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5日
管制即棄塑膠|快餐店推竹、木餐具 市民:紙用不到、食湯粉一定爛
【有線新聞】今月22日起,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產品法例實施。有連鎖快餐店推出竹和木餐具方便顧客選購,環保團體希望企業多行一步,免費借出餐具,以做到源頭減廢。 本月22日起,政府實施首階段管制即棄膠餐具計劃,餐廳、小食店等不能再向顧客提供即棄膠餐具。買外賣不能再取飲管、膠叉、膠刀等,膠碗、膠盒就暫時仍可以用。有連鎖快餐店諗到計推出用竹、木製造的環保餐具,亦有不鏽鋼刀叉,買外賣時,顧客可以加付一至兩元選購。張先生:「(那兩元不鏽鋼這個呢?)我應該不會,我也是用木那個,如果要可重用的話我也會自己帶,無謂再買一套兩元的(使用後)再清洗,好像有點浪費。」李先生:「紙不會要、因為用不到,食湯粉會一定爛,用處不大、沒有強度。」 有環保團體認為即使用天然材料製作即棄餐具,在生產過程中也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譚穎琳:「我們看到很多很乾淨的即棄餐具背後的污染是工廠的製造、開採、運輸過程,所以看到只是一個很乾淨的即棄餐具,但是用一次就棄置,令到我們不停重複加強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廢氣、水污染、土壤污染。」團體建議企業推出「餐具借還計劃」,食客付按金借餐具,從源頭減廢。 即棄塑膠管制計劃實施後首六個月為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5日
尖沙咀樓上舖遭爆竊 失180萬元名牌手袋
【有線新聞】尖沙咀一間樓上舖遭爆竊,損失約值180萬名牌手袋。 樓上舖玻璃門遭打破,碎片散滿一地,店舖在天文台道一幢商業大廈內。上午九時左右,負責人返到上址,發現大門損毀遭人爆竊,初步點算損失14個共約值180萬元名牌手袋,警方翻查大廈閉路電視,發現早上七時左右,賊人將多個手袋放進自備大袋內後離去。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5日
政經CHAT|迪拜王子離港傳因開幕禮降格? 沈運龍:王子嗰邊可能覺得唔舒服
【有線新聞】迪拜阿里王子在港設立家族辦公室,但日前以「緊急事務」為由回國,令原定3月28日的開幕禮延期,事件引起公眾關注。沈運龍今早(5日)在電台節目中表示,開幕禮原本有好多官員答應出席,但後來有所改變,予人「降格」感覺,「王子嗰邊可能覺得唔舒服呢?」 《明報》李先知專欄今日引述政商界流傳的消息,指開幕主禮嘉賓由原本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降到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之後再改為投資推廣署長,最後連署長都不出席,「人哋先至冇癮發嬲即刻走」。報道又引述另一消息指,中東經貿協會會長沈運龍「請唔到人」,導致雙方出現齟齬,阿里因此決定取消開幕禮。 事件關鍵人物之一的沈運龍今早接受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訪問,坦言原本有很多官員答應出席開幕禮,「不過之後香港發生咗好多事,有啲病咗,有啲中咗招,出席官員有所改變先畀人感覺降格,王子嗰邊可能覺得唔舒服呢?」但他認為「唔得閒都正常,不至於任何拗撬。」他又指,有傳媒報道資訊有誤,引來好多「反政府YouTuber」指他「搭雞掤呃香港」,所以要作出澄清。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5日
三議員倡促進運動旅遊融合發展 霍啟剛冀大灣區合作「搶盛事」
【有線新聞】有立法會議員建議政府應趁今年旅客消費模式轉變,加緊促進運動旅遊融合發展。 近月不同大型體育賽事在香港舉行,三名議員姚柏良、鄭泳舜和霍啟剛說政府目前由文體旅局內的不同部門分別負責體育、旅遊,建議政府成立專門工作組統籌協調兩者融合,並檢視M品牌資助和申請計劃,鼓勵公私營合作,推出更多運動旅遊產品。 霍啟剛亦建議藉全運會機會,與大灣區建立恆常聯絡機制,令兩地日後共同申辦國際盛事。霍啟剛:「大型比賽一個場地未必足夠,我們如何利用粵港澳大灣區那麼多場地,善用這些空間一起去做同一目標、或一起做比賽,去『搶盛事』,這些都值得考慮。」 旅遊界姚柏良:「運動旅遊正正可符合現今旅客需要,我們的研究也提到體驗式旅游消費的上升非常高,純粹購物式的上升速度很低,現在大家都追求獨特體驗。體育運動正可提供參與者健康、有趣味、生活質素提升的內容,更多元化、個性化的體驗。希望政府參考我們的研究結果、參考其他地方做法,尤其日本有獨立機構擔當平台角色,串聯商界、政府、體育界各方面不同的組織。」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5日
沙田T4主幹路撥款抽起|林世雄:爭取暑假再交財會審議
【有線新聞】政府上月因未取得足夠議員支持撤回沙田T4主幹路71.6億元撥款申請,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說爭取今年暑假前再提交財委會審議。 林世雄接受報章專訪說T4主幹路落成後,可令區內繁忙時段主要行車時間縮短大約四成,令該區2041年前不再塞車。目前計劃中的沙田繞道仍處於非常初步規劃階段,不能互相替代,但可以功能互補,期望T4工程可盡快上馬,緩解區內交通擠塞問題。他又說,T4工程造價倍增是由於加入了一系列利民措施,以及通脹影響,難以與20年前初步方案比較。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5日
尖沙咀站路軌現裂縫 田北辰促加密至一周一檢 港鐵稱有難度
【有線新聞】港鐵尖沙咀站路軌焊接位星期四被發現有裂縫,港鐵稱會詳細分析部件,而涉事路段每兩星期以超聲波檢查,有立法會議員促請加密,港鐵指有難度。 港鐵荃灣綫尖沙咀站附近路軌星期四早上被發現有裂縫,行車時間一度要延長,港鐵指涉事的是路軌焊接位,已將部件送到實驗室詳細分析。港鐵車務及創新總監李家潤:「我們一宗都嫌多,肇事路段每兩周有超聲波軌道探測車進行路軌檢測,每三日有目視巡邏,有些特別路段每四至六個月用人手無損探傷,有這麼多技術加上有列車安裝監察系統實時行車時監察路軌營運狀況。」 有議員促請港鐵加密至一周一檢。新界西北(實政圓桌)田北辰:「20年來都還是兩星期一次,裂紋可以由毛細裂縫變得可以很闊。」李家潤:「其實議員,我們真的有難度將頻密度調整,主要因為路軌使用和狀態去調控,我們當然希望每晚檢查,但實際有難度,因為晚上調車、佔用空間,兩小時黃金時段都有很多工程要用。」 港鐵去年宣布投放逾650億元更新設施及保養維修,考慮「提早收車、延遲開車」,爭取更多維修時間,港鐵最新指仍在研究,若有決定會預早通知乘客。李家潤:「在一個最不影響乘客的時間、選一個最好的季節、哪個月份、哪個時份去做好工程,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5日
猴疱疹|男子受襲染疫情況嚴重 漁農署:已加強檢控餵飼野猴、冀增絕育數量
【有線新聞】有男子早前被猴子襲擊後感染猴疱疹病毒,仍然在深切治療部留醫,情況由危殆轉為嚴重。其實在郊野公園野內餵飼野生猴子是違法的行為,漁農署方說近年已加強檢控。 漁農自然護理署高級動物護理主任石仲堂:「一般我們見到每年約100宗檢控,過去一年禁餵區由原本猴子棲息地擴展到全港,我們也加強巡邏和檢控,檢控的數字倍數上升,看到我們的執法力度很大。但郊野公園地方大,有機會有市民避開我們去餵飼,單靠我們檢控處理非法餵飼並不足夠。」 署方又說現時猴群數量大約在2,000隻左右,自2007年起每年會為大約80至100隻猴子絕育,估計現時有七成猴子已絕育,署方希望提升至每年100至120隻,以進一步控制猴子數量。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5日
上水七旬老婦疑騎單車失事 當場證實死亡
【有線新聞】上水一名老婦懷疑騎單車失事,當場證實死亡。 單車翻側在路邊,貨物籃內的米飯散落一地,交通警員在現場蒐證。現場是青山公路古洞段近松柏塱一條支路,上午8時許,有途人發現單車翻側,附近有一名年約七十歲老婦昏迷,於是報警,救護員到場證實她死亡。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5日
肝癌|免疫療法易現抗藥性 中大研服標靶藥助存活至少多一年
【有線新聞】肝癌患者分秒與時間競賽,中大醫學院與南韓兩家醫院的研究發現近半數患者在免疫療法出現抗藥性後服用標靶藥能存活至少一年。 肝癌是香港第三大致命癌症,單計2022年就有1,412人死於肝癌。除了手術及放射治療外,肝癌也會用到免疫治療,但八成患者七個月後出現抗藥性,如果無其他治療,平均半年後就會離世。 中大醫學院與南韓兩間醫院合作,在兩地找出47名有抗藥性的病人,安排他們在19個月期間服食一款標靶藥Cabozantinib,再每6星期檢查,發現大部分人腫瘤沒變大或擴散76.6%,有6.4%患者的腫瘤縮小或數量減少。 如果患者在參與計劃前只接受過免疫治療方案,總存活期中位數有14.3個月;如果接受過「二線治療」,即在免疫治療後曾接受電療等療程,存活期中位數都有逾半年,有四成多患者存活了超過一年。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教授陳林:「以肝癌角度,是很振奮,因為這並不是很容易醫治的癌症。做這研究前是沒前瞻性數據,甚至沒告訴你甚麼情況做甚麼,其實說得難聽一點就是『各施各法』。」 這項跨地域研究啟動時正值新冠疫情,團隊都說成果得來不易,已於多份醫學期刊刊登,期望能成為國際治療肝癌的指標。陳林:「有位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5日
何力治:相信外企續選香港作地區總部
【有線新聞】「一帶一路」專員何力治接受HOY國際財經台訪問時說,香港扮演着「超級聯繫人」及「超級增值人」的角色,相信有意進軍中國和「一帶一路」市場的國際企業會繼續選擇香港作為地區總部。 何力治:「當國際企業要在亞洲投資,它們通常選擇香港作為地區總部去進入中國、大灣區和亞洲市場,而中國和大灣區企業要進入『一帶一路』市場,也會選擇香港作為地區總部。因為香港不單是『超級聯繫人』,也是『超級增值人』,我們有強勁的國際金融中心、多元化及國際化的專業服務、頂級的創新和研究設施,這些創新和服務使我們可以為中國企業進入『一帶一路』國家及『一帶一路』企業進入中國增加價值。」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5日
高才通|日均280多人來港、四成未有工作 議員:羊群效應不出奇、或需收緊要求
【有線新聞】本台昨日報道過有外商將業務搬離香港,今日會講下政府推出一系列吸納人才措施。過去一年幾已經有超過20萬的新香港人及家眷抵港,佔總人口大約2.7%,當中近半來自「高才通計劃」。 高才通人才Helen:「我是2023年1月在小紅書搜到這個計劃,只要準備你的畢業證、護照、一些個人資料,然後在官網上提供資料就可以申請了,還蠻容易的。」 讀藝術管理的Helen去年在英國碩士畢業,用了兩個星期拿到「高才通」簽證,不過到香港之後只是找到月薪15,000至18,000元的公關工作,Helen:「確實有很多公司沒有回覆,我記得當時投了差不多30多間公司,然後是否有人事部回覆呢?我記得不超過十間。」 高才通推出一年多,批出58,000幾宗申請,逾九成四都是內地人。連同受養人,超過12萬人簽證獲批,即是平均每日280多人。有9萬人抵港,相當於香港總人口的1.2%。立法會議員尚海龍:「有一些羊群效應並不出奇,就是當初身邊有人申請,為什麼我不申請呢?我都是名牌大學畢業,但他未想過自己適不適應香港。」 計劃下的高才有兩種,獲批的58,000多宗,超過七成六跟Helen一樣屬於全球百強大學畢業生。另一種只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5日
垃圾徵費|安老院舍負責人指成本、工序增 嘆難源頭減廢:護理越好、垃圾越多
【有線新聞】垃圾徵費「先行先試」14個試點包括安老院舍,負責人表示單是購買指定袋每月都要多花過萬元,處理垃圾的工序亦有增加。 屯門這間安老院現時有170名長者入住,起居大小事都要人照顧。這幾架新擺放的「尿片車」全部都套上了75公升指定袋,每日都會收集大約40袋尿片。「先行先試」了幾天,院舍負責人預計日後每個月購買垃圾膠袋開支額外要多13,000元。 香港安老服務協會主席魏仕成:「最大困難是我們想節省也不能節省,九成的垃圾不能源頭減廢,是長者的排泄物和傷口護理,尿片更換越頻密,傷口護理越好,對老人家更加有裨益。反過來,這些益處越多時,垃圾就會越多。」 指定袋的尺碼較他們以前用的小,變相每日又要多處理幾袋垃圾。魏仕成:「由原本120公升的垃圾桶、改回75公升,同事需要用垃圾車推去垃圾站,不是拿一個120公升的垃圾桶直接推去垃圾站。」 院舍內也增設了一個垃圾收集點,一日有三個時段收集垃圾,這些用黑色膠袋包好是廚餘,收集後會拿去回收,佔院舍垃圾大約一成。院舍職員Carol:「過往我們沒有回收廚餘,回收廚餘時,同事也要適應,例如早前可能會夾雜牙籤、口罩,不能做廚餘回收,要分類為一般垃圾。」 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