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 i-Cable
- 2023年04月26日
世衛指有蘇丹部隊佔領實驗室憂出現生化危機
【有線新聞】蘇丹政府軍和快速支援部隊最新一輪停火協議開始後,仍然有衝突。世衛指其中一派部隊佔領一個病原體實驗室,擔心引發生化危機。 蘇丹首都喀土穆周二有濃煙升起,市面行人絕跡。政府軍和快速支援部隊最新一輪停火協議生效首天,仍有衝突。 世衛指其中一派部隊佔領喀土穆的國家公共衛生實驗室,並驅離技術人員,但沒有透露是哪一方所為。實驗室裏存有麻疹和霍亂等病原體樣本及血庫,世衛擔心會造成生化危機。 戰火蔓延至首都以外的地方,最大城市恩圖曼一間醫院被炮彈擊中,地上血漬斑斑、多人受傷。 即使車票和汽油價格上漲幾倍,當地民眾也千方百計離開。有人表示已無法從銀行戶口提取現金。 自衝突爆發以來,數以十萬計蘇丹人已逃離到乍得、埃及和埃塞俄比亞等鄰近國家。 隨著外國撤離僑民,有當地人感到被遺棄,亦有人擔心留下來的人將面臨更大危險。 聯合國蘇丹問題特使佩爾特斯表示,交戰雙方都認為可能取得勝利,無意欲認真談判。
- i-Cable
- 2023年04月25日
加國研究發現保存肺部最佳溫度 升至10度可存活多五倍 有利進行移植手術
【有線新聞】加拿大有研究發現做肺部移植手術時,要保存移植用的器官最佳溫度並非現時的攝氏4度,而是攝氏10度。 人類第一次肺部移植是在1963年,當時是以普通冷藏箱加入大量冰粒運送捐贈者的肺部,溫度大約攝氏4度,相當於典型雪櫃的冷藏格。肺部在這個溫度下可以保存6至8小時,移植手術必須在限時內進行。之後攝氏4度一直是醫學界保存肺部的主流標準,因為容易執行、而且行之有效,但是約定俗成不代表是最好。 加拿大多倫多全科醫院的專家重新審視過去30年的相關實驗,發現最理想的肺部儲存溫度不是攝氏4度,而是攝氏10度。為了確認這個說法,專家邀請70位肺部移植病人接受測試,結果在攝氏10度,肺部的保存時間延長至36小時,是慣常做法的約五倍。 至於為何溫度提高反而保存更久,專家表示對於肺部的細胞,攝氏10度是最有利細胞膜和粒線體將細胞保持在更佳的狀態,而將保存時限延長數倍,意味肺部有時間運送到更遠的醫院,醫護人員亦有更充足的時間為病人預備移植手術。
- i-Cable
- 2023年04月25日
拜登宣布明年競逐連任總統 將重點關注民主、社會保障等議題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拜登正式宣布競逐連任,並以「讓我們完成工作」為口號。 拜登發布競選影片開首是,兩年前前總統特朗普支持者衝擊國會片段。拜登形容個人自由對美國非常重要,稱保障墮胎權、投票權、捍衛民主及提供社會保障,是他在下屆大選重點關注議題。現時80歲的拜登在四年前的今日,宣布參加2020年大選。他最新片段形容,美國現時仍然如四年前進行守護國家靈魂之戰,指選民將面臨抉擇,究竟是使下一代獲得更多權利和自由抑或更少,稱現時是不能感到自滿的時候,因此他決定競逐連任。
- i-Cable
- 2023年04月25日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言論引爭議 與法國外長辦公廳主任會面 重申中方立場不變
【有線新聞】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表示,與法國官員討論了近期輿論風波,重申中方在相關問題立場不變。 中國駐法大使館在社交網站發文,表示盧沙野周一下午與法國外長辦公廳主任瓦西進行數日前已安排的友好會見。談到近期輿論風波,稱中國一貫尊重各國主權,又指在蘇聯解體後,中國很早與相關國家建交。有關烏克蘭問題的立場同樣是一貫和明確,願為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作貢獻。盧沙野日前指,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不是有效主權國家,更質疑克里米亞是否屬於烏克蘭,言論引起爭議。
- i-Cable
- 2023年04月25日
聯合國:印度本月超越中國 成全球人口最大國
【有線新聞】聯合國推算印度人口將於本月達到14.25億,追上並超越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大國。有專家認為印度急須推動教育及就業,才能充分利用年輕勞動力發展經濟。 聯合國統計數據逾70年來,中國一直是全球人口之冠,最早突破14億人。連同推算人口亦達14億的印度,單是中印兩國已佔全球80億人口的三分一。 聯合國指去年中國人口達到14.26億的頂峰後下降,本世紀末前可能跌至少於10億。 迎頭趕上的印度即將成為全球人口最大國,估計印度人口將於本月內達到14.25億,並持續增長數十年。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人口司司長威爾莫斯說:「推動這趨勢的主要是兩國生育率,2022年中國生育率是全球最低之一,平均每個婦女生育1.2胎,印度生育率是每個婦女生育2胎。」 印度前年因疫情暫緩人口普查,近12年沒有確切統計,不利制定政策。 目前印度人口增長,集中於最貧窮的北部兩個邦;較富裕和教育程度較高的南部,則長遠面臨人口老化。 即使人口多,如何充分利用勞動力驅動經濟將是印度政府一大考驗。當地有工作的適齡勞動人口不到一半,尤其女性就業率更低於兩成。專家指當局需著力投資教育和就業,才能夠把握這一波人口紅利,讓國家起飛
- i-Cable
- 2023年04月25日
蘇丹兩派部隊協議停火美國等監督永久休戰工作
【有線新聞】蘇丹政府軍及快速支援部隊再同意停火72小時,有份斡旋的美國稱,會聯同夥伴監督永久休戰及人道主義工作,多國則繼續撤僑行動。 首都喀土穆周一仍有零星槍炮聲。蘇丹內亂已持續逾一星期,有民房中彈崩塌,有人被困。 在美國和沙特阿拉伯斡旋下,衝突的蘇丹政府軍與快速支援部隊同意,周二起再停火72小時。 兩派部隊此前均有未遵守停火協議的前科,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稱會聯同區域、國際夥伴及蘇丹持份者籌組委員會,監督永久休戰和人道主義工作。 聯合國安理會商討蘇丹局勢,秘書長古特雷斯促請成員國發揮影響力,推動蘇丹重返民主過渡的道路:「暴力必須停歇,蘇丹境內災難性禍害,或吞沒整個地區甚至更遠。 多國繼續在蘇丹撤僑,其中南韓軍機已接走外交人員等數十人。 日本指所有有意離開的人已全數撤離,並派官員留守鄰國吉布提,為仍在蘇丹的日本人提供支援。 沙特再派軍艦載走僑民。 至於早前已撤走外交人員的美國,正部署海軍艦艇到紅海撤僑,亦會協助滯留喀土穆公民,經陸路前往蘇丹港。
- i-Cable
- 2023年04月25日
博雷利:歐盟需與中國合作但中方亦要按國際規則行事
【有線新聞】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認為歐盟需要與中國合作,但亦要敦促中方按照國際規則行事。 博雷利說:「我堅持認為我們有利益一致的領域,我們需要共同努力,沒有中國就無法解決更多挑戰——氣候、債務管理和全球衛生。但我們也懇求中國完全按照國際規則和規範,而不是選擇性行事。」 博雷利提到當俄羅斯不斷將出兵烏克蘭合理化,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有責任捍衛聯合國憲章。他又表示歐盟準備在六月舉行的會議上,討論與中國關係的議題,包括更新和調整於2019年制定的對華政策。
- i-Cable
- 2023年04月25日
尹錫悅抵達美國展開國事訪問
【有線新聞】南韓總統尹錫悅抵達美國,展開為期7天的國事訪問。 尹錫悅和夫人金建希的專機抵達安德魯斯空軍基地,一眾官員和儀仗隊在機場迎接。尹錫悅當地周三會與美國總統拜登會談,白宮指兩人將談及加強應對北韓核威脅、網絡合作、減緩氣候變化等。拜登當晚還會主持國賓晚宴,正式歡迎尹錫悅伉儷。 尹錫悅此行亦會與國務卿布林肯和副總統賀錦麗會面,及出席紀念韓美結盟70周年活動。這次是十二年來,再有南韓總統國事訪問美國。
- i-Cable
- 2023年04月25日
俄外長批評美國印太戰略針對俄中兩國 中國呼籲需實行真正多邊主義
【有線新聞】聯合國安理會會議討論多邊主義,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批評,美國的印太戰略針對俄中兩國,破壞多邊主義,中國代表則呼籲,要實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又指中方在遵守國際法上有最佳紀錄。 聯合國安理會周一在紐約開會,由輪任主席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主持,他表示世界正處於比冷戰時期更危險的臨界點,隨著對多邊主義失去信任,情況變得更差,更指美國的印太戰略目標,遏制中國和孤立俄羅斯,正正是西方國家在亞太地區,破壞多邊主義的例證,強調不能容許少數西方國家,代表全人類發言。 坐在拉夫羅夫旁邊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則反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違反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又表示大國之間的緊張局勢,處於歷史高位,因意外或誤判而發生衝突的風險很大,常任理事國有責任,確保多邊主義發揮作用。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表示,目前最需要的是各國實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又指中方在遵守國際法上有最佳紀錄。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負責任大國,中國始終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在遵守聯合國宗旨和原則,在遵守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方面,中國的紀錄是最好的。」張軍又促請美國等國家,停止單邊制裁,稱制裁不斷製造並加劇人道危
- i-Cable
- 2023年04月25日
美國表示蘇丹兩派部隊同意再停火72小時
【有線新聞】美國表示蘇丹兩派部隊同意周二起再停火72小時。 首都喀土穆周一仍有零星槍炮聲,南韓、意大利、西班牙、德國等國家加緊撤僑。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聲明指,經過兩日密集磋商後,政府軍和快速支援部隊同意周二起再停火72小時。布林肯又稱美國將與區域和國際夥伴以及蘇丹平民持份者協調,成立委員會監督永久停火和人道主義談判。快速支援部隊稱會遵守停火承諾。
- i-Cable
- 2023年04月25日
肯尼亞邪教教唆絕食案增至最少73人死亡
【有線新聞】肯尼亞邪教教唆絕食案增至73人死亡,當局拘捕至少15人,另外有30多人獲救。 穿保護衣的警員周一,在東部城鎮馬林迪一塊屬於邪教組織領袖的田地,掘出更多屍體。當地紅十字會稱有112人報稱失蹤,相信死亡人數可能進一步上升。 當局月中接報救出生還者,有人表示是跟隨教會指示絕食,以求上天堂見耶穌。涉案宗教領袖麥肯齊被捕 總統魯托形容邪教領袖是恐怖分子,已指示當局徹查,並對付想利用宗教推廣不良意識的人。
- i-Cable
- 2023年04月25日
美財政部制裁英籍港人虛擬貨幣交易員等三人 被指涉及支援北韓黑客轉移資金
【有線新聞】美國制裁英籍港人等3名人士,指控他們為北韓黑客從事虛擬貨幣交易、規避監管,資金用作支援發展大殺傷力武器和導彈。 受制裁人士分別譯音姓鄭、姓吳及姓沈。美國財政部指姓鄭男子是有英國國籍的香港人,又指姓鄭男子及姓吳內地人,向北韓軍方操控的網絡犯罪黑客組織提供實質支援,經手總值數以百萬美元計。 兩人是虛擬貨幣交易員,他們和其他交易員按照在中國丹東代表北韓一間銀行的姓沈男子指示,把虛擬貨幣換成法定貨幣,有時亦涉及煙草或通訊設備等貨物;幫助黑客組織規避金融監管下獲得資金。據報黑客組織於去年3月,曾盜取約值6億美元虛擬貨幣,是史上最大宗網絡盜竊。 此外,財政部指控,北韓一些受政府控制的資訊科技人士以假身份在海外獲得聘用後,要求以虛擬貨幣支付薪酬;姓沈男子則把他們的虛擬貨幣收入轉化成北韓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