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i-Cable
- 2022年06月22日
中西區海濱長廊明展出戶外藝術展品
【有線新聞】中西區海濱長廊文化廣場明天起展出9套戶外藝術展品。 展覽由賽馬會和康文署合作舉辦,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開幕禮。市民可以在添馬公園和中西區海濱長廊觀賞展品。 這系列裝置以「捕風」為主題,箱子的擺動可以顯示風流動的方向,主辦單位亦會舉辦工作坊和分享會,讓市民了解更多科學原理。
- i-Cable
- 2022年06月22日
警拘7人涉盜取個人資料挪用消費劵 並串通商戶套現逾20萬
【有線新聞】警方拘捕7人,涉嫌盜取46人的資料更改消費券的支付工具帳戶,串謀商戶套現約21萬元。另外有2人,涉嫌盜取朋友的消費券被捕。 警方檢獲大量單據、卡機、手提電話及平板電腦,其中4名被捕人士先以不法手段取得受害人的個人資料,包括身份證副本,再以郵遞方式更改收取消費券的帳戶,到他們新開設戶口,並以沒有實名登記的電話號碼確認。 商罪科訛騙案調查組總督察鄧啟榮:「利用當中涉案的46張電子消費券交易,價值總共超過21萬港元,大部分更重複在三間分別位於荃灣和馬鞍山售賣電子產品的商戶進行(套現)。」被捕人士分別報稱商人、護士、家庭主婦及學生,集團的骨幹成員正被扣查,警方會追查他們如何盜取事主的資料。 商罪科訛騙案調查組警司孔慶勳:「很多受害人報稱遺失身份證或者向一些沒有持牌的放債人借錢,當集團主腦取得大部分的涉案現金及得益,涉案行使消費券的年青人傀儡只可以獲得微薄報酬。」 警方另外以盜竊罪拘捕2人,涉嫌盜用朋友及前伴侶的個人資料收取消費券。警方今年暫時收到70宗涉及消費券的報案,去年全年有超過400宗,其中有受害人登記時填錯資料,消費券存入他人帳戶,但對方拒絕交出。
- i-Cable
- 2022年06月22日
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 任政務司時提出項目 林鄭稱為42年公務生涯劃上句號
【有線新聞】開幕典禮下午舉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西九文化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等剪綵,較少現身公開活動的前特首曾蔭權伉儷都有出席。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是林鄭月娥2016年擔任政務司司長時提出,由賽馬會慈託基金出資35億元興建。林鄭月娥說,這是她任內最後一場公開活動,為她42年公務生涯劃上句號。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感謝香港賽馬會的信任和支持,面對當時立項時,香港泛政治化的環境,馬會對項目的一力承擔,無疑是成事的關鍵。香港回歸祖國已經25年,但對國家的歷史、民族的文化的教育宣傳實在有待加強。香港故宮團隊必須借助故宮博物院及其他內地博物館的力量,肩負好推動港人國民身份認同這個責任。」
- i-Cable
- 2022年06月22日
童樂居虐兒案 首認罪被告判囚4個月 法官:將情緒發洩在男童、量刑須具阻嚇性
【有線新聞】童樂居集體虐兒案,首名認罪的資深幼兒照顧員判監4個月。裁判官批評她將一名兩歲男童推牆撞頭,又扯頭髮,將自己的情緒發洩在男童身上,考慮到要保護兒童,判刑要具阻嚇性。 46歲被告前資深幼兒照顧員香詠珊是案中首名認罪被告。案情指,她在童樂居內兩次襲擊一名兩歲男童,第一次在去年11月,她扯男童的頭髮及拉他的手腳。被告解釋,是為了暫停兩名兒童的接觸,但署理主任裁判官黃雅茵認為,如果只想分開他們,不需要拉扯頭髮。兩名兒童被分隔後,被告依然拉着男童的手腳,遠遠超出「暫停接觸」的目的,行為是極度過火。第二次於去年12月,被告將男童的頭撞向牆。裁判官指,男童當時只是稍為將頭伸向垃圾桶,被告就將他的頭推向牆,當時他亦無做任何行為挑起被告情緒,形容被告情緒失控,發洩在男童身上。 辯方指,男童當時沒有哭泣,但裁判官反駁說沒哭泣不代表沒痛楚,被告雖然認罪,但悔意令人懷疑,考慮到要保護兒童,判刑要具阻嚇性,有需要即時監禁,決定判監4個月。 裁判官判刑時又說,受害男童只有兩歲,不像其他幸運的小朋友有機會向親人投訴。判刑要向兒童照顧者傳遞明確訊息,指他們有重要的角色,要愛護每一個兒童。
- i-Cable
- 2022年06月22日
任下屆行會召集人 葉劉淑儀:不會退黨 新成員包括高永文、吳秋北、陳克勤
【有線新聞】新一屆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名單出爐,16名成員有9人是現屆留任,包括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她會出任下屆行會召集人。 連續做了兩屆行會成員的葉劉淑儀,「冧莊」做多一屆接任召集人,是首個有政黨背景的人坐這個位。候任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我看不到有需要退黨或辭去主席職位,行會召集人主要是諮詢角色,向行政長官給意見及協助解釋政策。行會召集人本人無行政或法律權力,所以我看不到有甚麼利益衝突。有政黨領袖一定協助政府與政黨溝通,有時我們的文件很遲收到,很多文件是當刻才收到,很多同事都提出可否早一些,政策醞釀時早些與行會成員討論,讓我們憑經驗早些給意見,這點我是會與行政長官商討。」 行會非官守成員名單除了葉劉淑儀「冧莊」,還有多人留任,包括任志剛、李國章、湯家驊、林正財,新面孔有李家超選舉代理人陳清霞、高永文、鄭慕智、梁高美懿。 新班底中還有來自不同建制派的議員,其中4名是留任的,包括建制派召集人廖長江、張宇人、林健鋒、劉業強,有3個新丁陳克勤、吳秋北、陳健波。候任行政會議成員陳健波:「會辭任財委會主席的。我考慮這份工作時,所謂平衡工作,一方面做行政會議工作,另一方面要能夠充分擔任議員工作
- i-Cable
- 2022年06月22日
老翁青龍頭釣魚時墮海失蹤 消防蛙人、飛行服務隊出動搜索
【有線新聞】一名77歲男子,在荃灣青龍頭釣魚時墮海失蹤。 消防蛙人落海搜索,飛行服務隊直升機上空盤旋,水警小艇和消防輪協助沿海岸線巡邏。現場是青山公路海浪徑石灘,上午11時許有目擊者報案,指事主在岸邊釣魚期間,魚竿掉下海於是嘗試拾回,但很快不見了蹤影,懷疑他被海浪捲走失蹤,警方在岸邊發現他的背包等財物。
- i-Cable
- 2022年06月22日
鄉事派倡修例准建「丁廈」 發展局︰未計劃檢視政策
【有線新聞】現時丁屋最多只能建3層,多名鄉事背景的議員在立法會大會建議,當局放寬建屋限制,容許興建「丁廈」,當局說暫未有計劃檢視相關政策。 立法會議員陳月明︰「基本法40條維護原居民合法傳統權益,判例說明傳統權益包括小型屋宇,想問局長會否考慮檢討小型屋宇政策,例如放寬興建三層的限制,讓原居民集合丁權,興建『丁廈』,提高及加快房屋供應?」議員何君堯︰「『丁廈』概念,實際上是一個與時並進的建議,丁屋政策已經有50年,仍然停留土地方面未能活用盡用。」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要有大動作去影響目前行之已久的新界村屋政策,需要很謹慎。如果社會上,特別鄉議局,亦包括何議員、陳議員及楊議員,有任何具體建議我們樂意去談,但這一刻我們有沒有打算大規模檢視,我們並沒有打算。」
- i-Cable
- 2022年06月22日
管浩鳴倡單車發牌 運房局稱非普遍做法、實行難
【有線新聞】政府正研究立法,強制市民騎單車時戴頭盔,下個月會諮詢立法會相關委員會,有議員關注會否為單車發牌,當局說有難度。 選委會界別管浩鳴︰「會否向單車發牌,公路上行走中的單車,其實我們無法知道,哪一輛單車是否有牌照,很多時候我們不是要投訴,許多單車似乎在公路上行走時,比較混亂些。」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單車發牌現時來說有些難度,因為首先現時購買單車,沒有註冊制度,況且有共乘單車安排,參考過很多地方的做法,單車發牌都不是普遍做法,無論如何,既然管議員有意見,我們都回去看看。」
- i-Cable
- 2022年06月22日
候任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退出民建聯
【有線新聞】候任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退出民建聯。 張國鈞說,雖然法律及特區政府的要求,都容許他上任後,保留民建聯成員的身份,但為了方便日後工作,最終決定退黨。他感謝民建聯一直以來的栽培,張國鈞20年前加入民建聯曾任青年民建聯的創會主席和民建聯副主席,他在2003年初次參選區議會選舉但落敗,2011年當選中西區區議員,2016年成功晉身立法會。
- i-Cable
- 2022年06月22日
19年扔磚、汽油彈 廚師認暴動罪 還柙至月底判刑
【有線新聞】一名廚師2019年在灣仔縱火及掘磚堵路,他承認暴動及違反禁蒙面法,還柙至月底判刑。 案情指,33歲被告陳振羚在2019年10月6日,即政府引用緊急法,立禁蒙面法後翌日,在灣仔一帶參與暴動。辯方求情說被告扔汽油彈,是為了阻止警方前進,擊中記者只是無心之失。又稱示威者投擲磚頭時,暴力未升級,懇請法庭考慮被告有悔意,盡量輕判。法官指被告站在前方,表明對抗者的身分,角色積極,是活躍的參與者,會判處較高刑期,反映案件嚴重性,考慮以監禁39個月為量刑起點,本月30日判刑。
- i-Cable
- 2022年06月22日
涉盜他人資料改消費券收款帳戶 再與商戶合謀套現逾30萬元 九人被捕
【有線新聞】警方拘捕9名男女,涉嫌盜用他人資料,更改收取消費券的收款帳戶,與商戶合謀套現30多萬元。 其中4名男女涉嫌以不法手段取得受害人資料,包括身份證副本,再以郵遞方式,更改收取消費券的方式,到集團新登記的支付工具帳戶,並以沒有實名登記的電話確認。 警方翻查交易紀錄,發現他們在兩日內,重複在荃灣及馬鞍山,三間電子產品店舖套現。集團由黑社會操控,亦有青少年參與,另外兩名被捕人士,涉嫌盜用朋友及前伴侶個人資料,更改收取消費券帳戶再用作消費。 商業罪案調查科訛騙案調查組警司孔慶勳︰「招攬一些年輕人,去店舖使用消費券套現,這些年輕人被招攬後,使用消費券會收到小部分酬勞,大部分的錢會交予黑社會主腦。年輕人只不過是傀儡角色,很多受害人報稱不見身份證,或者向一些沒有持牌的放債人借錢。」
- i-Cable
- 2022年06月22日
議員倡強制舉報機制擴至虐老 勞福局稱處理虐老須兼及社區 優先處理虐兒
【有線新聞】過往曾有院舍發生虐老事件,有議員在立法會大會建議,設立強制舉報虐老機制。當局說若要立法,就要一併處理社區虐老問題,目前會優先處理虐兒舉報機制。 新界西北(實政圓桌)田北辰︰「既然兒童、福利機構也有,為何在安老及殘疾人士院舍,不同樣設立強制舉報院舍虐老機制?讓員工之間可以互相監察。」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優次、時間表的問題,沒錯,我們可以透過立法,(涵蓋)所有可能是弱勢、被虐的人士,如果做這個工作,涉及的範疇更闊,立法的時間會更長,這是一個取捨,我相信如果要處理虐老或虐待殘疾人士,不單是院舍問題,可能社區也要處理,日後這問題會繼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