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大意義
- 資訊節目
- 2024年02月25日
小事大意義|觸得到的藝術:黃斑病變致右眼近乎失明 靠藝術創作重新振作
【觸得到的藝術】人稱龍哥,現年67歲的甄偉龍,從事平面設計工作40年。可是突如其來的眼疾,導致他的右眼近乎失明,而左眼僅餘1成視力。經歷過低潮,龍哥最終靠妻子的鼓勵及藝術創作重新站起來。 2019年,新冠肺炎在香港爆發,沒想到這個讓人聞風喪膽的疫情,竟然成為龍哥創作藝術的靈感。他透過藝術作品把整個疫情紀錄,而這些藝術作品不但可以用眼觀看,更可以用手觸摸。除了藝術創作外,龍哥還積極參加不同活動,當中包括書法班、行山等。喜歡接受挑戰的龍哥動靜皆宜,走過低谷的他,如今希望透過自己的故事及經歷,勉勵視障同路人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人生。
- 資訊節目
- 2024年02月20日
小事大意義|罕有的愛 :17歲男生患退化性腦病堅持考DSE 傷健共融活動遇7歲罕有病女童惺惺相惜
【罕有的愛】 17歲男孩蔡梓培於9歲時確診患上亞歷山大症,令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逐漸退化,數年後出現脊柱側彎不能行走,需要坐輪椅。儘管肌肉沒有力量,他仍堅持讀主流班,參與明年DSE考試,表現出色,堅韌不拔,更榮獲香港PS光明未來獎學金。 7歲女孩蘇栩炘2歲確診丙酮酸鹽血氧酶缺乏症,是很罕有的新陳代謝病,身體因不懂得運用醣供給腦部,所以她年幼時就會抽筋,手腳協調功能很差,需要坐輪椅。她更在2023年確診嚴重肺炎,在ICU住了數月,現時要用胃造口餵食特別奶粉及油維持生命。 兩位患有罕有病的學生,得到家人悉心照顧,病情漸轉穩定,早前更參與香港兒科醫學會傷健共融活動,配對不同的義工家庭,一起去主題樂園分享喜悅。
- 資訊節目
- 2024年02月18日
小事大意義|幸福家升級:義工助婆婆執屋整家具 舊區家居升級煥然一新
【幸福家升級】一個家,如果沒有動力整理,只有自己一個獨力難支,應該怎麼辦?75歲的陶婆婆獨居於土瓜灣舊區唐樓。她的家居實用面積雖有約280平方呎,但因為丈夫幾年前離世,她心煩而缺乏動力整理家居,雜物漸漸堆積。從過期的食品,到丈夫的遺物,堆滿了整個房間和客廳。加上大廈因裝修等問題,衛生較差,不時有老鼠、蟑螂入屋,令懼怕蛇蟲鼠蟻的陶婆婆心感淒涼。 有義工就多次上門探訪,為陶婆婆「升級再造家居」。市建局自2012年開展「學建關愛」義務工作計劃,環保再造家具,增加收納空間。2023年始,他們更結合執拾家居的概念,跟和富社會企業合辦「升級再造家居活動」。不但短期內提供新家具,義務協助執拾家居,更希望指導家庭執拾技巧,為他們帶來長期改善。 新家具送到,雜物也經過「斷捨離」後減少許多,陶婆婆看到經過「升級再造」而煥然一新的家居,非常高興。
- 資訊節目
- 2024年02月13日
小事大意義|情繫鄰舍(下):影樓共聚天倫記錄開心一刻 助人送米送關懷
【情繫鄰舍(下)】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街坊鄰里相互照拂,形成地區互助網絡,正是香港青年協會鄰舍隊的成立宗旨。一群青年義工籌辦影樓活動,免費為社區居民拍攝家庭照,記錄溫馨時刻。服務逾4年的鄰舍隊成員Aaron就是這次影樓的攝影師。在義工的指導下,家庭享受專屬他們的時光,輕鬆使用道具留影。 Aaron同時參與青協鄰舍隊的「送米助人」計劃,並透過上門探訪,親身了解社區需求。青協得到區百齡慈善基金會支持,定期開設米站,並為行動不便者送米上門,也送上關懷。 Aaron現正於大專修讀社會工作系。他期望未來成為社工,協助解決社區問題。他相信集腋成裘,多一個義工,社會資本也會隨之增加。
- 資訊節目
- 2024年02月11日
小事大意義|情繫鄰舍.上 多區鄰舍團年飯慶新春 青年義工植根社區
【情繫鄰舍.上】適逢新春佳節,香港青年協會「鄰舍第一」計劃在多區舉辦大型團年飯,邀請當區居民共聚開飯。不少年輕的鄰舍隊成員在場協助。服務9年的資深鄰舍隊成員Emily擔當司儀,並協助統籌活動。她的弟弟妹妹也一起加入鄰舍隊,參與各種義工服務,例如攝影、策劃、功課輔導等。 「鄰舍第一」計劃自2011年開展,至今已超過12年,招募14至35歲青年義工,在全港多區進行義務地區工作,旨在發動青年力量,聯繫社區。
- 資訊節目
- 2024年02月06日
小事大意義|超級港產電影迷.下 自稱香港電影「Google」 43歲港男整網頁、拍片訪談電影人:留住港產片
【超級港產電影迷.下】電影迷威哥自小迷上世紀50至90年代的港產片,以往曾製作網頁、寫網誌向世界各地的觀眾推廣香港電影文化。7年前他開設個人網上頻道,多年來看過的電影、日思夜想的情節對白,如今能夠親身接觸銀幕內外的電影人,與他們訪問對談,令他感覺如夢境成真。 威哥希望觀眾了解多些關於昔日港產片的製作模式和電影人的創作意念等等,又參與曾為電影場景的社區導賞團,為甚麼憑自己的力量,留住港產片?保育香港電影文化,有甚麼社會意義?
- 資訊節目
- 2024年02月04日
小事大意義|超級港產電影迷.上 80後港男情迷上世紀港產片 滿屋數千齣電影珍藏為乜?
【超級港產電影迷.上】上世紀80年代是香港電影的盛世,吸引世界各地的觀眾捧場,在德國出生的威哥在父親的薰陶下,迷上香港電影;後來舉家回流,威哥也漸漸成為超級港產影迷。自稱香港電影「Google」的威哥的成長也伴隨著港產片發展,如今對上世紀50到90年代的香港電影,幾乎全都熟悉,甚至把喜愛電影的對白倒背如流。他亦在家中儲藏了數以千齣港產片的珍藏,從絕版的VHS錄影帶到昔日的電影宣傳剪報,都是多年到全球各地搜羅的。近年他廣受電影活動邀請,樂於向公眾分享香港舊電影的冷知識、趣聞和看法等等。他對港產片推廣如此落力,為了甚麼?
- 資訊節目
- 2024年01月30日
小事大意義|憶舊石硤尾:91歲琼姐回憶石硤尾發展進程 與義工學生變電站揮畫筆記錄文化特色
【憶舊石硤尾】「因為大火,一無所有,連木屐也穿不及,還不傷心?當時很悲哀的。」91歲的王瑞琼,琼姐回憶起1953年聖誕夜的石硤尾大火,「燒六村」的悲況,一陣唏噓。曾住石硤尾寮屋區的琼姐想起當年簡陋的木屋,沒有水電的生活,只淡淡説道:「不知道甚麼是苦,不知道甚麼是甜,就這樣過日子。」一場大火,令琼姐一家痛失家園,家當盡失,流落街頭1個半月。幸好政府因為火災加快興建徙置區,令他們一家終於能上樓,生活質素大大提高。石硤尾變電站就在1956年正式啟用,為這些家庭提供更穩定的電力供應。 時至今日,石硤尾的故事隨著公共屋邨的落成等發展,一直延續下去。琼姐就參加了中電變電站美化計劃,跟當區的其他長者、學生及中電義工,一起用畫筆在石硤尾變電站牆上,記錄石硤尾,以至深水埗區的變遷。
- 資訊節目
- 2024年01月28日
小事大意義|鹽田梓有段故:鹽田梓故事不止鹽田 中大團隊記錄口述歷史免散佚
【鹽田梓有段故】西貢鹽田梓以復興鹽田馳名,但原來島上不同地方也散落了村民不同的有趣小故事。從小孩子要鑽進水井取水,到客家豬肉缽借代女子的説法等故事,依靠一代代口耳相傳,容易隨時間消逝。由香港中文大學主辦,鄉郊保育資助計劃及鄉郊保育辦公室資助的「西貢鹽田梓文化歷史保育及復育研究:社區敍事及公眾體驗式參與」項目嘗試發掘故事的潛力,將鹽田梓的故事分享給大眾,也傳承給村民的下一代和移居外地的村民。 來自香港各大院校,不同學系的多名大學生參與研究,走訪島上不同地方,記錄村民的故事,並設計路線。他們在項目後期舉辦「鹽田梓文化歷史故事之旅」,化身講故「仔」講故「女」,帶領公眾以故事探索鹽田梓。有別於一般的導賞團,「鹽田梓文化歷史故事之旅 」注重用故事傳遞及傳承鹽田梓的獨特文化,將這個集天主教信仰和客家文化於一身的小島重新展現。
- 資訊節目
- 2024年01月23日
小事大意義|深港綠色傳承者們.下 深圳與西貢潮間帶 發掘海洋生物多樣性
【深港綠色傳承者們】 (下) 一批志願成為生態導賞員的青年,早前前往深圳、惠州實地考察,部分成員遊走深圳大鵬半島秤頭角潮間帶及香港西貢橋咀島連島沙洲潮間帶,希望發掘箇中海洋生物多樣性。潮間帶,是指平均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間的海岸,也就是,從海水漲至最高時所淹沒的地方開始,到潮水退到最低時露出的水面,之間的範圍。 潮間帶以上,海浪的水滴可以達到的海岸,稱為潮上帶。潮間帶以下,向海延伸至約三十公尺深的地帶,稱為亞潮帶。 退潮後,在低潮線以上積水的小水池稱為「潮池」。潮池的生物必須具有忍受每日溫差和含氧量劇烈變化的能力,此處棲地環境時而乾燥時而潮濕、溫度時高時低、鹽度也是時時變化,可以說微環境的變化非常大。在全世界,人們利用潮間帶特有的生態環境,進行水產養殖活動,形成海岸常見的人文景觀。
- 資訊節目
- 2024年01月21日
小事大意義|深港綠色傳承者們.上 深港兩地紅樹林生態保育大比併
【深港綠色傳承者們、上】早前香港青年大灣區生態環境學習之旅,一批有志投身綠色旅遊行業的青年,去到深圳、惠州實地考察,發覺深港兩地的生態保育可以互相學習。大亞灣紅樹林城市濕地公園位於大亞灣中心區,淡澳河入海口處,為鹹淡水交匯的河口濕地,這裡保存有一片茂盛的紅樹林群落,形成未來大亞灣的城市綠肺。公園範圍內濕地類型多樣,紅樹林生長茂密,生物群落繁多。經初步調查,共有高等植物283種,其中濕地植物47種,包含紅樹植物17種。動物有340多種,其中鳥類87種,國家Ⅱ級保護動物7種,包括黑耳鳶、普通、紅隼、褐翅鴉鵑等,水鳥(涉禽+游禽)34 種,包括蒼鷺、大白鷺、小白鷺、牛背鷺、金眶鴴等,其中這裡還是黑翅長腳鷸和白臉鴴的南方繁殖地。大埔汀角紅樹林在1985年3月已被定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可見其生態資源的豐富。在飽覽吐露港海景的汀角紅樹林內,可以找到香港 8 成紅樹種類,如白骨壤、欖李、桐花樹、秋茄和海漆等。除了樹木外,當潮退時,你更會見到寄居蟹、海星、水母、蜆、彈塗魚等生物,品種多達 200 種,難怪這裡成為了學校常來的生態熱點。
- 資訊節目
- 2024年01月16日
小事大意義|潛伴同行.下 兩考牌殘疾潛水員作潛伴示範 鼓勵他人衝破障礙
【潛伴同行.下】多年前的墜軌意外令危家銓,Wilson失去右腳。但活躍好動的他並未就此放下自己對運動的熱愛,而是積極嘗試不同運動。Wilson現時是香港傷殘人士體育協會的全職射箭運動員。但較少人知悉的是,原來他還懂得潛水,已考獲開放水域潛水牌照。有不少潛水經驗的Wilson參與了社創基金項目Artemis的潛伴示範,希望能讓更多殘疾朋友瞭解,原來他們還有潛水,甚至是嘗試其他運動的可能性。 同樣參與潛伴示範的還有司徒志強,Bobby。他在10多年前因為交通意外失去雙腳,但一直積極面對。機緣巧合之下,朋友介紹他參與潛水活動。一次體驗令他有重生之感,「原來可以讓我重新站起來。甚麼叫站起來?我不是用腳去站起來,而是我可以在水底,像平常人一樣,可以走路,可以站立,可以倒轉,令我一些經常臥床(沒有活動)的肌肉,可以在水中的無重力狀態下動起來。」從此,他就開始潛水,更在有更多經驗後,帶領更多殘疾朋友嘗試潛水。由潛水開始建立的人際網絡,令他經常在自己經營的餐廳與殘疾朋友相聚,更為他們免費維修輪椅,如同潛伴一樣,相互照顧,並肩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