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 i-Cable
- 2023年03月06日
英王查理斯三世五月辦加冕禮 哈里王子夫婦收通知 未知會否出席
【有線新聞】英國哈里王子和妻子梅根收到英王辦公室通知查理斯三世加冕禮詳情,無透露會否出席。 哈里王子和梅根發言人指收到有關5月6日加冕禮的電郵,據報正式邀請函將於臨近典禮前發送,但賓客會預先獲通知典禮日期。英國傳媒報道哈里夫婦獲知會如果回國出席典禮,逗留英國期間可居住浮若閣摩爾宮,白金漢宮拒絕回應。自哈里王子自傳出版後,王室和哈里夫婦關係緊張,據報查理斯早前要求哈里王子和梅根遷出由已故女王伊利沙伯二世送贈的浮若閣摩爾宮。
- i-Cable
- 2023年03月06日
希臘火車相撞引發示威持續總理道歉
【有線新聞】希臘火車相撞事故引發的示威浪潮持續,並再次演變成警民衝突。總理米佐塔基斯道歉,涉案的火車站站長還柙候審。 首都雅典示威者,向警員投擲石頭等雜物,警方施放催淚彈驅散。當局統計共過萬人上街抗議,有警員在衝突中受傷,拘捕多人。在北部城市塞薩洛尼基,亦有大批民眾遊行。 持續多日的示威浪潮,由上周二、造成至少57人喪生的火車迎頭相撞事故引發,群眾不滿政府忽視鐵路系統落後。 總理米佐塔基斯在社交網站,發文向所有人,尤其遇難者親屬道歉,強調不能容許無人注意到有兩列相反火車在同一軌道同時行駛,承認如安裝監察及信號系統,能避免意外,承諾盡快調查及更新安全措施。 米佐塔基斯早前形容事故是人為錯誤造成的悲劇而備受抨擊,或影響春季大選選情,傳媒分析事故將成決定性選舉議題。 至於被控過失殺人等罪的59歲站長還柙候審,他透過律師表示願承擔相稱責任,暗指其他持份者亦有責任。
- i-Cable
- 2023年03月05日
伊朗承諾重新安裝核監控設備並允許機構視察
【有線新聞】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格羅西結束訪問伊朗,稱伊朗承諾重新安裝核監控設備。雙方又達成三項共識,包括允許機構加強核查,伊朗亦願意就發現高濃鈾殘留物,提供更多資料。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格羅西,結束一連兩日伊朗行程,返回維也納總部後宣布,伊朗承諾重新安裝在多座核設施的監控設備。 格羅西重申機構不干涉伊朗提煉濃縮鈾的水平,但必須確保可以視察當地的核活動:「唯一重要的是我們能夠檢查、點算那裡發現的每一克濃縮物料。」 雙方發表聯合聲明,稱達成三項共識,包括雙方互動將完全依照機構權限,以及伊朗的權利和義務;對於機構在伊朗三個未申報地點發現鈾殘留物,伊朗願意提供進一步資料和核查權限;並自願允許機構對各地核設施,實施進一步的適當核查和監督措施。雙方將在德黑蘭舉行技術會議討論細節。 格羅西亦分別會見外長阿卜杜拉希揚及總統萊希,雙方同意加強互動,但沒有討論技術細節。 萊希期望機構以專業態度調查核設施,避免受霸權國家影響,批評美國及以色列等以核問題為藉口向伊朗人民施壓,但本身卻沒有遵守多方協議或《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伊朗2015年與美國、德國等簽訂核協議,但特朗普政府2018年單方面退出,並恢復制
- i-Cable
- 2023年03月05日
聯合國達成《公海條約》2030年前保護30%海洋
【有線新聞】聯合國逾百個成員國為保護公海,簽訂具法律約束力的《公海條約》,目標在2030年前保護全球30%海洋,限制捕魚量、勘探活動等,保護和恢復海洋生態。 聯合國經38小時馬拉松式談判後,逾百個國家同意簽訂歷史性、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公海條約》。各國就條約討論超過十年,但因為對經費和捕魚權益有分歧,一直未能成事;兩星期前重啟新一輪討論,延長多一日至周六,終於達成共識,保障佔全球海洋近三分之二的公海。 《公海條約》目標在2030年前,將全球30%海洋納入新的海洋保護區,將會限制捕魚量、航道路線和勘探活動,例如海面下200米海床的深海採礦,以保護和恢復海洋生態。條約還會制定規則,評估海洋中的商業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意味所有在公海開展的活動,都需要接受審查。 聯合國對上一次就保護海洋達成協議,是在1982年簽訂《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當時所指的公海是所有國家都有權利捕魚、航行和做研究的國際海域,只有1.2%受到保護,受高度保護的則只有0.8%。在保護區以外的海洋生態,面臨氣候變化、過度捕撈和船運交通而岌岌可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最近估計,全球近10%海洋物種瀕臨絕種。
- i-Cable
- 2023年03月05日
美國俄亥俄州再有火車出軌
【有線新聞】美國俄亥俄州再有貨運火車出軌。 出軌列車橫跨馬路,警方封鎖現場調查。當地周六傍晚約5時,俄亥俄西部斯普林菲爾德,一列逾200個車廂的貨運火車向南行駛時,其中20節車廂出軌,當時沒載乘客,亦沒有運載危險品,無人受傷。當局疏散附近300米的居民,到安全地方暫避。 這次是相隔一個月,再有諾福克南方鐵路的列車出軌。上月初一架載有危險化學品的火車,在俄亥俄東部出軌後爆炸,化學品洩漏釀成污染。
- i-Cable
- 2023年03月05日
伊朗多地爆發示威抗議近日數百名女學生校內中毒
【有線新聞】伊朗數百名女學生懷疑在校內被落毒,觸發家長抗議,演變成反政府示威。聯合國人權辦公室呼籲伊朗當局,展開透明調查。 網上片段顯示,大批家長聚集伊朗首都德黑蘭教育部大樓外抗議。家長動怒,是由於伊朗近日最少10個省、逾30所學校,有數百名女學生懷疑在校內被人落毒。伊朗第三大城市伊斯法罕、西北部最大城市拉什特與多個地方,上周六都有類似抗議,並演變成反政府示威。有人高呼革命衛隊等安全部隊,如同極端組織伊斯蘭國。 網上連日流傳女學生稱呼吸困難、狀甚辛苦的片段 ,有人稱感到噁心和頭暈。內政部長指已在實地調查,發現可疑樣本,將查明學生不適原因,盡快公布結果。 衛生部長早前稱這些女生輕微中毒,有政客懷疑是反對女性接受教育的激進伊斯蘭組織所為。總統萊希指示相關部門跟進,又指責始作俑者是伊朗的敵人。 聯合國人權辦公室促請伊朗透明調查,美國和德國等西方國家亦表示關注。伊朗外交部表明當務之急,是盡快處理問題,化解家屬憂慮和追究責任。 伊朗自去年9月,因涉嫌違反頭巾令女子遭扣留後死亡,掀起全國反政府示威,大批女學生積極參與。
- i-Cable
- 2023年03月05日
北韓敦促聯合國要求美韓停止聯合軍演
【有線新聞】北韓外務省敦促聯合國,要求美韓停止聯合軍演。 朝中社報道,外務省負責國際組織事務的副相金仙景周日發言,批評美國和南韓公然就突襲北韓主要戰略據點,進行特殊作戰訓練,不負責任地提高對抗水平,只會導致地區軍事政治局勢,更接近岌岌可危的失控局面,認為聯合國和國際社會要敦促美韓,停止所有挑釁言論和聯合軍演,但遺憾的是聯合國一直保持沉默。美韓近日宣布本月13日,展開長達11天聯合軍演。北韓外務省智庫昨日亦發文,批評美國導致國際裁軍制度崩潰。
- i-Cable
- 2023年03月05日
美國將加強限制企業在海外投資高科技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拜登據報計劃以行政命令,加強限制美國企業在海外投資,可以用於商業或軍事用途的高科技。據報限制並無指明禁止企業在中國投資。 美中科技戰愈趨白熱化,拜登政府據報以行政命令方式,加強限制美國企業在海外投資,可以用於商業或軍事用途的高科技。 美國財政部和商務部向國會提交的報告指,這個限制海外投資計劃,針對現時未納入出口限制,或未被制裁的企業,以防獲得美國的先進技術。 據報命令並無指明限制企業到中國投資,亦無列明要限制投資的科技,但相信生產超級電腦、先進晶片和人工智能等技術,都屬於限制範圍。 美國企業現時在中國科技領域的投資,並無任何限制。有官員憂慮相關的資金,助長中國取得技術突破。 拜登政府去年十月已經採取措施禁止美國公司,向中國出口先進晶片,和出售生產先進晶片的技術和設備。 彭博報道,拜登政府在星期四公布的預算案會尋求撥款,執行新限制的相關細節。財政部預計在2023財政年度,就需要1000萬美元的開支。
- i-Cable
- 2023年03月05日
希臘民眾遊行不滿政府缺乏投資改善鐵路系統
【有線新聞】希臘火車相撞事故引發的示威持續。 在第二大城市塞薩洛尼基,星期六晚有大批民眾在市內遊行,他們不滿政府多年來因為緊縮開支,未有投資提升鐵路系統,是罔顧安全。防暴警察在附近戒備,未有暴力衝突。這宗造成57人死亡的事故,被捕的59歲站長被控多項過失殺人,以及人身傷害等罪名,原定當地周六提堂,但押後至周日。
- i-Cable
- 2023年03月05日
澤連斯基與歐洲議會議長商討加強援助烏克蘭
【有線新聞】歐洲議會議長梅措拉到訪烏克蘭,與總統澤連斯基會談。 澤連斯基在利沃夫迎接梅措拉,兩人隨即舉行會談,商討落實烏克蘭和平進程,以及加強援助等。梅措拉說歐洲向烏克蘭提供逾20億歐元的軍援,但明顯是不足夠,烏克蘭需要更多武器彈藥,以及防空系統,對抗俄羅斯的入侵。她又說要加強制裁仍然在歐洲市場經營的俄羅斯企業,以及支持總統普京的俄羅斯國會議員等。兩人亦討論過針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成立國際法庭的問題,梅措拉說必須有人為入侵負責。
- i-Cable
- 2023年03月05日
以色列民眾連續九星期示威抗議司法改革
【有線新聞】以色列多個城市連續第九個星期有示威,抗議總理內塔尼亞胡推動的司法改革法案。 在特拉維夫,幾千名示威者手持國旗和標語,抗議司法改革,認為會損害國家的民主,是不能接受,他們會一直堅持,直至法案被撤回。總理內塔尼亞胡提出的司法改革法案,包括容許國會如果不滿最高法院的判決,只要簡單多數票,就可以推翻裁決。法案同時提出改變法官的任命方式,令國會變相取得決定性的任命權等。
- i-Cable
- 2023年03月04日
紹伊古到頓涅茨克探望前線士兵
【有線新聞】俄羅斯防長紹伊古探訪頓涅茨克的前線俄軍。 紹伊古與東部軍區指揮官坐專機,視察頓涅茨克南部的荒廢城鎮。俄烏戰事爆發以來,俄羅斯高層鮮有探望前線士兵。 紹伊古聽取軍官匯報形勢及行動部署,並向參與特別軍事行動的士兵頒授勛章。他在戰事的表現備受抨擊,僱傭兵組織華格納創辦人普里戈津上月稱紹伊古拒絕提供軍備,指控他「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