輪椅,本來是日本筑波大學的項目,以電動外骨骼支撐身體,坐或站可輕易切換。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去年接手這個項目,團隊認為站立式還有個好處,就是移動時佔的空間比較少,而且站起來容易被人看到,適合在人群中穿插,團隊甚至特別為輪椅加上一個類似自動駕駛的迴避系統,由鏡頭加上預測途人行動的演算法,大方向由用家決定,但會自動避開途人。 另外,輪椅前方加上防撞墊,在人群中盡量降低速度,一旦碰撞,傷害可降至最低,學者已經向洛桑政府申請在行人路用這款輪椅。
- i-Cable
- 2022年04月01日
英國諾丁漢購物中心淪為廢墟 建築師利用殘存建築 有望蛻變成城市綠洲
【有線新聞】英國諾丁漢一個已成廢墟的大型購物區獲得重生的機會,當地有建築師提出活化方案善用僅存的建築結構,將購物區變為城市綠洲。 諾丁漢市中心南部曾經有個大型商業區,名為布羅德馬什購物中心,這裏以前相當興旺,被視為諾丁漢的大門。幾年前當地打算重建購物中心,選定了重建計劃,甚至已經展開清拆工程,但是中標公司受不住疫情打擊宣布破產,清拆工程「爛尾」,購物中心淪為廢墟,不上不落相當尷尬。就算找另一間公司接手,但誰出錢繼續清拆? 直到數個月前出現「白武士」,英國一間建築師樓提出順水推舟的活化方案,不需要花錢清拆,反而是保留殘存建築,活化成另類的城市綠洲,一個不再是單純商業中心,而是購物及休憩兼得的綠化園區。殘破的建築以創意轉化,例如前商場的破爛天花乾脆變身為巨大繩網,一幅不完整的牆,可以是攀爬設施。戶外建築殘件令綠化景觀更多變,更加融入整個城市。 方案已經獲諾丁漢市議會開綠燈,預計耗資五至六百萬英鎊,將會創造750個住宅單位,40萬呎的營商空間,造就3,000多個就業機會。
- i-Cable
- 2022年03月31日
拍下129億年前的星光 哈勃望遠鏡再發現更遠恆星 或為宇宙初生首批星體
【有線新聞】美國太空總署宣布,哈勃太空望遠鏡再次打破紀錄,觀測到至今見過最遠的恆星,由這顆星發出的光,需要129億年才到達地球,是宇宙早期誕生的星體。 這幅是哈勃太空望遠鏡最近拍下的星空,這些星體有遠有近,大致來說越遠的星看起來愈暗,所以要找相中最遠的星,反而要找最不起眼的光點,就是這裏。這顆星是哈勃觀測距離的新紀錄,它的光要129億年才到達地球,換句話說,這幅相呈現的,是這顆星129億年前的影像,當時大爆炸發生不足10億年,宇宙的年齡只是現在的6%,所以天文學家稱這顆星為「晨星」,因為它可能宇宙誕生後,第一批出現的星。 晨星的質量是太陽的50倍,光度是太陽的數百萬倍,但就算這麼光,在如此距離,哈勃本來偵測不到,不過幸運的是,晨星面前有個巨大的星系團,產生廣義相對論的「重力透鏡」效應,好像放大鏡聚焦那樣,將晨星的光放大數千倍,哈勃望遠鏡才勉強看得到。 晨星的光花了129億年到達地球,不代表距離我們129億光年,因為這段時間宇宙也膨脹了,所以晨星在這一刻,已經距離地球280億光年。
- i-Cable
- 2022年03月30日
冥王星地勢留「冰火山」痕跡 冰水混雜噴發 意味星球地底或較地面暖
【有線新聞】冥王星是個冰世界,被認為是相當靜態的天體。美國天文學家最新發現冥王星表面原來有活躍的「冰火山」,意味地底下並非完全結冰,推翻了對冥王星的固有印象。 原本是九大行星之一,後來被降格為矮行星,冥王星距離太陽數十億公里,遠離日照,是個冰冷的世界,即使是日間,表面溫度也低過攝氏零下200度。2015年,美國的新視野號首次掠過冥王星,再次確認它是個寂靜星球,但完全冰冷可能只是表象。 美國西南研究院從當年新視野號拍攝的近距離照片,發現一些新細節,留意到星球一處有大量相連的圓頂狀地勢,每個圓頂高約1至7公里,由於這一帶極少隕石坑,可以推斷圓頂地勢是新近形成,是附近曾有火山爆發的痕跡。 它們不是一般火山,而是「冰火山」,爆發時噴出的不是熔岩,而是冰、水和阿摩尼亞。當這些噴發在地面積聚,會形成連綿的圓頂地勢。所以冥王星表面並不平靜,令學者更在意的是如果冰可以夾雜液體向上噴,有一定流動性,甚至有地質活動,意味冥王星地底不是完全結冰,可能比地面溫暖。至於為何冥王星內部有熱力,有待將來探究。
- i-Cable
- 2022年03月29日
新一代超音速飛機X-59 機頭配幾何布局分散噪音 最快2024民居上空試飛
【有線新聞】超音速客機引退多年後,有望以新技術回歸。美國太空總署宣布,新一代超音速飛機X-59最快後年在民居上空試飛,測試靜音超音速飛行。 當飛機速度快過音速,連飛行發出的聲音也快不過飛機,能量不斷在機身表面積累,持續產生巨響,稱為「聲爆」現象。對於軍用超音速戰機,只要確保聲爆不會破壞機身就夠,但是如果是商用客機,恆常的噪音是大問題。 風行一時的和諧式超音速客機,就是因為噪音傳至地面極為擾民,只有遠離民居時才可以超音速飛行;航線亦有諸多限制,大大削弱盈利能力,是和諧式黯然退役的因素之一。 二十年後,由美國太空總署及洛歇馬丁研發的實驗飛機X-59,再次挑戰超音速民航飛行。為了克服噪音問題,X-59以超長的機頭加上特別計算的幾何布局,將聲爆的能量盡量分散,就算以超音速飛行,理論上聲量和關車門差不多。 這種靜音超音速技術已經在風洞測試初步證實可行,太空總署近日公布新一輪時間表,預計X-59在明年開始試飛,2024年挑戰在民居上空飛行,實地驗證X-59的靜音技術。
- i-Cable
- 2022年03月28日
日企研月球機械車 車輪獨立控制讓探測時靈活移動 遙距控制機械臂助遙控採樣
【有線新聞】日本有公司研發了月球機械車,已在模擬實驗場完成多項技術示範,包括以一雙機械臂、組裝及架設太陽能板。 這輛月面機械車R1,在日本太空總署神奈川縣實驗場的模擬月球表面,準備接受新一輪測試。首先是移動能力,月球地面覆蓋厚厚沙塵,車輪結構設計成不會積沙,亦有足夠動力越過大大小小碎石。另外每個車輪可以獨立控制,陷入沙堆時更易脫身,亦令移動更靈活,原地轉圈也沒問題,可用最少動作轉向。R1亦接受爬坡能力測試,證明它可以爬上傾斜15至20度的沙丘。 R1不只能用作探測,它擁有一對機械臂及人形上身,可遙距控制,代替人類執行維修和安裝工作,例如組裝太陽能板,打開工具箱及取出零件,再搬到指定位置組合。另一項測試任務是採集沙塵樣本,機械臂能夠扭開瓶蓋,用鏟將沙塵注入樣本瓶,全程同樣可在地球遠端控制完成操作。 負責研發的東京初創企業表示,正進一步改良R1,目標數年後發射上月球表面實地工作。
- i-Cable
- 2022年03月25日
微塑膠無處不在 荷蘭研究首揭人體血液遭污染 恐於器官累積、未知有何健康風險
【有線新聞】微塑膠無處不在,連人的身體內也不例外,有研究首次在血液裏面驗出微塑膠,更有可能運行到體內各個器官累積。 「微塑膠」即塑膠微粒,泛指各種形狀小於5毫米的塑膠碎片,當塑膠垃圾長期受風浪沖刷或者被紫外光分解,也會產生微塑膠,可以小得肉眼看不見。微塑膠污染海水,會被海洋生物誤食,進入食物鏈,加上日常生活接觸的塑膠,人類終於自「食」其果。 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學者於當地找來22位健康的成年人捐血,結果發現當中有17人,即是接近八成人血液中也檢測到微塑膠,平均濃度是每毫升含1.6微克微塑膠,比例相當於滿水的浴缸中的十分之一茶匙。 血液中找到的塑膠包括製造膠樽用的PET以及食物包裝常用的聚苯乙烯,今次是首次有直接證據顯示人類血液受到微塑膠污染,意味微塑膠可以隨血液循環到達人體各個器官,包括大腦,至於微塑膠會否在器官累積、會構成甚麼健康風險,有待進一步研究找出答案。
- i-Cable
- 2022年03月24日
美學者研骨骼密度 論證棘龍熟水性 股骨呈實心如企鵝可水中獵食
【有線新聞】棘龍是肉食性恐龍的巨無霸,牠們究竟會否在水中獵食,多年來始終未有定論,美國有專家提出新證據,推論棘龍入水能游,關鍵是分析骨骼密度。 棘龍是人類已知最巨型的肉食性恐龍,甚至比暴龍更大,棘龍化石出土的位置,有不少在河流附近,所以古生物學界一直懷疑棘龍是會潛入水中獵食,例如牠的尾是適合游水,但亦有人認為牠只是跟白鷺一樣涉水,究竟棘龍有多熟水性,單靠骨骼形態似乎難以定奪。 美國的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有學者提出新的研究方法,不看整體骨骼,反而是看密度,學者比較了250種動物的股骨,包括已經滅絕的各種恐龍,以及大象、企鵝等現今的動物,從牠們的股骨橫切面可以發現,有些股骨明顯是中空,全部屬於不落水的陸上動物,中空的骨可以保持支撐力,同時減輕負重,而另一類股骨是傾向實心,屬於會潛水的動物,例如企鵝,因為較重的骨容易調節浮力,最後看看棘龍的股骨,明顯亦是屬於實心,證明棘龍應該和企鵝一樣,是水中獵食的專家。 學者以同樣方法分析肋骨的密度,發現結果是一樣,所以他們相信現在足以確定棘龍是相當熟水性的巨大恐龍,研究已經刊登於《自然》期刊。
- i-Cable
- 2022年03月23日
德國研發裝置讀取大腦訊號 助全癱患者「打字」與外界溝通 成全球首例
【有線新聞】德國一位閉鎖綜合症患者在全身癱瘓、不能言語、甚至連眨眼也做不到的情況下,單靠植入裝置讀取大腦訊號,成功打出句子與外界溝通,是同類病人的全球首例。 閉鎖綜合症患者不是植物人,他們聽到附近的人說甚麼,感覺到有人觸碰自己,揭起眼皮的話甚至看得見。就如今次的主角——36歲的德國男患者,感知能力正常,完全無法控制身上的隨意肌,連眨眼也做不到,就算清醒也無法表達,有如靈魂被肉身囚禁,所以才稱為閉鎖綜合症。2018年,這位病人趁自己仍可眨眼,答應參與一項實驗。 德國圖賓根大學的團隊為他的大腦植入這個裝置,直接讀取局部大腦訊號。頭顱外配上接收器將訊號數碼化,傳至床邊電腦。患者透過大腦活動,可控制電腦發出高音或低音,等同回答到是非題,配上特製打字介面,令他可以選擇字母表達完整句子,例如回答家人自己想喝甚麼,還有稱讚自己兒子。 雖然現時選一個字母要一分鐘,但已是由無到有的分別,是首次單靠解讀大腦活動幫一個連眨眼也做不到的人以文字表達自己。 專家下一步是加快「打字」速度,然後將植入裝置簡化,令患者可以回家,多點同家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