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1日
支聯會顛覆案|押後至11月再訊 辯方指何俊仁或改認罪
【有線新聞】支聯會涉嫌煽動顛覆政權案,法庭押後至11月11日開審,辯方指何俊仁有機會改為認罪。 案件在高等法院審前覆核,法官李運騰表示,考慮到其他案件的進度,原定5月6日開審的日程不可行,明白被告已還柙超過1,000日,延期是萬不得已,表示抱歉和遺憾,將案件押後至11月3日,先處理鄒幸彤撤銷公訴書的申請,之後案件在11日開審。代表何俊仁的律師稱,正與控方聯絡,有機會更改答辯為認罪,法官要求下月7日前書面通知決定。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1日
2元乘車優惠|據悉每月限搭240程 10元以上改收兩折 市民:即係叫老人家唔好出門
【有線新聞】消息指,長者二元乘車優惠將改為每人每月限搭最多240程;10元以上車費改以兩折計算;受惠資格維持不變。據了解,下周三財政預算案將公布詳情。 長者二元乘車優惠完成檢討,消息指初步方案由現時不限次數,將改為每月限乘最多240程,以一個月30日計,平均每日可以乘8程。計劃的受惠資格不變,維持於60歲或以上,但自付金額有調整,10元以下的車資維持付2元;10元以上的車資就要支付兩折,舉例11元的車費,須支付2.2元,20元的話就要付4元。 消息人士相信,方案有助紓緩「長車短搭」問題。郭先生:「為何有『長車短搭』,因為這麼久都沒有車來,短途的車經常沒有來。(3元你坐嗎?)坐,為何不坐,這麼久都沒有車來,我的時間差多遠。」 有長者覺得每月限240程合理。市民:「足夠的,上班乘一次、下班乘一次,有時休息的,都是乘兩次而已。」 有人就認為新方案較複雜。劉太:「嘩,這樣很難計算,有時外出,喜歡去哪裡便哪裡,很難預算。」劉先生:「你說如果每次都要計算,即是叫長者盡量不要出門。」陳先生:「服務香港這麼久,改動是不對的。(會否令你減少外出?)都會減少外出。」何先生:「應該加少少,因為太多人濫用『長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1日
預算案|或削教育開支 張翔稱願肩負社會責任 惟不能隨便動用400億儲備
【有線新聞】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或會削減教育開支。港大上年度財政儲備達400多億,校長張翔指,大學願意肩負社會責任,一起面對挑戰,但強調不能隨便動用儲備。 張翔:「我們只能運用利息收入,也許是3%至5%的利息收入,來支持教授、研究人員和學生。這些開支都是已經固定的,不能觸動本金,所以我想跟大家解釋,這些儲備是一百多年來滾存所得,而且其實很多已有特定用途,其中一些是用於教授席位的捐贈基金。」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1日
保華清盤|正承造13項工務工程 政府:聯營承建商有足夠能力、料影響可控
【有線新聞】保華建業五間公司申請委任臨時清盤人,獲高等法院批准,政府評估工務工程的聯營承建商有足夠能力承接餘下工程,保華單獨承造的項目亦大致完工,相信影響可控。 保華建業去年起,屢次爆出有工人追討欠薪,並遭多間供應商入稟追債,集團五間公司向法庭申請委任臨時清盤人,在高等法院召開聆訊。公司代表陳詞稱,公司無法向員工支薪,近日被房協終止合約,破產管理處信件亦提到初步證據顯示公司要清盤,希望透過申請保護資產和保障債權人利益,強調當中沒有隱藏動機。又指集團歷史悠久和具聲望,如今自行申請委任臨時清盤人,形容是香港業界史上悲傷的一天。法官聽取陳詞後,委任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的莊日杰及蘇文俊為臨時清盤人。 政府回應稱,一直密切留意情況,指保華正承造13項工務工程合約,有12項是聯營項目,評估後認為承建商有足夠能力承接工程,承建商亦表示會繼續履行合約,而唯一由保華單獨承造的項目已大致完工,因此相信影響可控。 保華承接其他公營機構的工程部分亦屬聯營項目,至於其他獨自承造的項目大部分業主已轉換總承建商,有小部分正安排把影響減至最低。債務方面,如果分判商或供應商受事件影響資金流,金管局和發展局聯同建造業議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1日
上環天降玻璃樽 擊毀警車擋風玻璃 無人受傷
【有線新聞】上環有警車遭高處墮下玻璃樽擊中,無警員受傷。 警車車尾擋風璃粉碎,穿了一個大洞。中午12時許,警車停在文咸東街路邊,警員下車巡邏期間有玻璃樽懷疑從高處墮下,擊中警車,途人發現報警。警方列作高空墮物處理,中區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暫時無人被捕。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1日
財會撥款12億建將軍澳市鎮公園、停車場
【有線新聞】立法會財會通過撥款逾12億元,在將軍澳興建市鎮公園及停車場。 財委會用了2分鐘通過撥款12.8億,興建佔地約1.65萬平方米,將軍澳第66區市鎮公園。公眾停車場可提供約455個公眾泊車位,當中包括約300個自動泊車系統車位。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1日
2元乘車優惠|消息:擬限每日8程 10元以上車費改收兩折 維持60歲或以上受惠
【有線新聞】消息指,二元乘車優惠將改為每人每日限乘8程,10元以上車費改以兩折計算,受惠資格維持不變。據了解下周三《財政預算案》將公布詳情。 二元乘車優惠已完成檢討,消息指政府已有初步方案,由現時不限次數,將改為每日限乘最多8程。受惠者要自行支付的金額都有調整,10元以下的車資維持付二元;10元以上的車資就要支付兩折,舉例20元的車費須支付4元,30元的話就要付6元。消息人士相信方案有助紓緩「長車短搭」問題。 計劃的受惠資格不變,即維持於60歲或以上人士及合資格殘疾人士。據了解,新方案預計可為政府節省數以十億元支出。翻查資料,政府現時要向公共交通營辦商發還票價差額,政府預算今個財政年度補貼支出達60億元。 二元乘車優惠2012年6月起推出,最初只限65歲或以上長者和合資格殘疾人士,2022年2月底受惠年齡下調至60歲,去年8月引入實名制,長者須改用「樂悠咭」方可享用優惠。去年《財政預算案》宣布檢討二元乘車優惠,目的是維持計劃的財政可持續性。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1日
JN.1新冠疫苗已運抵本港 下周二起供幼兒及兒童接種
【有線新聞】JN.1新冠疫苗下周二起會代替現時使用的XBB疫苗,提供予6個月大至11歲的幼兒及兒童接種。 鑑於本地主流病毒株為JN.1及其後代譜系,世衛和衞生防護中心建議選用JN.1譜系的新冠疫苗。6,000劑相關幼兒和兒童配方疫苗已運抵本港,幼兒及兒童可到香港兒童醫院、指定衞生署母嬰健康院、學生健康服務中心及指定私家診所接種疫苗。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1日
立法會舉行新春午宴 行政長官、司長等人出席
【有線新聞】立法會舉行新春午宴,行政長官李家超應邀出席。 李家超由立法會主席梁君彥陪同進入宴會廳,出席午宴的還有三名司長、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等多名政府官員、行會成員和立法會議員。梁君彥致辭時說,立法會全力支持政府盡快落實有利香港改革破局的發展大計。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蛇懂得找個安全的地方、安靜的地方脫皮,而脫去舊皮是自我更新的脫變才能持續健康地成長。香港的發展史其實就是一幕一幕不斷蛻變的成長,亦是開創、突破的歷程。過去是這樣,我深信將來亦會這樣。」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1日
醫管局擬合併港島東、西聯網 重申不涉「殺院」 稱合併助提升效率
【有線新聞】醫管局重整醫院聯網,包括合併港島東、西聯網,預料明年完成整合。醫衞局重申不涉及「殺院」,又說兩個聯網合共人口相等於其他單一聯網,合併有助提升效率。 未來港島東人口預料2031年跌至64萬,港島西人口則跌至49萬,醫衞局因應未來人口變化,提出將兩個聯網合併。 選委會界別陳凱欣:「你現在要由港島東的市民,我不管他有病、健康還是怎樣,如果有一些服務,是真的需要去到瑪麗醫院,這一個,有沒有想過他長途跋涉?」 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科這些現有服務會維持,不存在這些病人要由東區走到西區,或由西區走到東區,但只是一些很專門的,一些手術或治療,我們要集中資源去提供服務,優化服務,才有可能調整。」 根據最新估計,九龍區2031年人口達390萬,加上人口老化,有議員則關注聯網重整能否縮短專科輪候時間。九龍中(民建聯)李慧琼:「九龍中其實是其中一個區,長者最多,再整個檢視裏面,會否能舒緩這些輪候時間?」 盧寵茂:「在處理輪候時間裏,我們要用的方法亦包括調整收費方面,在收費上有一個導向,能夠令大家善用醫療資源。不是純粹好像堆人堆那樣,不斷增加專科醫生。」 至於啟德兒童醫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1日
王沛詩續任最低工資委員會主席
【有線新聞】政府再度委任王沛詩為最低工資委員會主席,下月生效,為期兩年。 王沛詩自2017年3月1日起,出任最低工資委員會主席,至今近8年,今次是第四次獲續任。政府同時委任9名非官方委員,6人是新委任,包括鴻福堂行政總裁司徒永富、科大商學院副院長房育輝、工聯會林志挺,並再委任勞聯前主席吳慧儀等3人。勞福局期望新一屆委員會協助政府落實最低工資「一年一檢」新機制,又感謝離任委員貢獻。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1日
民主黨擬解散|羅健熙認決定來得急、不透露背後原因 葉劉指是咎由自取
民主黨擬解散|羅健熙認決定來得急、不透露背後原因 民建聯:是咎由自取 【有線新聞】民主黨成立小組預備解散程序,黨主席羅健熙承認決定來得比較急,不便透露背後原因。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認為民主黨是咎由自取。 民主黨中委會通過成立小組跟進解散及清盤程序。黨主席羅健熙說,去年12月中委會換屆,尚未有解散念頭,近數個星期才開始討論,同意決定來得較突然。 民主黨主席羅健熙:「(很明顯你有難言之隱,怎樣理解這個狀況?)我覺得大家可以各自理解,用你們的方式去理解。當然對所有人而言,那個時間上大家都很疑惑,剛剛選完中委,好像都雖然說難捱,雖然說沒有錢,但是一向都說沒有錢便節省些。現時突然有個這樣的決定,我知道大家都有些疑惑,我真的未必可以跟大家說太多我們不同的資訊,分享得太多。」 創黨成員李華明就說,對決定感到無可奈何。民主黨創黨成員李華明:「我對的是共產黨,我溝通的人,是直接一些,中間人始終中間會剪接些甚麼,從來我沒有中間人,從來都是與不同部門、機構溝通。我只是問12月立法會選舉,民主黨還有否提名。他很簡單回答,你們還捱得到12月嗎?」 前主席劉慧卿就說,不希望解散。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我不太想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