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i-Cable
- 2022年05月03日
男子倒斃灣仔裝修中店舖 頸留傷痕地上現血跡 重案組調查
【有線新聞】灣仔一名男子被發現倒斃店舖內,頸部有明顯傷痕。 死者倒臥在店內,警員封鎖現場調查。現場是交加街5號一間正在裝修的店舖,警方下午4時許接報,一名男子昏迷倒地,救護員證實他已經死亡。警方發現死者頸部有明顯傷痕,地上有血跡。 案件轉交灣仔警區重案組調查,死因有待驗屍確定。
- i-Cable
- 2022年05月03日
社協長沙灣組合屋啟用 140單位全租出 316居民已入伙
【有線新聞】社區組織協會的長沙灣英華街組合屋項目正式啟用,140個單位已全數租出。 新落成的組合屋「喜信」已經有316位居民入伙,單位設有窗戶、鋅盤和獨立廁所等,每戶亦有獨立信箱。特首林鄭月娥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出席啟用禮及探訪居民,項目在今年年初完工,提供140個1至6人的組合單位,包括35個兩房大家庭單位,是市區首個設有大單位的組合屋項目。社協說另外兩個項目的選址分別在葵涌油麻磡道和柴灣常安街用地。
- i-Cable
- 2022年05月03日
社署補助金支票寄錯地址 逾300興趣班導師受影響 署方致歉
【有線新聞】社會福利署將超過300位導師的補助金支票郵寄至錯誤地址,已要求銀行全部取消,向受影響人士致歉。 社署正陸續向受疫情影響的興趣班導師發放一次過5000元補助金,在過程中發現上月下旬寄出的354張劃線支票,郵寄至錯誤地址,令到相關導師無法收取,署方會盡快重新寄出支票。初步調查發現,是署方人員輸入和核對資料出錯,事件中政府沒有金錢損失,已通報個人資料私隠專員公署。
- i-Cable
- 2022年05月03日
母親節食肆可八人一枱 酒樓料增一兩成生意 酒吧界盼復業可延長營業時間
【有線新聞】有酒樓負責人說歡迎政府提早放寬至八人一枱,估計周日母親節的營業額可增加一至兩成,未能提早放寬的酒吧業界說,已為復業做好準備,希望可以盡早營業。 旺角這間酒樓負責人說政府宣布本周四起可八人一枱後,多了不少市民查詢母親節當日的訂位細節,估計屆時營業額會增加一至兩成,酒樓負責人蘇萬誠:「事關早前暫停了,有很多家庭是8位,需分坐兩張桌子,詢問我們應如何處理,各項查詢也有,營業額比預期或會增10至20%,對市民及做生意的,都有多少幫助。」 不過並非每個行業均這麼幸運,酒吧、夜總會及派對房間等場所不可提早復業,即使復業後亦只可營業至凌晨二時。酒吧業協會主席錢雋永:「業主見我們19日復業後,他們會收我們百分百租金,不會收取我們七折租金,不公平的地方在於我們要交租百分百,我們支付薪金予員工須百分百支付,購買材料、即買酒亦要用百分百的錢,但我們的營業時間,只可做到七成生意,你至少讓我們做不要說10小時,做8小時的生意也好,由晚上10時、營業8小時,即是可營業至清晨6時。」他又說業界不需要政府任何補貼,只希望可以盡早復業。
- i-Cable
- 2022年05月03日
增290宗確診、多七死 45宗學校呈報 26公院周五起恢復非急症病房探訪
【有線新聞】本港新增290宗新型肺炎個案,多7名患者離世,當局單日收到45宗由學校呈報的個案,暫時看不到有校內傳播。 290宗確診中,大約130宗經核酸檢測找出,其餘150多宗經快速檢測平台呈報。 輸入個案有21宗,其中兩人是抵港後第12日在社區檢測中心驗到陽性,衞生防護中心說他們上月初都已經在外地確診,相信是復陽個案。 至今有約2,000間學校復課,當局這一日收到45宗呈報個案。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有些學校在假期時出現有學生或老師驗到陽性,因為放假沒有呈報,今日一次過補回過去幾日的數字,當中有3間學校有兩宗個案,但有兩間涉及中學,今日首日復課,餘下一間涉及一間小學,該兩宗個案屬於不同班級也不相識,暫時看不到有流行病學關連。」 由周五起26間公立醫院的非急症病房恢復特別探訪安排,每名病人每星期可安排一至兩次探訪,每次一人探一小時,不可換人,探訪者要打了兩針滿14天,以及持有陰性檢測證明。
- i-Cable
- 2022年05月03日
去年涉光顧無牌色情按摩店 國安處前處長蔡展鵬未回應提問
【有線新聞】警方國安處前處長蔡展鵬去年涉嫌光顧無牌色情按摩店,他沒有回應警隊有沒有紀律處分他。 蔡展鵬現職人事及訓練處處長,下午到立法會出席保安事務委員會會議,他離開時繼續保持沉默。蔡展鵬去年五月被揭發光顧無牌按摩店,警方說他沒有違法或不道德行為,但需要休假接受警隊內部調查,到去年八月復工,轉任人事及訓練處處長。
- i-Cable
- 2022年05月03日
世界新聞自由日 香港新聞自由指數跌至148位
【有線新聞】今日是世界新聞自由日,無國界記者公布世界新聞自由指數,香港由去年排名80大跌至148位。 指數採用五項指標,包括政治、經濟、法律架構、社會文化脈絡及安全去計算。無國界記者指,特區政府凍結蘋果日報、立場新聞的資產,令這兩間媒體被迫停運,導致860名員工失業,香港在180個國家及地區中排名跌至148位。 另外,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宣布接辦「人權新聞獎」,香港外國記者會早前決定停辦,說因為不想「無意中觸犯法律」。
- i-Cable
- 2022年05月03日
東鐵綫過海段本月15日通車 終點站延至金鐘、改用九卡車 市民過海平均慳十分鐘
【有線新聞】本港第四條過海鐵路東鐵綫過海段本月15日通車,意味著動工接近10年的沙中綫全部完工,市民過海平均可節省10分鐘,金鐘站會成為全港唯一四綫匯聚的「超級轉車站」。 金鐘站這個新月台位於地底第五層,將會是東鐵綫過海段通車後的終點站,乘車來到,上去可以轉乘荃灣綫及港島綫,落一層就是南港島綫。東鐵綫過海段由紅磡延伸,途經會展、去到金鐘,這段車程只需7分鐘,亦令新界北出港島的人節省10至15分鐘,觀塘綫及屯馬綫的乘客亦可以轉乘東鐵綫過海。 新車站會展的票價會跟隨現在的水平,例如紅磡去會展收$10.1,與尖沙咀去金鐘一樣,都會票及早晨65折優惠都適用於會展站。至於現有車站,車費不會變,亦意味著「同區不同價」的問題不會立即解決。例如現在旺角去黃竹坑收$12.5,如果改為在旺角東上車,車費貴接近3元。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會在每年的票價調整中,盡可能提供彈性,將(差價)逐漸拉近。」 過海段通車後,東鐵綫會全面轉用九卡車,港鐵說雖然少了三卡,但仍然可以應付乘客需求,因為繁忙時間可以由3分鐘一班車、加至2.7分鐘一班,亦會安排短途列車,到較繁忙的車站接載乘客、疏導人潮。 金鐘站大堂增設了電子顯
- i-Cable
- 2022年05月03日
涉違科技園租約 黎智英及黃偉強被控欺詐開審
【有線新聞】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集團前行政總監黃偉強,被控欺詐案開審。 黎智英由囚車押送到區域法院,控方開案陳詞指,黎智英在1998年至2015年間,違反與科技園公司就壹傳媒大樓用地簽訂的租約,容許他擔任董事的力高顧問公司使用該公司的日常營運,包括管理黎智英的日常起居等,違反租約指明只可印刷報紙及雜誌等用途,估計力高節省了逾700萬元租金。控方又指,壹傳媒曾經就27間公司使用大樓向科技園提出65次申請,但不包括力高。 另一名被告黃偉強曾代表力高跟其他公司交易,訂單上有他的簽署。
- i-Cable
- 2022年05月03日
東鐵過海段本月15日通車直達金鐘 新巴城巴料失兩成紅隧客裁線減班
【有線新聞】東鐵綫過海段通車後,多條過海巴士線預計被港鐵搶客。新巴城巴估計客量跌兩成,部分巴士線要取消。 紅隧過海巴士站數十條巴士線,上班下班一定排長龍,不過東鐵過海段通車後可能不會太擠擁,其中4條過海巴士線可能影響大一些,本身與東鐵綫、屯馬綫站重疊。 以觀塘去堅尼地城的101號巴士為例,如果土瓜灣街市上車、金鐘太古廣場下車,車費10.9元,東鐵過海段通車後,土瓜灣上車多乘4個站便到金鐘,車費12元,貴1元多。 利小姐:「沒所謂最重要時間可遷就,上班時間比較趕,如果有鬆動時間,可以輕鬆上班。」 劉先生:「我在銅鑼灣上班。金鐘站很多人,上不到車的話,可能要等一兩班車才上到,我可能會乘巴士。」 新巴城巴預計東鐵綫過海段通車會影響公司財政收入,城巴新巴商務總監吳義君:「估計20%紅隧過海乘客將流失,通車當天會取消301路線,其他路線會按當時客量變化準備調整班次。很多1字頭的巴士線會調整。」 為了留住乘客,新巴城巴5條巴士線會提供港鐵會展站轉乘優惠,車費減兩元。
- i-Cable
- 2022年05月03日
黎智英案未審結 李宇軒去年認罪未判刑 官押至9月再訊盼屆時可定判刑日
【有線新聞】12港人案之一的李宇軒承認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的案件,押後至九月再提訊,法官希望屆時可定下判刑日期。 李宇軒及法律助理陳梓華去年八月承認,串謀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助手Mark Simon等,請求外國制裁中國。控方在庭上指,涉及黎智英等被告的案件將於本月17日提堂,已準備轉介至高等法院,初步估計審訊需時20日,因此李宇軒及陳梓華的判刑最快在年尾或明年才可處理。 法官指,被告去年已認罪,不斷押後並不理想,案件9月16日再提堂,希望屆時可定下判刑日期。
- i-Cable
- 2022年05月03日
司法機構增設年度檢視機制評核法官 特首稱事前不知情、強調司法獨立
【有線新聞】司法機構將增設年度檢視機制,評核法官的工作表現。特首林鄭月娥強調司法獨立,不會受行政工作影響。 法官及司法人員的工作表現一直有內部評核,包括透過各級法院領導的評核報告、上訴法官對下級法院案件的評語,以及法官擔當不同司法工作時的表現。司法機構說為了提升工作表現管理制度的效能,將增設一套機制,透過年度檢視會議,由各法院領導及較高級別法院的法官,定期全面、有系統地檢視法官及司法人員的工作表現以及培訓和發展需要等。 特首林鄭月娥被問到新的評核機制會否影響法官判案及司法獨立,她說事前不知情。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司法機構以最大自主權運作,我並沒就這議題跟司法機關或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有任何討論,完全沒有。我跟你一樣,或者遲過你,都是看報紙才知道。我可以說一句,司法權獨立與否並不會受行政工作影響,完全不認為會受司法機關現時構思的工作影響。」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去年一月上任後,提出多項改革,包括引入處理法官投訴的兩層架構及製備新版的法官行為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