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 i-Cable
- 2023年01月10日
美墨領袖雙邊會談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拜登在墨西哥,與總統洛佩斯雙邊會談。 當地周一傍晚,洛佩斯於首都墨西哥城為拜登舉行歡迎儀式。兩人隨後展開會談,拜登形容墨西哥是真正合作夥伴,期望解決非法移民和跨境販毒問題,並加強經濟一體化和投資;洛佩斯則希望華府消除對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的蔑視態度。 美墨兩國將與加拿大,周二舉行第十屆北美峰會,加拿大總理杜魯多亦已到埗。
- i-Cable
- 2023年01月10日
英國首次本土發射衛星任務宣告失敗
【有線新聞】英國首次本土發射太空任務失敗,維珍軌道的發射器一號火箭,未能將搭載的衛星送入軌道。 經過改裝的波音747搭載火箭,當地周一於康沃爾發射場起飛,按計劃於大西洋上空發射火箭。不過維珍軌道其後宣布,由於出現異常情況,未能將九顆民用及軍用衛星送入軌道,正分析有關數據。搭載火箭的波音747飛機,則安全返回地面。
- i-Cable
- 2023年01月10日
岸田文雄訪法晤馬克龍談俄烏及中國等議題
【有線新聞】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訪問法國與總統馬克龍會面。岸田表示,面對在東海及南海日益頻繁的軍事行動,願意與法國加強聯合軍事演習。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展開歐美五國訪問行程,首站抵達法國,先與總統馬克龍到巴黎聖母院視察重建工作,是聖母院2019年大火後,首位參觀的外國領袖。 兩人隨後到愛麗舍宮舉行工作晚宴,談及俄烏局勢、印太地區合作及北韓核問題等議題。 馬克龍表示堅定支持日本應對北韓核問題,並感激日本向烏克蘭提供經濟及人道支援,法日將共同努力,應對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和糧食安全等危機。 岸田文雄提到,法國是創建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首要合作夥伴,面對在東海和南海試圖以武力改變現狀的情況日益頻繁,願意與法國加強聯合軍事演習。 岸田還會出訪意大利、英國、加拿大及美國,他早前表示希望此行,能確認5月廣島七國集團峰會的合作。 據報岸田周五與美國總統拜登會面時,將商討如何應對中國及北韓核問題,以及加強太空領域合作。
- i-Cable
- 2023年01月10日
印尼東部海域發生7.5級地震 當局一度發海嘯警報
【有線新聞】印尼東部海域發生黎克特制7.5級地震,當局一度發出海嘯警報。 有民眾拍到地震發生一刻,電燈柱猛烈搖晃,亦有建築物倒塌。印尼氣象部門指,地震發生於當地凌晨12時許,震央位於馬魯古省西北約136公里,震源深度130公里,當局一度發出海嘯警報。
- i-Cable
- 2023年01月09日
美智庫CSIS模擬解放軍攻台料難成功美日亦損失慘重
【有線新聞】美國有智庫多次模擬解放軍攻台,都得出結論認為行動不會很成功,同時會令自身及美日等損失慘重;長遠來說,美國只是「慘勝」,承受的苦果可能更多。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報告,推算大陸在2026年攻台,並以不同假設模擬戰況24次,結論是攻台不太可能成功,其他參戰各方亦會傷亡慘重。 根據推算,解放軍海軍將潰不成軍,兩棲部隊核心損毀,約1萬人戰死、數萬人成為戰俘,損失150多架戰機及130多艘軍艦。美國則可能失去兩艘航母,以及多達20艘大型水面艦艇,逾3200名美軍會在開戰三周內陣亡。西方國家亦無法複製支援烏克蘭的模式,不能向台灣派遣軍人或提供軍備。台灣所有驅逐艦和巡防艦將全數被擊沉,戰後經濟受重挫,居民缺乏電力或基本所需。模擬亦假設日本參戰,損失過百軍機及26艘艦艇,還有駐紮本地的美軍基地受襲。 報告檢討指美軍如果要減少傷亡,應該在駐日和關島的基地加強布防,以潛艇和轟炸機為主力,並推動台灣使用更合適武器自衛。不過智庫表明戰爭衝突並非無可避免,認為北京可能會採取外交孤立,經濟或灰色地帶施壓等戰略。
- i-Cable
- 2023年01月09日
美學者改良伸縮感應器 可兼顧不同伸展程度 助監測運動姿勢
【有線新聞】伸縮感應器可以監測物件變形,例如量度肌肉的伸展,衍生各種醫療用途。美國有學者改良了伸縮感應器的設計,可以兼顧不同的伸展程度。 典型的伸縮感應器通常是塊有彈性的膜,裏面有導電材料,當薄膜伸縮變形,導電率會改變,由電流讀數反映伸縮幅度,所以將伸縮感應器貼在表面可以偵測及量度物件的伸縮,例如貼在關節可以記錄關節運動。但一般伸縮感應器適用尺度只能在毫米級或厘米級二選一,選了毫米級的話,對更大幅拉扯就沒甚反應。如選厘米級,對細微變化便會很遲鈍。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學者提出兩全其美方法,以納米銀線作導體,把感應器分成多個段落、左右割開,只要不完全斷裂,大幅度拉開仍然可導電。這種伸縮感應器,平時仍然可以偵測細微變化,例如捕捉手指動作,但有需要時亦可以反映大變化例如腰背的伸展、監測運動姿勢是否正確。學者指這種伸縮感應器兼顧精確度及伸展極限在醫療裝置的應用大有潛力。
- i-Cable
- 2023年01月09日
巴西國會衝突|多國領袖發聲撐盧拉 拜登譴責示威者 聯合國:須尊重巴西人民意願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拜登以及多國領袖,譴責巴西示威者衝擊國會行為,又表態支持巴西總統盧拉。 巴西國會遭示威者衝擊後,國際社會紛紛表態,不接受暴力攻擊民主機關。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譴責衝擊巴西民主機構,稱必須尊重巴西人民的意願。 加拿大、英國、法國及德國等多國領袖表明支持盧拉,以及其領導的政府。美國總統拜登亦譴責巴西示威者衝擊國會,是攻擊民主及和平移交權力,稱巴西人民的意願絕不能被削弱。華府全力支持巴西民主機構,期待繼續與盧拉合作。 有評論指巴西國會的混亂一幕,令人聯想到前年1月美國國會山莊騷亂。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梅嫩德斯批評巴西前總統博爾索納羅,無視民主原則、煽動衝擊國會,更形容是前總統特朗普種下的禍根,由當年美國國會騷亂繼續危害至今。 博爾索納羅正身處美國佛羅里達州,除了梅嫩德斯,美國民主黨還有其他國會議員批評博爾索納羅是煽動巴西國內恐怖主義的獨裁者,美國不應成為他的避難所,應將他送回巴西。 有美國領事館官員透露,相信博爾索納羅,是持國家元首所用的A-1簽證入境。一般會在持有人離任後被取消,但估計他仍在使用此簽證。
- i-Cable
- 2023年01月09日
泰國當局撤銷入境旅客出示接種證明規定
【有線新聞】泰國撤銷要求入境人士出示疫苗接種證明的規定。 泰國民航局上周六宣布,18歲或以上旅客入境,需出示接種兩劑疫苗的證明,原定今天生效。 但衛生部長阿努廷表示,中國以至全球的免疫水平已足夠,出示接種證明會造成不便,認為不用實施。他同時指泰國預計將迎來多達一千萬中國旅客,多於原先估計的500萬,形容是當地旅遊業復蘇的好徵兆。
- i-Cable
- 2023年01月09日
日本周四起要求澳門入境者提供陰性證明
【有線新聞】日本再收緊中國旅客入境措施,要求由澳門入境人士,亦要提供檢測陰性證明。 日本政府周一宣布,周四起要求由澳門直航入境人士,均要提供72小時內檢測陰性證明,並要求全員入境檢測。 當局早前只要求內地旅客,周日開始要在登機前出示陰性檢測證明,並在入境後接受核酸檢測。
- i-Cable
- 2023年01月09日
伊朗民眾燒法國國旗抗議《查理周刊》侮辱哈梅內伊
【有線新聞】伊朗有民眾在法國大使館外示威,抗議《查理周刊》刊登侮辱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漫畫。 示威者在法國駐德黑蘭大使館外,焚燒法國國旗及高呼口號,批評法國總統馬克龍背叛伊朗。部分人揮動伊朗國旗,並手持哈梅內伊的肖像。有警員在場駐守,嚴防人群闖入大使館。 法國政治諷刺雜誌《查理周刊》日前刊登漫畫,聲援伊朗反政府示威,但內容被指侮辱哈梅內伊,伊朗其後傳召法國大使抗議。
- i-Cable
- 2023年01月09日
拜登任內首次視察美墨邊境 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批評只是「公關騷」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兩年以來,首度到訪美墨邊境。並到墨西哥城準備出席北美峰會,將與墨西哥及加拿大領袖,討論共同應對非法移民問題。 美國總統拜登周日抵達得州埃爾帕索巿,展開任內首次美墨邊境行程。迎接他的得州州長、共和黨籍的阿博特呈交一封信,直指邊境混亂局面,正是拜登執行聯邦法例不力的直接後果。 拜登此行視察了邊防官員搜查汽車有否毒品等違禁品的情況,又親臨與墨西哥華雷斯城只有一牆之隔的邊境圍欄,與執勤人員交談。 近四小時行程中亦到訪移民服務中心,會見支援移民的非牟利及宗教團體,據報沒接觸任何移民。被問到對此行有何體會,拜登稱需要投入大量資源。新任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批評總統出訪邊境只是「公關騷」。 拜登隨後轉到墨西哥城,獲墨西哥總統洛佩斯接機。兩人將出席一連兩日的北美峰會,聯同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討論移民及氣候等議題。 拜登出訪前宣布新的邊境政策,每月向最多3萬名來自古巴、海地、尼加拉瓜及委內瑞拉的公民,提供合法入境美國的機會,但必須已有經濟擔保人及通過背景審查。至於試圖非法越境的人會被即時遣返,墨西哥已同意每月從美國接收3萬名被驅逐移民。
- i-Cable
- 2023年01月09日
博爾索納羅支持者衝擊巴西國會、最高法院及總統府 至少400人被捕
【有線新聞】巴西前總統博爾索納羅支持者衝擊國會、最高法院及總統府,警方拘捕至少400人。博爾索納羅批評衝擊公共建築做法,總統盧拉明言會嚴懲不法分子。 巴西國會周日早上遭大批支持前總統博爾索納羅的示威者闖入,有人爬上建築物頂部展示橫額。警方多次施放催淚氣體試圖驅散人群,又出動騎警。示威者以鐵馬堵塞路面,甚至與裝甲車對峙。不少人在國會大樓內大肆破壞,玻璃碎片散落一地,有人則開水喉灑水,情況一片混亂。 國會旁的最高法院亦被示威者佔領,牆身和天花板損毀。總統府亦成為示威者目標,有人闖入破壞,現場煙霧瀰漫。 國會會議室、議員辦公室及茶水間等在示威者闖入後滿目瘡痍,電腦損毀,文件散落一地。有內閣成員稱大樓內存放各種武器,包括致命武器,但被示威者搶掠,未清楚損失多少武器。事件擾攘數小時,警方帶走數百人。 盧拉接任總統約一星期,但博爾索納羅的支持者一直拒絕承認去年10月大選結果,要求軍方介入推翻盧拉政府。博爾索納羅早前已離開巴西前往美國,拒絕出席盧拉的就任儀式。衝擊國會事發約六小時後,博爾索納羅在網上發文堅稱與事件無關,批評示威者不應罔顧法紀,衝擊公共建築物。 事發時在聖保羅視察的盧拉明言會找出並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