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i-Cable
- 2022年04月19日
當局擬網上公布獲口服藥醫生名單 醫生透露可致電預約、或有機制送藥上門
【有線新聞】衞生署打算在網上公布取得新冠病毒口服藥的私家醫生名單,有醫生說最初擔心有標籤效應,但經當局解釋後都同意列入名單。 兒科醫生楊超發:「快速測試陽性的(病人)每個都走過來,會影響診所運作,影響診所其他非新型肺炎病人,可能服務不到非新型肺炎病人或打針的病人都不敢來。(衞生署)後來向我解釋,將會在網頁說清楚,如果知道自己快速測試陽性最好致電診所預約,讓病人不要直接去診所,而是可能有方法、機制幫助病人送藥上門之餘,又可減低交叉感染。」
- i-Cable
- 2022年04月19日
70歲以上長者及殘疾人士 今起可預約上門打科興 聶德權:冀做到「針搵人」
【有線新聞】全港有15萬名70歲或以上長者未接種疫苗,政府疫苗到戶接種服務即日起接受網上和電話登記,暫時只會提供科興疫苗。 年滿70歲及殘疾人士只要一針都未打,可以到「疫苗到戶接種服務」網站預約上門打針,只需填寫姓名、身份證號碼、住址等資料,不懂得上網可以朝九晚八致電熱線5688 5234。醫護人員最快下星期二上門提供接種,每隔28日再上門打第二、第三針,不過暫時只可以打科興,沒有復必泰。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絕大部分長者都是選擇科興疫苗,電話登記時如果真的(對復必泰)有需求,我們可以記錄下來,每個星期我們集中到訪四至五區,四個星期內涵蓋到18區,最主要希望做到『針搵人』。」他說熱線中心會聯絡領取社署津貼但未打針的人,醫管局「護訊鈴」、衞生署轄下18間長者健康中心亦會聯絡未打針的病人。 外展隊上門為老弱打針並非新做法,政府早前圍封13幢大廈時為50人接種,平均每幢樓不足四人。聶德權:「長者事實上找到,但人數不多,找到的人當中有十分一願意登記接種,我們希望有了網上登記平台,又有電話登記熱線,希望百分比會較高。」 安老及殘疾院舍方面,接種第一針比率由三月中的五成增加至現時
- i-Cable
- 2022年04月19日
多名在囚者、懲教人員染疫 署方改建教學樓等作隔離 職員:高峰時有千名同事缺勤
【有線新聞】懲教署在疫情高峰面對大量人員及在囚人士確診,為了減輕醫療及隔離設施的負荷主動變陣,將教學大樓改建成隔離設施,又在院所醫院自行治理患者。 懲教署撥出職員訓練院一幢教學大樓及宿舍,改建成臨時隔離設施,有88個宿位讓確診人員入住。負責照顧的都是懲教人員每日要準備快速檢測包,送三餐、派藥、消毒寢室由他們一手包辦,更需要照顧的是確診同事的情緒。 一級懲教助理 (職員訓練院)謝雅詩:「我第一個舉手加入,我們的團隊只有7名同事,照顧這麼多人非常吃力。最高峰時有一千名同事未能上班,前線同事人手很緊張,甚至有同事早上離開隔離設施,拿著行李不是回家,直接回到院所的工作崗位。同事覺得部門這個安排很窩心,不用擔心感染到家人。」 懲教署的職員臨時隔離設施由二月底設立至今,有超過150名人員入住隔離,他們已康復重返崗位。 要隔離的還有約2,500名確診在囚人士,公營醫療超出負荷,署方就在院所內的醫院變陣,調配有醫護資格的懲教人員治理患者。一級懲教助理(荔枝角收押所)盧雅樂:「建立到互信關係,曾經有一次我工作時穿著保護衣大汗淋漓,有一名在囚人士跟我說多謝,我們與公營醫療的同業一樣站在同一軌跡上,做同一樣
- i-Cable
- 2022年04月19日
稱免費派快測包予經濟困難學生 小學校長:不會主動抽查檢測結果
【有線新聞】有小學校長說,會免費派發快速測試包予領取政府津貼的學生,及疫情下家庭經濟有困難的學生。 資助小學校長會名譽主席張勇邦:「已經取了津貼一定在名單內,但個別的會否因疫情影響家庭收入,無論社工、輔導主任也會認識,能辨別到哪些有需要,甚至有家庭主動向學校求助,我們更會提供方便。(學生)沒有大礙也不會抽查,對他們也不公道,但如有病徵則不同。」
- i-Cable
- 2022年04月19日
警土瓜灣破獲非法賭擋、無牌酒吧 68人被捕
警土瓜灣破獲非法賭擋、無牌酒吧 68人被捕 【有線新聞】警方凌晨在土瓜灣破獲非法賭擋及三間無牌酒吧,共拘捕約68人。 被捕男女由警員押上警車,帶返警署扣查。警方凌晨搜查土瓜灣道94號一個工廈單位,搗破一間懷疑無牌酒吧,檢獲一批啤酒及烈酒,又拖走大廈外六部違例停泊私家車並發出告票,行動中警方在附近破獲一個非法賭檔及兩間無牌酒吧。
- i-Cable
- 2022年04月19日
警:大麻案件趨年輕化 廿歲以下被捕者增逾兩倍 社工:部分智能櫃被人用作販毒
【有線新聞】明天是國際大麻日,警方說近年大麻案件有年輕化趨勢,又說外國將大麻合法化令部分青少年誤以為大麻並非毒品。 阿橙(化名):「第一次吸食覺得很開心,甚麼都可以拋諸腦後。」阿橙上年因感情問題、在朋友慫恿下吸食大麻,一星期食4至5次,這個情況維持了三個月。阿橙(化名):「清醒後很不開心,又跌回落地獄,又重回到原點,沒有意思。(吸食後)我是暴瘦了15公斤,我是不斷手震,到現時也不停手震。」 根據警方的數據,除了19年之外,吸食或販賣大麻的案件都有上升,被捕人士亦有年輕化的趨勢。在2016年有71人是20歲或以下的青少年,直到去年已經有257人,比16年高超過2.5倍。毒品調查科情報組警司李蔚詩:「大麻在青少年之間有一個濫用的趨勢,可能外國將大麻合法化令到大家覺得,大麻的藥性或毒性對比其他毒品是輕微很多,甚至有人覺得外國將大麻合法化,所以大麻不是一個毒品,這正是一個很大的謬誤。」 除了有誤解,有社工說年輕人現時更容易取得毒品。香港遊樂場協會社工司徒錦燊:「有一些智能櫃都用作販毒用途,不需要去到高風險場所如酒吧等,當然那些地方都可以取到毒品。現時要取得毒品的途徑是更簡單,基本上不需要面對面
- i-Cable
- 2022年04月19日
高小復課 學生忘快測即場補做 兩校呈報兩學生陽性 一國際校12學生確診
【有線新聞】小學高年級今日起率先復課,學生上學前要做快速測試,有校長指運作順利,忘記做檢測的同學可以即場補做。 放完人生第一次在四月的「暑假」,這班高小學生也說期待上學很久。學生張光輝:「很開心、可以與老師同學見面,好久不見他們很無聊。」學生衛美惠:「讀書、我想讀書,因為要升中我才努力。」學生鍾繼葵:「不怕(受感染),我之前也感染了(新型)肺炎,上月初已經康復。」 今日開始上學前要做多件事,令到她頭髮也未整理好便出門,學生家長張女士:「以前七時叫她起床,因為要做快測六時半便叫她起床,你們也知快測需時,平時也有做社區檢測。」 不過總有大意的人忘記做,唯有在學校操場立即補做,學生楊佳駒 :「我是根本不知有此事、不知要檢測,(老師有否通知你?)應該有但我沒有看。」 校長形容首日情況比預期中順利,荃灣商會學校校長周劍豪:「大約十位小朋友未能出示家長簽署一個核實他是陰性檢測(結果)的表格,(當中)有兩人要做檢測因他沒有做到,如有需要會做複檢,但一般也會信任家長。」 教育局說會提供快測套裝予有需要學生,不過校長說暫時還未收到,還好之前有團體捐給學校,暫時足夠。 國際學校方面,有65間復課,有一名老
- i-Cable
- 2022年04月18日
男子九龍灣行車天橋徘徊 突走出行車線 遭吊臂車撞倒送院不治
【有線新聞】九龍灣有男子被吊臂車撞倒,送院後不治。 事發在下午5時許,有駕車人士駛經觀塘繞道往沙田方向,近麗晶花園對開,發現一名男子在行車天橋徘徊。交通警員到場處理時,該男子突然走出天橋行車線,一輛吊臂車收掣不及將他撞倒,救護車到場將41歲男傷者送院救治。 受意外影響現場交通一度嚴重受阻。
- i-Cable
- 2022年04月18日
修例規定飼主須交出染疫寵物 漁護署料行使權力機會不大
【有線新聞】政府早前修例,如果動物受新冠病毒感染,飼主必須交出寵物,漁護署表示,需要行使權力機會不大。 相關修訂將拒絕交出染疫寵物列為罪行及引入罰則,漁護署表示除了貂鼠和倉鼠,未有證據顯示貓狗等動物會把新冠病毒傳染給人類,人類經動物感染機會非常低,預計要求飼主交出寵物機會不大,但如有充分證據顯示動物將病毒傳給人類,衞生署及漁護署會考慮使用有關權力。
- i-Cable
- 2022年04月18日
林村河一度染藍 梅樹坑遊樂場附近渠口留藍痕 當局疑源自大埔花園一帶
【有線新聞】大埔林村河河水中午一度染成淺藍色,環保署懷疑污水源頭來自大埔花園一帶。 淺藍色的河水泛起漣漪,水質有些混濁,隱約仍見到有魚游動。附近的居民亦好奇,俯身去望,人人都說第一次見到河水是這樣的顏色。大埔居民林女士:「啊,倒了甚麼落去?﹙周日﹚見到都不是這樣的顏色,不知道弄了甚麼下去、這麼難看。」大埔居民陳先生:「河流現在像坑渠。對啊、河流像坑渠,魚都死了。」大埔居民余先生:「現在河流像『藍色多瑙河』,有好多人釣﹙魚﹚,有烏頭、金山鰂那些魚。環境污染得這麼嚴重,希望能夠話事的人注視一下。」 我們沿著林村河上游搜索,去到1.4公里以外的梅樹坑遊樂場附近,發現一個渠口有排放過藍色物質的痕跡,已經乾涸。這些渠口本來連著雨水渠,不會排放污水,環保署說源頭懷疑來自大埔花園一帶,不是有網民所指的大埔泳池,下午1時前已經停止排放。 有生態專家認為事件可能與市民不太熟悉渠管系統有關,應用格物研究社科學總監張瑪珊:「對很多人來說,他們覺得坑渠便是坑渠,污水倒落坑渠是對的,但他不知道坑渠也有分污水渠和雨水渠,將污水清走的話可能要稍後下大雨,或者看看會否慢慢稀釋污水。」張瑪珊說過去經常有人胡亂把污水渠駁
- i-Cable
- 2022年04月18日
去年三千單車意外破20年紀錄 當局研立法規定戴頭盔 市民促先修整道路
【有線新聞】去年發生近3000宗單車意外,創20年來新高,運房局正研究立法規定踩單車要戴頭盔。 我們現在計時3分鐘,看看這裏踩單車的人,多少個有戴頭盔。 在這段時間裏經過了87人,當中只有16人有戴頭盔。不過接下來的情況可能會不同,運房局正研究立法,規定踩單車必須戴頭盔,已經穿著「全副裝備」的他們都十分贊成。 許先生:「戴頭盔是因為我之前出過數次意外,為了保障自己安全。」 Lalett :「戴了頭盔,頭髮會凌亂。」 他們就有其他考慮。李小姐:「有些人住在村屋,要踩單車出入代步,如果戴頭盔就很難處理。」 張先生:「本末倒置的是,現在急着立法要戴頭盔,為何不先修整好道路?修整好道路更重要。」 其實政府2011年都曾經研究過是否需要立法,當時運房局總結強制佩戴頭盔不是國際普遍做法,不過近年多了單車意外,單是去年超過500人重傷,8人死亡。 運房局將會在7月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匯報研究結果,並且諮詢委員會的意見。
- i-Cable
- 2022年04月18日
增613宗確診 明起復課 當局籲學童刷牙前取樣 指定診所預留學生名額
【有線新聞】本港新增613宗新型肺炎確診個案,再多20人離世。高小學生明天復課 ,衞生防護中心提醒家長在學童起床後立即做快速測試,結果會更準確。 小學高年級星期二率先復課,學生每日上學前都要做快速測試。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我在此呼籲家長,如果學生或你的子女明天﹙星期二﹚要上學,今天﹙星期一﹚一定要準備好快速抗原檢測的測試劑。在早上,小朋友起床時,應第一時間在刷牙漱口前先採樣,做快速抗原檢測。如果從未做過的家長,更應準備好,拿說明書出來看看,知道應如何做。」 醫管局說指定診所已預留名額給確診學童預約,各醫院亦預留一定數量的兒科病床,如果兒童一旦入院會盡量安排家長陪同治療。 新增個案經核酸檢測確診有316宗,而快速測試平台呈報就有297宗,另外再多20人離世,介乎50至97歲。衞生防護中心預計確診數字會徘徊在三位數一段時間。歐家榮:「600、700宗個案,其實數字仍相當高,今天﹙星期一﹚是長假期最後一日,我們會密切觀察,因在長假期見到街上人流較多,會預期有機會可能會出現小反彈,我們密切注視,暫時未有跡象開始見到個案回升,但希望個案持續向下。」 輸入個案有13宗,其中一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