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 i-Cable
- 2023年04月19日
美國追蹤鯨魚採「空投」新技術 無人機飛近貼標籤減騷擾、風險
【有線新聞】為了觀察鯨魚生態,美國當局採用新技術以無人機接近鯨魚,在鯨背貼上追蹤標籤,提高鯨魚研究的效率,而且對人和鯨魚也更安全。 以小船接近鯨魚,由專人站在船頭,手持一支長棍,捉緊鯨魚露出水面的一刻,敲一敲鯨魚的背部。他們不是傷害鯨魚,而是要在鯨背貼上追蹤標籤,用來研究鯨魚生態。標籤除了追蹤位置,還會記錄鯨魚身處的水深及水溫,以便了解牠們的習性。但站在船頭始終比較危險,而且船隻開的太近,亦會令鯨魚有壓力,所以美國的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最近嘗試以無人機協助,當鯨魚浮出水面,就瞄準背部空投追蹤標籤。 測試期間,29條鯨魚有21條成功,無人機平均只是需要2分45秒就將標籤貼到鯨魚身上,而遙控無人機的人全程留在船上面,和鯨魚保持500米距離,不只研究人員更加安全,鯨魚受到的騷擾亦大減。如果這種方法得以普及,海洋專家就可以更容易大規模監測各種鯨魚的生態。
- i-Cable
- 2023年04月19日
旅居清邁大熊貓林惠離世 網民稱死前疑流鼻血 中泰專家將聯合調查
【有線新聞】旅居泰國清邁動物園的21歲大熊貓「林惠」凌晨離世,中、泰兩國專家將調查死因。有當地網民表示前一日已發現大熊貓鼻有血跡,但飼養員只稱是因為天氣熱及空氣不好。 來到泰國清邁動物園住了20年的大熊貓林惠,周二被發現鼻子疑似出血,頸部亦有懷疑傷口或血跡,精神狀態欠佳,動物園的遊客隨即通知飼養員及獸醫。當時飼養員解釋,林惠因炎熱天氣和空氣質量欠佳導致鼻子出血,但結果林惠不足一日後就離世。 中方表示林惠當晚狀況急速惡化,中方專家亦有參與搶救工作。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據了解,18日晚林惠突發昏迷,中國大熊貓保護中心獲悉後立即組織專家,通過視頻連線指導泰方開展搶救工作,十分遺憾沒能挽救其生命。」發言人表示對此感到難過和婉惜,中國駐清邁總領事館已即時派人協調跟進,中泰專家將調查死因及全力善後。新華社指近期檢查發現林惠腎功能指數異常和血壓高。 21歲的雌性大熊貓林惠原定今年返回中國,牠與雄性大熊貓「創創」2003年送抵清邁,展開科研合作,林惠2009年誕下的女兒林冰已於2013年回國。創創2019年在清邁動物園突然暴斃,當時亦一度引起爭議。有人質疑園方疏忽,不過中泰專家最終確認創創是死於慢性
- i-Cable
- 2023年04月19日
泰國原擬6月加收旅客入境稅 或押後9月實施
【有線新聞】泰國傳媒報道原定6月向旅客徵收的入境稅,因為執行問題,再押後至最快9月實施。 泰國原定6月1日起向經機場入境的旅客徵收300泰銖入境稅,折合大約70港元;海陸路入境的旅客亦需繳付150泰銖。據報有航空公司反映難以分辨外國遊客還是當地人、持工作許可外籍人士等獲豁免繳稅的人,收費方式、處理外幣兌換等問題亦未有解決方案,加上旅客人數回落,每日入境旅客比2月時少15%;旅遊和體育部決定再次押後入境稅措施。
- i-Cable
- 2023年04月19日
美國霍士被控誹謗案和解向Dominion付逾7億美元
【有線新聞】美國霍士集團及旗下霍士新聞,就2020年大選指投票機竊取選票的報道,遭多米寧投票機公司控告誹謗,雙方達成和解,霍士同意支付逾7億美元,據了解毋需公開道歉。 多米寧投票機公司的律師團隊與被控誹謗的霍士集團及霍士新聞代表,周二到特拉華州的法庭應訊。 不過選好遴選陪審團後遲遲未開案陳詞,法官便宣布雙方達成和解,霍士新聞同意支付7.875億美元,是控方索償金額的一半,但已是美國傳媒涉及誹謗已知的最高和解金額。 多米寧公司指霍士新聞2020年大選的報道損害公司聲譽,播出及認同共和黨參選人特朗普聲稱選舉結果被操縱的說法,指投票機將選票轉移給民主黨的拜登。 法庭文件顯示霍士內部,包括主席梅鐸,曾稱不相信大選舞弊,但電視台仍然播出內容以催谷收視。 多米寧代表律師指,和解象徵真相和民主的勝利,亦顯示相關指控無根據:「真相很重要,撒謊有後果。」 多米寧行政總裁更透露,霍士已承認說謊:「霍士承認就多米寧撒謊,嚴重損害我們公司、職員和客戶。」 知情人士透露,和解協議沒要求霍士公開道歉,或在節目上承認散播假消息。 霍士發聲明指,和解反映公司繼續保證最高新聞標準。 這次達成和解,免除傳媒大亨梅鐸及霍士
- i-Cable
- 2023年04月19日
日本當局發現岸田遇襲案疑似爆炸裝置的蓋子
【有線新聞】日本當局繼續調查首相岸田文雄遇襲案,找到疑似爆炸裝置的蓋。 警方在和歌山市漁港——岸田文雄遇襲現場約60米外的一幅外牆,大概兩米高位置發現蓋子,相信是爆炸時蓋子直接擊中外牆所致。據了解疑犯把火藥,藏在一個兩邊都有蓋的圓筒內,之前調查已在40米外的倉庫附近,找到用來裝火藥的圓筒,警方正評估爆炸品威力。 岸田文雄上周六在當地發表演說前被人投擲爆炸品,他無受傷。據報自民黨已通知各縣支部,岸田日後就國會補選拉票時,會改在宣傳車上發表街頭演說,並採取防彈措施。
- i-Cable
- 2023年04月19日
金正恩指示如期發射一號軍事偵察衛星
【有線新聞】北韓領袖金正恩指示,要如期發射第一枚軍事偵察衛星。南韓傳媒分析,可能於下周總統尹錫悅訪美,與總統拜登會面前後發射。尹錫悅聲言加強監察及開發武器,應對北韓威脅。 北韓領袖金正恩周二帶同女兒金主愛,視察國家宇宙開發局,聽取匯報。負責人員介紹桌上,相信是衛星相關的零部件,但畫面用特效把物件模糊。 金正恩形容得到並運用軍事偵察手段是頭等大事,可監測敵對勢力意圖和動向,指示要如期發射今個月研製完成的軍事偵察衛星一號,並組建非常設的衛星發射籌備委員會,加快完成最後準備工作,今後要繼續發射偵察衛星,鞏固情報收集能力。 北韓在去年12月,聲稱進行了研製偵察衛星的最後階段測試。 南韓韓聯社引述分析,估計平壤當局可能於下周中南韓總統尹錫悅訪美,與美國總統拜登會談前後,發射北韓第一枚的軍事偵察衛星。 尹錫悅接受路透社專訪,稱正跟美方磋商增強延伸威懾方案,應對北韓威脅,包括分享情報、聯合計劃及行動。南韓本身亦會加強偵測和情報分析能力,以及開發超高性能、高火力的武器,絕不能讓朝鮮半島爆發核戰。 他又說兩韓和談的大門仍打開,但拒絕仿效前任總統文在寅,在選舉前跟金正恩舉行峰會「做騷」,稱峰會結束後,兩韓
- i-Cable
- 2023年04月19日
美國緬因州謀殺及槍擊案數人死傷
【有線新聞】美國緬因州發生謀殺及槍擊案,至少四死三傷,一名男子被捕。 警方封鎖兇案現場調查。警員周二在緬因州首府奧古斯塔以南一個小鎮的屋內,發現四具屍體,不久後接報,指在約40公里外的高速公路,有三人駕車期間中槍受傷,至少一人情況嚴重。警方在附近樹林搜索,最後拘捕一名34歲男子,相信他與這兩宗案件有關,但沒有透露詳情及行兇動機。疑犯已被控四項謀殺罪,本周稍後會提堂。
- i-Cable
- 2023年04月19日
蘇丹政府軍和快速支援部隊停火協議未能遏止衝突
【有線新聞】蘇丹政府軍和快速支援部隊達成的停火協議,未能遏止衝突,連日來最少270人死亡,超過2600人受傷。首都喀土穆有武裝人員搶掠,聯合國收到報告,指有救援人員遭襲擊和性侵。 蘇丹衝突雙方停火協議周二傍晚6時生效,但不久後首都喀土穆已傳來頻密槍炮聲,多處冒出濃煙。 政府軍和快速支援部隊這日持續互相攻擊,雙方原本達成24小時停火協議,但隨後指責對方不遵守。政府軍表示會繼續行動,確保首都和其他地區安全。 有被困喀土穆的旅遊博客拍片直擊市面情況,指電力供應和糧水短缺,雜貨店雪櫃空空如也,即使還有水出售,價格亦非常昂貴。他又稱有士兵趁火打劫:「我現在無法相信部隊,我必須藏身於某間屋或地方,甚至連武裝部隊也掠奪人民,他們來到人們家裏搶走錢和家當。」 聯合國報告指,有國際救援人員遭襲擊和性侵,駐南達爾富爾援助辦公室也遭到洗劫。政府軍和快速支援部隊均否認指控。 紅十字會則表示受制於衝突,目前難以在喀土穆提供援助,警告當地醫療系統面臨崩潰。有兒童醫院的醫生稱,院內的藥物和氧氣短缺,大部分病人和醫護人員已經疏散。
- i-Cable
- 2023年04月19日
美國紐約停車場倒塌釀死傷
【有線新聞】美國紐約一個停車場倒塌,至少一死五傷。 市民拍攝到停車場頂部塌陷,有數輛汽車陷進裂縫,疊在一起。紐約曼哈頓下城商業區一幢四層高的停車場,當地周二下午約4時倒塌,有目擊者形容事發時像地震。由於建築物結構不穩定,消防員要撤離,改用機械狗和無人機搜索有沒有人被困。當局相信是結構問題導致倒塌,政府文件顯示,該幢建築物有45次違規,包括天花板有裂縫。
- i-Cable
- 2023年04月19日
德國健身中心發生傷人案數人重傷
【有線新聞】德國一間健身中心發生傷人案,至少4人重傷。 警方封鎖健身中心調查。事發周二傍晚,有人手持利器,闖入西部城市杜伊斯堡一間健身中心,襲擊在場人士,之後逃離現場。警方正追捕一名疑犯,暫時未知其行兇動機,又呼籲民眾留在家中,避免到事發地區。
- i-Cable
- 2023年04月18日
普京突然到訪赫爾松和盧甘斯克
【有線新聞】俄羅斯總統普京突然到訪去年聲稱兼併入俄的烏克蘭赫爾松和盧甘斯克地區,是他首次到訪這兩個地方。 烏克蘭南部重鎮赫爾松市中央市集遭俄軍空襲、多人死傷,救援人員將傷者送到附近的購物中心,接受治療。 空襲前一天,俄羅斯總統普京突然到訪赫爾松區,他先坐直升機抵達俄軍指揮部,再乘車前往總部大樓,聽取軍官匯報赫爾松和扎波羅熱戰況,並與軍官慶祝東正教復活節和贈送禮物。他之後轉往盧甘斯克的近衛軍參謀部,克里姆林宮稱普京此行未有事先規劃,基於安全理由,在訪問結束後才發布片段,防長紹伊古和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未有隨行。今次亦是俄烏戰事爆發以來,普京首度到訪這兩個地區。 另一方面,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到訪同樣受炮轟的頓涅茨克城鎮,聽取指揮官匯報,又與海軍陸戰隊和砲兵部隊人員交談,並向士兵頒授勛章。澤連斯基又到醫院探望傷兵,感謝他們為保衛國家付出。
- i-Cable
- 2023年04月18日
美國太空總署首發現土星大氣層局部發紫外光 或土星環間接造成
【有線新聞】天文學家首次發現土星的大氣層原來一直局部發出紫外光,可能是土星環間接造成。 人類對土星的探索已經持續數十年,但美國太空總署發現有些現象其實一直在我們眼前,只是最近才有人注意。天文學家整合由1980至2017年來自無人太空船航行者1號、卡西尼號以及哈勃太空望遠鏡對土星的觀測數據,發現只是看紫外光信號,土星的表面其實是這樣。白色最「光」的部分代表紫外光最強的區域,意味土星的北極圈以及北緯30度一帶,原來一直散發較強的紫外光,光源是大氣層之中的氫。 研究人員相信這個現象是土星環間接造成,土星環有不少冰粒,當這些冰粒受土星引力牽引,有如流星一樣墜落大氣層,會摩擦及加熱空氣中的氫,令氫原子發出紫外光。 天文專家表示這個現象的啟示就是將來觀察其他系外行星,如果發現大氣層有類似的紫外光,可能意味這顆行星同樣是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