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 i-Cable
- 2022年11月18日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計劃明年初訪華
【有線新聞】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期望透過明年初訪華,加強美中兩國溝通。 布林肯正於泰國曼谷出席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他表示應總統拜登要求,明年年初訪問中國,跟進美中領袖日前會面提出的雙邊議題、地區關切及公共衛生和氣候變化等全球問題。布林肯強調,要維持開放並加強溝通渠道,兩國有必要負責任地管控競爭,避免陷入衝突。
- i-Cable
- 2022年11月18日
馬航MH17空難|三人謀殺罪成囚終身 俄羅斯批「政治裁決」拒引渡公民
【有線新聞】2014年造成近300人死亡的馬航MH17空難,荷蘭海牙法院裁定2名俄羅斯和1名烏克蘭人謀殺罪成,判終身監禁,俄羅斯批評裁決有政治目的,不會引渡公民。 馬航MH17客機8年前由荷蘭飛往馬來西亞期間,在烏克蘭東部被擊落,機上298人全部罹難。荷蘭海牙地區法院當地周四宣判,裁定4名被告中3人謀殺罪成,包括兩名俄羅斯情報部門人員、吉爾金和杜賓斯基及烏克蘭親俄武裝分子哈爾琴科,全部人都缺席審訊,相信正身處俄羅斯,另一名俄羅斯人就脫罪。 審訊歷時近兩年半,法官審視飛機和導彈殘骸、證人口供、影像及截取的通訊等證據,認定MH17客機被俄製的山毛櫸導彈擊中,導彈在烏克蘭東部親俄武裝佔領的村落發射,導彈系統事發後被運回俄羅斯。 被定罪的三名被告參與運送導彈系統進出烏克蘭,雖然未有足夠證據何人下令發射,但這個是有預謀的行為。即使他們可能以為是向軍機開火,亦應明顯意識到目標飛機上,所有人無法倖免,最終判三人終身監禁,並向受害者家屬賠償逾1,600萬歐元。 有到庭聽取判決的遇難者家屬歡迎裁決,遇難者家屬:「對近300個遇難者的家庭來說,這是艱難一天。部分家屬可能會感到一點解脫,我希望他們可以,因為
- i-Cable
- 2022年11月18日
中期選舉失眾院控制權 佩洛西不連任民主黨領袖:是時候迎新世代
【有線新聞】美國民主黨在中期選舉失去眾議院控制權後,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宣布不會在下屆國會競逐民主黨領袖職務。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我會繼續出任眾議院議員,為三藩市人民發聲,為加州服務,並捍衛憲法。我對黨團充滿信心,我不會在下屆國會尋求連任民主黨領袖職位。對我來說,是時候迎來新世代,領導我所尊敬的民主黨黨團。」
- i-Cable
- 2022年11月17日
美國農場遭放走上萬貂鼠仍未尋獲 當局籲提高警覺恐威脅寵物或禽畜
【有線新聞】美國俄亥俄州一間農場被闖入,放走飼養的貂鼠,約一萬隻貂鼠仍未尋獲。 俄亥俄農場遭人闖入,放走上萬貂鼠。美國農場內多達四萬隻貂鼠一度被放走,大部分已被職員捕獲,但仍見到有貂鼠走動,附近民眾手持獵槍協助追捕,不少貂鼠被行經的車輛輾過。當局指牠們可能威脅寵物或禽畜,呼籲民眾提高警覺。出事的農場位於辛辛那提以北,靠近印第安納州邊界,飼養貂鼠用來製作皮草,周二晚遭人闖入並放走貂鼠。消息人士指,現場被人噴上動物保護團體的英文簡稱及「我們會再回來」的字句,相關團體聲稱與本月初另一宗放走農場貂鼠事件有關。
- i-Cable
- 2022年11月17日
東京連續兩日過萬宗確診 當局提高疫情警戒級別
【有線新聞】日本東京都提高疫情警戒級別。 東京過去兩日錄得過萬宗確診,當局開會後,宣布上調疫情警戒級別至第二高,警告感染將再次蔓延。衛生部門指日本踏入第八波疫情,確診患者急增,將為醫療系統帶來壓力。市民應減少高風險行為。
- i-Cable
- 2022年11月17日
習近平和岸田文雄將於曼谷會面
【有線新聞】國家主席習近平今日將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泰國曼谷舉行雙邊會談,日本傳媒報道會面於晚上舉行。 今次將是兩人首次正式會晤,亦是中日領導人相隔三年再次面對面會談。到曼谷出席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的習近平和岸田文雄,將就中日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問題交換意見。中方期望中日能深化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 岸田早前表示會要求中方採取負責任行動,亦會尋求在可合作的範疇展開合作,據報他還會就釣魚島及北京於台灣周邊的活動表達關切。
- i-Cable
- 2022年11月17日
波蘭邊境村落遭導彈擊中 澤連斯基希望參與調查
【有線新聞】波蘭東部邊境村落被導彈擊中,波蘭與北約均相信導彈來自烏克蘭,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否認。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指無論如何,俄羅斯都需為此負上最終責任。 波蘭東部邊境村落普熱沃多夫周二被導彈擊中,兩人死亡,當地警員翌日仍在搜索導彈碎片。 波蘭以至北約均相信是烏克蘭發射的防空導彈誤中村落,事件純屬意外,北約更指俄羅斯要負上最終責任。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繼續辯稱,指根據軍方報告,導彈並非烏克蘭發射,希望派遣專家參與國際調查工作,他形容事件絕對是悲劇,重申是俄方的侵略行為,導致波蘭境內人命傷亡。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表示,導彈好大機會來自烏克蘭,但亦認同俄羅斯要負責:「無論最後結果如何,全世界都知道俄羅斯需為此事負上最終責任。」 奧斯汀再批評俄軍針對烏克蘭民用基建,發動大規模導彈攻擊。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亦指控俄軍導彈攻擊,刻意令平民陷入困境,是戰爭罪行。
- i-Cable
- 2022年11月17日
視俄羅斯、中國、伊朗為最大安全威脅 英軍情五處處長稱華意圖改寫遊戲規則
【有線新聞】英國軍情五處處長麥卡勒姆表示,俄羅斯、中國和伊朗是英國最大的安全威脅,批評其利用脅迫、威嚇和暴力手段謀求自身利益。 英國軍情五處處長麥卡勒姆︰「中國當局用盡一切方法監控海外華人,並在認為有必要時恐嚇海外華人,這在各球各地都發生,從脅迫、強行遣返中國公民,以至騷擾和襲擊。」 麥卡勒姆提到上月在曼徹斯特中國領事館外,有示威者受到武力對待,有跡象顯示未來打壓會升級,表明英方把中國視為最能改變遊戲規則的戰略挑戰。他以足球作比喻,指俄羅斯是直接用手肘打臉及經常作弊,但中國就意圖改寫規則,收買聯賽、招攬對手教練。
- i-Cable
- 2022年11月17日
美國共和黨重掌眾議院料打擊拜登政府施政
【有線新聞】美國中期選舉塵埃落定,傳媒推算共和黨重奪眾議院控制權,勢必打擊民主黨的總統拜登餘下兩年施政,預料會影響現屆政府在公共福利、稅務以至對烏克蘭援助的撥款。 美國中期選舉投票結束超過一星期,傳媒推算共和黨能以些微優勢,取得眾議院過半議席,由民主黨手上奪回控制權。 獲選為共和黨眾議院領袖的麥卡錫,預料會取代民主黨的佩洛西,接任眾議院議長。他指美國人準備好迎來新方向,共和黨眾議員會交出成績。 正在外訪的總統拜登發聲明祝賀,稱準備好與共和黨人合作,但拜登重申選民清晰表明希望降低生活成本、保障選擇權和維護民主,不應讓政治爭端拖慢前進步伐。 共和黨在競選期間已預告,會削減現屆政府的公共福利開支,延續前總統特朗普的減稅法案。重掌眾議院多個關鍵委員會後,更預料會推動調查拜登政府及他家人,例如拜登兒子亨特與中國的生意往來。 國會拉鋸可能影響美國對烏克蘭軍事經濟援助的撥款,及提高華府債務上限的計劃。 不過共和黨在眾議院的議席優勢未如預期般大,在參議院亦未能「翻盤」,黨內互相歸咎責任。 連任參議院少數黨領袖的麥康奈爾面對部分黨友質疑,則指共和黨在中期選舉,無力吸引溫和或獨立選民,進一步顯示共和黨溫和
- i-Cable
- 2022年11月17日
不滿加國總理向傳媒披露談話內容 習近平當面表達不滿
【有線新聞】國家主席習近平當面向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表達不滿,指兩人談話內容外洩不合適。兩人出席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曾短暫交談,傳媒其後披露對話內容,包括杜魯多關切中國可能干預加拿大內政。 國家主席習近平於星期三在第二日的二十國集團峰會,再與加拿大總理杜魯多碰頭。他當面向杜魯多表明,兩人前一日談話內容洩露予傳媒不合適,中方不會這樣做,又指要有誠意,雙方才能以互相尊重的態度溝通,「否則結果就不好說」。 杜魯多打斷了翻譯回應,指即使雙方有分歧,但亦應該共同努力,「在加拿大我們相信自由、開放和坦誠的對話,我們會繼續這樣對話,我們將繼續尋求有建設性合作,但在某些議題上我們會有分歧。」,習近平:「創造(溝通)條件、創造條件」 習近平和杜魯多在前一日的峰會簡短交談約10分鐘,中方未有公布相關消息,但加拿大傳媒引述政府官員報道談話內容,杜魯多在3年多以來首次與習近平面對面交談中,嚴重關注中國可能干涉加拿大內政,包括2019年大選,又談到人權、俄烏戰事以及北韓挑釁等議題。 中加關係近年因為華為孟晚舟事件而急轉直下,加拿大前駐華大使趙樸認為,習近平有意而且罕有在鏡頭前表達對杜魯多不滿,反映加拿大要恢復與中國有
- i-Cable
- 2022年11月17日
腦癌難用藥 新型藥泵植入人體 化療藥一泵「上腦」 提高藥效兼減副作用
【有線新聞】大腦有腫瘤,藥物一般難以到達。為了提高用藥效率,美國有學者研發了一種泵,植入人體之後,可以將化療藥物直接泵上大腦,對抗腫瘤。 為了保護大腦,所有進入腦部的血管外壁也有加厚的組織,將血管及腦分隔開,所以稱為「血腦屏障」。這道屏障就像防火牆,阻止有害物質經血液進入大腦,但同時也會將藥物拒諸門外。所以當大腦有腫瘤,就算開刀之後適合用藥,化療藥也會被屏障阻擋,是治療腦癌一大障礙。 在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有學者提出新對策,他們研發了這種藥泵,裡面可以放化療藥,將藥泵植入病人腹部,拉一條導管上大腦,直接搭通到腦腫瘤的位置。藥泵在無線操作下,可以隨時將化療藥泵到腫瘤,用藥時間及劑量也可以準確控制。藥泵本身有個針孔位,只要用一般針筒,就可以為藥泵補充藥物。 最近一次測試,學者在5位腦腫瘤病人身上試用新技術,磁力共振檢查顯示,化療藥繞過了血腦屏障,成功滲透到腦腫瘤。化療藥可以直達腦癌,意味可以提高劑量,同時令副作用降至最低,學者下一步是擴大測試規模,希望得到存活率等數據。
- i-Cable
- 2022年11月16日
擊中波蘭邊境導彈疑為烏方發射 北約秘書長稱俄方須負最終責任 波蘭暫緩啟《第四條約》
【有線新聞】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指,事件不是烏克蘭的過錯,俄羅斯須負最終責任,而波蘭和鄰國斯洛伐克加強防空。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於緊急會議後召開記者會,指當局正調查事故。初步認為導彈很可能由烏克蘭防空系統發射,但錯誤不在烏方。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但讓我說清楚,這不是烏克蘭的錯,俄羅斯需須最終責任,因為繼續對烏克蘭發動非法戰爭。」斯托爾滕貝格指烏克蘭有權自衛擊落俄軍導彈,各成員國已預備向烏克蘭提供更多防空武器。他指北約面對的威脅不變,亦無跡象顯示俄羅斯計劃攻擊北約成員國。 出席北約會議的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指,現階段毋須啟動北約《第四條款》,條款列明任何成員國受其他國家或恐怖組織威脅,可要求成員國共同討論應對方法。 德國國防部表示,會派戰機到波蘭領空支援巡航任務;同樣接壤烏克蘭的斯洛伐克宣布加強防空和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