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1日
的士駛入瑪麗醫院失控 撞倒多支拉帶柱無人受傷
【有線新聞】今早約10時半,一輛的士駛入瑪麗醫院的士站時懷疑失控剷上行人路,撞倒多支拉帶柱,車禍中無人受傷。而從網上圖片所見,失事的士車頭冚摺起變形,多支拉帶柱被捲入車底。 警方到場,院方與65歲的士司機達成和解,案件列作「交通意外無人受傷」處理。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1日
公務員加薪|特首會同行會決定劃一加薪3% 追溯至4.1生效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各級公務員劃一加薪3%,追溯至4月1日生效。 公務員事務局說,鑑於政府出現財政赤字,必須審慎處理公務員薪酬調整,同時勞動市場緊絀,公務員職位空缺率持續上升至約一成,各級公務員都承擔額外職責。過去一年經濟亦有確實增長,物價和私營機構薪酬上升,在平衡各項因素後,決定劃一上調公務員薪酬3%,會盡快提交立法會財務委員會考慮。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1日
張舉能回應岑耀信文章 不評論司法程序案件 指批評法官裁決是嚴重指控
【有線新聞】終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回應岑耀信文章,不評論仍在進行司法程序的案件。 他說一如其他司法管轄區,保障基本權利和維護國家安全之間經常存在張力,不同意法庭裁決是一回事,但指法庭因政治考慮而削弱基本權利是另一回事。對案件公開發表意見可能會對法庭執行司法工作構成壓力或干預,即使發表也必須極度審慎。任何指稱法官的裁決,受到或可能受到政治或其他外來考慮影響的說法,都是嚴重指控,必須理據具體且充分,絕不應輕率作出。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1日
國泰最後一架長泊外地飛機返港 所有飛機已重返機隊
【有線新聞】國泰最後一架長期停泊在外地飛機返港。 該架空中巴士A330客機上星期四返回香港。國泰說所有飛機已重返機隊,標誌集團完成成立77年來最艱鉅任務。國泰在疫情期間削減大量航班,70多架客機被閒置。為確保飛機得到妥善保存,將它們送到澳洲中部沙漠愛麗絲泉,希望避免飛機部件因含鹽份和潮濕的空氣銹蝕。國泰說運力正按預期恢復。 國泰營運及航空服務總裁麥皓雲:「重建要快速和安全是我們首要目標,確保達到目前狀態,以及邁向100%是主要焦點,我們正在重建軌道上,開始思考未來、三跑系統,已訂購50、70架飛機,很多工作為未來重建。」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1日
私隱公署制定規管AI指引 若出現事故須暫停運作
【有線新聞】私隱專員公署發布《人工智能個人資料保障模範框架》,制定規管人工智能AI指引。 指引列明,機構在採購AI系統時,須要成立管治委員會,協助制定AI使用目的、管治策略等。若出現AI事故,例如涉及歧視等內容,須暫停系統運作,亦要向公司董事局匯報。 機構亦應留意當中涉及的個人私隱如何處理,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譬如掃描了虹膜後成立了資料庫,但相關項目原來無法找回。掃瞄虹膜後參加者的相關數據並非百分百找到,變相一些客戶或參加者如果想刪除自己的虹膜紀錄,或更正自己的登記紀錄,原來找不到,這便違反了私隱條例的相關規定。」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1日
岑耀信撰文批法治受損、日趨極權 李家超:不同意 強調法官須正確詮釋法例
【有線新聞】上星期辭任終院海外非常任法官的岑耀信撰文指,香港法治受嚴重損害,留任以維護法治「恐怕已不再現實」。行政長官李家超表明,不同意他的言論,又指本港法官勇敢面對外國干預和壓力,遺憾他們被少數同事背棄。 岑耀信在《金融時報》的文章,以「香港法治面臨嚴重危險」為題,提到初選案14名受審被告被定罪。岑耀信說法庭的裁決在法律上站不住腳,不一定意味「法治已死」,上訴庭仍有機會糾正,真正的問題是案件反映「香港司法萎靡不振的徵兆」。他批評港區國安法嚴重限制法官的自由度,人大也可透過釋法推翻法院的判決,藉此權力對付對手,形容香港正由一個充滿活力和多元的地方變成極權,過去留任終院海外非常任法官,希望有助維護法治,這想法「恐怕已不再現實」。 李家超說,特區政府不同意岑耀信的看法,強調法官必須正確詮釋法例,「法官的專業不是在政治方面,他們可有個人政治取向,但這些不是他們的專業。一個法官可喜歡或不喜歡某種政治制度,可以喜歡或不喜歡某條法例,但法官的專業是要按法律原則和證據,正確詮釋法例。」 李家超又提到,岑耀信2021年曾撰文,指國安法後有人要求英籍法官辭任,認為做法等同要求法官參與政治杯葛,「民主和法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1日
大律師公會回應岑耀信文章 重申對司法獨立有信心
【有線新聞】大律師公會回應岑耀信文章,說香港過去幾年一直面對不少挑戰,司法機構角色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重申對於司法機構獨立運作有絕對信心,促請公眾支持法官的工作,及任何維護香港法治和保障司法獨立的努力。聲明同時感謝麥嘉琳對香港法治和司法獨立的貢獻,認同她在聲明所指,對法院成員獨立性和維護法治的決心抱有信心。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1日
將軍澳新入境事務大樓啓用 市民普遍滿意、讚設施新穎 料每日6,500人次使用
【有線新聞】位於將軍澳的新入境事務大樓啟用,市民普遍滿意,認為設施較新穎,交通亦很方便。入境處預計每日有6,500人次使用新大樓,與灣仔舊大樓相若。 新大樓增設出生登記處及婚姻登記處,在二樓有櫃位供市民辦理手續;同層亦有櫃位辦理旅遊證件,亦有多部自助機供市民申領或換領特區護照,一次過完成填表、拍照、付款程序,未來亦可申領身份證。 Hayes:「那些自助機按下去都很方便,令你很容易了解及明白程序。」灣仔大樓提供的服務,全部遷入新大樓,例如優才計劃的櫃位就位於六樓。大樓鄰近港鐵將軍澳站B出口,平日上午8時45分至下午4時半開放,首日的人流不算多,市民都感到滿意。 周先生:「(以往)要經天橋才到入境大樓,相對以往的距離,我認為這邊好像短一點。如果下雨天,這邊沒有像灣仔的天橋,沒那麼方便,因為那邊不會淋雨,這邊上來時如果有天橋就會很好。」 白小姐:「新的大樓寬敞些、好些,及以前那邊也很舊,用了很多年。」 新大樓啟用後櫃位多了,但有部份櫃位沒職員候命。入境處說,如果等待申請的市民較多,會加派人手開放餘下的櫃位。 入境處處長郭俊峯到大樓巡視,了解大樓啟用後的運作,他相信市民會滿意。郭俊峯:「我們每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1日
中年漢危站麗閣邨梯間欄杆 趁消防移動氣墊墮樓亡
【有線新聞】長沙灣一名男子墮樓,送院後不治。據報,死者為荃灣警區警署警長。 事發在昨日(10日)晚上8時許,一名52歲姓冼的男子危站在麗閣邨麗蘭樓一梯間欄杆邊沿。消防接報趕至並打開氣墊戒備,期間事主趁消防員移動氣墊時墮下,倒臥於上址對開位置,昏迷送往明愛醫院治理,惟經搶救後證實不治。 據報,死者有情緒病記錄。警方在現場檢獲遺書,死因有待驗屍後確定,案件由「有人在危險位置」改列作「自殺」跟進。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1日
鄧肇堅維多利亞官中爆學生互毆 教育局:已即時向學校了解情況
【有線新聞】位於灣仔的鄧肇堅維多利亞官立中學爆出學生互毆事件!網上今日(11日)瘋傳一段兩名學生在班房內打鬥的影片,引起網民熱論。教育局回應表示,得悉有關事件後已即時向有關學校了解情況,校方已啟動危機處理小組處理事件,並聯絡家長作出跟進。 網上流傳的影片可見,兩名男學生在班房內互毆,雙方不斷瞄準對方頭部揮拳施襲,期間更有人鎖頸,但反遭連環拳擊中頭部。附近有學生圍觀起哄,兩人毆打約半分鐘後,始有人開口勸阻。 教育局回應時表示,得悉有關事件後已即時向有關學校了解情況,校方已啟動危機處理小組處理事件,並聯絡家長作出跟進,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輔導和支援。發言人又指,當局一直為學校提供清晰指引,並詳細列出學校在處理學生行為問題時的一般原則。 發言人強調,校方在處理學生行為問題時,最重要的是教育、輔導和保護學生,而學校亦設有專業人員,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所需的支援及調解工作。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1日
網絡熱話|機場往港珠澳大橋口岸 遭的士司機爆粗狂鬧「番薯」 內地女怒斥:無質素
【有線新聞】的士界舉辦新一輪為期兩個月的禮貌運動,鼓勵司機保持良好服務態度。不過,有內地女網民在社交平台小紅書發文投訴,指乘搭的士時因車程太短,遭的士司機以粗言穢語辱罵。 遭的士司機粗言穢語辱罵 不禮貌稱呼「兩個番薯」 該名內地女網民表示,於本月3日晚上約8時半在香港國際機場,與友人計劃乘搭的士前往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再轉乘金巴返回珠海。步出機場後,獲現場工作人員指示前往的士站排隊。當時接客的恰好是新界的士,在得知她們是短程客後,司機隨即黑臉並想拒絕。然而,工作人員表明,「沒有藍色車(大嶼山的士),客人排隊到了都一樣要接」,便安排兩人上車。 她續說,上車後遭司機不斷以廣東話粗言穢語辱罵,更不禮貌稱呼她們為「兩個番薯」,「下車後,我們付款了,還爆粗罵,我還沒搞清是什麽情況,被這樣言語羞辱。非常生氣,太過分了。」她又狠批的士司機「無質素」,明言會作出投訴。 網民意見兩極 有人力撐的士司機:全中國司機接到這短單子也會罵你 事件引起不少香港及內地網民討論,不少人留言支持樓主,指「(的士在)機場接到短途車,可以回來插隊,有什麼好罵人的」、「我真的建議你們多多向運輸署投訴,我們本地人投訴沒用的」、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1日
港澳載荷專家入選國家預備航天員 李家超:香港光輝歷史 據悉為女總督察黎家盈
【有線新聞】國家新一批預備航天員,兩名載荷專家分別來自香港及澳門,據了解入選的港人是女總督察黎家盈。行政長官李家超形容,寫下了特區光輝歷史。 國家第四批預備航天員有兩名載荷專家,其中一人來自香港。據了解是女總督察黎家盈,李家超指按照國家一貫做法暫時不會正式公開身份,但形容他是港人驕傲。行政長官李家超:「這是香港的光輝歷史,是首次香港市民獲選成國家載人航天工程的載荷專家,有機會成為航天員,親身上到太空,親身參與科研工作,親身為國家航天工程作出貢獻。經初選、複選及定選三個階段的嚴格選拔,無論在生理、心理上都經歷重重考驗、卓越非凡,這些需要強大勇氣、決心和毅力。」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指,今次當選的載荷專家是在120人士中層層篩選、脫穎而出,「我們最終有40人交給國家考慮,在推薦40人的過程中,特區政府跟內地有關方面也做了多次溝通,包括我本人見了他們每一位,我們有十多位同事進入第二輪,最後我們在定選階段有超過一位候選人進入,今天公布最終我們有一位香港候選人成功入選,我們對此感到非常開心。」 今次入選的另一名載荷專家來自澳門,澳門政府衷心感謝中央的支持和厚愛,澳門誕生首位載荷專家,彰顯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