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1日
順安邨試行家居防火安全探訪計劃 消防處家訪36戶獨居、雙老長者評估安全隱患
【有線新聞】消防處4月起推行家居防火安全探訪試行計劃,上門為獨居及雙老長者提供家居防火資訊。 試驗計劃在順安邨推行每月探訪12戶,至今已探訪36戶,每次探訪有2名消防員連同1名社福機構社工或義工,了解住戶生活習慣,評估家居消防安全隱患。住戶要做家居防火意識問卷調查,亦會派發滅火筒、滅火氈及安裝獨立火警偵測器。試驗計劃為期一年,處方會審視成效,考慮是否延伸至其他社區。 消防處高級消防隊長鄭建威:「拖板、萬能插蘇他們可能會駁來駁去、插在一起,太多比較高伏特的電器駁在一起,這個情況下我們也可即時重新裝插,這可能是其中一個情況。又例如他們家有時可能雜亂一點,我們也會替他們清理一下走廊位置,萬一遇到火警要逃生也有較清晰的路徑。」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1日
簡約公屋|首批明年首季分階段入伙 有議員滿意進度、透露本周公布申請詳情
【有線新聞】首批簡約公屋預計明年第一季分階段落成入伙,立法會議員視察後說滿意工程進展,透露當局會在本周內公布申請詳情。 港島東(工聯會)吳秋北:「2025年首季推出第一批簡約公屋,分別在元朗攸壆路和牛頭角彩興,共約4,400個單位,我們對這個進程表示歡迎。」 選委會界別蘇長荣:「我們進去的感覺示範單位包括三房,三人以上的,一、二人的感覺都很理想,跟現在公屋的配置、配比、面積都差不多。」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1日
愛國主義教育交流會 梁冠芬倡先培訓老師、校長 讓愛國情意滲透學生
【有線新聞】教育界舉行愛國主義教育交流會,有與會校長表示,要先培訓教師及校長,讓他們將愛國情意滲透到學生。 油尖旺區校長會主席梁冠芬:「在一個升旗儀式訓練中,我們如何可以體會到莊嚴、肅穆,過程是重要的。我們配合教育大學,一些教師專業發展、校長培訓,或者一些準教師培訓,希望加強老師、校長、準教師,他們在情意培育方面能加強培育,好讓他們將這種精神能有效滲透落實到學生之中。」 交流會有50多名教育界人士出席,邀請了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主席李慧琼出席分享。立法會議員鄭泳舜提出,學校可以在文化、體育及旅遊議題等融合愛國主義教育向學生推廣。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1日
張舉能回應岑耀信文章 指不應輕率批評裁決 湯文龍:香港普通法制度行之有效
【有線新聞】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說,絕不應該輕率指控法官裁決受到或可能受到政治影響,大律師公會主席杜淦堃說,對司法機構獨立運作有絕對信心,海外法官人數減至七人不會影響法院履行職能。 張舉能在聲明先感謝岑耀信的貢獻,並回應他的文章,說一如其他司法管轄區保障基本權利和維護國家安全之間經常存在張力,不同意法庭裁決是一回事,但指法庭因政治考慮而削弱基本權利是另一回事。司法機構尊重任何人對案件持有個人意見的權利,但公開發表意見可能會對法庭執行司法工作構成壓力或干預,即使發表也須極度審慎。任何指稱法官裁決受到,或可能受到政治或其他外來考慮影響的說法都是嚴重指控,必須理據具體且充分,絕不應輕率作出。 兩個法律專業團體都說,對本港司法機構獨立運作有絕對信心,大律師公會主席杜淦堃::「就香港法律界而言,我們和其他地方一樣,我相信沒有地方是沒有新挑戰。我對終審庭首席法官張舉能和他領導的團隊有信心,相信能面對未來的挑戰。他們(海外法官)大約每年只來港一次,我覺得仍有足夠人力處理終審法院工作量。」 新任律師會會長湯文龍:「我們的所有言論都受基本法保障,我們有非常獨立的司法機構,所有法官有很專業的技能審案,也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1日
網絡熱話|跑馬地茶餐廳推$33廚師發辦早餐 網民好奇猜測:一杯暖水加一隻烚蛋?
【有線新聞】廚師發辦(Omakase)近年備受港人追棒,平時在高級日本料理店就見得多,茶餐廳又見過未?有網民近日就分享指,跑馬地一間茶餐廳推出33元廚師發辦早餐,引起一眾網友熱論。 該名網民近日在社交平台發文指,位於跑馬地昇平街的一間茶餐廳,推出了廚師發辦早餐,更大讚早餐不錯。根據其上傳的照片可見,茶餐廳內有黑板寫著「早餐廚師發辦,呀媽家姐(取Omakase諧音)$33」。 由於帖文未有附上早餐實物圖,引起一眾網友熱論,不少人好奇該早餐包含什麼食材,有人就猜測「一杯溫水+烚蛋一隻」、「兩熟蛋、兩太陽蛋飯」、「一碗白粥,一隻雞蛋」,亦有人搞笑稱「呀媽家姐,即係大姨媽?」,亦有人就大讚茶餐廳有創意,「呢間嘢幾鬼馬」。 事後亦有網民上傳廚師發辦早餐的實物圖,原來是豬扒蛋公仔麵,照片可見,豬扒數量也頗多,賣相吸引。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1日
港大風波|政府設小組調查 冀釐清事實、協調內部溝通 建議改善措施
【有線新聞】港大管治風波持續,政府介入了解後認為各方說法不一致,宣布成立小組調查研究,希望釐清事實、協調溝通。行政長官李家超說,已經提醒校長張翔及校委會主席王沛詩,互相配合及溝通的重要性。 港大副校長任命再觸發校委會與校長張翔的矛盾,身兼港大校監的特首李家超早前委派教育局了解,發現不同人提供的信息並不一致,認為須釐清事實,宣布成立由教育局常秘李美嫦和教資會主席雷添良組成的調研小組。小組工作包括要釐清事實及了解各方問題,協調內部溝通、加強彼此合作,並建議改善措施及良好做法,確保港大妥善運用公帑,並按《大學問責協議》要求運作。 李家超出席行會前重申,港大並不屬於任何一人,而是屬於香港,亦需要向政府負責,他已經約見校長張翔及校委會主席王沛詩,提醒必須以大學利益為首要考慮。李家超:「如果港大行政有不當就要改善,重要崗位長期懸空就要填補,程序上不清楚的要寫清晰,大學的財務要清晰問責,政府對大學撥款每年以億元計,公帑必須用得其所。」 自校委會上月底表決副校長委任後,張翔及王沛詩多次隔空交鋒,張翔稱對委任不知情,批評校委會繞過既定程序。校委會就反駁去年已開始討論,反指張翔管治混亂,上任後數個副校長職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1日
的士駛入瑪麗醫院失控 撞倒多支拉帶柱無人受傷
【有線新聞】今早約10時半,一輛的士駛入瑪麗醫院的士站時懷疑失控剷上行人路,撞倒多支拉帶柱,車禍中無人受傷。而從網上圖片所見,失事的士車頭冚摺起變形,多支拉帶柱被捲入車底。 警方到場,院方與65歲的士司機達成和解,案件列作「交通意外無人受傷」處理。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1日
公務員加薪|特首會同行會決定劃一加薪3% 追溯至4.1生效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各級公務員劃一加薪3%,追溯至4月1日生效。 公務員事務局說,鑑於政府出現財政赤字,必須審慎處理公務員薪酬調整,同時勞動市場緊絀,公務員職位空缺率持續上升至約一成,各級公務員都承擔額外職責。過去一年經濟亦有確實增長,物價和私營機構薪酬上升,在平衡各項因素後,決定劃一上調公務員薪酬3%,會盡快提交立法會財務委員會考慮。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1日
張舉能回應岑耀信文章 不評論司法程序案件 指批評法官裁決是嚴重指控
【有線新聞】終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回應岑耀信文章,不評論仍在進行司法程序的案件。 他說一如其他司法管轄區,保障基本權利和維護國家安全之間經常存在張力,不同意法庭裁決是一回事,但指法庭因政治考慮而削弱基本權利是另一回事。對案件公開發表意見可能會對法庭執行司法工作構成壓力或干預,即使發表也必須極度審慎。任何指稱法官的裁決,受到或可能受到政治或其他外來考慮影響的說法,都是嚴重指控,必須理據具體且充分,絕不應輕率作出。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1日
國泰最後一架長泊外地飛機返港 所有飛機已重返機隊
【有線新聞】國泰最後一架長期停泊在外地飛機返港。 該架空中巴士A330客機上星期四返回香港。國泰說所有飛機已重返機隊,標誌集團完成成立77年來最艱鉅任務。國泰在疫情期間削減大量航班,70多架客機被閒置。為確保飛機得到妥善保存,將它們送到澳洲中部沙漠愛麗絲泉,希望避免飛機部件因含鹽份和潮濕的空氣銹蝕。國泰說運力正按預期恢復。 國泰營運及航空服務總裁麥皓雲:「重建要快速和安全是我們首要目標,確保達到目前狀態,以及邁向100%是主要焦點,我們正在重建軌道上,開始思考未來、三跑系統,已訂購50、70架飛機,很多工作為未來重建。」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1日
私隱公署制定規管AI指引 若出現事故須暫停運作
【有線新聞】私隱專員公署發布《人工智能個人資料保障模範框架》,制定規管人工智能AI指引。 指引列明,機構在採購AI系統時,須要成立管治委員會,協助制定AI使用目的、管治策略等。若出現AI事故,例如涉及歧視等內容,須暫停系統運作,亦要向公司董事局匯報。 機構亦應留意當中涉及的個人私隱如何處理,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譬如掃描了虹膜後成立了資料庫,但相關項目原來無法找回。掃瞄虹膜後參加者的相關數據並非百分百找到,變相一些客戶或參加者如果想刪除自己的虹膜紀錄,或更正自己的登記紀錄,原來找不到,這便違反了私隱條例的相關規定。」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1日
岑耀信撰文批法治受損、日趨極權 李家超:不同意 強調法官須正確詮釋法例
【有線新聞】上星期辭任終院海外非常任法官的岑耀信撰文指,香港法治受嚴重損害,留任以維護法治「恐怕已不再現實」。行政長官李家超表明,不同意他的言論,又指本港法官勇敢面對外國干預和壓力,遺憾他們被少數同事背棄。 岑耀信在《金融時報》的文章,以「香港法治面臨嚴重危險」為題,提到初選案14名受審被告被定罪。岑耀信說法庭的裁決在法律上站不住腳,不一定意味「法治已死」,上訴庭仍有機會糾正,真正的問題是案件反映「香港司法萎靡不振的徵兆」。他批評港區國安法嚴重限制法官的自由度,人大也可透過釋法推翻法院的判決,藉此權力對付對手,形容香港正由一個充滿活力和多元的地方變成極權,過去留任終院海外非常任法官,希望有助維護法治,這想法「恐怕已不再現實」。 李家超說,特區政府不同意岑耀信的看法,強調法官必須正確詮釋法例,「法官的專業不是在政治方面,他們可有個人政治取向,但這些不是他們的專業。一個法官可喜歡或不喜歡某種政治制度,可以喜歡或不喜歡某條法例,但法官的專業是要按法律原則和證據,正確詮釋法例。」 李家超又提到,岑耀信2021年曾撰文,指國安法後有人要求英籍法官辭任,認為做法等同要求法官參與政治杯葛,「民主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