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2日
元朗兩男倒斃住所 朗屏邨一男墮樓亡 據悉三人為親屬關係
【有線新聞】元朗三名男子被發現分別倒斃住所及墮樓死亡,消息指三人是親屬關係,警方正調查兩宗案件有否有關連。 消息指,三名死者是父子及爺孫關係,警方昨晚8時許接獲報案,宏達路振興新村一間村屋有兩名長者昏迷不醒,到場證實兩人明顯死亡,初步調查是兩父子,父親約90歲、兒子約70歲,發現兩人有疑似刀傷。差不多時間,朗屏邨悅屏樓一名男子墮樓死亡,死者年約20歲,消息指是振興新村90歲死者的孫兒,重案組探員檢走一些利器,懷疑與案有關。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2日
慢病共治|至今逾10萬人參加 計劃擬擴展至涵蓋血脂檢查
【有線新聞】慢病共治先導計劃推出一年多,有超過10萬人參加。 計劃資助年滿45歲的市民到私家診所,接受糖尿病及高血壓篩查。醫衞局指完成篩查的有約四成診斷為血糖偏高,甚至有糖尿病或高血壓,認為見到成效,確診市民亦可獲資助部分費用,繼續在家庭醫生接受診症、取藥及化驗,每年4至6次。基層醫療署亦正計劃將「慢病共治」擴展至血脂檢查。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2日
電車申請加價3毫至3.3元 稱乘客量未恢復至疫情前 運輸署:會審慎考慮
【有線新聞】電車申請加價,當中12歲或以上成人票申請加3毫子至3.3元。運輸署指會做好把關,審慎按既定程序審批。 小童票則申請加一毫子去到1.6元,65歲或以上長者票價申請加兩毫子至1.5元,月票維持不變。電車公司解釋乘客量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較2018年低逾一成五,面對營運成本攀升、保養及翻新車隊開支,所以申請加價。 運輸署指會考慮電車服務及改善計劃的質量,上次調整票價後的成本及收入變動、未來收支及利潤等預測,以及公眾接受程度,聽取意見後再向特首會同行會提交建議。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1日
元朗兩男倒斃屋內 警方正調查事件原因
【有線新聞】元朗兩名男子倒斃屋內。 多名警員到場,拉起封鎖線,在村屋內蒐證。警方晚上8時許接獲報案,指振興新村有2名年長男子在屋內昏迷,救護員證實兩人明顯死亡,警方正調查事件原因。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1日
蕭澤頤︰研修例針對「傀儡戶口」持有人 降低檢控門檻
【有線新聞】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討論去年罪案數字,蕭澤頤說當局正研究修例,針對傀儡戶口持有人降低檢控門檻。 警務處處長蕭澤頤︰「新加坡的條例其實在檢控方面,其實他們如果能夠證明到他是允許其他人操作其戶口,或甚至他沒有採取一個合理措施查明資金的來源,檢控已經可以做得到,我們正在這方面研究中。」商界(二)廖長江︰「受害者往往受騙原因,騙徒能很準確地報出他們的姓名、身份證號碼等個人資料,當中如果他們(受害者)申請時涉及一些可能是中介公司等,我們都會將相關情報交給內地公安進一步調查,在香港同樣亦然。」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1日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將採用「能力為本」新模式培訓醫學人才
【有線新聞】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將採用「能力為本」新模式培訓醫學人才。 醫專主席李錦滔在傳媒春茗表示,醫專轄下15個學院的培訓課程重點,將逐步落在知識、技能和態度上取得可衡量成果,持續評估和回饋,取代單以完成固定時數培訓和傳統單次考試。 由香港醫學專科學院支持的深港醫學專科培訓中心,已提供7個專科培訓,李錦滔期望將來可利用深港培訓中心,互相承認兩地醫院的培訓時間,「好處有很多,可以互相交換培訓學員,接觸更多病例有更多臨床經驗,幫助培訓同時又沒有減少人手,對整體培訓有幫助。現在有幾個專科都相對地比較缺人,包括麻醉科醫生、放射診斷醫生都缺人,眼科亦都缺人,這些都是較大專科缺人,在整體做多些專科培訓,看能否改善人手。」 醫專亦會為明年5月生效的預設醫療指示條例推出「實務指引」,由法律框架、標準表格、居處離世、保障治療提供者等範疇,詳細解釋條例應用情況,讓醫生學習與病人溝通。預設醫療指示小組召集人謝文華醫生︰「亦需要評估病人同家人的情緒,及對這件事的接受性,有些很容易立刻便會說,有些家人不是很想說,病人卻很想說,要記住照顧計劃的傾談不是一次性,切勿一次傾談就要逼病人簽名。」醫生又指預設醫療照顧計劃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1日
警暫加裝615組閉路電視 冀每年多2500組 蕭澤頤:助三謀殺案8小時內破案
【有線新聞】警方在全港各區安裝閉路電視系統,至今已經有615組,目標未來每年加裝2,000至2,500組。 警務處處長蕭澤頤:「新安裝的閉路電視一共協助警方破獲122宗案件,當中包括主要罪案、兇殺案、爆竊案及行劫案等,亦幫助我們拘捕202人。有25宗是在兩天內破案,再深入說,這25宗案件三類罪案超過一半是在一天內破案,例如三宗謀殺案更加因為有閉路電視協助,能夠在8小時內破案。」 蕭澤頤希望到2027年全港至少有7,000組閉路電視,會研究進一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1日
警方交代去年治安情況 指國安風險仍在 通緝犯親友助查屬依法行事
【有線新聞】去年全年錄得近9.5萬宗罪案,按年升5%,主要由於詐騙案增加,警方說逾300名「港漂」學生受騙,部分人輕率看待防騙資訊,至於國安風險仍然存在,邀請通緝犯親友協助調查是依法行事。 警方交代去年治安情況,一共錄得94,747宗罪案,當中近四成七是詐騙案,按年升11.7%,假冒客服騙案急增,錄得5,500多宗。318宗騙案受害人是「港漂」學生,被騙金額超過2億元,警方說會加強宣傳防騙訊息,務求內地學生來港前已經有認知,亦會改良防騙問卷做法。警務處處長蕭澤頤︰「最近有一宗案件涉及內地『港漂』學生,他有填問卷但最後仍然受騙,之後我們問這名學生,他與我們分享其實他填問卷時以輕率態度填,這當然不理想。」 而港區國安法及維護國安條例生效後,截至去年底拘捕316人,六成被檢控,警方說國安風險仍然存在,有人竄逃海外繼續危害國安。警務處副處長(國家安全)簡啟恩︰「向通緝犯身邊人調查及搜集資料,這亦是我們依法辦事的一貫做法,如果大家可以理解,有些案件有通緝犯,或者簡單如有案件涉及失蹤人士,我們都會向身邊人搜集資料,當然另一風險是軟對抗風險,看到很多人仍然打『擦邊球』,利用言語或利用網上散播不利國安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1日
中大醫院向立法會爭取再順延3年償還政府貸款
【有線新聞】中大醫院向立法會爭取再順延3年償還政府貸款。 中大醫院2015年獲立法會財委會批出40億元政府貸款,原本須在2023年3月還款,2021年因應疫情提出順延兩年還款,今年3月19日屆滿。醫院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去年11月錄得開業以來首次錄得單月損益平衡,反映營運模式是商業可行,但預計在今明兩個年度仍會錄得虧損。而約1.8億元現金結餘不足以支持還款,有需要尋求財委會批准再順延三年還款,相信隨着醫院床位逐步增加,財務狀況有望改善,在順延貸款期間會探討可行的融資方案。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1日
蔡天鳳碎屍案|庭上播放盤問片段 潘巧賢自稱只是傳話 官:兩被告表證成立
【有線新聞】大埔龍尾村碎屍案,兩人涉嫌協助死者蔡天鳳前夫潛逃,被控串謀妨礎司法公正續審。控方在庭上播放其中一名被告潘巧賢接受警方盤問的錄影片段,裁判官裁定兩名被告表證成立。 穿黑色大褸的被告林舜和另一名被告穿棕色外套的潘巧賢,再到九龍城法院應訊。控方在庭上播放潘巧賢被捕後接受警方盤問的錄影片段,潘巧賢在片段中表示,林舜以及一名叫IVY的澳門女子本來已相識,IVY有天告訴潘巧賢要盡快安排船前往澳門邊界,協助一名朋友避開海關離港,想她幫忙聯絡林舜;同日就被加入一個通訊群組,除了IVY和林舜,還包括一個使用女性名稱賬戶,潘巧賢問是誰,林舜回覆指是「一名男子」,及後知道該人名叫「ALEX」。 盤問片段亦播放部分通信程式錄音,IVY向潘巧賢指「在香港上船當船上派對玩」、「多少錢都沒問題」,而且「越快越好」。潘巧賢則在錄影強調,自己在IVY和林舜之間只是傳話角色,亦無法確認「ALEX」的真實身分。 潘巧賢一方在庭上提出特別事項爭議,質疑潘巧賢被捕時所作供詞的自願性,辯方指女警用了2分鐘口述及筆錄,宣布拘捕及警誡過程並不合理,要求女警庭上示範抄寫該段字句,最終用上超過3分鐘。辯方又指潘巧賢曾經被該女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1日
簡樸房|測量師學會:不應一刀切不准窗戶面向天井
【有線新聞】簡樸房規管公眾諮詢昨日完結,測量師學會向房屋局提交意見,如果天井能保持衛生良好,單位窗戶面向天井亦可以視為合標準。 測量師學會會長梁志添︰「舊唐樓的設計根本很多窗戶對天井,如果一刀切、不准任何窗開向天井,或者窗開向天井的單位不可以分間,對於整體供應影響很大。只要窗有足夠大小,天井沒僭建物,不會影響衛生,加上天井最低一層可以進入去清掃垃圾,天井衛生情況可以接受等於可以接受。」 學會又建議只有《建築物條例》訂明專業人士,例如測量師、建築師及相關工程師才可為簡樸房認證。另外涉及樓宇檢驗修葺和處理僭建物的建築物條例修訂公眾諮詢月底結束,學會建議不遵辦驗樓通知可判定額罰款,同時成立證券化債券基金支授私人樓宇保養維修工作。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1日
中電與本地網絡營運商研智能管理系統 實時監察、識別電網異常情況
【有線新聞】中電與本地網絡營運商合作研發智能管理系統Grid-V,實時監察和識別電網的潛在風險和異常情況。 Grid-V去年9月首次應用在中電電網,人工智能系統整合了約3,000個數據收集點和鏡頭,可辨認火焰、煙霧等潛在災害,以及識別干擾架空天線的外物,即時自動發出警報,通知工程人員到場跟進。 1月元朗雞公嶺山火,中電人員亦以Grid-V多角度鏡頭監察電塔附近火勢,採動行動避免電力供應受影響,系統亦可識別工地人員的保護裝備。中電未來會增強系統的監察覆蓋率,並研究加入無人機視像分析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