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1日
民建聯到美國總領館抗議華府制裁
【有線新聞】有政黨到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抗議華府制裁6名中港官員。 民建聯多名立法會議員及區議員一行十多人,到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外抗議美國粗暴干涉香港事務中國內政,強調對在海外涉嫌違反國安法律的人,香港警方是依法採取行動,司法機構亦是以獨立公正原則審理案件,市民各項權利自由得到切實保障,批評美國妄顧事實的政治操弄無法動搖香港繁榮穩定的堅實基礎。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1日
林卓廷披露游乃強受查案 終院3比2裁定恢復罪名 「受調查人」成關鍵
【有線新聞】立法會前議員林卓廷涉嫌披露時任元朗警區助理指揮官游乃強被廉署調查案,終院大比數裁定,律政司終極上訴得直,恢復林卓廷罪名和判刑。 林卓廷母親、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民主黨中委莊榮輝聽取判決後離開終審法院。林卓廷被指在19至20年間三度在記者會上,向公眾披露元朗721事件中時任元朗警區助理指揮官游乃強,因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行被廉署調查,林卓廷被控披露受查人身份罪,原審罪成,其後上訴得直獲撤銷定罪,律政司不服,再提出終極上訴。 五名法官在裁決時,就條例所指的「受調查人的身份」是否只限於防止賄賂條例第二部涵蓋的罪行有爭議。常任法官霍兆剛和林文瀚認為條文用字特定指向《防賄條例》第二部,包括的九大項罪行調查,而非指任何調查,受調查人一詞必然是指一個人正因《防賄條例》第二部所訂的罪行而受查,披露涉及所訂罪行的調查才犯法;亦對比現行條文與1996年修訂前的版本,認為修例後禁止披露的範圍明顯收窄,不是泛指一般的廉署調查。 終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及另外兩名法官就持相反意見,認為應側重於條文的文意及目的,被告只需要披露一項廉署正進行的調查已經犯法,以達到避免妨礙調查、維護廉署調查的效能和公正性,以及保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1日
城大普通話男睇片太大聲與人爭執 揮拳襲擊警員 遭胡椒噴霧制服
【有線新聞】城市大學一名男學生在校內與人發生激烈爭執,被到場警員用胡椒噴霧制服拘捕。 網上片段見到兩名警員嘗試制服涉案男生,有人情緒激動反抗,又揮拳襲擊警員。案發在星期一早上,消息指一名操普通話23歲男生在飯堂內用電話觀看影片時,懷疑聲浪過大,一名女子勸止時遭人襲擊並搶走銀包,混亂中飯堂職員亦被扯爛衣服。警方接報趕到,施放胡椒噴霧將他制服,期間一名警員的隨身攝錄機亦被對方扯甩。事件中有六人受傷,包括三名警員,男生涉嫌傷人及襲警等被捕。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1日
林定國:制裁沒有影響工作和生活 警務處批美方嚴重干預執法工作
【有線新聞】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指,美方制裁的理由完全站不住腳及違反國際法,制裁沒有影響工作和生活,會沉着應戰,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 警務處指維護國家安全是警務人員的責任和榮譽,美國政府企圖用政治手段,嚴重干預警隊執法工作,警隊會繼續做好本份,嚴正執法。 特區國安委秘書長區志光指制裁證明所執行任務方向正確,會繼續堅定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光榮任務。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1日
緬甸地震|香港救援隊抵曼德勒通宵搜救
【有線新聞】特區救援隊周一抵達緬甸曼德勒災區,通宵搜救。 保安局在社交網站發文指特區救援隊抵達曼德勒後,前往多個區域評估和搜索,並在曼德勒兩個災區救援,到晚上再派出11人小隊在曼德勒皇宮附近的一棟建築物,使用技術搜索工具和爆破工具協助搜救。 特區救援隊成員吳偉諾:「我們的同事使用石屎爆破工具和鐵枝切割器,嘗試出空間。在身旁亦見到一個名為『黃蜂』的位移探測儀,目的是偵測整個瓦礫堆會否有機會有其他活動,讓我發放警號提醒同事撤離。」 一行51人的救援隊周六出發,周一早上抵達曼德勒與中國救援隊會合,並設置行動基地。救援隊分成兩隊,利用無人機在倒塌的瓦礫當中嘗試搜尋生還者,兩隻搜救犬亦都參與搜救。救援隊指當地不少建築物亦使用石棉瓦,搜索時都要做足防護。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1日
房協兩資助出售房屋今遞表 售價最低230萬 有家長代子女抽一人單位
【有線新聞】房協推出兩個資助出售房屋項目,今日起接受申請。 早上有巿民前來索取及遞交申請表格,房協兩個項目包括粉嶺馬會道的「聚然」、觀塘安達臣道的「峻然」,合共提供1,604個單位,售價230萬至636萬元,有一房至三房,兩房單位佔八成。申請資格與房委會居屋計劃相若,綠、白表配額比率為4比6,四成單位將分配予「家有長者」及「家有初生」申請。 李女士:「幫子女選擇一人單位,抽到多大也好,要先看看抽不抽到。子女是23歲,覺得如果他有一個自己的家會更好,讓他擁有自己一個新的家庭。(記者:覺得售價如何?)覺得和市場環境差不多。」姚女士:「都貴,不過讓他慢慢供。(記者:多少人居住?)兩兄弟或一個人,讓他組織家庭,幫兒子取表,我本身住在東區。(記者:為甚麼選擇入手?)外面樓價太貴,買不起。」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1日
國際水務領袖高峰論壇開幕 李家超:將創新科技應用於水資源管理
【有線新聞】國際水務領袖高峰論壇開幕,行政長官李家超、水利部部長李國英等出席,李家超致辭時指香港作為國際創新中心,會將創新科技應用於水資源管理。 李家超:「去年我們成立了數字水務辦公室,推動供水服務的數位化,辦公室推動使用智慧設備、數碼分身技術和人工智能,逐步實現全面自動化水務設施運作、基礎設施建設的創新,為我們未來的水資源保障提供動力。我們的目標是將香港打造成一個國際基礎設施中心,為我們的城市和中國服務。」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1日
啟德共融通道新段開放
【有線新聞】啟德共融通道新段開放。 兩段新的共融通道分別位於啟德發展區內的承豐道公園,以及啟德海濱花園、近土瓜灣避風塘,各長約一公里,通道闊約六米,設有減速地磚,讓行人及單車能安全共享通道。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1日
馬新民接見律師會訪京團 指香港具成為國際公法中心優勢條件
【有線新聞】律師會開始訪京行程,拜訪外交部。 律師會會長湯文龍昨日率領理事拜訪外交部,獲條約法律司司長馬新民接見。律師會介紹「一帶一路」領域的倡議工作,又引述馬新民對律師會過去一年成績表示肯定,包括涉外法治建設的努力,並提到香港具備成為國際公法中心的優勢條件,期待香港法律界發揮更大作用,為亞太地區培養具國際視野的法律人才。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1日
DSE|筆試開考 沿用「報到易」簽到 考生:不擔心系統故障
【有線新聞】中學文憑試筆試開考,今年考評局沿用「報到易」,考生要在手機程式簽到。 在觀塘這間中學,考生帶備畫具應考視覺藝術科。去年考評首次使用「報到易」系統曾出現故障,要改用人手點名,有考生做好兩手,表示不擔心。 應屆考生劉同學:「我們曾經實測全港一起測試的時候,當時沒有問題,所以我相信這次也沒問題,我知道學校可以幫我們簽到。」應屆考生龍同學:「又不會(擔心),好像之前說話考試逐一讀考生編號(記者:如果要人手點名會不會很麻煩?)都有少少,但不會影響考試就可以。」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1日
林卓廷披露游乃強受查 律政司終極上訴得直 恢復定罪及判刑
【有線新聞】立法會前議員林卓廷涉嫌披露時任元朗警區助理指揮官游乃強被廉署調查案,終院裁定律政司上訴得直,恢復林卓廷的定罪和判刑。 林卓廷由囚車押送到法院聽取判決,他被指在2019至20年間的記者會上,三度披露元朗721事件中時任元朗警區助理揮官游乃強,因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行被廉署調查。終審法院五位法官以三比二大多數下,裁定律政司上訴得直,恢復林卓廷披露受查人身份罪的定罪及判刑。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1日
區議會|議員工作報告出爐 元朗區全員「達標」 會見市民次數最多差近十倍
【有線新聞】區議員工作報告出爐,元朗區所有議員都達到民政專員訂下的目標,當中接市民查詢的次數最多和最少議員相差逾九倍,亦有議員的報告內容相似程度十分高。 區議會改制後,議員每年要提交工作報告,本台記者去到最多區議員的元朗查閱他們首年工作報告。民政專員定了6項工作指標,完成情況由議員填寫,所有人都達到要求,不過次數相差甚遠。舉例參與地區活動,民主思路黃頴灝就超過20次。牽涉「套丁」案的程振明,就僅僅達標。他接獲市民意見或查詢次數亦是最少有130次,比民建聯蘇淵少近十倍。程振明填報曾協助基層申請電費資助,但只有兩人參與。 程振明:「十八鄉區有4個議員,主要我負責鄉議局及鄉事會工作多,變相其他有關區議會層面就分擔出去給其他3位議員。地區活動及會議八九成出席,為何報告中寫那麼少?因為報告要求要有相片或其他佐證,處事好少拍照。」 區議員在報告中填寫關注的地區議題及跟進工作、協助舉辦的社區活動等,涵蓋垃圾徵費、交通配套、北都發展、國安等等等。 同屬工聯會的姚國威及劉桂容八項工作一樣,甚至報告行文相似度也很高。姚國威:「工作內容相近甚至一樣也是有原因,就是我們是很緊密拍檔。有一部分市民希望分工,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