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i-Cable
- 2022年04月12日
涉串謀發布煽動刊物 區家麟昨被國安處拘捕 晚上獲准保釋
【有線新聞】警方國安處拘捕資深傳媒人區家麟,涉嫌串謀發布煽動刊物,與立場新聞案有關,他獲准保釋外出。 警方國安處昨日早上約6時,到區家麟荔景的寓所搜屋,並將他帶走、帶他上警方的私家車,送到葵涌警署調查。消息指,區家麟涉嫌串謀發布或複製煽動刊物,與立場新聞案有關,警方去年年底亦就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拘捕《立場新聞》六名高層,其中前總編輯鍾沛權及時任總編輯林紹桐被落案檢控。 54歲的區家麟曾為《立場》的時事評論節目擔任主持,亦是立場的博客,發表多篇評論。他現職中大新聞及傳播學院專業顧問,傳媒工作生涯在無綫新聞開始,1989年任職實習,中大新聞系畢業後轉為全職記者,先後擔任過公共事務科的編輯及監製,期間獲得皮博迪獎、人權新聞獎大獎及中大新聞獎等多個獎項,他效力無綫20年後離職。 2016年中大博士畢業,論文題目涉及本港新聞審查,相關書籍已被公共圖書館下架。他亦曾在信報、明報寫專欄,及在港台主持節目《自由風自由phone》11年,去年中被「通知」不能繼續主持,區家麟:「因為大家心知肚明背後原因為何。」
- i-Cable
- 2022年04月11日
涉發起19年「光復元朗」遊行 鍾健平認組織未經批准集結 還柙周三判刑
【有線新聞】2019年「光復元朗」遊行發起人,鍾健平承認組織未經批准集結罪,還柙至星期三判刑。 案發在2019年7月,鍾健平發起在元朗遊行,遭警方反對後仍然繼續,他在區域法院承認組織未經批准集結罪。辯方求情說,當日有其他公眾人物參與,鍾健平的個人影響力有限,沒證據顯示他有份帶領示威者使用暴力,由起訴至今還柙了超過7個月,相信已有充分阻嚇力,法官胡雅文聽完求情後,決定押後至星期三判刑。
- i-Cable
- 2022年04月11日
復課須每日快測 津貼學生獲派檢測包 校長憂添基層經濟壓力、倡全面資助
【有線新聞】復課後,學生要每日做檢測,教育局只是資助大約三成半的學生,有小學認為做法不理想,當局應該全面資助。 學生上學前除了要量體溫、消毒雙手之外,日後要做多一步,就是每天做檢測。要小學生「坐定定撩鼻」,家長可能會感到煩惱。 資助小學校長會名譽主席張勇邦:「會不會真的訓練小朋友自己去撩鼻,家長監管和教導他們怎做,因為他自己才知道痛不痛,其他人去撩鼻遷就不到力度,會很害怕。」 教育局只是向領取津貼的30萬名學生免費派發檢測包,其他學生要自費,有校長認為做法不太理想。荃灣商會學校校長周劍豪:「一般屋邨學校小朋友來自基層家庭,尤其疫情下,如果一個檢測包20元,要買20至30個才能用到一個月,變相要花400至500元,可能對部分家庭帶來經濟壓力,所以希望政府進一步做更好,全部免費派發最好。」 周劍豪計劃復課初期先安排自理能力較高的高小學生返校,至於小一至小三學生,如果家長想暫時安排子女在家上網課亦可以,直至教育局訂出期限。
- i-Cable
- 2022年04月11日
地鐵內打麻雀再拍片 五男認妨擾罪、違港鐵例 各判罰款千元
【有線新聞】5名男子在港鐵車廂內打麻雀及拍片,各被判罰款1000元。 案情指,5人去年10月13日,在旺角站登上開往調景嶺站的觀塘綫列車,其中4人在列車駛樂富站時打麻雀,另外1人用手機拍片,最後在彩虹站下車。 警方事隔一個月拘捕他們,被告介乎20至27歲,報稱是建築工人、攝影師和學生,他們承認一項妨擾罪和違反港鐵附例。
- i-Cable
- 2022年04月11日
消息:區家麟涉串謀發布煽動刊物被國安處拘捕 與去年《立場新聞》案有關
【有線新聞】警方國安處拘捕一名男子,消息指,是資深傳媒人區家麟,他涉嫌串謀發布煽動刊物,與《立場新聞》案有關。 警方國安處早上約6時,到區家麟荔景的寓所搜屋,並將他帶走、帶他上警方的私家車,送到葵涌警署調查。消息指,區家麟涉嫌串謀發布或複製煽動刊物,與立場新聞案有關,警方去年年底亦就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拘捕《立場新聞》六名高層,其中前總編輯鍾沛權及時任總編輯林紹桐被落案檢控。 54歲的區家麟曾為《立場》的時事評論節目擔任主持,亦是立場的博客,發表多篇評論。他現職中大新聞及傳播學院專業顧問,傳媒工作生涯在無綫新聞開始,1989年任職實習,中大新聞系畢業後轉為全職記者,先後擔任過公共事務科的編輯及監製,期間獲得皮博迪獎、人權新聞獎大獎及中大新聞獎等多個獎項,他效力無綫20年後離職。 2016年中大博士畢業,論文題目涉及本港新聞審查,相關書籍已被公共圖書館下架。他亦曾在信報、明報寫專欄,及在港台主持節目《自由風自由phone》11年,去年中被「通知」不能繼續主持,區家麟:「因為大家心知肚明背後原因為何。」
- i-Cable
- 2022年04月11日
增1,407宗確診、多57死 私家醫生即日起可經網上平台申領口服藥
【有線新聞】本港新增確診個案數字再下跌,錄得1407宗確診,多57人死亡。另外,私家醫生即日起可透過網上平台申領新冠病毒口服藥,但每次不多於10次療程。 新增的1,407宗個案,經核酸檢測確診的個案有698宗,快速檢測則有709宗,兩個數字回落至三位數,一連三日的全民自願快速檢測,至今收到2,875宗呈報,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如果在10日呈報(確診)的個案,今晚前還可再呈報上網,數字明天(周二)才完成,這三天有多少人檢測陽性、找到一個個案,其實我們找到2,800多宗個案,每個個案也有機會引起社區傳播,應該對控制疫情不論如何也有成效。」 單日多57人死亡,超過一半人沒有打針,一個患有肺癌的52歲女病人,上月中核酸檢測呈陽性,留家檢疫,到上月21日快速檢測呈陰性,五日後因為氣促到急症室求醫,延至星期日死亡。 政府早前說會向私家醫生免費提供新冠病毒口服藥,政府晚上出稿,說已登記使用醫健通的私家醫生,即日起可以透過網上登記,每次要求不超過十次療程的藥物,又提醒私家醫生不可向病人就口服藥收取任何費用。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李立業:「入院時氣促,我們相信比較大部分關於肺積水,她當日3月
- i-Cable
- 2022年04月11日
葵涌華荔邨喜荔樓、天水圍天瑞邨瑞豐樓圍封強檢
【有線新聞】葵涌華荔邨喜荔樓及天水圍天瑞二邨瑞豐樓圍封強檢。 政府說,審視大廈污水病毒量及確診個案等風險因素,決定圍封兩幢大廈,預計明日中午後解封。
- i-Cable
- 2022年04月11日
海關拘男子疑入口受管制藥 包括默沙東口服藥 市值約300萬元
【有線新聞】海關拘捕一名55歲男子,懷疑非法入口超過11萬粒受管制藥物,包括新冠病毒口服藥,市值約300萬元。 檢獲的包括4.7萬粒默沙東藥廠等新冠口服藥,估計價值約50萬元,另有心血管病藥、抗癌藥等。海關分別在上月21日及本月1日在機場截獲一批從印度抵港報稱禮物的空運郵包,發現一批新冠病毒口服藥,根據地址再於上水一個商業大廈單位發現更多非法入口藥物,包括7萬粒心血管病藥、抗癌藥。 海關有組織罪案調查科高級調查主任王逸彥:「這次截獲的新冠藥物,正廠授權副廠在當地製造,只限供應當地市場使用,有關藥物在香港並無註冊,所以不能夠入口香港在本地市場使用,初步調查顯示,這批藥物應該供應給鄰近地區。」 海關在上月23日拘捕一名55歲本地男子,涉嫌負責管理倉庫、將藥物分拆及重新包裝,獲准保釋候查。 現時香港只有醫療機構,例如醫管局及私家醫院等獲授權使用兩款新冠病毒口服藥,市面沒有出售,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由外國運來香港,儲存是否恰當、會否溫度過高或過低影響有效性、劑量不當或不當服用,可能有耐藥性,因為一定要完成整個療程。」崔俊明又提醒,孕婦、餵哺母乳或18歲以下人士,不宜服用默沙東這款口服藥。
- i-Cable
- 2022年04月11日
去年因組織未經批准集結囚14個月 民主黨前主席楊森刑滿出獄
【有線新聞】民主黨前主席楊森因組織未經批准集結,去年判囚14個月,今刑滿出獄。 74歲的楊森出獄後說,威權政府的管治下,港人的個人自由、新聞自由、公平開放的選舉和公民社會都會受限制,社會亦逐漸沉默,缺少多元及批評政府的聲音。勉勵港人緊守崗位、講真說話,堅持落實基本法賦予的普選權利,為一國兩制、高度自治及民主願景共同努力。楊森去年承認在2019年10月1日組織未經批准集結,判囚14個月。
- i-Cable
- 2022年04月11日
鴨脷洲利東邨東逸樓解封 發現25宗確診
【有線新聞】鴨脷洲利東邨東逸樓解封,發現25宗確診。 1464名居民已完成檢測,大廈因污水檢測病毒量高及出現多宗確診而被圍封,獲陰性結果的居民可以離開大廈。
- i-Cable
- 2022年04月11日
譚耀宗指政務司司長懸空 沒人豁免競選活動限聚令 林鄭:可找特首或特首辦
【有線新聞】政務司司長負責批核限聚令豁免的申請,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說,司長一職懸空不影響審批,特首可以指示其他官員處理,如果特首參選人想豁免選舉活動的防疫限制,可以找特首辦或特首辦主任。 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在網上發表參選宣言,而非實體記者會,他的競選辦主任譚耀宗說,是因為政務司司長一職懸空,沒有人可以豁免競選活動的限聚令。 林鄭月娥:「對於有人說因為政務司司長一職懸空,即使是特首都無法(審批豁免),有部分法定權力亦未能由其他人行使,這並非事實。最簡單方法是(參選人)聯絡特首辦或特首辦主任,他們不需要找出確實是哪位官員獲得行政長官授權。」 她所講的是根據《釋義及通則條例》,特首可指示其他公職人員代為行使空缺職位的權力,上星期內地專家抵港後不用隔離,正正是林鄭月娥指示其他官員作出豁免。林鄭月娥:「至今政務司司長一職仍然懸空,屬於政務司司長的工作會有人負責,過去一星期亦如是。」 她又說本周內會交代放寬社交距離措施的細節,部分活動可能要做了快速測試才能參加,例如是本地遊旅行團。不過放寬都無可避免有風險,她繼續呼籲市民打針,她自己本周會去打第四針。
- i-Cable
- 2022年04月11日
下周二起逐步復課 零星個案不停課 師生須每日快測 未打針不能上非學術課外活動
【有線新聞】全港學校下星期二起逐步恢復半日面授課,教職員及學生須每日做快速檢測,陰性才准回校,出現零星個案不會停課,未打針的學生不能參加體育等非學術活動。 復活節假後。中小幼恢復半日面授的時間表都不同。小學生最早下星期二可回學校上課,分班級還是全校一起復課由學校決定,最遲下月3日要全面恢復。同日中學開始復課,一星期內要中一至中六也要回校上學,如果學校或個別班級學生有九成人已接種疫苗可全日面授。幼稚園也是3日復課,先讓其中一級學生上學,其餘兩級要在16日前復課。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是有風險的,也不排除個案數字會有反彈,特區政府衡量利弊後覺得風險可以管控,因為最終今天的決定以學生最大利益為依歸。」 學生要每天做快速測試,陰性才准回校,政府準備了1,000萬套檢測包,免費給30萬名正領取津貼的學生使用,換言之其他學生要自費。 學校要每日早上向衞生署通報情況,如果全校多於5%人呈陽性,個別課室陽性比率大過或等於一成等,衞生署才會緊急介入,有零星個案不會停課。不打針學生雖然可以上面授課,但體育、音樂等非學術課外活動不能參與,下課後不能留在學校。 不少家長都會放下子女讓小學或幼稚園照顧,未來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