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i-Cable
- 2022年03月11日
於公院治療才合資格申5,000元津貼 僅約1,200人獲批 社署稱暫沒計劃調整
【有線新聞】本港確診宗數累計超過60萬,不過政府為有經濟困難的確診者提供的一筆過津貼,只有約1,200人申請獲批。 政府前年11月透過關愛基金為有經濟困難的確診者,提供5,000元津貼,不過申請人必須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換言之入住社區隔離設施或居家隔離的確診者不符合申請資格。 社署表示截至周一,共接獲1,463宗申請,當中1,203宗已經發放津貼,現時無計劃調整申請資格。
- i-Cable
- 2022年03月11日
新型肺炎死者遺體積壓 殯儀業界嘆增火化仍難應付 批喪事遇制肘、局方不允裝身
【有線新聞】連日來有數以百計新型肺炎患者離世,大量遺體積壓未能處理。殯儀業界指,全港可辦喪事的靈堂應付不了每天的死亡人數,即使增加了火化時段,都解決不到問題。 殯儀業商會理事長郭凱邦:「禮堂合共只有121個、每天有200人死亡,變相要選擇殯儀館的話,人人都要選就會延遲,變相衍生到積壓在公眾殮房的遺體不斷增加、消化不了。官僚政府永遠用的只是數字,但他沒想過需要其他配套,例如到醫管局或公立醫院,為先人做喪事有制肘、不讓我們替先人裝身,我們有阻滯的話,其實整個喪事都會有影響。」
- i-cable
- 2022年03月11日
增29,381宗確診 當局稱疫情未見降勢 網傳病人睡遺體旁照片 醫管局致歉
【有線新聞】本港新增超過29,000宗確診,本月內第二次跌穿3萬宗,當局說疫情似乎有跡象受控,不過未知是否有下降趨勢。另外,單日多294人死亡,網上有相片見到病人與遺體共住病房,醫管局致歉,說事件已經處理。 確診個案連續第二天下跌,單日多29,381人確診,三月至今第二次跌穿3萬宗,分拆數字來看,核酸檢測佔逾1.8萬宗,快速檢測佔1萬宗左右。 前一天評估疫情似乎有機會開始向下的衞生防護中心,跟隨特首講法說要再觀察,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近日疫情似乎有少少跡象受控,沒有爆發性上升,雖然較二月底或三月初時每兩、三天個案數字有倍數上升,這情況沒出現,現時似乎好像平穩了,但暫時見不到有跡象顯示有開始下降的趨勢,暫時看不到,可能要再觀察多一段時間。現時個案仍好多,稍為放鬆可能疫情會逆轉。」 死亡個案方面,單日新增294宗。當中最年輕的是一個24歲男子,他患有先天性遺傳綜合症,住在院舍,曾經嘔吐、抽筋,在急症室檢測陽性,之後情況惡化死亡。 第五波疫情累計有逾3000名患者死亡,近日網上流傳多張病房擺滿遺體的相,其中一張有3名病人與7名遺體同住。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何婉霞:「我們問過
- i-Cable
- 2022年03月11日
日日有頭條:00年港府未立法禁止叛國、煽動等行為
【有線新聞】《基本法》規定香港特區應自行立法禁止叛國、煽動叛亂、竊取國家機密等行為,但回歸三年,當局一直未有展開立法相關工作。
- i-cable
- 2022年03月11日
稱停派手帶因確診眾多 陳肇始提醒市民須守隔離令
【有線新聞】政府說現時要家居隔離的人眾多,不會再派發手帶,提醒市民仍要遵守隔離令。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手帶方面,由於(確診)數量非常多,亦留意到大家佩戴手帶有部分人士有困難,現在不會派手帶,但仍然要提醒大家如果要隔離,是法例上的要求。」
- i-Cable
- 2022年03月11日
民建聯曾斥僅派局長接待梁萬年 林鄭月娥稱不介懷 籲日後可查詢特首辦
【有線新聞】民建聯早前質疑政府只派局長接待國家衞健委專家梁萬年,其後發現特首早已親自接待而向她公開致歉,林鄭月娥說不介懷事件。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主席李慧琼將新聞稿轉述給我,亦親自向我致歉。我的回應是毋須介懷,如果日後民建聯朋友就政府的工作有任何疑問,可以向特首辦查詢,亦不用提升到行政立法關係,我們與每個政黨交往都坦誠。」
- i-Cable
- 2022年03月11日
七廈解封 共發現887宗確診
【有線新聞】昨晚被圍封強檢的7幢大廈已經解封,共發現887宗確診。 其中何文田愛民邨德民樓約1,300人做了檢測,209人確診,陽性比率約16%;黃大仙富山邨富仁樓同樣有16%人確診,有186宗個案;屯門友愛邨愛曦樓則有1,640人做了檢測,206人確診。 另外秀茂坪順天邨天樂樓及天暉樓檢測了的1,540人中,有222人確診;至於青衣長亨邨亨翠樓、牛池灣怡發花園分別有59人及5人確診。
- i-Cable
- 2022年03月11日
港大研究證倉鼠可自然染疫再傳人 反映或為新冠病毒另一宿主
【有線新聞】第五波疫情,社區不單有Omicron變種病毒,還有Delta的傳播鏈,港大公共衞生學院研究確認倉鼠是自然感染Delta變種病毒,再傳染人類,反映倉鼠是病毒另一宿主。 寵物店女職員1月中確診感染Delta變種病毒,懷疑經染病的倉鼠傳染,當局撲殺了2000多隻倉鼠。研究人員其後在寵物店及倉庫收集了超過100隻倉鼠的樣本,有一半倉鼠均帶有Delta變種病毒,再透過全基因分析發現倉鼠數個月前在外地已被人傳染。 港大公共衞生學院教授潘烈文:「牠們與歐洲的Delta病毒基因極之相似,達99.99%,(病毒)在倉鼠中蔓延了大約3個月,很可能感染源頭來自農場。」 潘烈文又說,病毒可在倉鼠之間互相傳播一段時間,再傳染給人類,反映倉鼠有機會是病毒另一個宿主,即是病毒可以在動物的體內生存及繁殖。潘烈文:「病毒可由一隻倉鼠傳染給其他倉鼠,情況就類似禽流感,一個農場中有禽流感的話,能夠蔓延開去、以致傳播。倉鼠感染後未必有嚴重病徵,可繼續在倉鼠農場或聚集地方,可以繼續傳播。」 全球至今已發現水貂、白尾鹿及倉鼠均可感染到新型冠狀病毒,潘烈文建議要長期監察這些高危物種,檢驗牠們的樣本有否帶病毒。政府說已停
- i-Cable
- 2022年03月11日
保安局設專隊處理拒絕隔離者 鄧炳強:市民不可選擇入住與否 稍後或票控一人
【有線新聞】消防處推出熱線讓確診者申請盡快入住隔離設施,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說已成立專責隊伍上門處理拒絕入住隔離設施的個案,其中一人或會被票控,他提醒有隔離令在身的市民不可選擇是否入住。 熱線推出至今收到的24,000個訊息,當中只有一半是想盡快入住隔離設施的確診者,其餘一半並非真正求助或是資料不全,累計只有26,00人獲安排隔離。對於有市民不願意隔離,鄧炳強說設立了專責隊伍上門處理,「我們的專隊去了79個家居的地方,經終極解釋後有78人有應我們的要求前往隔離設施,餘下一人我們現時正檢視證據,稍後可能會以傳票方式檢控。」 快速測試呈陽性的患者申報後會收到短訊,詢問是否願意入住隔離設施,鄧炳強說市民其實並不可選擇是否入住:「出了隔離令後我們有關當局要求你去隔離中心,你便要去,這個是非常負責任的行為,(詢問意願)只是協助我們安排優次,並不是說不想去便可以不用去。主動要求進入比較容易,屆時如果人人也反建議說不想去隔離中心,沒有能力確定他的情況是否這樣。」被問到會否令市民不再申報,鄧炳強希望社會可以盡自己一分力,令疫情盡快退卻。
- i-Cable
- 2022年03月11日
政府拒放寬社交距離措施 港大研究指禁晚市堂食無助遏疫 林鄭:獲澄清屬斷章取義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說目前亦很難下定論疫情是否已經見頂,仍未是時候放寬社交距離措施。 12歲或以上的市民第一針接種率已經超過90%,不過特首林鄭月娥說社交距離措施仍未能放寬。林鄭月娥:「不是簡單而言當疫苗接種率達至某一個地步,就可以完全放棄這些社交距離措施,因為疫苗接種最重要的效果是減低重症,甚至死亡,它未必可以讓我們整個社會很安全,從而不需要再有一定的社交距離措施。到底香港第五波疫情現時是在高峰的平台期,還是仍會再上升,還是已踏入下降期?暫時是太早,要不斷監察。」 港大團隊發表研究分析本港之前幾波疫情,指在限制食肆座位後禁晚市堂食無助減低病毒繁殖率。林鄭月娥說早上就此事與有份參與研究的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了解過,「我這天早上得到粱卓偉教授的澄清,那份報告提到晚市禁堂食對遏制疫情及病毒傳播是無效,是斷章取義的。」 至於全民檢測到底做不做、何時做?林鄭月娥說要把握好時機才會做,目前會集中圍封強檢。
- i-Cable
- 2022年03月11日
近四萬院友經外展隊打首針 政府擬下周五前到訪所有院舍 羅致光籲家屬改變主意撐打針
【有線新聞】政府計劃下周五前為所有院舍院友接種至少一針,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說接種率已經過半。 截至昨天全港近1,100間公私營安老及殘疾院舍中,已有近970間院舍、共4萬名院友獲外展隊或到診醫生接種疫苗,接種率是52%,政府會在未來一個多星期為餘下約130間院舍適合打針的院友打第一針。 勞褔局局長羅致光說目前仍有一成院友的家人反對長者打針,呼籲他們改變主意。羅致光:「實際上在院舍的環境,替長者打針同時能保護其他人,因任何一個體弱長者當他不打針而不幸感染,感染身邊或其他院友的機會很高,甚至一些不適合打針,醫生評估不適合打針也會因這情況而受感染。」
- i-Cable
- 2022年03月11日
鄧炳強稱消防處熱線收逾2.4萬條訊息 設專隊處理拒絕隔離者
【有線新聞】政府推出消防處熱線,讓確診者盡快入住隔離設施。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說推出至今收到約24,000條訊息,並設立專責隊伍,處理拒絕入住隔離設施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