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i-Cable
- 2023年01月30日
恒生大學教師離職率約8% 校長:與移民潮未見好大關係
【有線新聞】恒生大學過去一年教師離職率約8%,與八間資助大學相若. 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出席傳媒茶聚時說,過去一年教師離職率比前一、兩年稍為增加,近月已回落,相信離職高峰期已過。他形容是自然流動,部分涉及個人因素、轉職到其他院校等,未見與移民潮有好大關係。他又說恒大本學年取錄了1,700多名新生,與往年相若;未來全港中六畢業人數稍為回升,加上招收內地生限額放寬,希望每年新生維持約1,800人。
- i-Cable
- 2023年01月30日
大埔前區議員文念志涉未經批准選舉集會 阻差辦公罪成判服務令
【有線新聞】大埔前區議員文念志2019年區選前在維園涉嫌參與未經批准選舉集會,阻差辦公罪成,判處240小時社會服務令。 署理主任裁判官指案件沒有涉及暴力,被告只是跟警方激烈爭辯,又指被告並非存心犯案和有悔意;索取背景報告後接納建議判處社服令。文念志同時承認無牌管有無線電通訊器罪,罰款5,000元。同案另外兩名被告、沙田現任及前任區議員鄭仲恒及陳振哲早前同樣阻差辦公罪成,被判240小時社服令。
- i-Cable
- 2023年01月30日
簡約公屋|民建聯倡五年內取締劣質劏房 設專家小組作定議
【有線新聞】民建聯建議政府五年內取締劣質劏房。 民建聯指本港五年的公屋供應充足,促請政府制訂績效指標,目標五年內取締劣質劏房,同時設立簡約公屋及過渡房屋的中央平台,收集單位及合適住戶的數據,加快編配輪候公屋的劏房戶上樓;又建議政府制訂劏房發牌制度,獨立劏房面積不能少於7平方米以及只限劏房設於住宅大廈。 九龍中(民建聯)議員李慧琼:「五年告別劣質劏房,其實可以請專家成立小組就劣質劏房作定議;第二,一定要加強巡查,其實有些在非住宅地方的劏房,這些馬上要取替。另外剛才都提到有些根本安全不符合的,另外實在小得太離譜的那些都應該優先取替,這些應該要迅速行動,因為我們有過渡性房屋。其實政府可以將這些劣質劏房的住戶和他們商量去過渡性房屋。」
- i-Cable
- 2023年01月30日
簡約公屋|何永賢:選址港九新界分布平均 單位不裝冷氣機 最快24年竣工
【有線新聞】簡約公屋再覓得四幅地,其中三幅是市區地,合共八幅用地可建三萬個單位。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說市區單位將佔一半,而項目最新造價估算較早前公布少約9.5億元,主要是調整了設計及建築成本,會分兩次向立法會申請撥款。 簡約公屋繼早前四幅新界地,再覓得四幅地,當中三幅是市區地,八幅地合共可建三萬個單位,單是啟德就佔約一萬個。啟德世運道是市區地中最大,佔地5.7公頃,鄰近啟德港鐵站;牛池灣彩興路選址就要「插針式」建屋,兩個地盤合共約1.1公頃;柴灣常安街的用地最小,旁邊是柴灣THEi,佔地只有0.9公頃;餘下一幅新界地位於小欖樂安排,是已停用的海水化淡廠,地盤約3.8公頃。 何永賢:「90%簡約公屋單位都在市區或發展成熟的新市鎮,選址分布回應到過往說不要太偏遠,所以增加很多市區地塊,柴灣、南邊一些,九龍中部啟德和彩興,三個在屯門,另外兩個在元朗和上水,大家見到分布平均。」整個項目原本預計要近274億元,政府最新公布是約264億元,減少約9.5億元,主要減省設計及建築成本。何永賢:「建築署研究樁柱數量,深淺都有些調節,污泥處理,都有部分錢,周邊圍欄設計簡單些都能省錢,還有冷氣機,每個單位元件高
- i-Cable
- 2023年01月30日
新蒲崗工廈三級火|多項防火設備未符標準 處方曾發危險通知書 正提出檢控
【有線新聞】上周六發生三級火的新蒲崗永顯工廠大廈局部解封,有租戶損失價值十萬元貨物。大廈屬舊式工廈,有消防專家說樓層沒有灑水系統,消防喉管亦不符現有標準,火警風險較高。 三級火後兩日,租戶柯先生終於可以返回單位,沒有電力,自由出入。他做凍肉生意,倉庫在工廈三樓,與起火九樓單位隔得比較遠。火警發生後,整幢大廈停電,雪櫃內的凍肉全部報銷,損失大約十萬元。 柯先生:「看一看有沒有較好單位或地方搬遷。經一事、長一智,現時看到這兒沒有灑水系統,上層也沒有,如果有多些經驗(租樓),會多看清楚、問清楚。」 消防顧問梁錦得進入大廈視察,由於這裡是舊式工廈,沒有自動灑水系統,「當有火警發生的時候,不懂得自動灑水。沒有自動系統,使火勢很快蔓延。」梁錦得也看過後樓梯的消防喉管,直徑較標準小、只有一個出水口,不合現時標準,「工業大廈是孖頭,應該有兩個出水口,因為不夠水供應。消防處如果要處理大火,要從地下鋪喉管上高層,延誤救火時間。」 消防初步調查說大廈的手動火警警報系統不能運作,梁錦得看過大廈的手動警鐘,他說如果警鐘不響,消防泵未必能正常運作,「整個系統,不止笠把喉喉轆系統,外面的私家街井也會不夠水壓去救火。
- i-Cable
- 2023年01月30日
修例風波|遭警從後射海綿彈 商台記者申覆核 監警會維持「無法證實」
【有線新聞】2019年商台記者被警員從後發射海綿彈射穿背囊,監警會覆核調查結果後,同意警方將投訴列為無法證實,涉事記者對結果極度失望。 時任警務處處長鄧炳強,曾就事件訓斥相關警員,記者事後投訴警員濫用職權,投訴警察課將投訴列為無法證實。記者去年9月要求覆核結果,監警會說,投訴警察課檢視相關影片後,認為調查結果並無不妥之處,同意維持原來的調查結果。 涉事記者重申,警方就事件的陳述失實,認為警員從背後發射海綿彈合理性成疑,亦不符最低程度武力原則,根據警察通例,在場的人員亦不應妨礙傳媒攝錄。
- i-Cable
- 2023年01月30日
幼童接種率不足三成 楊何蓓茵:防疫新階段「口罩令總會變」 籲家長及早安排
【有線新聞】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指本港已進入防疫新階段,呼籲市民適時接種疫苗。 楊何蓓茵到元朗社區疫苗接種站視察,她說現時80歲或以上長者和三3以下幼童的接種率,分別只有約72%和25%,即使病毒威脅相對上減低,疫苗仍提供保護作用。她又指總有一天「口罩令」的適用地點會改變,家長應及早安排幼童接種疫苗。她說未來政府會因應疫情發展,適時調整疫苗接種點計劃及設施。
- i-Cable
- 2023年01月30日
政府料周四公布系列措施吸引海外旅客 送50萬張機票 業界倡贈車票予內地客
【有線新聞】為吸引旅客重臨香港,據了解政府星期四將公布系列措施,包括送出50萬張機票,旅遊業界相信有一定吸引力,可以帶動旅遊業及零售餐飲等復蘇。 防疫大鬆綁已經一個月,海外旅客來港已不用檢疫檢測。據了解政府星期四會聯同旅遊業界公布一系列措施,希望吸引旅客來港,包括送出50萬張機票,旅客入境時亦會獲贈電子購物券。 看看近幾個月的數字,由去年九月底實施「0+3」,訪港旅客一直緩慢增長,到11月只有11萬多人次訪港,跟疫情前相比仍有一大段距離。旅遊業界相信送機票等措施,有一定吸引力。 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例如澳門,很簡單地吸納短途客,即香港。澳門推出買一送一來回交通安排,很多香港居民打算立即或已到澳門玩,在噱頭和實際效果其實是有用的。(新措施)最大作用是告訴環球旅遊市場,香港已恢復業務。疫情前訪港旅客以內地客為主,2019年就佔大約七成八,崔定邦希望預留一定比例的機票予內地旅客,「哪個地區的旅客消費力最高?就是內地市場,環球旅遊業都在爭取內地客到當地旅遊消費。透過派機票給國家大城市旅客,令最高消費那批客人首選來港消費、購物、飲食,這是即時挽救香港經濟最快速的方法。」他建議可送贈直通巴或
- i-Cable
- 2023年01月30日
修例風波|男子禁錮電單車司機囚八個月 官指案情與付國豪案相若
【有線新聞】一名男子於2019年反修例事件參與禁錮一名電單車司機,判監8個月。 2019年8月5日,屯門公路有約200人堵路,一名電單車司機撞向路障倒地、被圍毆及用索帶綑綁,被告被人拍到用索帶綁起司機雙腳,他在區域法院承認非法禁錮罪。 法官李慶年指被告夥同其他人犯案,案情與內地記者付國豪在機場遇襲及禁錮相若,以此案作為量刑參考,考慮到案中司機即使被禁錮時間短但傷勢較重,以12個月為量刑起點,判被告監禁8個月。
- i-Cable
- 2023年01月30日
修例精簡發展程序 議員憂予政府權力過大 甯漢豪:由行會把關
【有線新聞】立法會討論有關精簡土地發展程序條例,有議員擔心修例容許政府改變原本收回土地的用途,令政府權力過大。 江玉歡:「有市民告訴我他們很擔心,政府可能會想收地,提出一個較容易被採納的公共用途,收地後改為一些公眾沒那麼接受的公共用途。如何避免政府隨意改變土地用途,而繞過市民或反對意見,當中如何維持程序公義?」 甯漢豪:「把關是由行政會議把關,因為土地已經復歸政府,但我們明白可能提出條文,令大家擔心政府會否用一些幌子,收了一幅地回來,然後隔數年做第二個用途,這個的確不是我們的原意,我們是想處理一些不可預知的情況。」
- i-Cable
- 2023年01月30日
撤隔離令|確診者恩恤津貼下月中終止 至今共向2728人發放
【有線新聞】本地確診者的一筆過恩恤現金津貼下月中停止接受申請。 政府說津貼是臨時措施,隨著防疫措施調整、隔離令撤銷,市民生活正有序復常,確診者恩恤津貼計劃將停止運作,下月十四日起不再接受申請;而截至上周五,政府共向2,728人發放津貼。
- i-Cable
- 2023年01月30日
撤隔離令|部份私家診所拒治理確診者 有家庭醫生倡分流病人
【有線新聞】新型肺炎確診者的隔離令即日起撤銷,患者可外出及如常上班上學,亦可到私家診所看醫生。有家庭醫生說部分診所可能因為地方小,以及其他防疫考慮,未必診治確診病人。 感染新型肺炎即日起不用再呈報及隔離,可自行外出求醫。我們以顧客身份去過上環一帶的私家診所,八間診所有兩間拒絕治理確診病人。私家診所護士:「如確診,我們不會醫治。(記者:即是不為新型肺炎病人診症?連遙距診症也不做?)我們沒有遙距診症。(記者:為甚麼?)醫生沒有這個服務。」 本身有為確診病人看病的家庭醫生林永和說愈來愈多私家醫生都願意收症,估計部分醫生是考慮自身情況,擔心未能應付而拒絕,「例如可能醫生本身較年長,又或者家有長者,十分擔心自己受感染;又或者診所地方淺窄,又有很多其他病人須照顧、接種疫苗等,他們便會考慮自身情況是否適合同時為確診病人看病。」 他以自己診所為例,護士一般先在電話分流病人,如屬輕症確診病人會建議他們使用遙距診症,即使想自行來看病都會在診症時間上調節,「會看看能否安排較少其他病人的時間,如剛開門診又或者那一更快將結束的時間。另外他們來到,會提醒他們戴好口罩,不要除下口罩,我們環境上都會有空氣清新機,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