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 i-Cable
- 2023年08月30日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品嘗福島海產
【有線新聞】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品嚐福島海產。 首相官邸發放片段,岸田與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等官員一起品嚐用福島食材製作的午餐,包括比目魚、鱸魚與章魚刺身,以及福島的豬肉、瓜類及稻米。他呼籲民眾支持美味安全的日本海鮮,停止謠言中傷。 福島核電廠排放核污水後,中國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指,日本將會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進行必要應對。外交部重申,中方依據法律法規及世貿相關規定採取緊急措施,完全正當合理和必要。
- i-Cable
- 2023年08月30日
澳洲引入人工智能山火偵測偵測系統 助識別火頭 制定滅火方案
【有線新聞】全球暖化之下,各地山火變得更頻密,澳洲引入偵測系統,以全景鏡頭配合人工智能,於起火初期識別火頭,盡快通知消防部門。 山火是季節性現象,每年有數個月特別多山火是正常,但受全球暖化影響,山火季節開始得更早、持續時間更長、火勢更猛烈。澳洲是其中一個重災區,損失的不只是經濟,於2019至2020年度的山火季,當地有30億隻動物因為山火喪命或者失去家園。為免損害逐年擴大,在澳洲林業重鎮「綠三角」,當地政府首次引入一款人工智能山火偵測系統,以14座觀察站覆蓋整片樹林,每個站配備360度全景鏡頭,24小時由AI監視所有畫面。透過辨識升起的煙就知道有新火頭形成,只要有至少兩個鏡頭拍到,就足以在地圖鎖定火頭位置,馬上通報消防部門,第一時間派人處理,防止火勢失控。AI會根據風勢評估山火的蔓延方向及速度,協助消防人員制定滅火方案,整個系統耗資約5百萬港元,已經在8月開始的新一季山火季投入運作。
- i-Cable
- 2023年08月30日
印度強烈抗議中國發布的新標準地圖
【有線新聞】中國和印度就邊界問題再有爭議。 中國自然資源部日前發表的2023年版標準地圖顯示,接壤中印邊境的阿克賽欽地區和阿魯納恰爾邦,分別被劃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印度稱中方的新地圖毫無根據,有關的做法只會使邊界問題複雜化,已透過外交渠道提出強烈抗議。 在北京,外交部指自然資源部發布的地圖是中方依法行使主權的例行做法,希望有關方面客觀冷靜看待,不要過度解讀。
- i-Cable
- 2023年08月30日
加蓬總統邦戈連任後疑發生軍事政變
【有線新聞】中非國家加蓬在總統邦戈成功連任後,懷疑發生軍事政變。 加蓬全國選舉委員會宣布總統邦戈以64%的得票率成功連任後,首都利伯維爾市中心隨即傳出槍聲。多名軍官在國營電視台宣布不承認選舉結果,關閉全國邊境,並且解散所有國營機構,又聲稱已成功奪取政權,結束邦戈家族長達55年的統治,暫時未知邦戈的去向。 非洲多個國家近年先後發生政變,除了上個月的尼日爾之外,還有馬里、乍得、蘇丹等。
- i-Cable
- 2023年08月30日
伊達利亞將吹襲佛羅里達州 居民加強戒備
【有線新聞】颶風伊達利亞吹襲古巴後,迫近美國佛羅里達州,預計將在當地時間周三清晨以4級颶風姿態登陸。鄰近的佐治亞州和南卡羅來納州,均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風暴伊達利亞來勢洶洶,佛羅里達州民眾都嚴陣以待。他們將懸掛的招牌拆下,用木板將窗戶和大門圍封,又堆起沙包,抵擋暴風雨來襲。 隨著伊達利亞趨向佛羅里達州墨西哥灣沿岸,由於墨西哥灣的水溫較高,為風暴增添能量,可能會為沿海地區帶來高達4.5米的大浪。 伊達利亞較早前吹襲古巴時,亦為當地帶來狂風暴雨,造成西部廣泛地區停電和水浸,數萬人需要疏散。 國家颶風中心預測伊達利亞將於當地周三清晨登陸佛羅里達州,成為7年來吹襲當地的第4個風暴,估計最大持續風速至少為每小時179公里。州長德桑蒂斯已下令民眾,尤其是低窪地區的居民疏散。 受惡劣天氣影響,不少學校停課。坦帕國際機場關閉,幾百班航班取消或延誤。當局動員五千多名國民警衛隊士兵,逾3萬名電力工人候命,隨時準備進行搶修工作 ,並已預留超過400萬升汽油,以防燃料供應中斷。 總統拜登表示一直和德桑蒂斯保持聯絡,承諾提供一切所需的聯邦援助。
- i-Cable
- 2023年08月30日
祁湛明訪華與韓正會談重申直接溝通很重要
【有線新聞】英國外相祁湛明展開訪華行程,與國家副主席韓正會談,稍後會與外長王毅會面。 祁湛明和韓正早上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談,韓正表明期望透過相互尊重和務實合作,令中英兩國關係穩定發展。祁湛明就說過去幾年因為新冠疫情,令面對面的直接外交被打斷。他認為兩國能夠恆常會面溝通非常重要,以避免誤判,和解決雙邊關係的分歧和挑戰。
- i-Cable
- 2023年08月30日
英揆辛偉誠反對倫敦收緊汽車排放
【有線新聞】英國倫敦將「超低排放區」的適用範圍,進一步擴大至覆蓋全市,認為向更多駕駛者徵收排放費,有助改善空氣質素與居民健康,但有關措施連首相辛偉誠都反對。 「超低排放區」的適用範圍擴展至整個倫敦,令這個有900萬人口的城市,成為全球最大的污染徵費區。 任何時段駛入倫敦的汽車,假如排放水平未達指標,需要每日繳付12.5英鎊,即相當於123港元的費用。駕駛者需要三日內繳交費用,否則最高罰款180英鎊。新覆蓋地區將會安裝2750組監控鏡頭協助執法,全年只有聖誕節豁免收取排放費用。 倫敦市長簡世德說,每年有約4000宗死亡個案可能與空氣污染有關,認為新措施將有助降低與空氣污染相關的疾病與死亡率,亦有助應對氣候變化:「我個人頗為肯定這是一個艱難但正確的決定,對這城市極其重要。我認為清新空氣是一項權利,不是一項特權。我希望倫敦市中心以外的市民都可以享受到更清新的空氣。」 不過,連首相辛偉誠都反對倫敦市的做法,認為會令市民的負擔百上加斤。 倫敦有民眾示威,反對有關措施,認為加重生活負擔,而且部分地區交通選項較少,必須駕車出入。 倫敦市中心部分地區,自2019年起開始實施「超低排放區」,2021年適
- i-Cable
- 2023年08月30日
澳洲十月公投決定會否修憲承認原住民
【有線新聞】澳洲十月舉行公投,決定會否修改憲法確立原住民地位。 總理阿爾巴內塞宣布:「委員會的構思來自人民,也將交由人民決定,今天我宣布公投定於10月14日。」 今次是澳洲24年來首次公投,決定會否修改憲法承認原住民,在國會設立原住民委員會,就原住民相關的事務向國會提出意見。支持修憲的人認為有助團結國家,反對的人則擔心將過多權力交給原住民。澳洲的原住民佔總人口約3%,在憲法中從未被提及,亦無與政府簽署任何條約。
- i-Cable
- 2023年08月30日
夏威夷山火搜救行動基本完成
【有線新聞】美國當局指夏威夷毛伊山火搜救行動已基本完成。 警方指市區範圍的搜救工作基本上已經完成,並會繼續在海上搜索,又說現時有110人仍然報稱失蹤,有50多宗仍未結案,會利用親屬提供的線索,繼續尋找失蹤者。當局說救援人員相信,已經尋回所有可以辨認的遺骸,下一階段的工作包括清除燃料、清潔劑和油漆等危險廢物,並派人檢查房屋結構,以確保居民可以安全重返家園。
- i-Cable
- 2023年08月30日
普里戈津墜機亡|低調舉行私人喪禮 普京沒現身 克宮:不清楚安排
【有線新聞】墜機身亡的華格納創辦人普里戈津舉行私人喪禮,俄羅斯總統普京沒有出席。克里姆林宮指喪禮是普里戈津家屬的事,不清楚安排。 普里戈津的喪禮周二在家鄉聖彼得堡北部一個墓園低調舉行,當地傳媒報道,簡短的儀式全程約40分鐘,有20至30名親友參加。 普里戈津的遺體據報葬在他父親旁邊,墓地掛有俄羅斯國旗及華格納的旗幟,大批警員及國民警衛隊成員在附近戒備。 總統普京這天在克里姆林宮與官員會面,官方稍早前指,普京沒有計劃出席普里戈津的喪禮,認為是普里戈津家屬的事,不清楚有關安排。 普里戈津乘坐的私人飛機上周墜毀,機上10人全部罹難,外界對空難起因有諸多猜測。 普里戈津今年六月發動政變但失敗,美國白宮發言人再暗示克里姆林宮與空難有關,表示克宮有殺害反對派的前科,克宮早前已否認相關指控。 墜毀的飛機在巴西製造,《路透社》引述巴西當局透露,俄羅斯認為墜毀的飛機是內陸航班,目前不會根據國際規則,容許外國參與空難調查。
- i-Cable
- 2023年08月30日
雷蒙多稱美企反映中國風險高不宜投資
【有線新聞】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說,愈來愈多美國企業反映中國不適宜投資、風險太高。中方回應稱,不會針對或排除任何國家的企業和科技,只要遵守中國法律,歡迎所有外資公司到中國做生意。 雷蒙多轉抵上海,出席上海美國商會一個女商界領袖的論壇,提到在北京期間與總理李強、副總理何立峰及其他官員的會談富有成效,她呼籲美國企業繼續在中國做生意:「我的訊息是繼續做你正在做的事,美中有著廣泛且重要的經濟關係,這對世界有利,對中國及美國都有利,我希望你們在這裡投資、持續發展。」 雷蒙多與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會面時,期望能為美資企業帶來可預測的營商、監管及公平競爭的環境。 不過她早前乘坐高鐵往上海期間提到,愈來愈多美國企業向她反映中國不適宜投資、做生意風險太高,他們面對很多新挑戰,包括無理遭受巨額罰款、修訂後的反間諜法定義不清、公司被突擊搜查,有企業因此考慮遷離中國,尋找其他機會。 她有向中方官員提及美資晶片商美光和波音飛機,在中國遇到阻礙的問題,但未得到解釋或任何承諾。 中方則要求美方撤銷對可能用作軍事用途的科技,部分的出口管制及投資限制。雷蒙多稱已拒絕,涉及美國國家安全的事沒有討論空間。 中國駐美大使館回應稱
- i-Cable
- 2023年08月30日
紐約時報廣場下過百年歷史水管斷裂造成水浸
【有線新聞】美國紐約時報廣場下一條過百年歷史的水管斷裂,造成水浸。 大量水像瀑布般流進地鐵站,路軌被淹浸,鐵路服務一度暫停,工人連忙抽出積水。有127年歷史的水管周二凌晨斷裂,當局表示工作人員花了約一小時才找出洩漏源頭。地面亦有積水,工人用重型機器嘗試挖出破損的管道。 紐約市擁有過萬公里長的供水管道,過去三年花費19億美元,把已老化的管道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