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 兩岸國際
- 2024年01月22日
印度教羅摩神廟落成 或可助總理莫迪鞏固民望
【有線新聞】印度羅摩神廟落成,總理莫迪將出席揭幕禮。廟宇所在地原本是大型清真寺,多年前遭拆毀。有輿論相信莫迪借助廟宇鞏固民望。 莫迪近日到全國多處巡視,不少行程都與印度教傳統相關,包括周日到訪四大聖地之一的拉梅斯沃勒姆島。相傳印度教主要神明之一羅摩在此建了一道橋到斯里蘭卡,拯救被擄走的妻子媳妲。 莫迪弘揚印度教傳統的成就,史冊上可能還會多記一項,就是周一在北方邦阿約提亞揭幕的羅摩神廟。這裡亦是羅摩的出生地,相傳原本有座紀念羅摩的寺廟遭穆斯林背景的莫臥兒帝國拆毀,改建成清真寺,一直保留至近代。但到了1992年,大批印度教民族主義分子,衝擊和拆毀清真寺,更一度觸發與穆斯林的教派衝突,共造成約2千人死亡。法院近年先後裁定涉嫌策劃行動的人脫罪,又把整個地點撥歸興建羅摩神廟,清真寺另闢用地重建。 印度雖有近2億人是穆斯林,所以伊斯蘭教亦是第二大宗教,但比例僅佔一成半,遠不及印度教徒的絕大多數。有分析印度教民族主義的專家指,莫迪將大肆宣揚重建這座廟的成就,又認為莫迪和盟友想全面清洗印度的穆斯林文化,剷除每座清真寺。羅摩神廟揭幕甚至可視為今年初夏大選莫迪造勢爭取連任的序幕。
- 兩岸國際
- 2024年01月22日
副總理劉國中出在烏干達席不結盟運動峰會
【有線新聞】不結盟運動峰會在烏干達閉幕,副總理劉國中早前致詞時指,中國永遠是發展中國家一員,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 此行以國家主席習近平特別代表身份出席不結盟運動第19次峰會的劉國中,與東道主烏干達總統穆塞韋尼會晤。穆塞韋尼稱,對中方在反殖民鬥爭中堅定不移給予支持深表讚賞,又指中國對烏干達獨立後及全非洲的經濟發展,擔當重要角色,呼籲中方進一步對非洲產品開放市場。 劉國中則強調支持烏方,反對外部勢力干預內部事務,並會在國際場合為烏方發聲,以維護烏干達主權,又指中方尋求貿易平衡 不會只賣不買。 劉國中又出席了第三屆南方首腦會議,呼籲加強「南南合作」:「我們從不屈服於外來干涉,努力捍衛生存權、發展權,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把國家發展和民族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他早前在不結盟運動峰會上致詞時則指,不結盟運動在亞非拉解放高潮中誕生,有力推動和促進了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要繼續堅持獨立自主,反對強權的獨特風骨,發揚求同存異、和平共處的精神內核,勇擔團結自強、共謀發展的共同使命,倡導平等相待、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 他又指中國永遠是發展中國家一員,願同廣大不結盟運動國家一道以構建人類命運共
- 兩岸國際
- 2024年01月21日
日本地震災區逾百學生轉赴金澤市求學
【有線新聞】日本石川縣地震災區百多名中學生,遷到金澤市暫住及上課。 學生攜帶行李,分批坐巴士去金澤市,有家長送行。珠洲市和能登町所有中學明日災後重開,約140名中學生仍決定暫時轉到其他地方學習,估計逗留兩個月。有學生表示選擇去金澤市的中學,是希望有更合適環境,把握學習機會。 元旦日地震發生至今3周,避難中心內傳染病持續蔓延,連續10日每日新增逾百宗個案,但缺乏地方隔離患者,中心負責人促請當局認真制訂對策。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21日
英國六腿小黑狗遭棄養 移除畸形後腿重獲新生 冀覓新主人
【有線新聞】常說「領養不棄養」,英國一隻先天缺陷,長了六條腿的狗女被遺棄,做完手術移除畸形的後腿重獲新生,會替牠找新主人。 這隻黑色小狗在獸醫牽引下好奇地走來走去,探索新環境,仔細看,牠有三隻右後腿。這隻雌性曲架犬在英國威爾士一個百貨公司停車場被發現時不足三個月大,牠營養不良、情緒驚慌,身上更有多處先天缺陷。獸醫發現牠右邊多了一雙萎縮的後腿,導致盆骨發育不全,只有一邊腎臟,經過兩次、共四小時的手術,順利替牠移除多出來的後腿 VO後腳,並因為這雙長得像魚尾的後腿以迪士尼動畫《小魚仙》中的艾利奧替牠命名。 艾利奧「狗如其名」與小魚仙公主一樣勇敢堅強,手術翌日已能行走、胃口也不錯。牠的故事傳開以來,獲有心人捐助1.5萬英鎊資助手術費用及日後所需。艾利奧日前出院,到暫託家庭繼續休養,還要做數星期的物理治療,長遠希望找到人領養。
- 兩岸國際
- 2024年01月21日
朝中社︰普京希望盡快訪問平壤
【有線新聞】北韓指俄羅斯總統普京有意到訪平壤。 朝中社報道,普京上周二接見北韓外相崔善姬時,感謝領袖金正恩邀請他訪問平壤,希望盡快成行。報道指雙方積極推動各領域合作,並就朝鮮半島和東北亞等多個地區和國際問題,進行深入戰略溝通。俄羅斯感謝北韓在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中提供支援,兩國嚴重關切美國和盟友不正當和不負責任的挑釁行為,同意遵守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密切合作並調解地區局勢問題。
- 兩岸國際
- 2024年01月21日
以哈戰爭|敘利亞伊朗指以軍空襲大馬士革
【有線新聞】中東局勢越趨混亂,在敘利亞的多名伊朗革命衛隊成員在以軍空襲中喪生,伊朗揚言會報復。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重申,戰後要控制加沙,絕不讓步。 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使館區有住宅被擊中,國防部指是以軍由戈蘭高地發射導彈攻擊,伊朗證實在當地的革命衛隊情報小組,5名高層和顧問在空襲中喪生,總統萊希譴責是懦弱的恐怖主義行為,揚言向以色列報復。而在伊拉克西部的美軍阿薩德空軍基地,遭伊朗支持的武裝組織「伊斯蘭抵抗運動」以多枚導彈和火箭攻擊。美軍稱有多名士兵需檢查腦部有否受創,亦有伊拉克安全部隊成員受傷。 中東局勢愈趨混亂,外界擔心加沙戰事影響不斷擴大。以軍持續對哈馬斯的清剿行動,雙方在南部汗尤尼斯交火,聲稱在約20米深的地底網絡中發現有哈馬斯曾扣押人質的痕跡,相信人質主要被困在隧道這一間房內,亦發現5歲女童阿洛尼的畫作。她是一個多月前的停火協議中,其中一名獲釋的人質。另外亦有5間牢房均設有座廁和床墊,估計先後約20名人質曾被關在這裏。 以軍營救人質方面未有進展,大批民眾在總理內塔尼亞胡的私人官邸外抗議,有士兵驅趕示威者,一度推撞。內塔尼亞胡再次講到戰後安排,重申要保留對加沙的控制權,絕不讓步,必
- 兩岸國際
- 2024年01月20日
中國巴西舉行第四次外長級全面戰略對話
【有線新聞】中國巴西第四次外長級全面戰略對話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舉行。 外長王毅說,雙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理解和支持,為中巴關係健康穩定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以中巴建立50周年為契機加強發展戰略對接,為中巴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注入新動力、開闢新前景。巴西外長維埃拉說巴西將一以貫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期待深化兩國各領域合作,推動巴中關係邁上新高度。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20日
以哈戰爭|拜登:內塔尼亞胡非反對兩國方案 可建無軍隊巴勒斯坦國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拜登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通話,討論以軍在加沙地區清剿哈馬斯的行動,拜登認為內塔尼亞胡並非完全反對兩國方案,其中一個可行方式是建立沒有軍隊的巴勒斯坦國。 加沙南部汗尤尼斯一間醫院附近持續傳出炮火聲,巴勒斯坦傳媒報道以軍出動軍車和無人機施襲,多人死傷,聯合國早前估計約7千名逃避戰火的人居於這間醫院附近。 以軍在加沙打擊哈馬斯的行動持續三個多月,大量巴勒斯坦人曾被扣押,部分人獲釋後返回加沙,在醫院接受治療,精神欠佳、身體有多處傷痕。聯合國官員指有巴人透露被以軍扣押一至兩個月,期間遭毆打、羞辱和虐待,獲釋時亦沒有禦寒衣物,敦促以色列遵守國際人權法。 而在以色列,大批民眾在總理內塔尼亞的官邸外集會,要求政府盡快營救人質,有戰時內閣部長公開質疑內塔尼亞胡堅持作戰,無法令人質獲釋,只有停火和談判才能救人。 內塔尼亞胡日前公開表明反對戰後建立巴勒斯坦國,與盟友美國存有分歧。美國總統拜登時隔近一個月以來再次與內塔尼亞胡通電話,繼續主張推動兩國方案,又指內塔尼亞胡並非完全反對,只是認為有其他方法落實兩國方案,包括建立一個沒有軍隊的巴勒斯坦國。白宮重申要確保以色列擁有自衛能力,同時保護
- 兩岸國際
- 2024年01月20日
俄烏戰爭︱澤連斯基:特朗普,我誠邀你前來基輔
【有線新聞】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邀請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訪問基輔。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特朗普,我誠邀你前來基輔。若你能在24小時內結束戰事,我認為這就是充分的理由。」澤連斯基接受傳媒訪問指想知道特朗普如何在24小時內結束戰事。他早前聲言與俄烏領袖關係良好,若再次當選美國總統,有信心令雙方和解。澤連斯基認為特朗普的說法危險,做決定時沒有讓烏克蘭參與,擔心若其方法行不通,他會用盡所有辦法達到目的。澤連斯基又重申美國國會大部分人,不論是眾議員和參議員,都是支持烏克蘭。
- 兩岸國際
- 2024年01月20日
美軍聲稱成功打擊也門胡塞武裝目標
【有線新聞】美軍聲稱成功打擊也門胡塞武裝目標。 美軍中央司令部指胡塞武裝準備發射三枚瞄準紅海南部的反艦導彈,威脅區內商船和美國海軍艦艇。美軍摧毀這些導彈保護航行自由,避免船隻在紅海遇襲。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指今次是美軍過去一周,第四次先發制人打擊胡塞武裝目標,行動屬自衛性質,確保軍艦和商船可在國際水域安全航行。
- 兩岸國際
- 2024年01月20日
美國影星艾力寶雲再被起訴過失殺人
【有線新聞】美國影星艾力寶雲拍攝電影期間,道具槍開火擊斃攝影師案再被起訴過失殺人。 新墨西哥州大陪審團引述法醫報告指,艾力寶雲必先扣動扳機才會射出子彈,報告結果與聯邦調查局之前的測試相符,一旦罪成最高會被判監18個月。65的歲艾力寶雲2021年10月拍攝電影排練期間,他使用的道具槍射出實彈擊斃一名女攝影師。艾力寶雲堅稱沒有扣動扳機,亦不知槍內裝有實彈,去年四月獲撤銷起訴。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9日
英日合作打造科研潛艇 潛入水底鑑定海洋生物 三周內發現發光海膽等大批新品種
【有線新聞】有海洋保育組織於西班牙海底考察期間,發現一批新品種海洋生物,包括未見過的珊瑚及海膽,專家推斷人類未知的海洋物種可能比我們想像中多。 類似白色蝸牛的軟體動物、沒記錄過的珊瑚、屬於多毛類的海蟲、新品種的蝦、會發光的綠色海膽, 牠們來自西班牙加那利群島海域,全部是三星期內發現,而且剛才的物種只是一小部分,全部整理之後會正式發表論文。 能夠短時間發現大量新物種,是因為引入了新思維。以前海洋學家如果懷疑遇見新物種,通常要將樣本帶上岸,才可以開始鑑定,這個過程一般需時一年以上。由英日學者合作創立的組織「海洋普查」認為現時有更快的做法,他們建造了一艘科研用的潛艇,最深可以潛至300米,配備激光海底掃描、高清攝影、人工智能辨識、海水DNA排序等設備,能夠在海底生物棲息地即場分析一個生物樣本是否新物種,大大提升發現物種的效率。 海洋普查今次是初試牛刀,長遠目標是10年內發現10萬個新物種,他們認為海底生態仍然充滿未知,問題是氣候變化威脅物種多樣性,人類必須及早發現及保護。