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 i-Cable
- 2023年04月04日
海洋學家逾8,300米深日本海發現蝸牛魚 刷新魚類存活深度 凝膠狀皮膚助控制浮沉
【有線新聞】澳洲及日本的海洋學家於超過8,300米深的海底發現魚類,創下魚類存活深度的紀錄。 日本南邊的伊豆小笠原海溝8,336米的海底,這天有條「稀客」游過,牠是人類見過游得最深的魚,打破以往紀錄。澳洲西澳大學與日本東京海洋大學的學者去年9月發起聯合考察,目標之一是伊豆小笠原海溝,考察船將「著陸器」沉下海底,打開鏡頭觀察人類未試過在這個水深見到魚,但今次見到一條未成年的蝸牛魚。 蝸牛魚是個大家族,已知品種超過410種,在超過8,000米的海底,壓力是近海面時的800倍,為了適應深海壓力,蝸牛魚捨棄了魚鰾,牠們控制浮沉的方式改為用凝膠狀的皮膚調節身體密度及浮力,至於今次的蝸牛魚是否新品種,學者暫時未有定論。 對上一次發現最深的魚是在8,178米的馬里亞納海溝,今次再深百多米,根據以往理論推算,魚類生存的水深極限大約是8,400米,今次已經相當接近。
- i-Cable
- 2023年04月04日
安華指石油項目屬大馬領海願與中方談判
【有線新聞】馬來西亞總理安華強調,國家石油公司在南海的開採項目位處馬來西亞水域。 安華向國會交代上周訪華,談及南海議題的內容,指中國對於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在中方主張擁有主權的地區開展重大活動表示關注。 安華表明相關地方位處馬來西亞水域,石油公司將繼續勘探。但重申願意與中方談判,指東盟亦傾向談判解決紛爭。至於上月有中國海警船在開採項目附近活動,安華指一旦發生碰撞,將發出抗議照會。 在北京,外交部表明堅定維護在南海的合法權益,同時願繼續同馬來西亞對話協商,妥善處理分歧。
- i-Cable
- 2023年04月04日
蔡英文中美洲出訪回程將晤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
【有線新聞】蔡英文到訪中美洲國家伯利茲,她回程時當地周三過境美國洛杉磯,會與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見面。中國駐洛杉磯總領館批評蔡英文,藉過境搞「台獨」活動,警告麥卡錫不要「重蹈覆轍」。外交部則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不得允許蔡英文過境竄美。 蔡英文為期10日的中美洲訪問,來到第二站伯利茲。她周一在首都貝爾莫潘的國會演說,強調雙方友誼不是建構在空洞的承諾,稱在後疫情時代,最大的挑戰來自威權政權擴張主義的威脅,她又提到台灣人民面對的挑戰。 蔡英文表示:「台灣人民不斷面臨來自台海對岸的威脅和壓力,不過台灣與世界各地民主國家的關係,近年來變得更緊密。」 蔡英文其後到當地一個由台灣資助的農場視察,她結束伯利茲訪問後,回程時將過境美國洛杉磯。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的辦公室確認,周三會與蔡英文在洛杉磯的列根圖書館會面。 中國駐洛杉磯總領館發言人批評,蔡英文以「過境」為名,行「官方往來」之實,搞「台獨」分裂活動;又說無論麥卡錫以何種身份與名義和蔡英文會面,都是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 發言人指責麥卡錫無視前車之鑑,執意打「台灣牌」,無疑將重蹈覆轍,進一步損害中美關係。 上任
- i-Cable
- 2023年04月04日
荷蘭載客列車意外後出軌著火一死多傷
【有線新聞】荷蘭海牙附近一列火車出軌,至少1人死亡、30人受傷。 出事的載客列車,頭卡仍然停在路軌,其餘的車卡,部分扭曲出軌,翻側在附近的草地。有車卡意外後起火,消防人員到場救熄和協助救出被困的乘容。當局說有19名傷者要送院,其餘的人經治理後自行離開。 涉事列車來往海牙和萊頓,意外原因仍在調查。最初一度有報道說是列車與貨運列車相撞,之後又說是撞到一架起重機,引致出軌。
- i-Cable
- 2023年04月04日
被擊落氣球可實時傳送信息回中國
【有線新聞】美國當局仍在調查被擊落中國氣球收集的情報內容,傳媒引述消息指,氣球主要收集電子信號,而非拍攝影像,更可以實時傳送回中國。國防部強調已採取措施,限制有用的情報被竊取。 美軍戰機二月初在南卡羅來納州擊落中方氣球,究竟是如中方所言只是一個氣象氣球,或是可用於收集情報。負責分析碎片的聯邦調查局對氣球的動力來源,以至收集情報的內容,仍未有確實的說法。 美國傳媒引述官方消息指被擊落的氣球,中方可以控制飛行路線,搜集情報的方式是截取電子信號,而非拍攝影像,並可以實時將收集的信息傳送回中國。消息認為氣球的設備不及低軌道衛星精密,收集情報的能力亦相對較弱。 相關氣球曾經飛越蒙大拿州美軍儲存核武的空軍基地,美國國防部拒絕回應氣球有否實時傳送信息回中國,但強調已採取措施,阻止氣球獲得有用情報。 美國國防部副發言人辛格說:「我們已經採取預防措施,限制它取得具價值的情報。你們都知道,我們已經採取措施保護軍事設施,避免被外國竊取情報。」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亦拒絕透露中方氣球收集的電子信號和電子通信的內容。
- i-Cable
- 2023年04月04日
俄羅斯指烏克蘭策劃咖啡店爆炸案
【有線新聞】俄羅斯主戰博客在聖彼得堡咖啡店爆炸中死亡,當局指被捕女疑犯是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支持者,又指控烏克蘭幕後策劃,烏克蘭當局已否認。 俄羅斯聖彼得堡咖啡店爆炸案有更多事發片段曝光,一名身穿深色外套長髮女子,案發前捧著一個紙箱走進店內,送禮後坐埋一邊直到爆炸。 另一段流傳片段可見,軍事博客塔塔爾斯基在店內與群眾見面,旁邊枱上放有紙箱。他請該女子坐到一邊,他後來從紙箱拿出一個雕像檢視一番,片段突然靜音再傳出爆炸聲。 有目擊者拍攝逃生片段,見到一片狼藉,還有該女子的身影。 據報剪短頭髮逃避追捕的26歲疑犯特列波娃,在其丈夫朋友租住的單位被捕。 俄羅斯內政部公開向特列波娃問話的片段,她供認將引發爆炸的雕像送給塔塔爾斯基,當問到雕像來源,她稱稍後才交代。她在去年俄羅斯向烏克蘭展開軍事行動當日因示威被捕。 塔塔爾斯基在爆炸中當場死亡,另外逾30人受傷 ,俄方將事件列為恐怖襲擊。 國家反恐委員會指責烏克蘭情報部門在幕後策劃,並獲得在囚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相關組織協助。 烏克蘭反指事件是俄羅斯本土恐怖主義,總統澤連斯基稱只為國家操心,不管聖彼得堡的事。 塔塔爾斯基經常就俄烏戰事發表評論,總統普京向
- i-Cable
- 2023年04月04日
特朗普抵紐約將就刑事指控出庭
【有線新聞】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到了紐約,準備當地周二在曼哈頓法院,就涉嫌向艷星支付掩口費遭刑事起訴出庭應訊。總統拜登指不擔心引發騷亂。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周一抵達紐約曼哈頓,進入特朗普大樓時,向在場人士揮手。 他會在大樓逗留一晚,翌日到法院上庭。律師團隊要求法官禁止傳媒拍攝和播放提堂過程,指這樣做有損訴訟程序。法官決定只容許五名攝影師,開庭前在庭內拍照數分鐘。 有特朗普支持者在大樓外聲援,警方架設鐵馬、路障,準備應對示威,強調會確保和平集會的權利。 市長亞當斯提醒示威者行為要檢點:「一些滋事分子可能考慮來到我們的城市,我們的訊息明確和簡單——控制自己。紐約市是我們的家園,不是你們錯誤發洩憤怒的遊樂場。」 總統拜登則不擔心爆發騷亂,稱對紐約警方有信心。 76歲的特朗普被指在2016年競選總統期間,涉嫌向艷星丹尼爾斯支付13萬美元掩口費,阻止她公開兩人關係,遭大陪審團起訴。據報他被控逾三十項與商業詐騙相關罪名,至少一項重罪。 律師表明特朗普不會認罪,並尋求撤銷案件。特朗普出庭後會返回海湖莊園,向支持者演說。
- i-Cable
- 2023年04月04日
菲增四基地供美軍使用 美回應加強兩軍協作
【有線新聞】美國國防部回應菲律賓開放多四個基地供美軍使用,指新措施可加強美菲兩軍訓練,強調美方不尋求在菲律賓永久駐軍。 美國國防部副發言人辛格表示:「這些新據點將加強美國和菲律賓軍隊的協同能力,使我們能夠更緊密地合作,應對印太地區的一系列共同挑戰。」 菲律賓周一公布美軍可使用新基地的位置,其中一個鄰近南沙群島的巴拉望島,菲律賓與中國在有關水域有主權爭議。另外三個基地則位於呂宋島,最近一處距離台灣僅約400公里。菲律賓總統新聞辦公室發聲明指,這四個地點合適,對雙方有利。 菲律賓二月宣布全面落實與美方的《加強防務合作協議》,美軍可使用當地基地數量增至9個。
- i-Cable
- 2023年04月04日
澳洲將禁止聯邦政府設備安裝TikTok
【有線新聞】澳洲宣布將禁止在所有聯邦政府設備安裝短片分享程式TikTok。 司法部指對TikTok的禁令將盡快生效,個人設備則不受影響,又稱是根據情報和安全機構的建議,憂慮TikTok有安全隱患,或成為中國干預澳洲事務的平台。澳洲亦是「五眼聯盟」情報組織,最後一個成員國禁制TikTok。 TikTok在澳洲主管表示失望,認為是基於政治而非事實,強調無證據顯示TikTok對當地民眾構成安全風險。TikTok早前承認中國政府可以獲取澳洲用戶的數據。
- i-Cable
- 2023年04月04日
蔡英文訪伯利茲到國會演說
【有線新聞】蔡英文到訪中美洲國家伯利茲,在國會發表演說。 蔡英文周一演說時表示,雙方友誼不是建構在空洞的承諾,亦非一時的政治想法,並接受總理布里塞尼奧致贈象徵堅定支持彼此友誼的動議書。 蔡英文回程時將過境美國,期間在洛杉磯與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面。台灣當局指這是台灣人民的權利,大陸沒有置喙餘地。 在北京,外交部表示堅決反對美方與台灣當局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和接觸,將採取堅決措施,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
- i-Cable
- 2023年04月03日
NBC:中國氣球飛越美國領空收集軍事地點情報
【有線新聞】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道,飛越領空的中國氣球能夠在敏感軍事地點收集情報。 報道引述多名華府官員指,中國能操控監視氣球飛越某些地點,將收集到的訊息實時傳回北京,這些情報主要來自電子訊號可以從武器系統中截取,或包括來自美軍基地人員的通訊,又指如果不是華府阻截氣球收發訊號,中國本來可以從敏感地點收集到更多情報。 中方多次強調事件是民用無人飛艇,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領空,批評美方擊落氣球是反應過度。
- i-Cable
- 2023年04月03日
暴龍露齒形象或屬錯誤 英研究:與蜥蜴一樣有嘴唇 頭骨小孔有嘴唇特徵
【有線新聞】電影的暴龍經常露出牙齒,但這個霸氣形象可能被推翻,最新研究認為暴龍有嘴唇,意味牠合上嘴巴時牙齒不會外露。 暴龍給人印象最深的相信是血盆大口,由教科書到電影,暴龍總是「霸氣外露」,因為牠牙齒外露,沒有嘴唇的形象深入民心。 但英國樸茨茅斯大學的學者認為,世人覺得暴龍沒嘴唇可能只是主觀想法,看見現代有大口的鱷魚沒嘴唇,於是覺得暴龍也是這樣,但其實大口也可以有嘴唇,蜥蜴就是一個例子,究竟暴龍屬於哪種,值得重新審視。 但恐龍化石不會留下軟組織,怎知牠有沒有嘴唇,方法之一是看牙齒。學者指鱷魚牙齒沒嘴唇保護,所以琺瑯質是比較厚,但暴龍牙齒的琺瑯質是非常薄,比較似有嘴唇的動物。更關鍵的證據在頭骨細節,暴龍牙齒對上的頭骨有一排很整齊的小孔,其實是神經線穿過的位置,意味嘴的外面有軟組織,有嘴唇的蜥蜴頭骨一樣有這排小孔,正是給神經線連接嘴唇用。 所以學者下結論,暴龍跟蜥蜴一樣有嘴唇,即是當暴龍合上嘴巴時牙齒是不會外露,和傳統形象大有分別,如果《侏羅紀公園》再拍下去,暴龍的造型可能要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