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識
- i-Cable
- 2022年04月26日
科學家發現朱古力增碎裂口感更美味 研以幾何學配合3D打印 設計出超脆易碎口感
【有線新聞】口感最好的朱古力是怎樣的?荷蘭科學家有新想法,以幾何學配合3D打印,加強朱古力脆口感覺,關鍵是令朱古力在咀嚼時,發出更多碎裂的聲音。 要令朱古力更美味,一般會想到用料、製作過程等,但在科學家眼中,朱古力的幾何結構原來也有影響。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物理學家認為,脆口感覺應列作考慮因素,更可以咀嚼聲音量化。他們特別做了個實驗,將朱古力造成各種形狀,例如波浪形,結果發現當一顆朱古力在咀嚼時,發出更多噼啪碎裂的聲音,吃的人會對朱古力評價更高。問題是除了波浪形,如何進一步提高碎裂口感? 專家以幾何學計算,設計出受壓時最多碎裂的形狀,例如漩渦形朱古力,從不同方向咬下去也沒問題;又例如將朱古力造成中空間隔,配合不同咬力的人,但傳統倒模很難造出這些形狀,所以學者想到以3D打印,將他們設計的朱古力化成現實,再給其他人試吃,結果反應和預期一致。學者相信以幾何設計口感,可能是口味個人化的未來方向,甚至可以為有吞嚥困難的人,造出更安全的食物。
- i-Cable
- 2022年04月25日
ESA研遙控系統 容許太空人遙控機械臂探索地面 操縱桿設壓力回饋增臨場感
【有線新聞】歐洲太空總署正研發一種遙控系統,容許太空人在星球的軌道上遙距操作於地面的機械人,將來探索環境未知的星球就可以先用機械人當替身。 在荷蘭一個實驗場,歐洲太空總署正測試一部機械人,基本上它是探測車,但有一對機械臂。測試任務之一,機械人沿指定路線推進到目標區域,拾起一些石頭,當作採集地質樣本,機械人不是自動,有人操控,但控制的人不在現場,而是在400公里的上空國際太空站裏面的太空人。 測試要模擬的是將來人類去另一個星球,但未肯定地面環境安全,所以先放機械人降落作為「替身」,本人留在太空船,進入環繞星球的軌道,於上空遙控「替身」工作。為了令太空人更有臨場感,當機械臂接觸石頭,所受壓力會回饋到操縱桿,太空人會感覺到石頭的重量,令操控更準確。與地球上遙控的分別,在於操縱方身處的太空站,正以每秒8公里速度運行。 今次是首次有人在太空遙控地面的機械人,測試早在三年前展開,近日發表首份報告,下階段測試預定夏季開始,到時機械人會移師埃特納火山,挑戰更真實的地形。
- i-Cable
- 2022年04月22日
加州千米深海現新品種 最大環冠水母外形如飛碟 科學家15年僅遇10次
【有線新聞】科學家於一千米下的深海發現新品種水母,牠的外形像血紅色的飛碟,體型是同類水母中最大。 將背景當成太空,你可能以為這隻是飛碟。其實這裏是過千米的深海,牠是一種全新的水母,屬於環冠水母,有26至39條觸手,主體直徑13厘米,是環冠水母品種中最大。 2006年,美國蒙特雷灣水族研究所的學者在加州對開海域首次發現這種水母,其後15年只見過10次,所以到最近才收集到足夠的基因證據,確認牠是新物種。 牠的特徵之一是觸手末端很多時會捲起,至於和其他環冠水母最大的分別,一般環冠水母總有一條觸手特別長,用來攻擊獵物,但新物種沒這條超長觸手,學者當初就是因為這點才懷疑牠是新物種。 根據過去10次的相遇,牠生活的範圍大約是1,000至3,000米深的海底,專家相信,這片陽光到達不了的區域可能還有成千上萬種人類未見過的水母。
- i-Cable
- 2022年04月21日
美探測車直擊「火衛一」越過火星及太陽間 拍下至今最清晰火星日食過程
【有線新聞】地球上看日食大家不會陌生,火星上日食是怎樣的?美國火星探測車毅力號,最近就目擊了一次日食,更拍下至今最清晰的火星日食過程。 太陽是同一個太陽,但遮著它的不再是月亮,反而像一顆馬鈴薯,因為這個是火星上的日食,在太陽面前經過的是火衛一。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是體積較大的一個,但仍然比月球小得多,直徑只有月球的157分之1,是個形狀不規則的小天體。 地球時間4月2日,火衛一於火星及太陽之間經過,當時在火星的毅力號,其中一個鏡頭能夠過濾強光,直接拍攝日食過程,再將影像傳回美國太空總署,全程約40秒,是人類拍攝過最清晰、影像幀率最多的火星日食。 記錄火衛一的動向,有助監測它的軌跡,因為科學界早就知道火衛一的軌道不穩定,它的高度正在螺旋式下降,大約數千萬年後,火衛一就會撞落火星,而在這天來臨前,它的引力會持續影響火星的地殼。
- i-Cable
- 2022年04月20日
天文學家籲籌備探索天王星 稱2032年趕上發射窗口 探測器13年後可抵達
【有線新聞】人類探索太陽系的下一站可能是天王星,美國一班天文學家發表聯署報告,呼籲太空總署開始籌備探索天王星的任務,以趕上合適的發射時機,及早取得進展。 天王星是與太陽距離排第七的系內行星,直徑大約是地球四倍,但大部分由氣體組成,只有核心是冰及岩石。天王星的一大特點是自轉軸方向和地球的自轉軸近乎形成直角,躺平在公轉平面上,所以由地球望過去,天王星的環好像標靶一樣。 人類以往只是探訪過天王星一次,就是航行者二號於1986年掠過天王星。事隔三十多年,美國國家學院的天文學家發表最新報告,建議美國太空總署優先考慮再次探索天王星。報告認為天王星充滿謎團,例如為何它的自轉方向如此獨特、它的磁場為何會這麼複雜,這些都值得研究,加上天王星的大小和大部分系外行星較相近,透過天王星可以了解系外行星。 至於為何要優先做,因為在2031及2032年地球會遇上一個有利的發射窗口,引力方向及軌道均合適。如果趕及這個時機發射,探測器飛行13年後就可到達天王星。
- i-Cable
- 2022年04月19日
受昆蟲啟發 新技術憑聲辨無人機 雜音無礙偵測 晚間運作如常
【有線新聞】航拍機的興起帶來方便,但亦涉及濫用的問題,澳洲有學者研發了一種偵測無人機的技術,遠在數公里外的無人機都察覺到,發明的靈感來自一種昆蟲。 雖然它很像黃蜂,甚至一樣會傳播花粉,但其實牠是另一種昆蟲叫食蚜蠅,牠的視力相當好,善於從雜亂的背景認出特定目標,這項能力引起澳洲學者注意。 南澳大學和福林德斯大學的專家合作研究食蚜蠅的大腦,破解處理視覺的大腦程式,再轉化成一套電腦演算法,不過分析的不再是圖像而是聲音,將演算法結合麥克風,再輸入各類無人機的典型聲音,麥克風就變成偵測器,就算背景有大量噪音也能辨認出無人機的聲音訊號,就算遠在4公里外,已經可以「聽」到有無人機存在。 相比傳統用鏡頭監測無人機的系統,新技術覆蓋距離遠五成,在晚間也可以運作,適合用在機場等地方防範無人機太接近。
- i-Cable
- 2022年04月18日
M77星系核心長年「蒙塵」 新分析確認內藏大型黑洞 印證三十年前預測
【有線新聞】天文學家發現,一個遙遠星系的核心在宇宙塵埃掩蓋下,隱藏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印證了三十年前的預測,有助了解宇宙中高能量的星系核心。 於鯨魚座方向,距離地球大約4700萬光年有個M77星系,外型分類上屬於棒旋星系,它的核心非常光,意味涉及強大能量,天文學界一直相信,核心內有個超大質量黑洞,但核心外圍長年被星塵遮蓋,難以得知裏面情況。 最近終於有突破,荷蘭萊頓大學的天文學家透過位於智利的甚大望遠鏡,以干涉儀分析來自核心的紅外線得知M77星系星塵的溫度分布,從而確認核心星塵之中隱藏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甚至計算出黑洞確切的位置,今次發現亦印證了一個有30年歷史的理論,這個理論認為所有高能量星系核心,無論外觀有多大差別,核心也有超大質量黑洞,只不過因為外圍塵埃是環形,以不同角度面向地球,人類才會看到不同外觀,有時正面觀察到黑洞輻射;有時看到黑洞被完全遮蔽,這些區別只是角度問題,實際上星系的核心結構總是大同小異。
- i-Cable
- 2022年04月15日
氣候變化加劇極端暴風雪 NASA研飛機深入風眼收集數據 改良衛星更準預報降雪
【有線新聞】美國東岸今年初遭受嚴重暴風雪吹襲,太空總署一項研究以科研飛機直飛暴風中心,收集暴風雪形成的數據,希望改善預測能力。 二月初美國太空總署的科學家登上這架科研飛機,當時正面對一場暴風,但此行非同一般,不僅沒有盡量避開暴風,更打算直衝暴風區域,進入一場暴風雪的中心。當時這股暴風雪橫掃美國東岸,大範圍停電,數以千計航班停飛。 這架由P-3海上巡邏機改裝、配備各種氣象監測儀器的科研飛機「偏向虎山行」,以不同高度來回穿過暴風雪中心,收集雨量及雪量的數據,包括各種形態的雪花結晶。飛機在多日暴風雪中多次出動,專家希望透過收集到的數據了解暴風中的雪如何形成,從而改良氣象模型,令衛星可以更準確預報降雪的位置及規模。因為隨着氣候變化加劇,類似這次的極端暴風雪可能愈來愈頻密。
- i-Cable
- 2022年04月14日
手術機械人助偏遠地區中風患者 醫生訓練一小時 即可遙控施行腦血管手術
【有線新聞】不少中風病人需要做緊急腦血管手術,麻省理工學者研發了一款遙控手術機械人,讓醫生遙距做腦血管手術。 一條柔軟的金屬線沿着血管進入腦部,塞入動脈瘤防止充血爆裂,或者清除阻路的血栓,這類「血管內介入手術」,對於部分中風病人是緊急手術,愈快做,大腦傷害愈小,但做這種手術需要專門的外科醫生,如果病人不是身處大城市,未必有醫生懂這種手術。 這時候就用得著它,它是麻省理工最新研發的遙控手術機械人,主體是一副機械臂,末端內藏磁鐵,能夠隔空牽引血管內的金屬線,熟悉手術的醫生就算不在現場,也可以遙控機械臂,為病人做血管內介入手術。 學者以大腦血管模型示範,醫生事前只需訓練一小時,就能遙控磁鐵,將金屬線引導到指定位置,封鎖動脈瘤或清除血栓。 學者希望有了這套系統,將來偏遠地區的中風病人,可以即時接受遙距手術,把握治療的黃金時機,避免大腦受到永久損害。
- i-Cable
- 2022年04月13日
哈勃望遠鏡發現人類已知最大彗星 直徑較哈雷彗星大逾十倍 2031年最近地球
【有線新聞】天文學家近日確認一顆正在逼近太陽的彗星,直徑接近140公里,比哈雷彗星大得多,是人類見過最大的彗星。它將會於2031年最接近地球,但不足以構成威脅。 2014年,智利有天文台發現一顆來自太陽系邊緣的彗星,學者取其編號為C/2014 UN271,當時未能測量它的大小。直到今年1月,美國的哈勃太空望遠鏡為這顆彗星拍了數幅照片,成功分辨出彗星表面揮發的塵埃,得知彗星本體確實大小,發現原來是個巨無霸。以哈雷彗星比較,哈雷的平均直徑是11公里,但新彗星平均直徑達137公里,相當於哈雷的12倍,是人類已知最巨大彗星。 新彗星正朝著太陽進發,預計2031年最接近太陽。不過就算在最接近時,它與太陽的距離仍然遠過土星,相信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到時天文學家可以把握機會,好好觀察這顆巨大彗星,透過它了解太陽系的早期演化。
- i-Cable
- 2022年04月11日
新消防水上飛機 撲火滅蟲清油污 飛經湖泊「開肚」注水 日投水70萬升
【有線新聞】水上飛機風行一時,雖然今日不再是主流,但仍然有優勢,加拿大有飛機生產商研發新一代消防水上飛機,除了撲救山火,更可以滅蟲及處理海上油污。 受氣候變化影響,山火燒得更頻密,火勢亦變得更猛烈,為了應對山火威脅,加拿大飛機生產商德哈維蘭認為,水上飛機是時候復興,旗下新一代消防飛機採用水上飛機設計,只要火場附近有湖、海或者水塘,就可以一邊掠過水面,一邊打開水箱注水,這樣直接去水源「蜻蜓點水」,只需12秒就可以注滿水箱,補水速度比平時加倍,反覆來回的話,一日可以向火場投下70萬公升的水,總重量相當於700公噸。 飛行能力方面,機翼和引擎也加強,足以應付山火產生的強勁對流。另外,新飛機不局限於救火,只要改變裝備,可以用在滅蟲工作,甚至協助處理海面油污,生產商表示,已經接到22架新飛機的訂單,主要來自歐洲,預計第一批將於2025年交付。
- i-Cable
- 2022年04月08日
學者研花粉製重用打印紙 「浸浴」兩分鐘墨粉不留痕 可重複洗、印八次
【有線新聞】辦公室每日消耗大量紙張,除了回收再造有否其他選擇?新加坡有學者發明了一種可重用打印紙,能夠清洗還原,材料亦不再是樹木,而是花粉。 它的功能類似神奇畫板,呈黃色只是因為未漂白,能夠用一般打印機列印,就算用膠紙黏或者濕水也不會脫色。但當文件需要銷毀,只要浸於鹼性溶液兩分鐘,所有墨粉就可以輕易洗掉,紙張回復至新的一樣,之後浸一浸酒精修護表面,就可以再次打印。 這種可重用打印紙出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製作過程有點像肥皂,將向日葵的花粉軟化成凝膠,注入模具,再經醋酸處理,風乾之後就大功告成。每張紙可以反覆清洗及打印8次,不需要砍樹之餘,將印過的紙就地重用,比當成廢紙回收再造更加節能,材料方面亦不局限於向日葵花粉,用山茶花或蓮花花粉也可以。 另外除了打印傳統文件,亦可以用來印刷軟式電路板,研究人員已經為這種紙申請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