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30日
梁振英再發文談土地供應 指須拿捏量及時間 憂衍生政府財政問題
【有線新聞】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再發文談論土地房屋供應,指供需都必須量化,質疑並非愈多愈好,要拿捏量和時間。 梁振英再在社交平台發文指,如果土地房屋供應及開發愈多愈好,而且不計成本,反問是否應該劃更多填海區,如果不是,就要問所需數目的根據,又以經常煲糖水作比喻,質疑是否愈早買愈多糖就是愈好,強調問題在於要拿揑量和時間.他早前發文指,要慎防土地房屋供過於求,擔心衍生政府財政問題。 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回應說,政府要不斷造地,需要時推出市場,不需要時可作為土地儲備。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30日
港產AI機械人現身創科峰會 倡創造「支持性環境」鼓勵業界 有表情兼對答如流
【有線新聞】香港研發的AI機械人將獲邀出席一個創科峰會,究竟她可以如何在峰會分享? 悲傷、驚訝、憤怒。人工智能機械人Sophia:「如何呢?」港產人工智能機械人Sophia能夠模擬人的表情,雙眼炯炯有神,但她真正的「眼睛」,其實是靠胸前的鏡頭。配備埋語音識別技術,可以對答如流。Sophia:「跳舞是表達我的有趣方式,即使我仍在改善節奏感,如果你願意,我們能找個時間一起跳舞。(現在可以嗎?)也許今晚。」 Sophia這日現身記者會,因為她將獲邀出席創科峰會,分享她從機械人角度對創科發展的看法。Sophia:「要創造一個支持性環境,鼓勵科技界的實驗和發展。另外在學校和醫院使用更多像我的機器人會很好。」 今次峰會期望聚焦AI發展,提出建立智慧城市,鼓勵不同行業運用人工智能技術。NTT Com Asia首席營收總監曾慶德:「香港這樣的城市真的很神奇,有很多面向去建立智慧城市,有多層基礎令它更可靠和可延展,讓Sophia這樣的人能互動及帶來價值,改變我們某些做事方式。」 主辦方說政府在《施政報告》成立百億創科基金,向外界表明發展創科的決心。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30日
瀑布灣女屍案|警方押解疑犯現場調查
【有線新聞】華富邨瀑布灣謀殺案,警方押解疑犯到現場調查。 疑犯黑布蒙頭、鎖上手銬,由港島總區重案組探員押到瀑布灣現場調查。警方星期一早上接報一名25歲外籍女子倒臥在瀑布灣,當場證實死亡。初步驗屍顯示,她頭部受到撞擊,懷疑在水中窒息致死。警方調查後在油麻地拘捕一名34歲外籍男子及一名36歲本地女子,涉嫌謀殺及協助罪犯。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30日
涉禁錮襲擊、裸照勒索14歲女童 8人罪成2人罪脫 宣判時被告欄傳出笑聲
【有線新聞】一名14歲女童前年在馬頭圍邨懷疑遭十名男女襲擊禁錮並且拍下裸照勒索,八人罪成。法官批評有被告大話連篇,指女童與一眾被告無結怨,信納她的證供。 案件在區域法院審理,五男五女被告案發時15至21歲,其中三人承認部分控罪,七人受審。案情指前年四月,其中一名認罪被告相約當時14歲的女童到土瓜灣馬頭圍邨,他們在邨內休憩處碰面後,有人聲稱被女童偷了價值兩萬元的鑽石頸鏈,繼而圍堵她、對她拳打腳踢,並帶她到公廁拍下祼照,威脅她交出一萬元及不能報警。十名被告都在場見證毆打,亦有人拍攝過程。 其中最年長的男被告當時以沒有證據指控女童偷竊為由,提出賠償一萬元了事。他的證供又指,女童曾到他家中療傷,顯示他們事後關係良好,法官拒絕採納,批評他「扮好人」、大話連篇,實際是串通其他人欺騙女童,判他勒索罪成立。代表律師求情時指勒索金額是同類案件中較小,法官不認同,指考慮到14歲女童的經濟能力,一萬元是相當大的金額。 另一名16歲女被告則指當時害怕被打,只是負責拿着女童手袋,女童被拍裸照時有勸喻不要拍,但沒有人理會。法官不相信她曾經反對拍照,又指前往公廁期間,她有機會歸還手袋、並且離開,判她襲擊及非法禁錮罪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30日
彩虹邨重建|有居民盼盡快落實:年紀大、怕等唔到 有政黨倡辦「睇樓團」安置
【有線新聞】很多彩虹邨居民都希望盡快落實重建計劃,認為整條邨分期清拆及重建涉及十多年是太長。有政黨建議政府安置居民前先讓他們視察新環境。 彩虹邨超過60年歷史,可以說是長者邨。最早四年後搬遷,整個過程就要十多年,居民都希望重建越快越好。金碧樓居民王女士:「一早應該清拆,每樣東西都破爛不堪,心情不知多開心。」金漢樓居民周女士:「我怕我等不到,因為我已經很大年紀,第一批可以搬走是我已滿70歲。」紫薇樓居民李女士:「我都沒眼看,我怎麼知道幾時幾日(清拆),怎會這麼長命?(大概20年後會讓你入伙)我20年後或者明天都上天堂。」 除了新美東邨,住戶可以選擇遷往其他區,有意購買資助房屋還有優先選樓資格,有政黨建議舉辦「睇樓團」。 九龍東(民建聯)區議員顏汶羽:「先看環境或配套設施、交通安排是否適合自己,讓他們可以及早安排和準備。另外希望政府透過地區團體、區議會和關愛隊,甚至非牟利組織協助有需要居民,包括獨居長者盡早搬遷,讓他們不用因經濟原因或沒人幫忙而感到疑惑。」商舖方面,他建議優先讓原有租戶投標,在新落成的美東邨或彩虹邨重開。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30日
北角私家車落斜疑收掣不及 兩女途人捱撞一人情況危殆 47歲司機被捕
【有線新聞】北角長康街有私家車撞傷兩名途人,其中一人情況危殆。 一度昏迷女途人要用頸箍固定頭部,昏迷送到東區醫院。另一名女途人腿部骨折,送院時清醒。私家車下午四時半沿長康街落斜,駛到英皇道交界時懷疑收掣不及,撞倒兩名正在過馬路的72歲及54歲女途人,再撞毀欄杆。47歲男司機涉嫌危險駕駛,導致他人身體嚴重受傷被捕。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30日
議員質疑藝術產業生態圈著重交易 冀文化基建推廣中華價值
【有線新聞】政府提出構建藝術產業生態圈,有立法會議員質疑只著重建設交易中心,希望政府利用文化基建推廣更多中華價值。 港島東(工聯會)立法會議員吳秋北:「我國是文化和文物大國,近代以來在西方列強侵略中大量掠奪我們的珍貴文物,香港亦成為文物販賣中心,相信我們不會簡單以文物藝術品交易,體現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其實現屆特區政府在推廣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已成立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亦由今年開始每年舉辦中華文化節,亦正在積極籌備興建新的關於國家發展和成就資料館,宣傳和推廣國家不同方面的成就。」 劉震說機場和西九管理局均會規劃藝術產業生態圈,涵蓋倉存、保險服務等,提供完整產業鏈支援服務。機管局明年上半年會公布擴大機場城市發展大綱。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30日
安老院實務守則擬年內更新 或放寬院舍離地少於24米規定
【有線新聞】現行法例規定安老院舍不得離地高於24米,政府計劃今年內放寬。 根據《安老院規例》,院舍任何部分的所處高度不得離地超過24米。保安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安老宿位需求殷切,會在不影響消防安全的前提下「拆牆鬆綁」,容許住宿用途部分滿足特定消防安全要求及採取合適管理措施後,可以離地面超過24米。社署及消防處已向業界作簡介,計劃年底前更新《安老院實務守則》。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30日
港大研究:糖尿病人如血糖控制良好 患肝癌腸癌風險可降約三成
【有線新聞】糖尿病人患大腸癌及肝癌的風險比常人高。港大追蹤逾14萬名病人的病歷,發現如果控制好血糖水平,患癌風險可降低約三成。 過往有研究發現糖尿病會增加患大腸癌及肝癌的風險兩倍。為了進一步了解之間的關係,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聯同臨床腫瘤學系,分析醫管局電子資料庫中逾14萬名糖尿病人的臨床數據。 結果發現血糖控制良好的病人,即是糖化血紅蛋白平均值少於7%,可以減低患大腸癌的風險約兩成八;不過如果控制得差,血糖水平大於7%但少於8%,風險會增加超過三成;如果血糖水平大於8%,風險更加會多四至五成。出現肝癌的風險亦一樣,血糖控制得好,可以減低患癌風險達三成;相反如果血糖水平升高,風險便隨之倍增。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司徒偉基:「癌症成因不會是單一因素,永遠是多重因素。以大腸癌的情況來看,糖尿是一眾風險因素中重要因素。當然你有肥胖、吸煙及飲食習慣這些都是不同因素,基因遺傳也是重要因素,但今次研究見到糖尿控制是可以改變的風險因素。」 港大醫學院內分泌學臨床副教授李智豪:「二型糖尿病的病人很多時都是身形肥胖,肥胖與出現癌症的風險本身已有關係。高血糖會增加身體內的炎症情況直接造成DNA的損傷以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30日
荃灣公屋單位淪私煙倉庫 檢20萬支私煙 71歲男住客被捕
【有線新聞】海關在荃灣搗破公屋私煙倉庫,檢獲20萬支私煙,拘捕一名住客。 71歲男住客黑布蒙頭被押走調查,海關上午在褔來邨採取反私煙行動,截查該男子時發現他身上藏有少量私煙,帶返永寧樓住所搜查,再檢獲20萬支私煙,市值約90萬元,應課稅值66萬元。海關相信他利用公屋單位作私煙倉庫,分銷區內居民。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30日
議員提BUD專項基金資助港註冊外地運作公司 商經局:無意放寬
【有線新聞】政府2012年推出BUD專項基金,資助本地企業發展品牌、升級轉型,有立法會議員關注在香港註冊商標、海外運作的公司不獲資助,商經局表明無意放寬。 進出口界(民建聯)議員黄英豪:「不少擁有香港註冊商標及其他知識產權的企業實質在內地及海外運作,因而無法成功申請該基金。」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考慮到BUD專項基金涉及公帑,我們必須將資源聚焦在香港有實質業務運作的企業,以確保BUD專項基金可為本港經濟及香港有實質業務運作的企業帶來最大的效益,亦都是符合公眾期望,我們沒有計劃放寬這項要求。」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30日
政經CHAT|發展局:專家正馬不停蹄於赤洲發掘恐龍化石
【有線新聞】本港首次發現恐龍化石,發展局在社交平台表示,古蹟辦聯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專家團隊,在漁護署協助下,馬不停蹄在赤洲島進行發掘,希望盡快完成採集化石樣本,作深入研究和鑑定。 當局指赤洲島沒有登岸設施和水電供應,專家須手攜發電機及挖掘工具登島,工作殊不容易。局方亦會積極聯絡本地專家學者,為日後研究、科普教育活動和展覽提供意見。 文物探知館正展出恐龍化石,局方稱錄得近5600參觀人次,未來將繼續舉辦更多科普教育活動,亦正全力趕工興建臨時工作室及展示室,預計年底前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